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把握什么

2017-06-19 毕迅雷 战略与政策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要准确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确保“三步走”战略如期实现,就要明晰科技强国建设的内涵、路径、环境、政策等关键问题,做到前瞻谋划、与时俱进、举措有力。

一、深刻理解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基础。从历史规律来看,虽然每次引发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和领域不同,科技强国的具体内涵和具体载体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每个国家无不是通过科技创新的跨域,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国防等的领先成为世界强国。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个科技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绝不仅是建设几所世界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就够了,更重要地体现在以通过创新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劳动生产率的飞跃为标志的。因此,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一个个点实现突破、一两个产业创新能够支撑推动的,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广大基础性、泛在性的产业升级,实现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提升,建立互相助力、互为支撑的高效创新体系才能实现。

二、准确预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前提。未来社会将对我们产生最本质、最深刻的影响的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虽然人口总量预计将在2030年增长到85亿,在2050年增长到97亿,但60岁以上的人口增长速度更快,将达到14亿和21亿,而劳动人口数量比例将会逐渐减至2050年的60%以下。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将深刻改变世界经济形态,迎来“银发经济”时代,将对能够提供劳动力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癌症和痴呆治疗技术等提出巨大的战略需求。同时,人类赖以为生的食品、能源、资源消耗将面临巨大的增量需求。围绕这些领域的农业技术、水、新能源技术等,只有产生突飞猛进的突破,才能支撑未来发展的需求。全球化将通过信息技术深度推进。世界500强公司预计将有超过45%以上公司来自于新兴经济体,国际人口流动、国际交往、国际合作将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继续放缓,基于知识和创新的产业和工作将会获得高额收益,数字技术将深入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塑造出全新的经济形态。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变革将深刻改变政府角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将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非政府组织数量将倍数化增长,广泛深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因此,可以预计,哪个国家在人口健康、数字技术、新能源资源领域占据优势,孕育有竞争的技术和产业,谁就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要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未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做到谋划在前、精准布局,在建设世界强国的进程中走出一条最优路径。

三、坚定信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科技发展历史来看,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就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决中国科技问题,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从建国初期集中力量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坚持自主创新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组织体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比如,当发达国家强调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发展技术时,党中央作出战略决策,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果。

从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在世界版图的位势来看,我国经济总量和研发投入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独立而特殊的存在。这意味我们产业结构、发展需求、技术基础与其他发达国家均不相同,没有现成范本借鉴。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动摇,绝不能放弃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盲目效仿他国经验,而是要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在发展中不断丰富、改进和调整中国的科技经验、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进一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体系运行的整体效能,加快实现整体跨越发展。

四、推进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创新治理能力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进行规划、资源配置、法规制定、评价以及对创新主体进行协调服务等能力。1985年科技改革之后,科技界的改革一直关注于体制,希望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体制,进而实现创新主体自发开展创新活动、产生创新成果的局面。因此,对体制改革的强调忽略了对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培养。比如,在广受诟病的科技评价领域,作为承担政府资源配置主体责任的部门,在对成果评价的甄别能力不足,只能依靠专家进行评审或“数论文”“拼奖项”进行,而强调一套良好的评价制度能够自动促使创新主体活力激发,又直接导致资源配置时必须要依靠评价结果而非科技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已经构建较为健全的创新体系的情况下,面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迫切要求我们切实提升各级、各类科研机构的创新治理能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完善和提升创新治理能力,需要建立认同并贯彻国家创新发展目标的科研管理机构、科技管理队伍和组织系统,建构包含创新经验、政策工具、人际网络等内的知识系统,能够形成对我国未来中长期创新发展的政策目标、立场和策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规划,并能够准确把握推进和实现科技规划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只有坚持把提升创新治理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更有效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6-19 第7版 观点),作者授权刊载。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2. 基于获奖者年龄的国家科技奖激励效用分析

  3.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4.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5. 科研评价应放弃“科学管理”的思想

  6. 李侠:科技评价失灵与科研诚信的恶意透支

  7. 姚檀栋院士: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卓越

  8. 刘鹤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

  9. 【专论】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10.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及解读

  11.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及解读

  12.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解读

  13.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及解读

  14.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及解读

  15. 热点||预测诺贝尔奖,是否有章可循?

  16. 隐身在集体中的诺奖得主

  17. 4年前获得拉斯克奖 贡献是创制抗疟药青蒿素

  18. 科学奖励中的个人与集体——以青蒿素获奖引发争论事件为例

  19. 屠呦呦为什么会落选院士

  20. 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

  21. 科研评价要自信自立务实管用

  22. 施一公:科技强国 从我做起

  23. 科技驱动文明

  24. 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唱主角”

  25. 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26. 丹麦发布报告总结未来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趋势

  27.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28.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29.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30. 中美科技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31.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32.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33. 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34. 【专论】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35.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的大国强音

  36. 科技发展如何推动国家治理转型

  37. 【专论】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治理

  38.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39.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40.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41.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42. 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43.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44.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45. 《习近平时代》(廿四):熟知传统文化的领导人

  46.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47. 李克强:第三方评估整改结果要向国务院汇报

  48. 李克强总理谈第三方评估报告

  49. 汪洋听取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成果汇报

  50.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51. 法国评估2000-2015年间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

  52. “创新英国组织”评估英国增材制造研究与创新状况

  53. 兰德公司提出评估科研影响力的综合框架

  54.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55. 澳大利亚发布“研究参与评估”试点报告

  56. OECD报告评述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重点

  57. “高精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土壤

  58. 讲好中国故事 必须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国际的话语

  59. 【任仲平】未来五年,中国如何处理好“最艰难的工作”

  60. 《自然》提出中国要促进科研与创新需加强科学基础

  61.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62.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63.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64. 丘成桐: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

  65. 感恩2016,祝福2017

  66. 【元宵诗词赏析】祝大家元宵快乐!

  67.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68.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69. 丁仲礼:应对雾霾,源头减排是关键

  70. 丁仲礼: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71. 【专论】雾霾倒逼危机治理

  72.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73.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74.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75. 津渡:诗三首《穿过沼泽地》

  76.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77. [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78.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79.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80.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81.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82.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83.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84.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85.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86. "一带一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定海神针"

  87.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88.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89.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90. 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91.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92. 中国智库的历史、现状与展望【附智库观点50篇】

  93. 优化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附:智库观点50篇】

  94.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95.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96. 潘教峰:加强智库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7. 潘教峰:中国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98. 穆荣平: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99. 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自信

  100.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101.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102.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103.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104.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105. 材料科学基金项目布局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106.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六大误区

  107. 探访科学家工作室

  108. 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109.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110. 河北全力打造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附各类新区名单】

  111. 千年大计!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112. “新科技革命与雄安的未来”高端论坛在雄安新区召开

  113. 雄安新区:新角色·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

  114. 天舟一号为中国航天“加油”

  115. 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116. 《“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117.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在上海组织召开“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专题研讨会

  118.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19. 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

  120. 让国家科技奖励回归荣誉本质

  121. 中国开启科技奖励制度3.0版

  12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123.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变脸”,这些改动你应该知道

  124. 专家解读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

  125.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与牛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126. 期待科学家做好科普【欧阳自远:对于科普来说,我是一个新兵】

  127. 让创新释放出引领发展的雄浑力量(人民观察)

  128. 完善人才计划管理政策的思考

  129. 北大教授饶毅发表最短毕业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130. 刘伟平率团访问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

  131. 潘教峰一行访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132.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率团访问英国、比利时、德国

  133. 引领量子科学革命风骚

  134.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诞生

  135. 用新体制新机制释放人才活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