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正年轻 (陈志强)
当年我们正年轻
作者:陈志强
我上山下乡14年,在云南的十年里日子过得极其的艰难。没有机会读书,没有机缘恋爱,甚至不敢恋爱。我根本不敢想象我的明天会是怎样的。两年一次的回沪探亲,坐火车经过沿线的大小城市,夜晚铁路边简陋的2楼住房里的橘黄灯光,竟也会让我羡慕不已。屋里有哪个姑娘能看上我,我一定跟她走。我从兵团调到地方的瑶区公社,上海知青老师是很受本地老师的喜欢的。但我哪敢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啊。我怕永远留下来。我不愿放过任何能够离开这里的机会。
1979年10月我离开云南调到安徽的某所学校任教。在学校里同事和亲戚也给我介绍过女朋友,但谈得很累,缺少激情,总有谈不下去的感觉。直到1982年我遇见了我现在的妻子。第一次见面是在医院,她姓江,是医院的医生。圆圆的脸蛋,白皙的面容。也谈不上多好看,但她流露出来的傲慢的神情,让我对她有了一种好奇,有了一种想了解她的冲动。
江医生是典型的上海弄堂里出来的姑娘。而我从小在大院里生活,对大院以外的上海弄堂平民生活知道的很少。我以后写的一篇《上海弄堂锦德里》文章,就是得益于和她的恋爱和结婚。弄堂里的人看后都在猜测,这个陈志强是谁,怎么会这么清楚锦德里弄堂的事情。我这篇文章是仿照赵丹,黄宗英主演的电影《麻雀与乌鸦》,以及话剧《七十二家房客》里描写刻画旧上海小市民生活的手法,专写锦德里40号楼里几家住户的生活。文章取材必须要源自真实的生活。
江医生是上海卢湾中学的71届学生。出身于工人家庭,因而动手能力很强,结婚后家里的电灯保险丝烧坏了,换保险丝都是她去解决。买来的家电装配,也都是她看着说明书自己安装。会自己裁剪衣服,为了省钱,我的头发都是她剪的。
1981年12月25日圣诞节的日子我与江医生领了结婚证。之后我又回安徽学校上班去了。江医生在医院里请了2个月的婚假,到安徽来和我共度蜜月。在领结婚证到她准备来安徽的3个月里,我每天都扳着手指算江医生来安徽的日子。当年江医生写给我的信37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让我如春风沐雨,仿佛又回到了初恋的情窦之中。
强:会见面了,心情非常激动。久别重逢胜新婚。这话一点也不错。现在的思念之情比结婚前还厉害。只要空下来就想到了你。晚上经常失眠,睁大着眼,回忆着我们从相识到结婚所走过的一段时间。尽管现在很孤独,很苦闷,但我始终感到我选择对了。我能得到一个知心的人,可谓是终身的幸事。在这之前,别人也替我介绍了几个人,有几个听听各方面条件还可以的,但我始终觉得不合意。尽管有时也勉强自己去应酬,结果还是感到之间有着鸿沟,始终亲近不起来。而对你就完全两样。第一次见面只不过几天时间,但我心中已深深印上了你的影子。我对你坦诚相见。记得你曾经讲我好,记得你第一次到我家去,我教你说话,免得让你出丑。我所爱的人,何必使他难堪呢。你的愉快不等于我的愉快吗。现在最使我高兴的事,就是和要好的朋友谈起你,听到别人讲你好,我真是心花怒放。这种心情是无法用笔墨描写的。强,这一辈子我是不可能离开你了。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和烦恼,,我们都应该记住这美好的岁月。用我们的爱来战胜痛苦和不幸。
安徽你白糖买得到吗?你不是爱吃花生糖妈?麦芽糖我带来,如白糖买不到我也带来。茶叶我会自己带来的,你不必买了。在安徽我所用的你现在不必买,有些我自己会带来,或等我来再买,以免重复。肥皂盒我带来。
这几天在陆续准备来安徽所带的东西,想到能马上见到你了,心情真高兴。这几天心情非常好,身体也日益康复了。就等着4月1日的到来。外语书我托林江买也没有买到,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只有第四册教师进修手册,也不是北京外语学院编的。等下星期一我自己去福州路看看。
上星期回家和爸爸妈妈讲了准备4月1日去安徽。爸爸就讲母亲,“小妹去2个月你要想她了。妈妈讲,这我不会想的,他在小陈身边,小陈会照顾她的,倒是现在一人在青浦,身体又不太好,很想她。”强,你看妈妈对你多放心,知道你会待我好的,她不怕你把我拐跑了,哈哈。
为了这次赴皖,我特地把头发又叫同事烫了,她们都开我玩笑,讲我为了小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听了这话我很高兴。是啊,见我心爱的人怎么吧打扮一下。强,讲心里话,第一次见你面,我倒一点也没想到打扮一下。何必,你不喜欢就算,不谈了。而现在,我应该打扮得美些,让你看了高兴。我现在是为你而存在。我的一切都属于你的,你喜欢我怎样,我就怎样。
强,还有8天我就在你房间里了。这期间我不再写信了。你就在1号下午来接我,如火车票时间不是在1号下午到皖,我再写信通知你,好吗?真想你,这种心情你也一定有此同感。好了,马上可以团聚,但愿今年你能调回来结束这种思情。
在安徽见面。 小妹,1982年3月24日
毕竟是从上海卢湾区重点中学出来的。以前我一直以为江医生数学很好,语文未必。但看了这封信,不禁要对她刮目相看。行文流畅,感情细腻,淋漓酣畅地写出了新婚女子对分居在外地的丈夫的缠绵思绪和情感,堪称是教科书级的情书。这可能和她看书看得多,尤其是看外国名著看得多有关系。
在安徽的2个月里,江医生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养鸡,学会了用小红萝卜腌成下酒菜。学会了和学校里的安徽老师打交道。也领教了安徽的臭虫和跳蚤。
在费了很多的周折后,1983年10月我调回上海,安排在青浦图书馆工作。总算夫妻团圆了,结束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回到上海后,在江医生的要求下,我戒掉吃了14年香烟,工资全部上交。直到现在,我都不清楚我的每月工资的准确数字。上海弄堂里出来的女人精明能干。讲面子,更要里子。上海弄堂的女人大钱小钱都要,但在公共场合,在朋友之间,上海女人一定表现出对钱无所谓的态度,为钱丢了面子。上海人叫“汰糟死”,我估计全国大城市的女人都及不上上海弄堂里出来的女人。
在外人的眼里,我和江医生是恩爱夫妻,谁又能料到。我们是吵了几十年的夫妻。江医生有洁癖,我们夫妻间的争吵,不外乎生活中的极小的事。桌子没擦干净,地上滴到几滴水。江医生喜欢唠叨,喜欢追究责任。如果我能端正态度,低头认罪就太平了。但我老是不肯认罪,要强词夺理。争争吵吵几十年我俩都老了。
今年4月住我家9年的丈母娘去世了。我听到江医生在隔壁房间对他大哥说,这9年委屈了陈志强,我以后要对他好点。以后她又对她的表妹说过同样的话。她的话温暖了我的心。好人有好报啊!江医生果然言必信,行必果。真的很神奇,我和江医生再也没有争吵了。其实我也很明白,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硬要争个谁对谁错,都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现在我和江医生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虽然少了当年的热情,却多了一份亲情。我们曾经热恋过,这就够了。
1982年于上海中山公园
1982年结婚照
2019年6月浙江丽水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3---记上海赴黑龙江插队知青萍子(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4---记上海赴云南知青黄家驰 (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5】记上海赴云南知青——月心(陈志强)
本文 由《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