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2](314120068)、古代汉语文学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以上内容非正文——




古捣练子
望书归
[宋]贺铸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关于“过年惟望得书归”

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过年惟望得书归——一心盼望得到征人回家过年的书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12页)

按:胡先生的这种解读恐怕不能成立。

首先,词人根据词的内容为自己这首《捣练子》另拟了一个新的、具有词题性质的曲名——《望书归》。注意,是“望书归”,而不是“望归书”!这“归”当然是指书(书信)归,而非人归。

其次,这里的“过年”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过春节”。汉桓宽《盐铁论·繇役》篇曰:“古者无过年之繇,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繇”通“徭”,“过年”即“逾年”。贺词“过年”的含义,当与《盐铁论》相同。又,唐郑巢《送李式》诗曰:“莫使游华顶,逍遥更过年。”宋李至《早春寄献仆射相公》诗曰:“城外地宽松石好,乞闻春色过年回。”释智圆《试笔》诗曰:“兀兀吟终日,羸羸病过年。”苏轼《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诗曰:“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华镇《元祐三年八月初六日得报已有代者归期可数喜动于中载形歌咏》诗曰:“但怪鹊声连日好,谁知鸿翼过年还。”韩驹《送东林珪老游闽五绝句》其三曰:“北风卷地雪漫天,惭愧君来住过年。”周紫芝《时宰生日诗三十绝》其二○曰:“北海来归几过年,朱颜依旧照貂冠。”陆游《太息》诗三首其一曰:“春忧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过年。”赵蕃《次滕彦真韵》诗三首其二曰:“暂作长沙住,侵寻两过年。”高翥《感怀》诗二首其一曰:“漂泊南州又过年,恰如杜子客鄜川。”凡此“过年”,也都是“逾年”义,可参看。

因此,窃以为贺词此句是说:只盼望冬去春来能收到丈夫的回信。玩味全词语气,“连夜不妨频梦见”句表明女主人公感情的热烈、主观愿望的美好;“过年”句着一“惟”字,情绪陡然降落,写女主人公理智的冷静以及客观现实的严酷——梦里尽可以指望与夫婿频频相见,现实中却不敢存有这样的奢想。明年开春能接到回信,知道夫婿还健在,并已收到了她寄去的寒衣,就算是幸运的了!这样读解,女主人公的感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沉痛,比起一般性地解作“盼望征人回家过年”来,意味似乎要隽永许多。

贺铸摹拟闺妇思念征夫口吻而创作的《捣练子》词,共一组六首,其女主人公可视为同一个人。和组词中的其他篇章对读,女主人公“望书”的心理状态也有脉络可寻。第二首《夜捣衣》曰:“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已经交代了役期满后却只见雁归,不见人返;至本篇,又说“附与征衣衬铁衣”,足见役期被无端延长,征夫还须在边塞上过冬。可以想象,役期过后,女主人公日盼夜想,不知有多少回希冀化作了泡影!于是,女主人公之不敢奢望人归,而仅寄希望于“书归”,就在情理之中。又,第四首《杵声齐》曰:“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已经交代了边关的遥远;至本篇又说“边堠远,置邮稀”,更补出了邮递设施和人力的缺乏。于是,女主人公之不敢奢望在年前收到丈夫的回信,而仅寄希望于明年开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古代诗歌中反映思妇与征夫互通音讯之困难,早有这样的写法。如南朝梁刘孝先《春宵》诗曰:“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唐刘希夷《捣衣篇》曰:“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贾岛《寄远》诗曰:“家住锦水上,身征辽海边。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皆是其例。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关于“霜日明霄水蘸空”

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霜日明霄水蘸空——秋天的太阳照在大(天?)空里像蘸了水似的那么明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7页)

夏承焘、盛弢青先生《唐宋词选》注曰:“霜日句:秋天的太阳在天空照耀,远处水天相接。”(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122页)

按:宋陈彭年等《广韵》卷四《去声·五十八陷》曰:“蘸,以物内水。”丁度等《集韵》卷八《去声》下《五十八陷》曰:“蘸,《说文》:以物没水也。”唐宋诗词中写到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往往也用“蘸”字,其义略同于“映”。这是活用,是艺术的描写。如唐白居易《巴水》诗曰:“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宋林逋《池上作》诗曰:“簇簇菇蒲映蓼花,水痕天影蘸秋霞。”孔武仲《自实丰仓归》诗曰:“含黄欲坼江边柳,蘸绿相重水上山。”叶梦得《江城子》词曰:“碧潭浮影蘸红旗。”张抡《菩萨蛮》(人间何处难忘酒)词曰:“柳影蘸湖光。”辛弃疾《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词曰:“画楼影蘸清溪水。”杨炎正《浣溪沙》(杨柳笼烟袅嫩黄)词曰:“桃花蘸水染红香。”赵以夫《双瑞莲》(千机云锦里)词曰:“天蘸水,彩舟过处,鸳鸯惊起。”吴文英《梦芙蓉·赵昌芙蓉图梅津所藏》词曰:“城影蘸流水。”郑楷《诉衷情》(酒旗摇曳柳花天)词曰:“碎绿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皆是其例。而张孝祥此词之“水蘸空”,与赵以夫词之“天蘸水”,意境尤为相似,都是写天空倒映在江湖水中。夏承焘、盛弢青先生说“远处水天相接”,似亦可通;胡云翼先生说“秋天的太阳照在大(天?)空里像蘸了水似的那么明亮”,恐怕不确。


关于“鸣鞘声里绣旗红”

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鸣鞘声里绣旗红——鸣鞘声,行军时身上佩带武器发出的响声。鞘,藏刀的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7页)

夏承焘、盛弢青先生《唐宋词选》注曰:“鸣鞘,挥鞭作声。鞘,鞭梢;亦作刀匣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122页)

按:“鞘”字有平声和去声两种读音,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广韵》卷二《下平声·五肴》曰:“鞘,鞭鞘。”又卷四《去声·三十五笑》曰:“韒,刀韒。鞘,同上。”

依照词谱,《浣溪沙》调第二句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声。因此,“鸣鞘”只能作“鸣鞭”解,而不能作“藏刀的套子”解。胡先生所注全错。夏先生、盛先生说“挥鞭作声”,是对的;又说“亦作刀匣解”,却无异于画蛇添足。

《全宋词》中,除本篇外,用“鸣鞘”字面者凡十例。其中写北宋时元宵节皇帝车驾出游者四例:丁仙现《绛都春·上元》曰:“须臾一点星毬小。渐隐隐、鸣鞘声杳。”阎苍舒《水龙吟》曰:“正红毬过了,鸣鞘声断,回鸾驭、钧天奏。”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曰:“登复道,听鸣鞘。再颁酥酒赐臣僚。”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卷上拟窃杯女子《念奴娇》曰:“鸣鞘响处,万民瞻仰宫阙。”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条记载:“驾近,则列横门十余人击鞭。”又“(正月)十六日”条记载:“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毬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还内矣。须臾,闻楼外击鞭之声,则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一时灭矣。”上述四例中的“鸣鞘”,即《梦华录》所谓“击鞭”,是以鞭声静场警肃臣民。“鸣鞘”的作用与此相同,但场合不同者有四例:张先《双韵子》曰:“鸣鞘电过晓闱静。”许将《临江仙》(圣主临轩亲策试)曰:“鸣鞘声震未央宫。”晁端礼《寿星明》(露湿晴花)曰:“肃鸣鞘,又向瑶池高宴。”曹组《鹧鸪天》(辇路薰风起绿槐)曰:“云韶杳杳鸣鞘肃,芝盖亭亭障扇开。”至于剩下的两例,王之道《庆清朝·追和郑毅夫及第后作》曰“鸣鞘绕,锦鞯归路,醉舞醒狂”,陈允平《大酺·元夕寓京》曰“迢迢鸣鞘过,隘车钿辔玉,暗尘轻掠”,则“鸣鞘”为骑马者挥鞭作响,与张孝祥词“鸣鞘声里绣旗红”之“鸣鞘”,意思完全一样了。







满江红
[宋]辛弃疾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沉陆。休感叹,年华促。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关于“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沉陆”


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叹诗书万卷致君人两句——感叹自己读书万卷,懂得辅佐君王的治道,却做着闲官像隐居一样。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人,君王。致君人,辅佐君王。《史记:滑稽列传》载东方朔‘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陆沉,即沉陆,意思是无水下沉,以喻隐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06—307页)

按:杜诗“致君尧舜上”,“致”是致使之意。全句说自己的政治抱负是要使君王成为超过尧和舜的贤君。后人省用为“致君尧舜”四字甚或“致君”二字。如宋苏舜钦《西轩垂钓偶作》诗曰:“致君事业堆胸臆,却伴溪童学钓鱼。”张咏《郊居会傅逸人》诗曰:“致君须有分,会此掷鱼竿。”又《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诗曰:“性愚不肯林泉住,强要清流拟致君。”皆是其例。宋词也是这样。除本例之外,《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中用“致君”字面者凡13人14篇: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曰:“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黄庭坚《蝶恋花》(海角芳菲留不住)曰:“仙籍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取。”廖刚《望江南·贺毛检讨生辰》曰:“妙世文章凌贾马,致君事业富姬衡。”李纲《水调歌头·同德久诸季小饮出示所作即席答之》曰:“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王之道《鹊桥仙》(霜风擢霁)曰:“致君才术,康时事业,到底不容闲放。”又《望海潮·重九和彦时兄》曰:“要是致君尧舜,千古继垂裳。”仲并《念奴娇·王守生辰》曰:“致君尧舜,要须纯用经术。”张孝祥《菩萨蛮·和州守胡明秀席上》曰:“一节不须论,功名看致君。”刘过《水龙吟》(庆流阅古无穷)曰:“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刘克庄《洞仙歌·和居厚弟韵》曰:“古来稀七十,添许多年,赢得笺天致君事。”刘子寰《醉蓬莱·寿参政》曰:“比寿彭聃,侔勋周召,致君尧舜。”黄诚之《满江红·寿韩尚书》曰:“看致君尧舜,归班夔契。”贺及《新荷叶》曰:“致君直上虞唐。”辛词别首《婆罗门引·用韵答先之》亦曰:“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致君”二字后添一字而不变其义者,则仅一例:林正大《水调歌》(仕宦至卿相)曰:“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相反,用“君人”一词者,《全宋词》及《补辑》中绝无其例。因此,“致君人”三字不可读作“致——君人”,而只能读作“致君——人”;不可解释为“辅佐君王”,而只能解释为“能够致君尧舜上的人”,亦即“有王佐之才的人”。

又,“沉陆”在这首词里也不是比喻“隐居”。词一开头就说:“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拈出唐代马周落魄、战国冯谖弹铗这两个典故,以冯、马自况,故而词人所慨叹的腹有“诗书万卷”,才学足以“致君”,却“沉陆”的人,固然主要是指现实中的自己,但也包括历史上的冯谖和马周。然而冯、马二人是不曾“隐居”,特别是像东方朔那样“吏隐”(以仕为隐)过的!

窃以为此词所谓“沉陆”,即“埋没”“沉沦”之意。宋刘才邵《祭亡伯文》曰:“抗逸志以高蹈,不肯投足于名场;卒怀瑾而沉陆,致清芬之不扬。”晁冲之《纪愁》诗曰:“先生昔离垢,居士今耐辱。饱闻戒畏途,那知有沉陆。”郭印《送莫少虚赴省试》诗曰:“当今公道青云平,忍埋光采甘沉陆。”周紫芝《次韵季共再赋》诗曰:“傥忍作海夫,虽臭亦可逐。如其不能然,未可叹沉陆。”王义山《辟盐场谢丞相马廷鸾碧梧》文曰:“矧厄于仕路之崎岖,亦甚矣选坑之沉陆。”皆是其例,可以参看。

要之,“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沉陆”是说:可叹满腹诗书、有王佐之才的人,反而沉沦埋没,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番”,同“翻”,反倒之义)


(钟振振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选自钟振振:《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十二》,《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6期)





——以下内容非正文——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
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宫室与数目类基础字形讲析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19 《荀子》
18 《庄子》的艺术成就
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
15 《老子》
14 《墨子》
13 《论语》
12 诸子散文概说
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
孟子的生命历程
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
隋唐部分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大历诗风
杜甫
李白
盛唐的诗人群体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
小说
辞赋、骈文与散文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
《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
16 《四库全书》
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4 《永乐大典》
13 胡应麟与辨伪学
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1 宋四大书
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9 唐代佛经翻译
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纪录片
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
第4集 称霸
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
第1集 初生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
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
第二集 高天长河
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