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文东医案】腹泻 – 慢性结肠炎、蛔虫

中医宝典 2018-08-05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上一篇:【黄文东医案】腹泻 – 慢性结肠炎


医案

 

陈xx,男,26岁,职工。

 

【辨治经过】

 

初诊(1964年5月15日)

 

患慢性腹泻已5年,日行3、4次。经过治疗以来,症状时轻时重。便行稀薄,夹有粘液,食入不化,腹痛较甚,曾排出蛔虫,纳少,面白,形瘦。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脾虚不能健运,二肠传化失常。先用乌梅丸法。

 

炙乌梅一钱半,川椒一钱半,苏梗三钱,广木香一钱半,白术三钱,炙甘草一钱,炒白芍三钱,陈皮一钱半,炮姜一钱,焦查曲各三钱。七剂。

 

二诊(5月21日)

 

近来大便次数略减,腹痛即泻,多为不消化物,夹有粘液。因服汤药已久,效不明显,改用丸药调治。

 

【丸方】

炒乌梅肉一两,炒川椒一两,赤白芍各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炒五灵脂一两五钱,乌药一两五钱,广木香一两五钱,炒补骨脂一两五钱,煨肉果一两五钱,陈皮一两,焦白术三两,炒防风一两,炒黄芩一两五钱。

 

以上各药研为细末,用焦山查三两,禹余粮六两,生姜一两,红枣四两,蛇含石四两,煎汤泛丸。每日晨晚各服三钱,温开水送服。

 

三诊(7月25日)

 

大便稀溏,粘液已少,每日1、2次,腹痛轻减。舌脉如前。初服丸药时亦不消化,近已改善。前方继续配合为丸,服法如前。

 

门诊随访(12月4日)

 

从5月份开始,服丸药至今(前方连配4次),腹泻已有明显好转。过去每星期发2、3次,每日4、5次,质稀薄,如鼻涕,或带红黑色,腹痛较甚。以后每星期发1次,每天1、2次,先成形,后溏薄,腹痛尚轻。在10月中旬丸药停服,大便次数又略有增加,可见疗效尚未巩固,但续服丸药后即能见效。最近胃纳正常,大便每日1、2次成形,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带弦。时届冬令,天气寒冷,病情亦无变化,抵抗力已较强。

 

【按】

 

患者病已5年,曾在某医院检查和治疗,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初诊时形瘦体弱,饮食甚少,鉴于过去服药甚多,肠胃不能吸收,因此未能发生效力。改服丸药以后,持续数月之久,肠胃传化功能始渐渐恢复。

 

丸方以乌梅丸、四神丸、痛泻要方等复合而成。取酸甘化阴,辛甘通阳之意。配以健脾、消食、化瘀、固涩等药,使补而不腻,涩而不滞。对脾胃已伤,阴阳俱虚,肾关不固之症,如汤药不能取效者,宜用丸药缓缓图治,作较长时间的观察,可以渐渐取得疗效。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