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

Armstrong Armstrong生物药资讯 2021-06-08

▎Armstrong

2010s年代以来,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过度竞争的普遍焦虑。从仿制药,到fast follow,到差异化创新,再到First-in-class,似乎很快全行业就转入到对FIC的追逐中。
何谓创新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成为药企、资本竞相追逐的概念。不过需要注意,创新有自带的修饰语,那就是“有价值的创新”。“新”不等于“创新”,有价值的创新自然会引来跟随者,在欧美市场,Fast-follow也是药企最常用的策略。一个PD-1取得阶段性进展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大家都会翻翻箱子底看看有没有自己的PD-1,没有的抓紧买、抓紧立项。一个IL-17成功了,多个IL-17会立刻跟上,银屑病领域就开始上演神仙打架的头对头临床试验。
真正引起焦虑的,是因为欧美同类产品的竞争者一般在个位数,而国内的热门靶点竞争者则多达两位数乃至三位数。这里面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包括临床严重未满足的需求、2005年以前长时间的保守监管所积压的研发和产业能力需要释放、人才回流和高校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大量培养所提供的人才基础等。2010s年代以来药监大刀阔斧改革为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和产业能力喷薄释放,资本大量涌入则极大地加速了这个过程。
这些历史原因一方面确实带来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急速释放的过程也加剧了泡沫和过度竞争的局面。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传统药企转型往往步伐缓慢,这是因为自我投资相对谨慎,同时还有组织和制度惯性,结果只有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少数传统药企能快速拥抱新时代的到来。而资本则助推一大批创新药企成为这一波潮流的主角,港股新规和科创板则为资本退出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期,反过来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本加入。
在几重放大器的作用下,过度竞争格局瞬间形成,药企和资本不得不追求创新而适当拥抱风险。对于药物而言,创新的涵义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包括作用机制的创新,如新靶点和新通路,也包括技术的创新,如第一三共新一代ADC技术、罗氏2:1 TCB双抗技术等。
创新的核心在“新”之外,还要“有价值”,好的创新一定会引来Follow和不断优化,这本身就是形成class的过程,如PD-1/PD-L1、IL-17、Claudin 18.2等,再如阿尔茨海默症Aβ一众跨国药企前仆后继,而我们“突破”的AD药物是没人follow的。双抗等新型药物形式的兴起,FIC理论上可以变成靶点组合的游戏,但只有基于独特机制发现的新组合才有价值。同是CD3/CD20,罗氏和Xencor发现2:1 TCB的价态匹配效果更好,这就是有价值的技术层面创新。从而引发正大天晴/药明生物、恒瑞医药、友芝友、天广实和和铂医药的Follow。如果这些企业在开发2:1 TCB双抗的过程中,对于不同靶点组合发现新的更好协同效应,或者不同架构相比罗氏架构有更突破的效果,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创新。
何来创新
上一个十年,生物医药的创新实际上是原有产业的自我迭代,创业企业也基本是工业届人士为主。把Follow做好的药企,成为这一潮流中的标杆性企业,代表性的是肿瘤领域PD-1第一梯队,License-in的领先企业,转型成功的传统药企。
下一个十年,差异化创新better类药物和原创新药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天境生物无血液毒性的CD47、传奇生物的二价BCMA CAR-T等是这一类创新的代表。在Fast Follow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差异化并达到临床有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原创新药更加复杂,意味着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临床开发的联动,资本则助推这一转化过程。不论是科学家创业借助资本力量完成转化,还是药企与学术界的合作,基础研究都是创新的起点。基础研究方面,中国与欧美仍有不小差距,但超大体量背后实际上仍有许多具有转化价值的研究成果。区别在于,行业的过度竞争促使更多资本愿意拥抱创新拥抱风险,药企和投资机构愿意将资源和资本倾斜到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层面。
总结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与欧美的差距主要在于前端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以及后端的全球临床和市场推广。中间环节的开发、产业化能力方面,我们差距已经快速缩小并体现出更强大的竞争力。未来若干年,中国或将诞生许多有价值的原创新药,也将诞生一批来自中国的跨国药企,完成国际临床和全球销售。
过度竞争带来的焦虑在某些层面也是必要的,虽然带来不小的资源浪费,但反过来也倒逼药企锤炼核心竞争力,没有价值的Follow会被快速抛弃,完成优胜劣汰的必要过程。换言之,过度竞争是成长过程的痛苦,而不是终点。我们的PD-1卖到几万元的价格仍然可以预期未来有大的利润空间,正是我们成本优势、产业化能力和市场规模的优势所在。过度竞争的另一面是CRO/CDMO企业等的快速发展,是供应链的全面、快速的国产化,即软实力、硬实力的同步发展。与之对应的结果,是新药全流程开发能力的规范化、规模化,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这些能力也将成为中国原创新药的部分助力,以更强势的姿态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Armstrong我们已经建立读者实名讨论微信群,可以添加小编微信(wuwenjun7237)后进群,添加时请主动注明姓名、企业、职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