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舒曼丨《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点探析丨“舒曼用音乐写出自己对世间事物的情感体验,这部作品体现了他的梦幻感和虚无缥缈气质。”

2016-07-29 邱谨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013ok9wnz&width=500&height=375&auto=0郎朗演奏《阿贝格变奏曲》


纪念舒曼逝世160周年

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



舒曼钢琴作品《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点探析


 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歌曲和钢琴曲居多。其中钢琴作品常表达人和事在他心中的反响,具有很强的文学功底。继舒伯特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他习惯用数首歌曲来组成套曲,用浪漫派诗人的诗词作为歌词,更注重诗的意境。 

 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的第一首钢琴作品,创作于作于1829-30年,1831年出版。题献给“阿贝格女伯爵”,以阿贝格伯爵夫人为名,实际是献给曼海姆女子梅塔・阿贝格。 

一、含有字谜的动机 

 《阿贝格变奏曲》(Abegg Variations Op.1)由一个主题扩展为五个变奏,每个变奏都是围绕主题而展开,阿贝格即“abegg“,刚好与音乐中的音名相同。

  1. 在此部作品中,舒曼将A-B-E-G-G中的B改为降B调,以此来充当作品的主题,再根据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奏,便使得每部分变奏都有隐藏起来的字谜。

  2. 变奏一:在细微的旋律中隐藏主题,激烈紧张的快板,由主题的A-B半音音型组成,并且反复的模进再现了主题;

  3. 变奏二:有双手共同组成的三声部切分,速度平稳,A段第一乐句左右手相呼应,旋律为半音阶的上行,B段则是半音阶的下行;

  4. 变奏三:音型有所改变但始终存在主题的旋律,三连音的音型使得这段变奏充满生气;

  5. 变奏四:也存在主题的发展,如歌的、缓慢的旋律。在他之后的音乐作品中便经常采用音乐文字游戏来作为灵感的源泉。 

二、具有鲜明的标题性 

 1829年,19岁的舒曼在冬天的一个舞会上邂逅了一位少女,便是阿贝格。正是阿贝格的姓名字母给了舒曼创作的灵感,《阿贝格变奏曲》便由此而来。主题部分为A、B两个乐句,每个乐句有八小节。A段旋律以A-B-E-G-G的音调进性模进上行,B段则为模进下行。整首作品便以abegg而展开变奏。这个主题开始是以活泼的上行八度音出现,接下来是一连串的转位。《阿贝格变奏曲》在舒曼作品中的地位是无法估量的,这首作品可以说是舒曼钢琴创作中的“前奏曲“。 

三、在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 

 舒曼的文学修养很高,在出版此钢琴作品是他说过:“我的心已经满怀着希望与复仇之念,像威尼斯的公爵一样感到自豪,现在我开始在和伟大的世界结婚了”。音乐评论家大多对舒曼的钢琴作品称赞有加,他的作品浪漫唯美,这些在《阿贝格变奏曲》中都有完美的诠释。充满内涵和文学韵味是舒曼诸多作品中的一大特点。 

四、幻想性色彩浓厚,富有诗意 

 《阿贝格变奏曲》的主题既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也有似低语般的呤唱。是生机蓬勃的小快板。

  1. 变奏一充满着旺盛的精力和沸腾的热情、急速,

  2. 变奏二则流畅优美、浪漫的具有歌唱性,

  3. 变奏三是有颗粒感的音色,轻柔,是活泼的三拍子

  4. 变奏四抒情柔和,均匀的节奏与流畅的歌唱性相呼应,极富诗情画意,

  5. 曲终则热烈而轻巧,充满烈火般的活力和梦幻般的色彩。 


五、作品的创作技法 

  1. 节奏。舒曼运用他独特的风格,通过节奏的变化安排和不同组合,达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右手三连音的三拍子和低声部两拍子密切的融合,形成交错的节奏,很有个性。 

  2. 曲式结构。《阿贝格变奏曲》由六部分构成,主题是F大调规整的二段体曲式,音乐优美,给听着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感受,同时尽显高贵的气质,这也是舒曼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前三个变奏也是二段体曲式,变奏四便是一个具有开放式的结尾和华彩性质的单一乐段。主题一开始就在降A大调的主和弦上,右手的符点四分音符是歌唱性的八度奏法。变奏五也就是整首作品的曲终,是作品中最复杂的一段,是一个带有尾声的再现曲式。 

  3. 旋律。在此作品中,旋律来去突然,音调灵活多变,没有呆板的终止式,音型自由。旋律基本都在内声部出现,与织体、和声紧密融合在一起。 

  4. 性格变奏。即兴式和瞬间转变的思维,是舒曼比较偏爱的作曲手法。《阿贝格变奏曲》的主题略感忧伤,变奏一有神经质般的情感体验,变奏二尽显内向、沉思的性格,变奏三又轻快活泼,变奏四浪漫且宁静,曲终再现,是幻想曲风格的音乐。 

六、总结 

 舒曼用音乐写出自己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情感体验。《阿贝格变奏曲》体现了他自身的梦幻感和虚无缥缈的气质。乐句中带着浅浅的忧伤,但很快又会转化成梦幻境界中的欢快。在此之后,音乐发展为极度快速的变奏,但实质并没有欢快的情绪在里面。然后音乐站在了想象的最高点,转为一种爱情的主题,充满着甜蜜、忧郁、极度和嘲讽的情绪。此作品多次出现停顿,又多次出现急速的前进。舒曼把自己纯粹的感情转变成纯粹的音乐作品,是最为典型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不论在哪个时期的阶段,他都是一位富有自己独特个性和特色的作曲家,《阿贝格变奏曲》便是完美的体现。 


欢迎关注每晚古典音乐会

为您推荐最精彩的古典音乐视频

古典音乐微信群开放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图书推荐书店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莫扎特梅纽因米开朗杰利丨精炼的钢琴演奏发展史丨布伦德尔伊利亚•穆辛丨阿城丨瓦格纳范竞马丨阿格里奇丨托斯卡尼尼郑京和赵晓生肖邦张昊辰郎朗格拉夫曼丨弦乐必读丨郑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大师记忆丨索弗罗尼茨基丨波格雷里奇尤金娜丨纪念马勒丨重磅译文丨索弗罗尼茨基丨王健谈巴赫丨纪念瓦格纳刘诗昆丨杨梦漪丨“原色李斯特”丨孙颖迪卢卡斯·迪巴格丨古尔达丨霍洛维茨他曾为毛主席演奏丨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波利尼访谈丨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丨讨厌孩子的霍洛维茨和喜欢孩子的鲁宾斯坦丨小泽征尔的坚持丨阿格里奇11岁的爱情十六岁便击败奥伊斯特拉赫的内芙丨小提琴家哈西德丨米科夫斯基谈钢琴教学丨纪念阿劳丨著名钢琴家谈肖邦陈萨谈钢琴家生涯丨陈萨语录丨陈宏宽的教、学感悟丨纪念科尔托丨纪念小提琴大师胡贝尔曼丨李传韵但昭义谈培养李云迪、陈萨的经验丨马友友《钢琴背谱十法》丨从解构主义视角看钢琴音乐表演中的个性问题丨听作家余华讲述勃拉姆斯的孤独丨焦元溥:为什么要背谱丨作曲家王西麟谈中国文学家的音乐修养丨我们向“为撒旦交税”的肖斯塔科维奇学习什么?丨李云迪与小泽征尔谈普罗科菲耶夫与拉威尔丨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古尔德语录丨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现代西方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保护着肖斯塔科维奇丨十九世纪法国音乐是如何冲破德国音乐束缚的?指挥家郑小瑛访谈贝多芬在我们中间指挥大师克伦佩勒邓泰山:东方语言不是拼音语言,而是音调性语言,这让我们对旋律更为敏感上帝问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这一生为的是什么?来看声乐大师周小燕先生如何传授学生正确保护自己嗓子的妙方廖昌永演唱《老师,我总是想你》,周小燕含泪微笑起身为学生鼓掌……纪念马勒丨李欧梵和在天堂的马勒对话丨马勒作品的聆听次序丨马勒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血有泪丨死亡是件很普通的事情,马勒早就心有所悟……杨松斯谈马勒丨演出马勒令人兴奋丨最终目的是让听众感叹“我这两个小时就是生活在天堂”TED演讲“古典音乐与眼睛闪烁”古斯塔夫·马勒:用业余时间作曲的指挥家哈农库特走了,其倡导的“古乐运动”,你了解多少?门德尔松: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词语办不到的巴伦博伊姆丨打通歌剧与唱艺术歌曲任督二脉的菲舍尔·迪斯考世界悬于深渊之上时,富特文格勒用布鲁克纳摆脱人间苦恼王健丨中国民乐五分钟内天下无敌丨古典音乐更关乎人的灵魂阿格里奇丨缺少音乐天分没关系丨前提是你必须热爱音乐布伦德尔丨过分诗意是对莫扎特的误读丨给莫扎特演奏者的几点建议其实音符越少越难弹丨赵晓生采访周广仁丨响而不砸,轻而不飘才是钢琴好声音傅聪谈肖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丨整个前奏曲都笼罩在卡珊德拉的预言里头从李传韵的肚痛坚持演出视频想到肋骨断了的傅聪丨“只要你对小提琴充满爱,用真情呵护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润,它必然会给你回报!”傅聪的岳父梅纽因(1916.4.22)诞辰一百周年丨他年轻时从未进过电影院丨他的一生都花费在创造乌托邦傅聪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腊悲剧一样没有怜悯、世事无常丨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一些学琴必读丨傅聪谈如何"表达"音乐丨既忠实又生动丨演奏者的个性要渗入原作中丨一个人的个性越有弹性,能体会的作品就越多。傅聪深圳访谈丨我练琴的时候在想什么丨谈钢琴学派丨谈阿劳丨减压的惟一办法是投入丨很多学生缺乏整体知识丨面对大师作品我永远战战兢兢。傅聪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丨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我内心的东方气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