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绝不会是“平等”的(杜课620期)
网络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访谈纪要)
杜骏飞
最初,按照技术乐观论来看,互联网应该是平权的,它的系统架构设计是分布式的,理论上来说,每个用户被平等地赋权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互联网哲学家说,迟早,人类可以演化出一个平等社会。也许,这是太乐观了。2000年的时候,我说,看来互联网绝不会是“平等”的,准确表述是:它不是平等的,又不是绝对不平等的——它在层级赋权上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现实人物之间的能级是有差别的,到了网上,你的现实社会资本一定有所反映。一个著名的歌星和一个小商贩,线上的效能能没有差别吗?另外,技术属性也会导致人的差别,一个非常熟练的玩家,和一个网络小白肯定有差别。年龄的差别、阶层的差别、工作性质的差别、专业的差别,都会给网络公民带来不平等。
互联网的“人生而平等”,实际上只是“显得”平等。比如,别人可以办自媒体,你也可以。但由于网络空间也是一个非常高语境的社会,我们的交流不限于我们的对话本身,我们的身份场景、社会场景、应用背景都在融入我们的谈话。
于是,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同样会表现在网络社会中,也许更强烈。你如果只想在网上跟朋友聊聊天,发个朋友圈,没问题。那如果不是呢?如果你试图实现一个高期待,建构或融入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环境,那么结果是,你必然会发现不可能。
根据CNNIC的统计,网络社会的主力人群,是“三低人群”: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这个群体是大部分网民,他们想说的有很多,但是能说的很少,说得有效的就更少。无数的高阶层遮蔽着网络话语空间,使得网络社会的“大多数”感到压抑,积压愤怒,但在临界状态之前,占据内心的还是无力感。
知识阶层也有无力感。知识分子本以为到了网上一呼百应,实际上并不是。他们发现在网络空间里,有防火墙、过滤系统、水军,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有自己的流量明星:一大堆被注意力簇拥的艺人,一批无知无畏的民粹派,他们占据了话语的中心。于是,很多知识人也就退缩了。与BBS时代恰好相反,知识阶层不是流量担当,也不是民意担当,更不是权利担当,他们因为思想太多而观众太少,放逐于网络社会的边缘。
互联网社会是平等的吗?不是。我们能接受这种不平等吗?显然不能,大多数人也不愿。
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第二阶段是通过契约建立权力的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产生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第三阶段是政府权力的腐化,出现主人和奴隶之间的不平等。
今天,我们在网络社会中所遇见的不平等,大致与这三种类型均有交叉,我们有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的不平等,有权力(包括技术权力)阶层之间的不平等,还有政治意义上的不平等。但是,更危险的是,整个网络社会在抵触形形色色的不平等时,也在协力创建着异化的文化景观,从而形成更多的不平等,我把这种不平等定义为内生性的文化不平等。
我的观点是,可以想见,一旦权力、资本与庸众之间产生天性中的共鸣,互联网社会的不平等趋势就再也不可挽回。
鸣谢澎湃记者黄婉采访、整理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听歌 | 苏菲 · 珊曼妮的歌与人生|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夜谈王国维|| | 陈寅恪九章|秋瑾岂是关巧红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慕容复的梦|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读诗三境界|戊戌一百二十年祭|哈哈!“旅行者”类型学|中学的《1984》|大学笑话集|这一课,讲崔永元吧|谈“内卷人”|“中才之人”生存守则|我们如何去说服人民?|杜骏飞:送别同学们|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天下何处无夜叉|毕业说什么?|士的表达|真理|网络幸存者|谈“怂”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如何理解俞飞鸿?|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杀死一只啄木鸟|九谈拼多多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韩雪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标星+置顶杜课▼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