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通的人,心里没有自满,没有贡高我慢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八 显见不分

倒数第二行:【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向下这一段文呢,世尊是以文殊菩萨来做一个实际的例子,说明一法里面无是无非。前面是从理上说,现在是就事实上来讲。希望我们在这一例子里面,能够体会到一切法无是无非是。因为这一层的疑惑要是破除了,一真的境界,我们才能够证得。那么一般讲的是大彻大悟,念佛里面讲的一心不乱,才能成就。那么换句话说,我们功夫之不能成就,这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佛说:【如汝文殊,】这是举文殊一身,把文殊这一个人呢,比作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一里面,就不会有是有非。因为是非是对立的,必须要有二法,才能够说有是有非。那只有一,非说不上,连是,说也多余了,也没有意义了。那么这个比喻的,我们一定要懂得。

底下说:【更有文殊是文殊者?】这就是说了,你叫文殊啊,除了你以外,还有个文殊吗?除了你以外再有个文殊,就多出个文殊来。不除你以外,要说再有个文殊,那就少了一个文殊。因为什么呢?不除你之外,说没有文殊,那就是没有你啦,就少了一个了,因为文殊只有一个啊,一文殊之身不能有多有少啊。一身哪里有多、哪里有少呢?!我们要说多出来叫作是,少出来叫作非。一身里头根本就没有个多少,说是也说不上,说非也说不上。所以在一文殊,一身上说,添一个文殊,也添不进去,减一个文殊,也减不掉。这一段就是这么个意思。添一个文殊,叫「更有文殊是文殊者?」减去一个文殊,就是无文殊。一法里法没有增减呢。那么换句话说,一法里头原无是非,一真里面没有是非的境界。这个道理,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讲得很透彻。

那么今天上午我们读华严经,一再给诸位说明,不但古大德这么说啊,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这么讲啊。这叫根本法轮啊,就是一法啦。华严经以外的这些经论,那些法门,从哪里来的呀?是一法里面变现出来的,叫方便法,不是真实法。我们在法华经里面读到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我们不善学的,执著二三,所以不能够证得一乘法。如果我们懂得释迦牟尼佛这个苦心、悲愿,不得以而设二三,二三可以学,不要执著。不执着二三,就借二三这个台阶啊,就到了一乘法门。所以二三是台阶,是工具啊。不借它不行,你要是借它,不肯、舍不得它,也不行,不能向上一着了。华严经,也有些同修不断地在听,每一个字、每一句,义理无穷啊。三乘法、二乘法,是一乘法的部分。整个道理我们不能了解,佛讲浅显的一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给我们介绍。

这个地方的比喻呢,就是把文殊比作一真,比作一佛乘。可见得经的意思,也就是叫我们悟入一佛乘呢。文殊菩萨是大智慧人啊,一听佛这个意思马上就懂得了。所以说: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无是。【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有二文殊的时候才能说,哎,这个是的,那是假的,这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只有一个,哪有真哪有假呢?没有真假啦。所以从这个口气上,诸位也就能听出来,他确确实实懂得佛的意思,直截了当地答复「我真文殊」。真就是一啊,一就是真,可见得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声相应呢。这一点在学佛的人来讲呢,比什么都重要。诸位总得要记住,我们无始劫以来呀,就是在玩假的,一直玩到今天,在这里生死轮回,苦不堪言呢。佛与大菩萨眼睛里面看到的,叫「可怜悯者」。

真,我们是不是求不到呢?不是的。怕的是不肯求。肯求,真就在面前。诸位要晓得,那个真的的功德利益,跟那个假的不能比呀。譬如说,你手上拿个一千块钱钞票,你要是真的,很有作用啊;要是假的,不但一文不值,还要犯法,还要判刑。所以没有法子比。一个人认假不认真,修假不修真,愚人啊,没智慧。千万不要以为,哦,假的,但我现前有名闻利养、有受用,那是假的。而且你目前名闻利养的受用是极小极小,太渺小了。

你如果要是修真的,你的受用是无量无边呢。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天上人间到哪里去找?!净土法门当中讲的极乐世界,你到哪里去找?!给诸位说,都是真实的,都不是假的。如果我们修真不修假,眼前的境界都变了,你在任何境缘当中都得大自在,都有不思议的受用,所以真的是究竟利益。我们为什么不修真呢?!为什么还要搞假的呢?!

我们撇开这个受用不谈,我们讲智慧,讲知识,真假也悬殊很大。不入一真,一乘经论摆在面前,这能讲得出来吗?纵然能讲,不是那个味道。为什么不是那个味道呢?因为没入进去,就这么回事情。刚才我还跟老居士谈这个问题,谈到什么呢?就是翻译经的问题。外国人翻译佛经,比我们中国人差得远。差在哪个地方呢?外国人是用的分别心翻的啊。分别心,诸位想一想,怎么能翻经呢?经是从无分别心里面流出来的。分别心怎么能够懂得无分别心中的意思呢?!试问问,翻什么?不但佛法要悟入啊,中国的学问,世间法也要悟入。现在是很少人听到了,从前念书,第一句话就是,哎,你悟了没有啊?问你悟了没有,不是问你,你懂了没有啊。悟了才懂,不悟怎么会懂啊?!

我们也不要谈经谈论了,谈这个世间圣教了。你们可以读一读《国语日报》的那个古今文选,你们把古今文选打开来看看。翻译古今文选的,可以说是当代的文学家啦。他所翻的,跟那个原文对比对比,是不是原文的味道?那些做文章的人,是凡夫啊,见思烦恼都没有断呢,他写出来的文章,我们都没能把他的意思完完整整地翻出来。何况是孔老夫子、孟老夫子!又何况是诸佛菩萨!

所以我一再给诸位说,不但佛经没讲的,四书五经也没讲的,你能够相信这句话,你就有开悟的希望了。只管去念,不要懂意思。你所懂得的意思,都不是佛菩萨,也不是孔老夫子的意思。那是什么?是你自己的意思。什么时候再懂他的意思呢?自己成佛成菩萨了,哦,就懂得它的意思了。自己成了圣人了,成了贤人了,就能够懂得孔孟的意思。不入这个境界,没法子,所以一定要求悟入啦。

佛门的悟入,是叫我们断烦恼,修六度万行呢孔孟学问的悟入,是叫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悟入。你们想想看,方法是一样的:格物就是断烦恼;致知就是修三学三慧。那个致知就是求根本智啊;格物是隔离物欲啊。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混在当中,这个物欲就害了我们。我们自心里面的大定,楞严大定,被物欲破坏了,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破坏了。大定不能现前了,般若智慧,根本智也不能现前了。儒佛之道没有两样,都是在教我们修定开慧,然后才能入圣贤境界,才能与他们同一个知见。你要是证入了,就是悟入之后了,你讲楞严经,不错,是十方诸佛的楞严经。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也是诸佛之一了,你入这个境界了。不入这个境界,诸佛的楞严经不懂。甚至于再给诸位说,看古人的注解也看不懂。这个是一点都不错的。

你要不相信,自己可以测验测验,啊,仔细地观察观察自己的境界。譬如说,去年我读这个楞严经,看这个注解,嗯,我悟出了一些道理啊,是这么样讲法的。今年再看的时候呢,又不一样了。那可见得,今年解得多,去年就不懂啊,没理解啊。到了明年了,你这个悟性又高一点了,看看今年所解的这个,哎,错了。这就是证明了,连注解,他也看不懂啊。要看懂了,一个讲法,就是这个讲法,过十年,一百年之后,还是这个讲法,那就没错,那你是真懂了。天天在变化,天天境界都不同,怎么会懂了呢?这是自己测验自己。证明什么?证明我们自己于经、于注解,不通啊。

为学最怕的是,不通以为自己通了,这就坏了。不通,自己晓得自己不通,是求学的好态度。为什么?他能够虚心,他能够向上,他不自满。那个不通自己认为通了,自满了,在佛法里面讲增上慢,瞧不起别人了,自己以为很了不起了。实际自己一窍不通。为什么呢?真正通的人,心里没有自满,没有贡高我慢。我们拿世间话来说,学问深时意气平啊。那个有学问的人,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人的,那算什么学问呢?!真正有学问的是,意气是平和的。学问愈高,心愈平。求什么呢?平等心嘛。换句话说,心愈平等,心愈清净,心愈慈悲,这是与这个修行、修学功夫绝对成正比例的。那么我们自己修学就要检点了:稍有贡高我慢的习气,我们就走岔路啦,走错路啊,不是在道上。稍稍起一念恶念,一念邪非,我们也走错路了,也不在正法上。正法里面纯善,究竟的真善,无是无非是,这个境界是究竟的纯善。

那么我讲楞严,我们道场还有几位老同修,也应该晓得啊,楞严经,我讲过不少遍了,遍遍都不一样,这就是刚才说了,没有悟入啊。今天在图书馆讲的这一遍,比上一次在念佛堂、在那个第一公司讲的,大大地不相同。第一公司念佛堂讲的,那么再比一比圆山临济寺,跟这个华藏莲社讲的,那又不一样。我想你们听的人心里有数,我自己就清清楚楚嘛,遍遍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呢?当时讲经,我也绝对不说是吝法,哎呀,我知道这么多,少讲一点,自己保留一点,怕别人学去了。要存这个心就糟了,不会开悟的。知道十分恨不得讲出十二分,毫无保留,才有入处。一遍入得浅,第二遍就入得深,第三入得更深,所以遍遍不一样,而不是止在这个境界里面。经本子,给诸位说,用同一个本子。楞严经前后大概也讲了总有十遍左右了,我都是用这一个本子,全都是用这一个本子。本子是一个,本子里面所圈点注解的,是第一次讲的时候写的。第二次讲之后,一直到现在,就没有再增加一个字了。

这是我奉劝诸位,要求悟入,我们要干真的,不干假的。干假的怎么样呢?哎,上一次讲了,第二遍要讲了,再找一些材料来补充,把本子写得密密麻麻的;第三遍讲了,又找些材料来补充。材料多啊,我们这个大藏经里面,楞严经有四十多种注解啊。那么样一搞啊,哼,那楞严就糟蹋掉了。为什么呢?大杂烩了嘛。等于那个炒菜一样,老吃回锅的。回锅菜里面的旧菜再添一点新的,再炒一次又加一点什么东西,那菜还能吃吗?!那不是味道啦。现在怎么样?就有不少人呢,是干这一套的。这个错了!你能够悟入,你才有新境界。

所以我常讲呢,明心见性的菩萨,圆初住,就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么他的见地是真的,不是假的。二住菩萨比他入得深。那我们要是请了这些菩萨来讲楞严经,初住菩萨给我们讲,那头头是道,我们听得很有味啊。为什么呢?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那个二住菩萨来讲楞严经呢,味道更浓了。为什么?他入得更深。那么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到等觉,这四十一位菩萨,大家都来讲楞严经,就有四十一种不同的深度。见解不一样啊,悟入的深度不相同,见解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悟,悟,一定要真。干假的,决定不能开悟,没有这个道理。文殊是等觉菩萨,那当然是没有话说啦。底下这段意思就好啦:

【无是文殊,】为什么呢?文殊只有一个,一是真。既然一身之外再没有第二身,文殊,如果说再添一个文殊,那岂不变成两个了吗?这个地方比喻,唯是一身,一身当中不能说是。这一句啊,就断定,唯有一才是真。那么像这样的公案,禅宗也有。那么禅宗祖师啊,这个机锋,是不是从楞严里面借用的?那我们不得而知。只要用得巧妙,能叫学人当下开悟,这就是好老师,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法。再看底下一句:

【然我今日,非无文殊。】这是答复佛前面讲的无文殊。我有一个,确确实实真的一个人在啊,不是无啊。那么换句话说,添一个不行,少这一个也不行啊。诸位要晓得,那个假的啊,添得再多,也是假的。可增可减是假的,不增不减是真的。那么换句话说,有来有去是假的,不来不去是真的。诸位懂得这个意思了,你能不能觉悟到啊?有生有灭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再说得白一点,有生有死是假的,不生不死是真的。我说到这样子,不必再说啦,诸位还能不开悟吗?我们求真的好,还是求假的好呢?是真的有用,还是假的有用呢?

文殊菩萨这几句话啊,意思里面就含着:真如无体,不剩一法,也不欠一法,圆圆满满,所谓是无欠无余啊。这个当中加不上是非两个字,你说是,错了;你说不是,也错了。所以说:【于中实无是非二相】啊,在一真里面没有是非二相。正是所谓「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啦。就理而说,我们讲体这一个字,都是勉强讲的,尚且不能够执著,何况是非呢。为什么呢?是非是讲到相上去了。所以诸位要明了,言说是不得以而为之啊。佛教给我们受持大法,岂不是讲过离言说相持。因此,佛说理体、说名相,都是言啊,都是言说啊。执著言说,真实相就得不到了。离开了言说,我们没有方向了,没有凭籍了。所以我们必须依文字又要离文字相,我们要依靠文字,万不可以执著文字,不执著就是离文字。

言说如此,懂得言说是这样的,诸位要晓得,言说是声尘呢,其余的色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无一不如是。那么换句话说,我们都可以利用它,都不能执著它,这才叫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呢。六根清净,实在讲说,六根不是说不接触六尘,六根接触六尘,接触六尘而不分别六尘,而不执著六尘,那根怎么不清净?!离开六尘,以为得清净了,那是二乘人,笨阿罗汉干的事情。是不是真清净了?不是,不是真清净。假清净,不是真清净。真清净是不即不离呀。那是真清净啊,那才能够见到一真的境界啊。那么这一段呢,在禅宗里面确实不少有很多公案,都与这个意思相应。那么在此地我们就不多讲了。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因为楞严大定是行住坐卧都是定,要在动中修不动

能不变随缘这是如来; 随缘不变的那是菩萨

学佛的人只有一个标准,一心就是是,二心就是非

明了无是无非这个道理,心当时清净没有了念头,这就是佛性现前

能够修到冤亲平等了,你这福德功德能保持得住了

依法不依人的修学方法是念经为主

你几时看到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了,证明你自己解脱了

不执著的都对了;执著的都错了

学佛要是离心意识,那就是佛法,佛法思维不得

为道的目的在清净心,心里面有东西就不清净了

见到"佛法僧"就想到"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处

大千世界依正庄严,是自己的身相

保持像小孩那样的没有第七识、第六识,心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我们都成佛啦

真正要想把佛教兴起来,是要清净心

想真正地在大乘佛法里有一点成就,楞严不能不熟读

见性之体决不因为物象而有所障碍

无漏的功德、圆满的大福报,一定要向内求,外面没有

修行人是修少布施,不能破坏自己清净心,世出世法都要随缘

一经通了,当然一切经都通达

中国人圆顿根性的人多,可是我们的根性被利欲蒙蔽了不能现前

悟与不悟在信,凡是不能开悟的,都是有疑不定

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

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

心清净,念的这个佛号就管用,心散乱,什么法门都没用处

你当下认取,你就立地成佛,谁也障碍不了你

真正破了无明,晚上走黑路不要用灯

成败关键决定在增上缘,就是古人所讲的师承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修定

自己还没有建立、没有成就、没有基础之前,只跟一个老师学

自己见性了,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众生

整个百法只解释佛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

学佛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要研究

凡是随语生解的,都是死在言下

法为见性而说,见了性了,法也不要了

佛法所在之处,是我们大家有福,尤其是讲大经

学佛的人若不修清净心做善事,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

四大之色跟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身相,这是人生的本源

心动了才有十方三世,心要真正静下来就超越时间空间

是、非都没有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受持的妙诀:离言说相持,离文字相持,离心缘相持

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