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2年
第2号预警:警惕“助学”骗局
秋季学期陆续开学。每到这个时点,一些诈骗分子就开始蠢蠢欲动,“变着花招”对学生及家长实施欺诈。有的冒充资助工作者,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途径,谎称发放奖助学金,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窃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有的抓住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心理,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学生陷入“高利贷”“回租贷”“培训贷”等陷阱,“小贷”滚成“巨债”。
在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发出预警,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
第一,不轻信陌生人。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开展资助,都不会要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QQ等方式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汇款或其他操作,如遇此类情况务必小心,不要按照对方要求操作。
第二,不贪图“小便宜”。在各类金融服务消费活动中,要认真阅读相关合同条款,提高甄别和抵制能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得越好,挖的“坑”往往越深。
第三,不盲目高消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广大学生要养成自立自强、艰苦朴素、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坚决远离不良“校园贷”。
广大学生要时刻绷紧自我保护这根弦,当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注意留存相关凭据与证据,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目前,有关部门开发了“国家反诈中心”“全民反诈”等手机app,建议广大学生和家长下载使用,共同构建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2年8月26日
关于法律援助补贴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中央网信办:集中整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方面问题 教育部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调查处理通报
2022年8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全文
教育部答复关于推深做实法治进校园活动能动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的建议
官方答复在民办高校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建议
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拟规范盲盒经营活动,公开征求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91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税务相关 鼓励生三孩!《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印发
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指导意见》
六部门联合印发《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关于修改《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2年
第2号预警:警惕“助学”骗局
秋季学期陆续开学。每到这个时点,一些诈骗分子就开始蠢蠢欲动,“变着花招”对学生及家长实施欺诈。有的冒充资助工作者,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途径,谎称发放奖助学金,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窃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有的抓住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心理,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学生陷入“高利贷”“回租贷”“培训贷”等陷阱,“小贷”滚成“巨债”。
在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发出预警,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
第一,不轻信陌生人。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开展资助,都不会要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QQ等方式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汇款或其他操作,如遇此类情况务必小心,不要按照对方要求操作。
第二,不贪图“小便宜”。在各类金融服务消费活动中,要认真阅读相关合同条款,提高甄别和抵制能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得越好,挖的“坑”往往越深。
第三,不盲目高消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广大学生要养成自立自强、艰苦朴素、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坚决远离不良“校园贷”。
广大学生要时刻绷紧自我保护这根弦,当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注意留存相关凭据与证据,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目前,有关部门开发了“国家反诈中心”“全民反诈”等手机app,建议广大学生和家长下载使用,共同构建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2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