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总目录
特稿
理论
细读与重释
评论
新媒介
民族、国家与图像
004 2021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023 历史、神话与神话性——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史”研究/王东杰
032 重思新文化运动与传统的关系——从杜威访华说起/季剑青
044 从“五四”到“后五四”——朱自清的“诗”与“思”/李浴洋
067 “不过我没有这本领”——以《最后的一张叶子》论茅盾的复译观/邝明艳
074 作为“人民文艺”方向标的《清明前后》及其讨论/邱域埕
082 “地方色彩”如何“发明”:1940—1980年代赵树理评价史中的地方性问题/张永新
092 从“熟人社会”到“说理的地方”——赵树理《邪不压正》的空间视角与土地改革/史琤
104 从“下乡”到“表明态度”——论赵树理与山西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林培源
117 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的民族叙事与两岸“三十年代文艺”的文化记忆/徐秀慧
129 后人类身体与表演: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及其他/邓菡彬
140 经验与记忆的重新编码——伦敦泡泡剧院的社区口述史戏剧实践/赵志勇
156 巴赫金与西方——写在《米哈伊尔·巴赫金》一书出版之后/祝东力
160 论严歌苓的模块组构式写作/丰云
170 浪漫的现代传奇——新世纪国产侦探类文艺作品中理性的个体化表达 / 谭雪晴
180 图像如何被聆听?——对古元1940年代几幅木刻作品的声音解读/李萍
插页/封三 美术作品 / 陈文文 邵成南 杨小锐 刘仕伟 黄文祥 刘琼 陈冲 周磊 吴俊 郝孝华 李震 刘佳 栗跃崇 范军 沈艳娜 张冰 李馨 尚伟 孙云娟 龚畅 谢娟娟 白鑫 李陈贞 朱静 吕昌清
004 主客与文野——在历史中阅读作为思想文本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展安
025 “从延安走来的人”——丁玲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生及其当代阐释/何吉贤
075 新文学历史的建构——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新文学史论著为中心/谢保杰
103 葛兰西与中国左翼:重新评价一场错过的相遇/王璞 著 张靖松 译
145 与民同心 与史同在——读柯岩、胡笳主编《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有感/李正忠
156 从“即兴戏剧”到 “巨洞冒险”——升级机制的跨媒介起源暨从兵棋游戏到角色扮演游戏的媒介考古/许铭欢 王洪喆
174 战时舆论场与“艺术真实”——以《华商报晚刊》副刊《新美术》为中心/黄梓欣
插页/封三 美术作品 / 王彩凤 解雄飞 蔡芝竖 程格格 郭楚开 王华晨 左文 王茹 雷水青 付丽春 汤海英 唐亮 孔勇 王亚楠 李士仓 涂冠萍 陆强 周全 王倩颖 云宇峰 赵爱新 闫萍 田静 黄鹤 朱新亚
理论
讲坛·“认识中国的方法”系列之二
访谈
评论
新媒介
民族、国家与图像
鲁迅研究
讲坛·“认识中国的方法”系列之三
细读与重释
访谈
民族、国家与图像
004 资产阶级的危机与后现代的多个版本——以现代性概念为起点/祝东力
055 “我与祖国共命运”——写在《阮章竞文存》出版之后/阮援朝
066 深入工作与人民文艺的创生——阮章竞的乡村工作笔记及相关创作(1945—1948)/闫作雷
086 重新理解革命诗歌的“民间性”——以《阮章竞文存 诗歌卷》为中心/罗雅琳
099 转型时刻的“劳动乌托邦”建构——新时期科幻小说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何卓伦
127 “代餐”:高效率的数据库消费与社群交流/李皓颖 谢欣玥
137 职场剧的叙事困境与解困方案——以《安家》《理想之城》《请叫我总监》为例/宗波
144 智利“羊皮纸重著”与战败者目光——以古斯曼民主过渡后三部曲和瓦乔一代文学创作为例/郑楠
176 表现中国人的现代雕塑——滑田友留法时期的中国题材雕塑分析/王戈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总目录
插页/封三 美术作品 / 李青阳 何旭星 刘兴国 武建亭 乌罗那 熊菁菁 刘瑛 杨翔凤 齐观闪 栗跃崇 杨勇波 王愿先 邵艳芬 龚昊婷 张春鹏 蒋亚文 肖承光 冯一峰 李树仁 张相森 张治彬 李陈贞 智英斌 杨柳 沈华恒 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