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浅释59——条辨183-186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备用公众号: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应该是用汗法解表。医生误吐误下之后,胃的津液一定会伤到。七八天还没好,说明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表也有病,里也有病,里热是伤津液造成的。这时候病人常常感觉会流汗、怕风、大渴而烦。上焦太燥热的时候,是津液不够造成的,是白虎汤证。“欲饮水数升者”,口渴想喝水,喝了半天都不能止渴。因为喝到胃里的水,会直接气化,不能经过胃肠的吸收转化为津液补充到血液中,所以喝水也不能止渴,这是白虎加人参汤证。
实践中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上消糖尿病(中医的观念中,糖尿病对应消渴的症状,消渴定义的范围更大一些,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的主要症状:是每天要喝很多的水还不能止渴;中消的主要症状:到时间就得吃饭,不吃饭会心慌;下消的主要症状:阳痿,不能行房事)的方子,也是中医治疗心热最好的方子。病人有没有表证不重要,热在胸上面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证主症就是燥渴烦燥,所以开到白虎汤给病人的时候,他的症状可能是精神病,没事就发脾气,可能被西医认为是精神病。中医看他燥渴,津液大伤,没办法控制情绪,明白这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糖尿病有一种症状——很容易低血糖,很快就饿,常常需要吃糖才可以,这样的病人,也是用白虎汤。中医治病秉承中庸之道,无论高血糖还是低血糖,有着相同的症状就可以用同一个方剂治疗,这是很多老百姓和西医无法理解的观念。
一八四、伤寒,无大热,口烦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面上看没有大热,摸他身体冰冰凉凉,但是“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背稍微有点恶寒也是由津液丧失引起,只要是津液丧失引起的症状都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后背恶寒的症状不是全部由津液丧失引起,太阴篇中的附子汤证也有背部恶寒的症状,这是肾阳不够引起的。附子汤的背部恶寒不会有烦渴的症状,实践中很容易区分。心下有水气,也会有背部恶寒的症状,实践中根据症状可用小青龙汤或大、小半夏汤等方剂治疗。实践中不能单纯以一个症状作为唯一判断,学习伤寒条辨的意义在于掌握各种症状的意义,临床中才能做到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阳明病病发的时候是申时到戌时,中医叫日晡。每到黄昏的时候,就开始发热,例:小孩发烧,本来是晚上发烧,治疗一个星期后没好,结果晚上不烧了,变成每到黄昏的时候,就开始发烧。说明西药没治好原本的太阳证,治了一、二个星期后变成了阳明证,在中医的观念中这代表病在往前进,更严重。一般来说,阳明证的发烧温度会比太阳证的发烧温度来得高。
白虎汤和承气汤的区别:人身上的血都散布在全身血脉里,流汗流太多的时候,血里面的水分流失太多形成的热就是白虎汤证,胃肠中的津液流失太多形成的高热就是承气汤,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白虎汤证大便正常,承气汤证大便不通。
一八五、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证很壮盛的时候,不可以给白虎汤,白虎汤的药效以清里热为主,并不是用以解表。如果吃了白虎汤以后还有表证,胃口比较差,怕风吹,可以服用桂枝汤。这就是从白虎汤证变成桂枝汤证,病邪从阳明进入太阳,这是疾病即将被治愈的过程。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可以治疗无表证的里热证。但在实际临床上如果同时有桂枝汤证与白虎汤证,可以两方合用,表里双解。曹颖甫老师在年轻时候生过一次疾病,当时就是桂枝和石膏合用在一起,一剂而愈。
一八六、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鞭,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病人本身有太阳证又有少阳证,譬如看到病人有太阳证,如恶寒、发热、流汗、脉浮的症状,又有少阳证的恶心、胸胁苦满的症状,就用和解法,就是用小柴胡汤治疗。“当刺「大椎]、「肺俞J、「肝俞」,慎勿下之”,伤寒的治疗原则就是有表证的时候不可以攻下。头项强痛是葛根汤证,目眩是小柴胡汤证,在实践中随证治之即可。伤寒论中讨论了很多症状形成的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很多疾病的病因和伤寒论中讨论的病因没有任何的联系,实践中只需要做到辨证论治就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