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浅释58——条辨181-182
一八一、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鞭,气上冲咽喉,不得息也,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整个伤寒论只有这一条在讲吐剂,内经里面讲病在膈上的时候用吐法。“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寸脉讲的是胸、上焦,寸脉微浮就是病在阳上面。“胸中痞鞭,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胸有寒应该解释为胸有实。胸有热的时候,大黄黄连汤证;如果是肺热咳嗽,麻杏甘石汤证;如果胸里面太冷,大建中汤证;如果腹中有寒,是小建中汤证。如果真正胸有寒不会用到瓜蒂散,瓜蒂散常在有东西堵到了的时候使用。买不到瓜蒂散的时候,用肥皂水也可以,目的在于催吐。单纯胸中有寒用甘草干姜汤或大建中汤驱寒就可以,不需要用吐法。三生饮也属于吐剂,治疗痰涎壅盛引起的脑中风。
使用吐法时刘渡舟老师提出的几个注意事项可供参考:
第一,凡催吐药物服后,可鼓动全身阳气浮动上冲,故可见头目眩晕、汗出等反应。应令病人勿动,或闭目以待之,并应选择避风安全处,以免跌仆或汗出受风。
第二,在吐之前,可用宽布腰带勒紧腹部,借增腹压而助其涌吐。
第三,若确有痰实,但服药后而不吐反见心烦难以忍耐者,可以用物探喉以催吐,或少进白糖,以促其吐。得快吐乃止,不可多服。若因药力不足,可稍稍加量。
第四,若痰实吐出,大邪已去,而吐势不止,可以葱白煎汤饮服而抑制其吐。
第五,吐法势猛,虽能去邪,也易伤正,特别是容易伤胃气与津液,故久病、年老、体弱者不可与之。仲景告诫“诸亡血虚家,不可与”,就是这个意思。
汗、吐、下乃去邪之三法。病在表者,汗而发之;病在上者,因而越之;病在里者,下夺而竭之。现在临床用汗、下二法较常见,唯涌吐之法却很少运用。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者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一八二、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为藏结,死。
历代经方医家很少有人对藏结提出明确的观念,只是说明藏结是很严重的症状,更没有相对应的临床疾病。只有倪海厦老师明确指出:此条辨的藏结,可对应的疾病是疝气,或者是脱肠。无论是疝气或是脱肠,首先可以用针灸救急,其次可用内服中药,常用的方剂是当归四逆汤。倪海厦老师在实践中遇到过一位十几年的慢性腹膜炎患者,其症状就是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
前文中条辨曰:“脏结为邪结在脏,与阴相结。邪结在胸,与阳相结为结胸。脏结证见白滑舌苔者,难治。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苔滑者不可攻。结胸证,脉浮大者,下则死。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病名曰结,脏器有硬变,或内部肿瘤所致,古称症疲积聚,故预后不良,或为癌瘤,则死期可待。
脏结就是脏腑之间联络的网络,被寒与湿固结,结果腑里面吸收的营养没有办法给脏,脏没有营养,脏的功能就慢慢地衰弱。所以脏结的病人,舌苔都是白的,很厚很滑。皮肤很黄,暗暗黑黑的。没有精神,不爱讲话,静静的。刚开始西医检查都正常的,等到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尿毒晚期或是肝硬化。笔者见过一例尿毒症晚期的患者,其症状和藏结的症状完全相同:舌苔白厚滑,皮肤很黄,暗暗黑黑的,没有精神,不爱讲话。
藏结主方:柴胡五钱,白术五钱,茯苓五钱,生附子一枚,炮附子三钱,其余方药需临证而定。(倪海厦注)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