孩子的衣服谁做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尾线留痕 Author 李晶april
【李晶专栏】
孩子的衣服谁做主
原创作者|李晶
晚上接到一位妈妈的微信留言:白天陪儿子去商场买衣服,他看上了一件嘻哈风格的卫衣。我们感觉这种风格不适合高一孩子,而且当时只剩了一件最大号的,并不合身,就没给他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为此争论起来,儿子半路上赌气下车,自己一个人跑步回家了。
儿子之前也在网上买过几次衣服,我对他说:“价格太便宜的衣服质量不好,不要买。”可是他说:“我就喜欢这个样子。反正穿几次可能就不喜欢了,那时即使扔掉也不可惜。”结果家里堆了好几件只在收货后试了一次就再没穿过的衣服,而且他还要继续网购。真不知道怎么劝他!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经常会与父母在衣服的选择和购买问题上产生矛盾,有些还会演变成激烈的争吵。
买衣穿衣虽然在父母眼里是小事一桩,但在孩子心里却是一件大事。它会直接影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更是独立意识觉醒和突破父母禁锢的证明。
因此,父母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小就随性处理,而是要以尊重孩子为基础,并以此为契机更多地了解他,进而引导他。
01
尊重孩子的审美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而且从很小就开始显示出来。比如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形状,而这些偏好在青春期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有个性色彩。比如这个男孩喜欢的嘻哈风格,就是他目前喜好、心态和追求的具体体现。
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要求孩子完全顺从自己的偏好,但每个人对孩子审美的接受度确实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有些父母看不惯重款式而轻材质,有些父母接受不了对大品牌的追逐,有些父母看不惯穿衣服松松垮垮,有些父母接受不了衣着过于紧绷。
但是,衣服除了防寒和避体,还有修饰身材和展现个性的功能。所以从社会交往层面考虑,父母的看法并不能构成有效的反对理由。因为孩子的交际对象更多是同龄人,而不是长者,更不是与父母有同样偏好的人。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衣着的过多干涉,很可能会影响他在同龄人中的形象和影响力。
因此,尊重孩子的审美观,就是尊重他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角色。那么,只要没有违反道德规范、与家庭收入相匹配、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并且在校时符合学校规章,父母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接纳孩子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反对。
0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有个女孩对我说:“我和妈妈一起逛街,她挑衣服的我不喜欢,我挑的她又不同意。最后我总是含泪接下她买的衣服,然后再含泪穿上。”
一些孩子会像这个女孩一样,照顾父母的情绪,委屈自己。还有些则会像那个男孩一样,达不到目的,就以激烈的形式反抗。但不管哪种情况,时间久了,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和他的社会交往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总是屈服于父母压力的孩子,会在长大后有在工作单位和家庭中维护自己话语权和决策权的勇气。而另外一些习惯反抗的孩子,遇到事情时则可能更容易与人对抗,而不能采取冷静、平和处理方式。
所以不要认为尊重孩子衣着的喜好与选择,放弃自己的坚持是低头与认输,而要把它当成帮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能力的机会。
比如与孩子就衣服的功能、款式、色彩、装饰等方面进行讨论,没有对错、好坏,而只是单纯的欣赏和分析。这样平心静气的氛围既可以让最终的决策更加水到渠成,还可以让孩子习惯以理智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影响他未来的处事能力。
03
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不管父母买的衣服孩子不喜欢,还是孩子购买衣服过于草率,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费。这种浪费不仅体现在金钱,还有存放空间。有些家庭居住面积本来就有限,那些无用的物品会使可用空间更加狭小。
虽然孩子现在还小,但盲目消费、随意浪费的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将来就很容易成为“月光族”、“卡奴”和“啃老族”。
有些孩子对父母要求自己“必须怎样”或“不能怎样”非常反感,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购买衣物时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比如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不能少于两年(身材变化和磨损除外),每个类型的衣服只能购买一件;比如父母可以对每件衣服的价格、或者每年用于购买衣物的总额规定最高限额。
这种针对性强且有灵活性的管理方式,既可以让孩子享受到决策的自主性,又能帮他建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和兼顾长远的财务管理能力。
04
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一次我去一家比较高档的商场买衣服,身边带着闺女。这时闺女看中了一件条裙子,要求去试穿。看着她恳求的神情,我同意了。但等她出来时我告诉她:“这种高档服装,你如果喜欢,将来工作后可以自己买,但我现在不会给你买的。”
其实从经济角度,我当时完全可以满足她的要求,但我一直认为:对于孩子的精神需求,父母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和配合;但在物质方面绝对不能有求必应,尤其是那些明显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或并非孩子基本需求的要求。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只要你好好学习,我就给你一切想要的”,而孩子领会到的潜台词是“我的都是你的”。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辛苦地学习呢?学习的主动性和上进心更无从谈起。
而如果父母只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那就是告诉他:父母的财产并非等同于孩子的,他(她)成年后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孩子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就会意识到: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是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因此,只有在每件小事上都用心思量,才能避免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走弯路,更避免孩子走弯路。
(本文为李晶原创,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