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用合作探究和信息技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以“求至少2个学生生日相同的概率”为例

周德春 文卫星数学生态课堂 2022-07-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原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年上旬第1期


       开号宗旨:为数学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既关注高中数学解题研究,也关注教法和学法研究。

       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践行“生态课堂”,做到“两尊重”----即尊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两个度”----思想(哲学或数学)高度和文化厚度。

在《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近50家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文章约330多篇。

     专著(代表作):《超越逻辑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2009)、《文卫星数学课赏析》(2012)、《挑战高考压轴题高中数学精讲解读篇》(1-10版,2009-2019)、《上海高考好题赏析》(2019)。

近年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河北、四川、云南、新疆、宁夏、安徽、山西、重庆等地师生讲学。

       欢迎朋友们来稿!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特别欢迎原创文章。只接受word版式的电子稿,文责自负。投稿邮箱:wwxwxh@163.com


     

周德春,江苏省射阳中学正高级教师、盐城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从教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还进行24年高中数学竞赛辅导;主持省、市课题5个,出版个人专著《高中数学智慧解题与趣味培优》1本;发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人大复印1篇。






摘要:从一道生活趣味问题“54位学生,求至少有2位学生生日相同的概率”入手,运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建模和模型的正逆向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概率;合作探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1教学背景 

“求至少2位学生的生日相同的概率”的问题,是一道具有探究价值的趣味性问题。笔者讲完“计数原理”一章之后,从单一的原始问题入手,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采取以合作探究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方式,上了一节习题课。提笔记之,以飨读者。

2教学过程 

问题1:本班有54位学生,至少有2位学生生日相同的概率介于  (      )。

A (0.00, 0.50)  B (0.50, 0.90) C (0.90, 0.99) D (0.99, 1.00)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选项A或者选项B。

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先看下面的试验。

试验1:本班有54位学生,有没有2位学生生日相同?

课前笔者将采集到的本班学生的生日数据(包括学生父亲、学生母亲、学生亲友、任意一个人的生日数据)都录入到Excel中。上课的时候教师展示了这组数据,并问学生这组生日数据中有没有相同的数值?笔者使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生日数据进行排序,容易发现相同的数据有很多,具体情况是:0208,0208;0412,0412;0919,0919;0930,0930。(注:用四位数字表示月日,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在数字前补“0”)

对于试验1,得到的结论是:“本班54位学生,有2位学生的生日相同”

试验2:本班有54位学生,有没有2位学生的父亲生日相同?

由学生甲来操作Excel中的学生父亲的生日数据,排序,读出相同的数据,具体情况是:0218,0218;0412,0412;0709,0709;0815,0815;0903,0903

对于试验2,得到的结论是:“本班54位学生,有2位学生的父亲生日相同”

试验3:本班有54位学生,有没有2位学生的母亲生日相同?

由学生乙来操作,读出相同的数据有:0103,0103;0621,0621;0816,0816;0915,0915;1211,1211

对于试验3,得到的结论是:“本班54位学生,有2位学生的母亲生日相同”

试验4:本班有54位学生,每位学生只提供一个亲友生日,有没有2位学生的亲友生日相同?

由学生丙来操作,读出相同的数据有:0211,0211;0505,0505;0520,0520,0520,0520;0731,0731;1008,1008;1119,1119

对于试验4,得到的结论是:“本班54位学生,在每位学生只提供一个亲友生日的情况下,有2位学生的亲友生日相同”

试验5:本班有54位学生,每位学生随意写一个人的生日(不交流),有没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

由学生丁来操作,读出相同的数据有:0319,0319;0520,0520,0520;0707,0707;0828,0828,0828;0918,0918

对于试验5,得到的结论是:“本班54位学生,在每位学生随意写了一个人的生日(不交流)的情况下,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

纵观上面5个试验的5个结论,不难抽象出这样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如果某个群体有54个人,那么这个群体至少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很大,大到接近百分之百

那么新问题来了,这样大到接近百分之百的可能性到底是多大,有没有一个数学表达式?


3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探究趣味问题:“本班有54位学生,求至少有2位学生的生日相同的概率”。由于这道题来自实际生活中,题目简短而通俗,而且解题结果还耐人寻味,所以在探究这道题的过程中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涉及一般的计算器不容易算出来的大数据运算的问题,所以如何进行大的数据运算就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和亮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师生配合默契,预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刚好全部处理完毕,同时学生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都是令人满意的。

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既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也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也能有效地引导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通过设计层层递进且环环相扣的5个问题引领课堂,同时采取“问题驱动”式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来强化思维训练,保证了学生较高的参与率,让学生在持续的思维碰撞中提升了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结合,能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1],所以积极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值得提倡。本节课中,各种“生日数据”的排序,整数的高次幂、整数的阶乘、整数的排列数的运算以及像问题5这样的逆向运用等,如果用传统教学手段,会很复杂或算不出最后结果,而运用信息技术就非常简捷。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运用EXCEL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既让学生习得了一些信息技术、领略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又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文卫星数学生态课堂”




往期推荐


纪晖:二轮复习:应注重四种能力的提升

李安:新高考下全国卷与江苏卷导数考查的横向探究

王彬:用思维导图解答压轴题————从通法到秒杀         ————2020年全国Ⅰ卷理科数学解析几何试题探析与思考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9讲 基本不等式 (训练篇)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9讲 基本不等式 (训练篇)

文卫星:用思维导图解压轴题  从通法到“秒杀”(1)---- 以2019年全国Ⅱ卷第20题为例

于晓闻:追溯错因  促进思考  拓展思维———以一道最值问题引发的思考为例 

于莺彬、刘海龙:数学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高三二轮复习解三角形”为例

肖凌戆:从深度学习走向高中数学深度教学 ——以“圆锥曲线探索性问题”为例

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十年探索

高峥:数学概念理解差错的分析流程之解析概念模块*

202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学生回忆版)2021.01

高峥:“刷题”真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吗?

高峥:基于DELC的“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教学设计

何彦:用对数均值不等式解决一类导数问题

王志和: 必要条件拳拳框定 充分条件绰绰有余

王志和:反证法趣味隽永 痴情人海誓山盟

高彩霞:追本寻源  把握本质——2020年全国II卷(理数)20题的思考

陈之领等:发掘内隐素材性资源 助力学生深度理解概念*  ——以“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8讲  分式不等式(训练篇)答案

李雪娇:渗透数学文化  彰显数学魅力——以“归纳—猜想—论证”教学为例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8讲  分式不等式(训练篇)

数学概念理解差错的分析流程之解析概念模块

赵荣  洪文德:在知识的细化探究过程中,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

冯刚:提升基本活动经验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林运来:培养学生做研究能手——以《高中生数学写作》为例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7讲 解二次不等式 (精讲篇)

尹德好: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策略  ----以2020年上海高考题解题思维为例

庄丰:一类三元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索

黄安成评文卫星课例:评析《诱导公式教学实录》

庄丰:从一道高考改编题谈二面角的求解策略

文卫星:诱导公式教学实录

庄丰“探究促生成,老题出新意

徐晓兵评文卫星“幂函数”:数学教学要融入自己的元素

张国治:欣赏数学中的不变量与不变性质

高建国 来荣盛:图  象----幂函数教学的关键所在

谢玉平、段小龙:过程与结论有机融合,渗透素养拓展思维

孙四周:现象教学与HPM  ——全国第七届HPM大会报告

阳志长评文卫星课例“幂函数”:深化知识  升华思想

孙四周:现象教学起始课

王先进评文卫星“幂函数”教学实录:简洁中的深刻  朴实后的精彩

孙四周:把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谈“基于活动与体验的例题教学”

文卫星经典案例:幂函数教学设计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6讲 不等式的性质 (训练篇)答案

现象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6讲 不等式的性质 (训练篇)

龚新平:应用”排序配对法”探求集合封闭性问题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6讲相对与不等 (精讲篇)

王海平:以数学建模为主线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新教材简介

祁建新 徐建东 水菊芳 孙四周:“在常规课堂中实行现象教学”的一次实验研究——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教学为例

侯典峰:2020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理科数学第21题的思考

任念兵:立足整体观 研读新教材 ——以“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内容解读为例

吴林:把握教学立意,落实核心素养

时坤明 吴洪生:践行生态课堂理念,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以“平面与平面平行”为例

方元沁:高中跨学科教学初探 ——以数学中的对数和地理中的地震震级为例

王志和:例说增厚学科德育教育素材的两个途径

郑良:三谈数学文章的写作

殷玉波:基于数学文化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陕西师大博导罗增儒:课堂研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续

陕西师大博导罗增儒:课堂研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俞光军: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有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课例点评

沈春妍、刘海滨  教学设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黄梦蝶,唐恒钧,刘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中的辩证思维

李志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任念兵:深度研读教材 促进专业成长* ——谈研读教材的几个微观视角

钟进均:基于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的数学写作案例探究

张俊:溯源论解法 联想生新题

吕增锋:反复认知,螺旋上升 ——由研读新教材“基本不等式”引发的教学思考

李宽珍:再谈高中数学“微专题”教学 ---微专题的编制策略与方法

李宽珍:微专题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思考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讲与练 第5讲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唐永:凸显数学知识本质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弧度制”教学实录与反思

虞涛:数学概念的结构、功能及其教学策略

高考中结构不良的试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讲与练 第5讲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训练篇)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讲与练 第5讲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精讲篇)

李宽珍:数学微专题教学的特征、策略及方法的思考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讲与练 第5讲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李英:新教材实施的思考:从大观念出发 ——以“任意角”教学为例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讲与练 第4讲 命题与充要条件(训练篇)答案

李宽珍:基于目标意识解题的微专题教学 ——由一道模拟题谈开去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讲与练 第4讲 充要条件(训练篇)

孔德鹏:高中数学主题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一讲与练 第四讲 命题与充要条件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逆否命题吗?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评审活动优秀课例展示(十三 )

杨永清:问题预设孕生成 悟化深学润素养 ——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为例

吕增锋:构建“平面向量”与“正弦、余弦定理”多重联系 ——由最新版人教高中数学教材引发的思考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一每课讲与练  第三讲 集合的运算(训练篇)A

王芝平:圆锥曲线的一组新定值

查晓东、金沛阳:割线斜率取值范围问题再探究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3解集合的运算(精讲篇)

钟萍:HPM视角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白志峰:高三第一轮复习,孰轻孰重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评审活动优秀课例展示(十七)

朱永厂: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以一道向量高考题为例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评审活动优秀课例展示(十九)

文卫星:高三数学开学第1课开场白两篇

文卫星:高一数学第一课(引言)教学实录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2讲集合的关系(精讲篇)

王小国:基于结构、合理联想构造——致王芝平老师公众号的两道题

文卫星:必修1  第1讲 集合的概念(训练篇)B、C组答案

王芝平:一道俄罗斯数学竞赛题的简单解法

文卫星:必修1  第1讲 集合的概念(训练篇)C组+A组答案

王芝平:数学解题要本质、自然、规范、简单 ——数学通报第2548问题的一个新解法

王芝平:再用“参数范围迷人眼,必要充分常相宜”解题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1讲 集合的概念(精讲篇下)

徐海东:解题回归定义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1讲 集合的概念(精讲篇上)

于莺彬、刘海龙: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

李昌官:素养为本的高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 ——兼谈“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起始课教学

李昌官:素养为本的高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 ——兼谈“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起始课教学

王怀学、翟洪亮: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科学预设与精准教学实践的思考

“写作学习”视角下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史嘉:

吕增锋:集体备课的核心:理解教材 ——以“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为例



更多内容请查看公众号菜单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