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文工厂”转向“创新发动机”
2017年4月20日,国际科技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集中撤销了中国作者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文章,理由是涉嫌同行评议造假。其实,论文撤销并非中国独有,学术期刊对有问题的论文撤销是“行规”,也是学术自治的重要机制。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广阔的中国科技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来看撤稿,看中国学术论文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世界范围的“论文通货膨胀”现象降低科技进步效率
国内外科技界都流行一句话:“论文是学术界的通行货币,影响因子就是货币的面值。”这说明无论国内外,学术论文都是学术共同体普遍认可的评价研究水平的“硬通货”。但这种“硬通货”也逐渐呈现出“超发”现象,尤其是伴随着开放获取运动(OA)的兴起,世界范围的科技期刊和科技论文数量的增长已产生了严重的“信息过载”,一个科学家即使每天不做别的事情,也很难把与自己相关的最新科技论文看完。有调查显示,从1977年开始,科学家每月论文阅读量逐年增加,而每篇文章花的时间从30多年前的48分钟降低到目前不足30分钟。因此,论文的大量“超发”,已让论文写作和投稿成为科学家巨大的负担,难于有时间去阅读论文、思考问题以及进行学术交流。“发表或灭亡”的压力,已严重阻碍了科技进步的效率。
学术评价逐渐从单纯依靠论文转向多元评价
目前,科技发达国家逐渐采用包括科研论文、科技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科技对产业促进效果等多元化的指标体系来取代单纯依靠论文的评价指标。“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科学的投入逐渐加大,尤其是大科学工程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利器。各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科技发展对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纷纷将大量公共资金投入基础科学领域,同时也更加注重科研产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例如,英国每5年一次的卓越研究评估计划,包括3部分:研究产出质量(主要是论文质量),研究对外影响力(对经济、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影响),研究环境的质量(科研资源、人才管理和科研活动参与性等)。3个部分中只有一个是关于论文的指标,而且是论文的质量指标而不是数量指标。研究的对外影响力则是整个评价的难点和重点,英国政府依据评价结果决定今后的资源分配,对高校和科研机构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再如,美国兰德公司科技研究部门推出了系列针对生物医学研究如何产生社会影响及后续产业化的研究项目,通过对资助基金的效益进行多维度评价,对其如何调整资助方向产生更大的产业投资和回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世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尽快形成多元化科技和人才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我国对科技投入力度、从事研发人员的数量、科技论文产出数量等指标可以发现,科技的“兴”已初步实现,全社会已基本形成重视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科技的“兴”是“形”,而科技的“强”则是“神”,是实质性的国家筋骨和国家力量。只有筋骨强壮,才能实现将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当前,我国科研论文呈现出的“虚胖”现象,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和人才评价制度导向的结果。众所周知,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靠论文来体现,很多技术或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比如“临床医学”)是否需要强制要求发表论文?即使需要发表论文,也应该遵从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需要强制发表一定数量以上才算合格?这种“唯论文主义”已经盛行多年,自然有其强大的惯性和相关部门的惰性。但目前中国科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不同于10年前、20年前,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有效供给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期和新科技革命引发下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双重叠加期,这既是重大机遇更是巨大挑战。能否增强科技有效供给的能力,使我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是决定未来30年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因素。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既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声,更是前进的方向。
一方面,我们发表的大量论文大都束之高阁,不是存在项目验收档案里,就是放在国外数据库里。这些宝贵的科技战略资源,既没有充分的在学术界传播交流进而实现大众科普,其封闭性又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近几年此种情况有所改观,科技部推出了“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项目和成果信息进行了开放获取;中国科学院也在国内首先响应开放获取“柏林宣言”并建设了机构知识库,将所产出的论文、成果等信息在互联网公开分享。只有首先实现科技论文和成果的公开和自由流动,才能更好促进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另一方面,如何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何将科研论文和科研产出转化为创新动力和源泉,需要科技体制改革保驾护航。中国科学院2014年启动的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将中科院科研单位分为四类: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以不同科研工作的性质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制定不同机构和岗位的差别考核评价办法。并不是每个研究单元或每个研究岗位都是以论文作为评价基础:创新研究院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重大进展,可能没有那么多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但他们脚踏实地地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卓越中心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引领世界科学前沿,创造了我国在世界学术界的引领地位,同样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期,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国科技发展也面临提质增效,需要去“论文产能”、将“库存论文和成果信息”充分流动、调整“评价杠杆”、降低科技和产业之间的门槛、补齐国家创新能力与论文数量的差距。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
来源:《学习时报》2017年05月22日 第A3版:科技前沿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徐匡迪:以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