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研究院:构建动力电池闭环系统,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废旧电池含有大量的镍、钴、锰等金属元素,随意丢弃不仅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随之攀升,按照电池5~8年的平均寿命,动力电池即将迎来规模化退役大潮。2023年,国内回收退役动力电池62.3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120万吨,2030年将达到600万吨。妥善的回收和处理这些废旧动力电池,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镍、钴、锂等资源的稀缺问题。
基于此背景,盖世汽车研究院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的产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望等方面,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进行研究分析。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动力电池的各部分材料都能与环境中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就会造成严重污染。铅、汞、钴、镍、铜、锰等金属还具有富集效应,会通过食物链累积在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回收其中的金属材料,是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参与方主要包括电池生产企业、整车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修理厂、拆车厂及小作坊企业。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6月25日,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数量超18万,且其中大部分是注册规模较小、注册资金小于500万的“作坊式”企业。
为规范化行业发展,截止到日前,工信部先后发布5批次,共计156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其中梯次利用资质93家、拆解回收资质51家、同时拥有两项资质的企业12家。通过白名单的模式,扶持一批合规的电池回收再利用企业,推动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目前,行业内主要有三种回收模式,回收主体分别是电池生产厂商、整车生产企业和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总体来看,三种模式各有利弊。电池生产商电池技术专业性强,但回收渠道和再生技术方面较为薄弱,整车制造商回收渠道成型,但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专业性不足,第三方掌握核心技术且回收运营经验成熟,但回收网络需自行搭建,运营成本高。
回收的电池,经过初步的拆解、检测,对于尚有直接利用价值的电池,会重组为梯次利用电池包。对于没有直接利用价值的电池,会通过再生循环技术,提取其中锂、镍、钴、锰等物质,供应给电池生产企业,用于电池生产。根据拆解回收的方式不同,主要有物理拆解、湿法回收和干法回收三种方法。
/ 获取完整报告 /
更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1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报告 |
2 | 2024年电气化市场展望报告 |
3 | 2023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 |
4 |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
5 |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
1 | 主动悬架供应链报告(2024版) |
2 | 像素大灯供应链报告(2024版) |
3 | 零重力座椅供应链报告(2024版) |
4 | 汽车芯片供应链报告(2024版) |
5 | 车载冰箱供应链报告(2024版) |
6 | 激光雷达供应链报告(2024版) |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