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上地”密码|看晋东南沁河古堡:人间烟火 高而不孤

见羽卸甲 文博山西 2019-05-18

山西的「上地」  华夏的「上地」

韩之上地,方数百里

完全富足而趋赵

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

—————————

《荀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局部)

与山西“上地”示意范围

图源:OpenStreetMap


山西“上地”密码

 



此“上地“非彼“上地”


「上地」一词,很多人并不陌生——熟悉它,是因为位于海淀中东部的IT产业基地。上地得名,跟地貌有关,古代这里还是荒郊野外,比周边地形略,形似一个高地,故称「上地」,形成村落有了上地村,城市化后有了上地街道办,今天赫赫有名的码农王国「上地」就位于这里。


但是,早在在2500年前——在距离北京海淀千里之外(约600公里)的山西省东南部,就有了另一个更广袤、更雄伟的「上地」。


▲山西省地形及四周重要关口示意图

底图:《山西省地图集》之山西地形图


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大地,四面大山大河,被古人形象地形容为「表里山河」之地。因山河形便,这片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形成了今山西省的格局。如果视角足够高,从华北平原上空鸟瞰,我们一定会发现:平原西缘仿佛隆起了一艘巨大的军舰,那就是山西高原。


高原内部并不平坦,它由系列的山脉与相间的盆地组成。


其中,晋西南有运城盆地、临汾盆地,晋中为太原盆地,晋北有忻定盆地、大同盆地——这些盆地先是地块下陷,然后由汾河和桑干河冲积形成肥沃土地。它们从山西近似平行四边形「桑叶」轮廓的西南郊,延伸到东北角,好似一片树叶的主叶脉。在现实中,它们连成了山西高原的中央走廊。

 

还有两个盆地,不在中央走廊,而是偏居山西东南角。它们的沉陷不像其他山西盆地那样明显。这两个盆地叫做长治盆地(古称潞州)晋城盆地(古称泽州),它们的海拔比太原盆地平均要高出好两三百米。

 

古人并没有卫星遥感图,却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把这块太行、太岳、王屋山之间的这块区域视作一块悬在天空的高地——命名上党,荀子将其称为上地


韩之上地,方数百里

完全富足而趋赵

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


(出自《荀子·议兵》)


▲山西省地形格局及上党高地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这里,也正是战国后期决定秦赵两国命运,乃至接下来谁将成为统一天下者的——秦赵长平之战的发生地。


山西是一块高原,上党则是高原中的高原;如果说山西是一艘军舰,那上党便是军舰的总舵所在。


为何叫上党呢?


名称乃因这里相对周边地势高险,「上党」本意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狄子奇在《国策地名考》这样解释:「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党,本是名词,如乡党、同党,这里用作意动词「以……为党」。用比较现代的说法,这快高地是与上帝为伍的地方。


「上党」之名,名字霸气,与其地理环境相得益彰,早早地就被纵横家、军事家与史学家称为天下之脊,但今日却少很少被提起,哪怕在山西省内,也是存在感较低的区域——尽管它是地理上的高地,却在话语权上处于低处。


晋南有尧舜禹的活动遗迹和传说,有武圣关羽,有龙门,有盐池,有教圣地永乐宫;晋中有龙城太原,有明清晋商摇篮祁县、太谷、平遥;晋北有佛教圣地五台山,有悬空寺,有雁门关,有杀虎口;晋西北有长城与黄河的交织,有晋陕峡谷与吕梁山脉的握手。


晋东南呢?似乎还没有代表性的名片。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没有内容。


传说时代,这块「上地」区域曾像《旧约》的类似桥段,与晋西南一起,孕育着最早的华夏。许多流传甚广的神话,如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都有比较强列的烙印,与晋东南联系在一起。神农氏,即炎帝,他在晋东南高平、长子、长治留下众多传说,尤以高平境内为多,今天高平市的许多村庄留有用荼(茶)解毒的遗风。(陆羽《茶经》有记:「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


长子县有精卫填海,晋、豫交界处的王屋山,为愚公移山传说发生地——豫北和晋东南,同属「晋语」文化区,与河南平原上的中原官话大不相同。

 

▲太行八陉与上党地区关系示意图


著名的太行八陉,光是晋东南上党地区,就分布着四条: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如此之地,仿佛可以俯瞰四方的膏腴之地——太原盆地、华北平原、关中盆地、伊洛盆地。每一方掌握了沃土的势力,要想向外拓展,都不能不仰望这里。


纵贯华夏福地,「上地」名副其实,也非它莫属。


「上地」之民,敢与老天为党


纵横捭阖的先秦,张仪就敏锐地断言:「上党为天下脊」。春秋强国晋,为韩赵魏三家瓜分,三国相邻地区,最错综复杂的地块,就是在上党,对于这块高地,三家互不相让,故以犬牙交错的方式互相制衡。

 

▲上党郡与战国形势示意图

图源:知乎/蒋栋良


地理范围上,晋东南即上党高地——地处太行山腹地,四面环山,里面包着长治盆地、晋城盆地,中间有三条较大河流,由西南至东北分别为沁河、丹河、浊漳河。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中心战场在今晋城市的高平。

 

因为地理上的险要,八路军总部当年就设在上党地区的长治武乡县,是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从战略上讲,这个地方东靠太行,西接太岳,第一是依险可守,出击方便;再一个是好藏,好躲。1945年9月10日,抗战与解放战争过渡的一年,这里发生了著名的「上党战役」。

 

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古地「上党」有了另一个同义词——晋东南。中共抗战时期军事力量东移,尤其是八路军总部进驻后,「晋东南」的概念和地域范围逐步形成。1949年后,从行政建制上建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1985年,同属晋东南地区的晋城、长治“分家”。


 

上党一词,一出口就有一股霸气、剽悍和狠劲儿。而晋东南人身上有股子执拗劲,真的就像填海的精卫一样,性格果敢。历史也一再证明:这个敢于「与天为党」的地方,真的是敢跟老天爷叫板!无论是古时候的上党时代,还是晋东南时代,这种传统从未消失。


举两个例子——


  • 造反带来「平顺」

 

明嘉靖年间的时候,现在的山西平顺县区域还没有县城。嘉靖三年,当地人陈卿在青羊山组织起义,一年就组织起2万多人,日夜活动于山西、河南之间。嘉靖皇帝三次派10万兵力分三路才围剿成功。为了防止农民再度起义,明嘉靖八年(1529)划潞城16里、黎城10里和壶关10里,设为「平顺」县——意思是平息了暴乱,让百姓依顺朝迁。地图上这种地名,其实遍布大江南北——曾经的绥远、迪化、归化,今天的顺义、平定、安定、永定、南靖、南平、平和等地名,都有类似的祈愿。

 

  • 沁源没出汉奸


日军侵华后,各地都出了不少汉奸,但沁河流域这个地方奸绝少,是著名的无汉奸区,这里曾发生了非常有名的「沁源围困战」——当地居民不仅不投降,而且还主动对日军开展了长达两年半的围困战,开展了空室清野大行动,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使日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接着又掀起「抢粮运动」,后来又发展到「劫敌运动」,让日寇在本县没有了立足之地。


当时的《解放日报》头版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讲到


全沁源八万人,没有一个当汉奸的,没有一个村组织起‘维持会’来;不但一般人不当汉奸,就是沁源的大烟鬼流氓地痞也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晋东南地区的国民性格强悍、强硬、倔强,遇强则强。我有个印象,阅读史料的时候,发现古代山西雁门关以南——有两个地方的士兵非常能打仗,一个是晋阳兵,即太原;一个是晋东南泽潞沁辽(泽潞曾一度拆分为四州)的兵。

 

因煤、铁等资源的有积累,唐宋至明清时期,晋东南的沁河流域成为商贾云集、财富堆砌、人才辈出之地,衍生出一股「攀比显富」的风气。这样的安稳富足的区域,难免引起盗匪觊觎。如果遇到强敌虎视眈眈,「与天为党,敢和老天爷叫板」的晋东南乡民,会如何应对呢?

他们选择了高筑城堡。


高地之上,崛起了一座又一座高高的城楼和堡垒,崛起在上党高地——那高耸的剪影,仿佛就是上党人性格的写照。城堡与人互为映照,这是「天下之脊」继续冲向天空的延伸。 


▲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阳城县北留镇郭峪古堡“豫楼”


▲高平市蟠龙寨古堡

酷似犄角的城门楼、高大气派的院门、幽深曲折的老巷

用心良苦的设计技巧

等级森严的家族制度


这是一种不同于山顶或海岸的石头城堡,这种中国乡野的建筑奇葩,多沿着河流分布——严格来说,中国的任何聚落,都是大河文明与都城聚落的缩小版。城堡多沿河分布,有利于取水,有利于航运,有益于防御。

 

山西最密集的古堡群落,出现在沁河流域。晋东南,即上地、上党地区,主要有两大盆地,一在海河支流浊漳河流域,一在黄河支流沁河流域。古时,韩、赵两国在上党的分界,就是浊漳河与丹河(沁河东支)的分水岭。太岳山也是沁、汾两河的分水岭。

 

山西虽然北方少雨之地,但崎岖的山地,还是孕育了众多河流。山西众多河流中,沁河仅次于汾河,为第二大水系,它从北向南而流,源于山西高原,终于河南平原。

 

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山西的母亲河是汾河,但知道沁河的外地人恐怕不多。所以,对全国来说,它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正因为孤独,它身上的流光溢彩,也鲜为人知:发源于太岳山的沁河,在晋东南主要流经沁源、安泽、沁水、阳城这四个县,在晋城市境内蜿蜒约160公里后,然后进入河南。

▲山西省森林分布与沁河源区示意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沁源、安泽在沁河上游,为生态涵养区,是黄土与黑煤大地上,难得的郁郁葱葱之地。上游是自然生态绿岛,中下游则是人文璀璨宝地。这条河对沁水、阳城两县特别偏爱,在这里留下了密集的人文景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沁水、阳城两县的明清寨堡群。

 

城堡走廊中,那些不输江南的才子


沁水和阳城,两县唇齿相依,一因水名,一因山名。两县交界,满目华彩——沁河在沁水县端氏镇至阳城县润城镇之间长不过三十余华里,但360公里长的沁河,几乎把它所有的灵气、运气、财气毫不吝惜地给了这30华里的区域。

 

古堡包围着村落,古村落背后隐藏着一段段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传奇。人们常说江南出才子,那么在北方呢,沁河流域是一处罕见的才子之乡,尤其是明代以来,文人才子井喷,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有:


王国光:阳城人。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万历年间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东星:沁水县人。万历年后工部尚书,明万历二十八年,在开挖界首西湖和泇河引漕工程中,因积劳成疾死于治河任所。


张五典、张铨父子:沁水人。张五典,万历兵部尚书,子张铨,泰昌兵部尚书。张五典还是个测绘学家,他利用政务闲暇,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实地勘察泰山高度。万历三十九年(1611)张五典经过在4300多个测量点上进行测量,成功地测量出泰山共计1482.3米,在当时已经属于非常精确的数据。


陈廷敬: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近代,这里还出了沁水尉迟村的赵树理,在山西文学界是宗师级别的人物。

众所周知,北方大族南下,加上南方开发深入,江南地区才子文人辈出,成为中国科考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北方总体或许比不上江南,但晋东南在明末清初的人才开花,跟同时期的江浙堪有一比。


繁荣的文运与乱世的古堡为何会交织于这片方圆几十里的沁河两岸?在时间上为什么会突然崛起于明末,又迅速衰落于清代中期呢?

 

▲晋东南主要古堡|


  • 地理因素:在山西境内,沁河到达端氏镇以后,地势逐渐平缓,形成了大片的河谷台地。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裕,促成了农耕经济的相对发达,使这里聚集了比较多的人口,形成了充裕的农耕经济。发达的农耕经济,造就了一方的繁荣,生活富裕,人口密集。

 

  • 资源因素:沁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冶炼业和煤炭采掘业丰富着当地人的经济生活。在沁河流域的阳城县境内,沿河两岸遍存明清时期所遗留的「铁山」,炼铁后的矿渣。在润城镇,现存的明清建筑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墙体是用炼铁后遗弃的钳锅砌筑的。

 

  • 商业因素。产品的销售,人群的消费,都离不开集市与商贩,于是沁河流域便出现了几个大的集镇,和若干水旱码头。比较著名的有润城镇、郭壁镇、窦庄镇、端氏镇等,造就了一大批手握重金的财主、商贾,如郭峪的王重新、下庄的李思孝等,都是商行千里,富甲一方的乡绅。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分布图|

资料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底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有了财力,当然会在智力上投资:在这个时期,沁水与阳城有许多相似之处,最为显著的,就是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文化积淀的深厚,明代以来,两县文风勃兴,名人辈出,科甲题名之士位列全省前茅。反过来,文人群体的勃发,尤其是有了功名当了官的,又促进了沁河流域村落、建筑的大发展。


单凭以上这些方面,还不足以产生这种形态的古堡,如果仅仅是经济原因,应该产生的,是晋中那种中正平和形态的富豪大院,而不应该是有着明显防御功能、咄咄逼人的古堡。除了财力雄厚,推动古堡诞生的直接原因是:晋东南人的剽悍民风和明末爆发的灾祸与动乱。

 

如此昌盛的文运,最早来自高原环境的庇护——长平大战之后,这里很长时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相比晋北的边塞,明清之前金东南相对稳定:唐玄宗李隆基在当皇帝之前,曾以临淄王的封爵和卫尉少卿的四品官职,兼任山西潞州别驾,在沁河流域呆过近三年,是他的龙兴之地。宋代,山西的主战场在晋阳和晋阳以北,金元时期,山西是最早被侵占的地区,也最早稳定下来,战争的荼毒不是很大。


▲山西沁河流域重古村落分布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到了明末,黄土高原上流寇突然爆发,相对稳定的晋东南最早受到冲击。城堡,应运而生。


晋东南城堡:河畔的明珠,山间的铁索

 

以功能而论,城堡最重要的作用是防御。我们以窦庄古堡为例,为什么要先说窦庄呢?因为窦庄古城堡首开乡村城堡建筑先河,是名重一时的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拥有我国现存非常罕见的一处吏治类古代建筑。

 

窦庄村位于沁水县城东部50公里处,西依榼山,三面环水,沁河自北向南蜿蜒而过,村落选址在沁河西岸河谷平地上。


▲窦庄古堡城门与街巷


北宋初年,身为皇族后裔的窦家后人官场失意,从陕西迁徙于窦庄落脚。数百年后,江山代谢,为窦家守墓的贫苦农民张家之子张五典,发奋读书,考取功名,终于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任兵部尚书。任官期间,张五典曾处理过河南、山东等地的民变,目睹了灾荒遍地的情形,预感到了大明王朝即将天下大乱。明天启年间,年过花甲的张五典告老回乡,修筑窦庄城堡,历时3年。其病故后,由儿媳张铨之妻霍氏继续主持营造。之前,张铨已在辽东抗清战死。


建成后的窦庄堡东西、南北各长均500米,修筑城墙2000余米,整体布局呈「卍」形,建有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小城「瓮城」,共九门。窦庄城堡形状类似紫禁城,不仅结实坚固,而且气派豪华,让没见过世面的乡亲大开眼界——北京城外城也是九门,当地百姓于是大胆地把这里称为「小北京」,意思是乡野中出现这种豪华的城堡,就好比在平原上建造北京城。

 

张五典死后不久,陕西果然发生民变。


窦庄古堡“尚书府”门楼

供图-秦红宇


明代中后期社会危机四伏,崇祯元年(1628),陕北的王嘉胤、王自用率先揭竿而起,转战于陕西、山西一带,数年间几度进出于沁水、阳城,穿梭于沁河两岸。农民军势如破竹沿沁河而上洗劫村庄,包括窦庄。此时张五典之子张铨殉国,儿孙们也都在外为官,家里有张铨妻子霍氏当家。族人本想远走避难,霍氏夫人却说:


避贼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贼,身更不保。不如盍死于家。

 

她将庄中男丁67人,壮妇43人,全部组织起来,组成护庄兵丁,日夜习武,看守庄园。起义军曾三打窦庄,最多一次以3万之众围攻。崇祯四年(1631)5月,农民军围攻窦庄,6月,王嘉胤被小舅子和同族兄弟杀于阳城。这个王嘉胤鼎鼎有,陕西府谷县人,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都是他的部下。可以说,也是明朝的终结者之一。

 

窦庄霍氏的壮举,让朝野震动,明兵备道王肇生为此专门上疏,褒扬「窦庄城」为「夫人城」,皇帝还亲赐御笔「燕桂传芳」。

 

窦庄古堡“进士及第”门楼

供图-秦红宇


窦庄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掀开了沁河流域大建古堡村落的序幕。


当时,朝廷派将领曹文诏、张道浚负责剿匪。张道浚就是古堡始祖——张五典的孙子。农民起义爆发后,山西巡抚令道浚参与军事策划。王嘉胤攻打窦庄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想抓张家人,来胁迫张道浚为他们做事。张道浚当时从外部突击,和老妈霍夫人一起内外夹击农民军。周边诸多村镇遭受战火蹂躏,而自己的家乡窦庄在祖父活着时就建城堡,成为一个例外得以保全。


事后,张道浚在佩服爷爷张五典NB的同时,和当地官员、富绅积极倡导,在沁河两岸先后修筑起军民两用的百余座城堡。此后,建堡之风席卷晋东南。

 

类似窦庄城墙——街巷——院落格局的城堡,山西别的地方也有,如汾河流域的张壁古堡,但不像这里规模大而且更险要。这是因为,汾河盆地有坦荡的平原,缺少山地为屏,而城堡则适合出现在山高地险的区域。沁河流域多是山水相依的地势,为防御型建筑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晋北的长城沿线,也有各种城堡,但它们多是纯军事的堡垒,废弃之后,基本上无人使用,缺少晋东南城堡的人间烟火。晋中的深宅大院,特点是周正庄严;晋东南的古堡建筑,特点是咄咄逼人。一个更注重文化礼制、显示财富,一个更注重军事防御、保卫家园。


沁河流域的城堡,是亦战亦居的民间建筑。战时,古堡自成一体,可以很好地进行独立防御,链接起来就是沁河流域的一道独具当地特色的防线,像山间的一道道铁索。


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的《连城诀》,主人公狄云的师父的外号叫「铁索横江」,是说做人比功夫厉害,叫人上上不得,下下不得。所以,这些成串的,半居住、半军事功能的古堡称作「山间铁索」、「河上明珠」,还算比较贴切。


沁河古堡群和福建土楼群、广东开平碉楼群一样,都是地域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的民间古建奇葩。太行古堡集体防御侵害的军事目的和客家人修造土楼合族而居如出一辙。与南方土楼不同的是,这些古堡此处中原腹地的人口稠密之地,历经数百年岁月雕琢,斑驳沧桑,通体苍黄,散发着浓浓乡野气息,更为难得。


▲阳城黄城古堡(皇城相府)

陈廷敬故居


▲沁水湘峪古堡


▲阳城郭峪古堡


▲阳城砥洎城古堡



▲砥洎城古堡堡墙

独一无二以“坩埚”为建材的城堡


▲阳城砥洎城古堡内部院落

独一无二以“坩埚”为建材的城堡

供图- 秦红宇 方天戟




在距离北京数百公里的地方,还能有这些遗存,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些具有华夏风韵的民间建筑,城墙、街、巷、胡同、底界线、院落及标志性建筑,共同构建了古堡的树状交通系统和层级防御体系,气势丝毫不亚于欧洲那些石头城堡。


「如果要做中国地域社会史的研究,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晋城是不可多得的一个宝地」,对此,国内专家曾有这样的评论。

 

目前沁河流域晋城市范围内遗留的堡寨多达117处,保存相对完整的8处。以沁河流域为主,分布着湘峪古堡、窦庄古堡、郭壁古堡、柳氏民居、陈廷敬故居(即已开发的皇城相府)、郭峪古城、砥洎城和上庄古堡(即已开发的天官王府);良户、大阳、周村、石淙头、屯城、上伏、南安阳、洪上村等形制犹存。还有一些院落性古堡,如高平大周村、山河镇洞八岭谢氏古堡、王村古堡、北苏庄、西黄石、陟椒刘家大院等十几处。


 ▲山西各流域古村落分布图

资料来源-李青《景观形态学视角下的山西古村落特征及其保护》

 

山西很多地方的城堡式民居,有的成为被开发为单纯的景点,里面已经没有居民,如晋中一些大院等;有的早已毁坏放弃,有的原住民早已搬离,如晋北长城沿线的大部分堡子。而沁河流域的绝大多数城堡式民居内,大部分维持着历史形态,延续着原有的生活功能,依然人烟稠密,鸡犬相闻,烟火气十足。

 

不仅有城堡,更是中国最密集的文物高地


山西是公认的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世界闻名。又因地面遗存文物丰富,得到了「地上文明看山西」的赞誉。

 

仅说古建,山西省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占全国七成以上,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山西古建筑登记在册的就有28027处,进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172处。宋辽金以前木构古建全国共160座,山西占了75%,光上党地区已经知道的,就有80座。中国现存最早的民居实例之一,就在沁河流域,是高平市的元代姬氏民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图(局部)与山西“上地”示意范围

图源:OpenStreetMap


地面遗存文物多被归入不可移动文物中,若以质量而论,可以参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项数据,山西遥遥领先:全国一共为4295处,山西有452处,占了十分之一之多。而且,这个名单中包括了近现代不可移动文物。若只算古代文物,山西肯定占一半以上。如果再把范围缩小到元代以前,那山西的国保单位数量,将占据70%以上!

 

中国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晋东南。

 

统计数据显示:若以地级市论,山西古建筑最密集的地区,是上党高地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治市、晋城市为冠;若县级行政区论,涉及晋东南的有:高平县居全国第一,国保单位有20处;泽州县有19处,居全国第二;陵川县15处,居全国第四;平顺县有14处,为全国第五;长子县有10处,全国第七——这里,晋东南—上党高地—地面文物遗存密度之高,全国领先。


 

▲山西元之前木构建筑遗存分布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山西国保文物单位分布图

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底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可见,明清城堡只是晋东南众多人文景观中的一朵奇葩,它显露出的只是这块「上地」真容的冰山一角。


「上地」身上的密码,还有许多许多,值得我们不断去发现和破解。



▲沁源县沁河源头及地貌

图- 感悟山西


By|大地理馆

文|方天戟 苏见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End直接点击,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霸国:霸器从来多霸气

晋阳古城中国庞贝城

国宝青铜盘专给俺媳妇儿造

山西珐华之色被默诵或呼喊

张无忌的魔教和介休之祆神楼


错金鸟篆铜戈密码晋吴楚的缠斗和一代妖姬之艳事嵌玉琉璃银带钩叹山河消磨多少事,世上再无魏文侯
云冈石窟憾事:300尊造像流失海外  惟有一只佛眼回归


“大康通宝”十年悲剧:一个害死皇后的皇帝的暗黑时刻 

平陆黄河边戏剧性一幕:商代青铜大方鼎被当金鼎肢解

北齐勇将徐显秀嵌蓝宝石金戒上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倗国与兵马俑齐名的惊世发现晕啊!令人眩晕的山西古代琉璃被契丹秘藏900年的应县木塔宝藏  


山西古代壁画之集萃(元.巨多图)

最早版本《金瓶梅》为何在现身山西

被少林寺托管30年的灵石资寿寺藏有什么秘密


遗憾中的幸事阎锡山部分故物回归山西

山西王阎锡山日记为政最坏是唱高调(精选)

只因一个蝴蝶结  太山唐代金棺出土六年难打开


虞国:无名昏君尽黄昏

贾樟柯飞走的铁雁 消失的河流

右玉再惊叹一座装满河山的粮仓

50吨!破铜烂铁里拣出3200件青铜珍宝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闪现的文明微光

【高僧】101岁梦参老和尚:我做过的四个梦虎犀貘驹象 牛猪兔鸟鱼青铜尊动物园总动员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国宝的流失与最后一刻绝处逢生五台山奇迹塔基下金铸淳化元宝洞穿大宋帝国的奥秘西域粟特人出没从北魏到元山西葡萄酒就风华绝代你也许不知道的历史山西也是丝绸之路的一大起点
明长城发现锦囊,里面装49枚北魏时期波斯银币

无不惊骇!西域大月氏人把玻璃制造术带入山西

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创造的佛陀和永生

陆箭响马到的陆浑戎和青蝇的悲歌

宋子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最后一击

唐晋油画展┃又一次把悲愤引向寂静


文博探针这是一根自由而狂野的青藤

63号墓的秘密:一个次夫人的祖国的灭亡

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创造的佛陀和永生


芮国国君的“虎妈”以及金玉奇珍为什么不在芮城在韩城

秋天如上帝般降临:那些与古代器物暗合的神秘色彩

海昏侯的昏聩:再耀眼的雁鱼灯无法照亮废黜皇帝内心

从大唐到大明:太原青年建起一个传世725年土司王朝


刖人守囿:背刻燕子的奴隶啊依然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

王复仇与驯龙者宿命│寂静鸣条岗多国青铜器聚集之谜


傅山的霜红龛:武林高手也藏书

大同火山静寂:捺向大地的指纹

羊舌上晋国:67年内战爱恨情仇


凤凰陨落山西┃顾炎武发现晋国逝晋国

韩之哀天下劲弩也难逃国家说亡就亡

武则天老爹墓地底沉陷的150吨重巨碑


最后的戎狄之一: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最后的戎狄之二: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之三: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山西出土三把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山西出土三把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出土三把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