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答2023:循美的阶梯,拾阶而上,以行动致敬美好教育 | 伊顿纪德·優教育

優教育 優教育
2024-09-05

种子的信仰:从站立的地方出发,向美向善

     《優教育》十年,感念各位师长的温厚寄语与殷殷嘱托,慷慨馈赠三百余场教育思想力讲演。借由抽象的思想,赋予具体的见解,传递教育的美善,在真实、自由、公正,与人性尊严、文化记忆、文明融通等一体关连的行走中触摸未来。伊顿纪德·優教育在时间的缝隙中与众教育人相遇而行,寻找审美、智识和情感的生命共同体,互助生发活泼泼的教育生态。


優教育公益读物 | 注教育的价值与美


第40期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如诗行文/陈忠(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優教育》杂志主编)

我们需要归根复命。返本而连接生命的内在脉动,回归教育本真,在诗性生存的进阶中敞开生命,“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意溢于水”,寄情以共情,知情意融贯,效法山水自然美的无功利的“合目的性”,培植有情天地、有趣灵魂的学校生态土壤,成就大地上的事情。我们需要创造转化。开新以直面峻急的教育生态,做清醒的超越者,审辨思考自身,在做什么,与这样做的理由?想大问题,做微创新,关注思想观念对教育实践的内在关联与促进。通达民情,化解繁难,遵循教育的节律,将学校发展自觉置于清醒人文理性的监护中。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如诗行,仰望苍穹群星永垂,教育需要那个必要的“乌托邦”,当像鸟儿飞往你的山,撑起自身所及一片片生命。



第39期
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文/张华(教育部课程标准专家指导组成员、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到“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是在教育价值观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教育知识观变革:让一切学科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让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知识的诞生和使用过程,让探究与创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学生并非长大了才有创造性,而要在创造中长大。未来教育的本质便是培养学生运用过去的知识满足现在的需要,创造面向未来的自己的观念与思想。



第38期
教育的情感转向文/毛亚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主任)

当社会的发展从关注物质产品生产转向关注人精神层面的提升,当终极实在的追问由外在转向人自身,转向以人的生活作为基础和本源的“社会”,社会情感教育便成为当代社会转型对于教育的诉求。在学校教育中需要改进观念认识,对人发展的理解要回归本真,对教育的理解要以人为目的,对智力的理解要关注非认知能力。此外,还必须构建学校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在学校全员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升与家校合作之外,要注重开发校本资源、实施学科教学融合与培育支持性的学校氛围。





第37期
学习的科学: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文/薛贵(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IDG-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

智能时代,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和最好的教育?大脑研究揭示了学习的新本质。首先,学习的目的是适应环境。学习是数亿年进化而来的最重要的生命智能。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最好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获取,而是强大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学习的过程是对大脑的塑造。人脑860亿个神经细胞,百万亿个神经连接,时刻受到学习的改变,从生物底层决定了每一个思想、行为、知识、能力、习惯和态度。科学的学习必须尊重大脑分工的规律、人脑发展的规律和有效学习的规律。



②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 · 校长研学营

◎ 沙龙主题: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主讲嘉宾:程平源、周加仙、成尚荣、朱焱

◎ 时间/地点:2023年3月18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優教育》编辑部

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就会生活在过去。我们亟待变革教育治理体系,让“创新”深深嵌入时代。如何以素养为基,转变育人方式,构建一个追寻让人成为人的教育生态场?如何通过选课走班、教研团队重塑等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洞察高质量学校发展的“常量”与“变量”,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学校高质量办学行动路线图。



◎ 沙龙主题: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主讲嘉宾:李婴宁、袁刚、李旻原、韩焱虹、金平、吴金瑜、徐萍等

◎ 时间/地点:2023年3月30日,上海
新课标首次将“戏剧”纳入一至九年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内容之中。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本身所具备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交流功能,逐步形成一种有趣、有效、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教育戏剧。教育入“戏”,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戏剧的“种子”和“根芽”,是生命与生俱来的表达。新课标之下“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在“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的教育戏剧中,面向全人教育,生发教育的更多可能。



◎ 沙龙主题: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主讲嘉宾:周加仙、陈刚、蔡芳、黄俊杰、章熠、孙亦文

◎ 时间/地点:2023年4月15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優教育》编辑部

学习的本质是对大脑的塑造,教育神经科学旨在神经科学、心理学与教育之间架设多座桥梁,打开人脑的黑箱,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脑科学专家,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脑科学实验室。在新课标颁布一周年之际,聚焦“教育神经科学与教育创新”,重新想象学习,从科学用脑到精准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构建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 沙龙主题: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主讲嘉宾:毛亚庆、李庆明、卢锋、王天文

◎ 时间/地点:2023年6月17日,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優教育》编辑部
面向未曾降温的关于教育“内卷”的讨论与青少年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高、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的现实,回归情感指向更全面的人的自由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情感转向”,越来越强调促进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和幸福感的全人教育,并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共寻滋养情感育人的“根芽”,回归自然而然的幸福教育。



◎ 沙龙主题: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主讲嘉宾:彭凯平、刘莘、谭雪涛、李素颖、米晓军

◎ 时间/地点:2023年7月2日,南京·南京市图书馆/《優教育》编辑部
四时有序,自然有常。教育循着自然的节律、生命的节律同步律动。面向幸福的教育,顺应并发挥人类卓越的积极天性,我们需要重新建立科学态度与尊重模式。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人类的天性,是刻在人类的基因里面的。从品格培养到身心调整,点亮孩子生命的积极天性,家校社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萌发蓬勃的生命力。
③ 優教育·湖上雅集 | 为人生而审美

◎ 雅集主题: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主讲嘉宾:夏中义、傅国涌、陈国安、黄玉峰、林敏

◎ 时间/地点:2023年7月15日,金陵·钟山湖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水之间,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感知天地万象,观照中国文化的精神向度。依傍山水,溯回而行,在恒常与变化、透明与晦暗、密实与稀疏中,探寻山水自然、天地人文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关联,寻找现代世界的未来出路。与山水相遇,晤对古今,躬耕教育,以整全姿态觅寻人之本然的安放。

① 石头汤 · 学校进化:想大问题,做微创新

      2023年,伊顿纪德·優教育持续与蒲公英教育智库、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国教师报、佰特博雅工坊、市区教育局及教科研所等教育媒体、教育行政协同凝结,全年开展六十余场教育专题会议,走进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苏州等近十座城市,助益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协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意愿做教育同道的同行者、教育生态的共建者,共同“挖一方池塘”,与众教育人携手共建一个共生并茂岛链生态的“善托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一年,我们还行走于这些教育主题……

聚焦研训领导力,走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密码:课程创生力、学科研究力、学生研究力

聚力•内生•创造:集团化办学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生态

高质量管理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 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推广展示

2023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 第八届长三角德育同盟校主题论坛

无界学习,走向创造 | “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主题研讨会
② 在窗外 · 美的第一课:美由心生,礼形于外

“美的第一课”公益项目,从美的形体到美的衣饰,在青少年时期播下美的种子,从揣摩美的共相,到积淀生命成长中美的基因,再到连接美善的行为,指向知识之美、思维之美、精神之美的广阔领域……自2019年发起至今,已累计开展330余场。2023年,全年走进66所学校,北上天津,南下广州,东达上海,西至武汉,美一点点在传递。

③ 在乡村 · 故事田,一个故事点亮一个村庄

2014年,伊顿纪德品牌携手21世纪教育研究院、青童教育学院联合发起的『故事田』儿童哲学公益项目,把如星闪烁的童话故事,包裹着自信、诚实、合作等54个价值,带去中国偏远乡村村小孩子的手中,让孩子在偏远的村庄与优秀的价值相遇,至今,已播撒至4500余所村小。

2023年,『故事田』儿童哲学公益项目服务湖南、河南、甘肃、湖北等地近200位乡村老师,自主设计50节儿童思辨哲学课程包作为乡村学校教师教学工具;自主举办2期种子教师线下思辨工作坊,并邀请和支持教师参加厦门、南京、长沙的儿童哲学培训,村小教师们带着实践中的疑问和期待而来,走向共同目标下的实践。

儿童哲学不是学院式的哲学教学,但其母题与哲学的议题息息相关,如伦理学、逻辑学、环境哲学、美学心灵哲学、知识论等。哲学是思辨的学问,儿童哲学须以思考取代灌输,以探究取代注入。关于『故事田』儿童哲学,他们有话说:

沿着乡村小道,看见走向“爱智慧”的孩子 | 故事田项目官
唤醒儿童思考的力量:乡村老师也经此发现自我,看见教育 | 故事田项目教师


美的守护

每年10月11日,国际女童日,伊顿纪德品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女童保护)、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爱心衣橱)联合发起“美的守护”,今年是第七届,面向2674名女童,送去5585件服装及2674本《拥抱青春期手册》;累计为村小女童带去7.2万个『美的守护』包(14.5万件服装、5.8万册《防性侵手册》、0.6万册《拥抱青春期手册》),惠及800余所村小7万余名村小女童。

从站立处伸出手去,手拉手温暖乡村教育,惠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4400余所村小、近33万名村小师生,为村小师生带去学生装、礼师服,探索更美的生命姿态。



④ 家生长 · 家校社共育,做不焦虑的父母

伊顿纪德携手優教育、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独立电影导演徐立、UNSCHOOL创始人钱志龙、青童教育院长王雄、儿童课程规划师徐莉、一理艺生教育戏剧、DI创意思维大赛……共建家校社共育——『家生长』家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立足家庭教育、亲子养育、家校共育,采撷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传递优质教育价值主张,构建家长教育生态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教师走在文化保存、传递与更新、再生的前哨,讲台居于人间之首。教师透过言说与生命从事着“有光”的事业,以柔光映洒杏坛,照拂学子生命。

“在之间”,我们期待读、写、说,问、思、辨同时发生,教师们以独立主体的精神与思辨,在“思想的碰撞,思辨张力,能量的交互,交响谐振”的交互主体中,调剂滋养,沉淀内在性,砥砺教育共识话语,生发成教育同道人共同体……

“在之间”也勾勒与描摹了我们心中未来教育组织的模样,我们把又一次的教育实践定位在教育文化场,教育同道人生发的人文精神意义家园。

此刻,我们也在发出教育同道共创众筹的邀约,让天下教师们遇见,期待家校社群一体联动活泼泼的教育生态样貌,在温暖的港湾,吐露真诚、互助友爱。

① 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

10月12日,由伊顿纪德《優教育》主办“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主题沙龙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大学人文课程创建者夏中义,南京大学教授、东欧文学学者景凯旋,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等携手众教育人共同描摹未来教育的社会想象,生发教育同道人共同体。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是教师的“第三空间”,也是教育同道同行的意义家园。伊顿纪德意愿做教育同道的同行者、教育生态的共建者,共同“挖一方池塘”,与众教育人携手共建一个共生并茂岛链生态的“善托邦”。>>点击查看详情

两年前,在常州周有光先生故居不远处,首次搭建了一个名为“在之间”的教师人文空间,让“爱书人,同处一个寂静”。

今年,上海“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启幕,也有我们一路以来的“意义之问”,将“尊师重教”刻画在这个空间里,以此致敬身在一线,魂在校园,负着人的形象一起上升的教师!

教育“在之间”,如同悬浮结构的“善托邦”,描画出未来教育的生态样貌——边界开放,连接互助,群岛般的家校社群一体联动。

② 天下教师相坐如邻居:在之间,让教师相互遇见

天下教师总是同负一轭,相坐如邻,

寻找审美、智识和情感的生命共同体,

彼此调剂滋养,踏上内心充盈的意义之路。

教育,也是一种相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需要邻人足够的相似处,以便相互理解;
我们需要邻人足够相异处,以便引起注意;
也需要足够的伟大处,以便引发羡慕……
此时此刻,一个地方的教师与另一个地方的教师,相遇如故友,
因为我们在理性与价值的底层彼此相连,

也因为深深嵌入在人性中的互助情感,而能温暖与美意不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回答2023:循美的阶梯,拾阶而上


伊顿纪德“这所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努力向卓越学校汲取养分,确立“学院式人文主义”原则的指导地位,并努力思辨自身: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意义是什么?在“文以载道”的另一翼,我们“衣以载道”,以校园服饰美育为触点,从小切口,想大问题,循着美的阶梯拾阶而上。礼形于外,美由心生,默会通感,从揣摩美的共相,到积淀生命成长中美的基因,再到连接美善的行为,指向知识之美、思维之美、精神之美广阔的领域……这一领悟得自《会饮篇》中美的阶梯喻说。>>点击查看详情

- END -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 延伸阅读 ——

回答2022:从自身站立之处,连接、互助、共创,以行动致敬美好教育|伊顿纪德·优教育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

教育人的“第三空间”:教育同道人生发的人文精神意义家园 | 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 | 倪闽景:“在中国”与“在世界”: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 | 夏中义:士人与学人:为人师者的精神向度 | 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 • 在之间 • 優教育文化客厅开幕 | 景凯旋:在之间,寻求更高的人生 | 星空下的人生路,既不价值空悬,也非沉沦世俗,教育“在之间”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

重置系统,蒲公英教育智库携手伊顿纪德以“行动提案”叩问未来学校变革 • 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 |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 2023“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精彩回顾 | 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研讨会 • 精彩回顾 | 回归教育本原,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 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 创造 • 探究 • 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 | 第二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大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新书发布会 | 课改中国行(苏州姑苏)公益师训会暨“素养表现型教学与教学关系重构”观摩研讨会 | 中英国际教育论坛:返本新开,重新设计教育的价值与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優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