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梵:诗歌写作相当于基础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比如数学| 纯粹阅读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现代主义只有从思想降格为方法,新诗才会变得更加出色。”这是诗人黄梵在《新诗五十条》中所做的论断。他在文中还写道:“与朋友谈论自己的诗作,是种慷慨的义举。”而将自己全部的写作经验和技艺公之于众,从某种意义上也将被认为是文学的慈善事业。《意象的帝国》一书正是黄梵多年讲授的创意写作课中新诗写作部分的教学成果。
不少作者似乎回避谈论诗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仿佛在新诗领域谈论技艺是一件自降身份的事情。人们谈起诗歌,总觉得虚无缥缈,仿佛经典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来自天赐,由诗人在不经意间恍然所得。这源自人们对诗人充满浪漫想象的审美改造。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少数天才型艺术家,他们能在未经系统训练的情况下创作出非凡的作品,但这并不能否定艺术创作存在客观的规律和法门。离开艺术形式去谈论艺术创作,必会陷入空谈;技巧远非艺术的全部,但将文学和艺术的探讨变成纯粹抽象的哲学思辨,这是文学艺术的悲哀。黄梵所坚持的诗要“及物”,实际上是思想和理念“落地”的过程。
诚如黄梵所言:“诗歌是一切写作的起点和终点。”他也从另一视角阐释了诗歌写作在文学创作中的位置:“诗歌写作相当于基础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比如数学。”当然,没有训练方法能做到真正的艺术“速成”,在进入写作之门后,写作者仍需遵照书中所总结的方法勤奋练习。一本纯粹谈诗歌写作的书竟然读者广泛——中学语文老师宋媛媛、阅读推广人姚菲菲、外科医生董长青三位读者对《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看法和感受,告诉我们:如若我们从前对诗歌的固有认知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那么此书则为大众搭建了攻克新诗神秘堡垒的“云梯”。
——纯粹君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作者:黄梵 著 出品:纯粹pura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
文/宋媛媛(南京十三中语文组)
同校的曹勇军老师知道我很喜欢诗歌,因而向我强力推荐了此书。看完颇有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因为这文章的最后还有一点困惑,因此写完,很想发给黄梵老师,既是分享,也是求教。
因为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对于“新诗”的创作是畏惧的。尽管自己很喜欢新诗,但是对于新诗的讲解,自己是毫无底气的。我偶尔会在课本之外,给我的学生补充现代新诗,但是在与学生分享新诗的时候,心中又不免心慌意乱,怕自己讲得不够透彻,学生不明白,又怕讲得太细碎,碎尸万段诗意全无。一方面,我鼓励我的学生创作新诗,但是另一方面,我又不知该如何指导学生创作新诗,甚至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知道如何能够准确的完美的表达自己常常一闪而过的念头。黄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颇多启发。
黄梵老师的《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关注的是现代新诗。胡适先生在1919年10月在《谈新诗——八年来一大事》中首次使用了“新诗”这一概念,从此“新诗”便正式成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名称。(与“白话诗”稍有不同。胡适在提倡“白话诗”与“新诗”的时候,二者的概念是稍有不同的。详情参见陈爽《从白话诗到新诗:胡适“新诗”概念的转变》)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新诗,是生计困顿、心灵困厄、生死交缠的现代人的选择。写诗是人生的一些必然诉求,尤其在至明或至暗的时候。我非常赞成秦晓宇在《以诗为证》一文中所说的几句话:“大白话是一种毫无难度的表达,往往把物质世界和心灵深处那些勾连错综、难言之隐、莫可名状的东西省略了,于是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被大大简化了。这样的发声有时未尝不是一种遮蔽。”有的时候,并非是诗歌的语言在跳跃,而是我们的情绪在波动;并非是诗歌莫可名状,而是我们的心绪难以捉摸。诗歌,是一面镜子,烛照的是层层包裹之下的你我;诗歌,也是一本日记,一个个白纸黑字记录下的,其实都是白天的我与黑夜的我、理性的我与感性的我白刃相见。
那么既然是内心的心绪的自然流淌,似乎新诗的创作似乎应该是情感饱满到极点之后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既然是内心的“勾连错综、难言之隐、莫可名状”,那么他的表达自然就面临困难。对于新诗的创作,作为新诗的忠实拥趸与最积极的提倡者,出版过《尝试集》的胡适先生依然直言“提倡有心,创造无力”。那么何以至此?我以为,新诗的创作难度主要有以下三点。
月亮已失眠作者: 黄梵 著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3
首先,这与新诗的产生机制有关。诗歌来自于诗人的灵光乍现,是诗人将自己转瞬即逝、一闪而过的诗思定格,因而,诗歌短小精悍,语言灵动跳跃。相较于小说、散文的通俗,新诗更多的关注是沉潜性与内倾性私人絮语,是激情产物,表达充满对惯常语言习惯的背叛。因此,不仅阅读理解起来有难度,模仿、复刻更是不易。
其次,古典诗歌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是个古典诗歌传统浓郁的国家。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古典诗歌,例如骆宾王的《咏鹅》,就开启了我们的文化启蒙。古典诗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影响巨大。这既是一种文化熏陶,其实也是一种束缚。在面临自由的新诗创作的时候,很难跳脱出古典诗歌的束缚。
其三,新诗研究的不足。几千年来,文人、学者对于古典诗歌的平仄对仗、表情达意,研究的全面、深刻、透彻,但是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兴起、流行的新诗,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于新诗,我们依然知之甚少。尽管,从八十年代开始,至如今,现代新诗的发展蓊蓊郁郁,每年正在以庞大的数量蓬勃发展,但是不得不说,与小说、散文相比,诗歌依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尽管如今无数人追随现代新诗,但是相较于古典诗歌的规律性、可操作性,例如古典诗歌的填词,现代新诗的创作依然神秘莫测,令人望而生畏。
基于以上这些难度,黄梵老师的这本新诗创作学的书便显得十分可贵。《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是本方法论的书,但是又不局限于方法论。黄梵老师如同将一闪而过的闪电定格,将杳渺的梦还原,并且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实现新诗的模仿、复刻、再现,实在是具有点石成金的意义,令人沉醉并叹为观止。个人最喜欢的有以下三点:
1、 逆向思维的回溯
诗歌,尤其是现代新诗的表达,意味着对惯常语言的背叛与改写,有些诗人称之为语言的“野性”。那么怎么样将这些经验变成文字?教科书常常将现代新诗的特点,各个流派、代表诗人的特点归纳总结概括。学生烂熟于胸,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能力的掌握。黄梵老师逆流而上,由这些特点、经验切入,通过层层训练,运用落实到新诗的写作中,实现文本的新意跳跃,有“击空明兮溯流光”的味道。
南京万象书坊《意象的帝国》分享现场(黄梵左二)
例如 “错搭”。新诗的语言如何获得跳跃?语词的天马行空的搭配、错置,挣脱惯常语言习惯的禁锢,放纵语言撒丫子奔跑,纵情的狂欢。新诗,如同精灵,是诗人的灵光乍现与决堤的情绪。那么追根溯源,如何让写作者获得不凡的跳跃能力?黄老师,用“错搭”将不可捉摸的灵感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实现。也许此术不能完全准确还原诗人内心火花迸现的过程,但是对于初学者是一次巨大的启发。这与“联想”很相似。但是联想,释放想象力,说起来轻松,但是经过了长期的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的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想象力的释放。而错搭,看似是一种胡乱的拼凑,但是不得不说,可以通俗易懂、简易有效的释放被捆缚的手脚。
2、 自由写作的释放
新诗是自由的,新诗的创作也应该打破条条框框。黄梵老师鼓励大家在创作新诗的过程中勇于试错,甚至可以闭上眼睛自由的信马由缰的写,不停地写,自由的写,写下自己所有潜意识中的想写的话。我们常常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因为害怕结果,所以索性害怕开始。这是很多人畏惧写作的原因。但是在这里,黄老师鼓励大家自由的试错,将你脑海中短时间里所出现的所有句子全部写下来,不停地写,一直写,写满十分钟。这其实是一种很伟大的尝试。这是在释放潜意识。我认为这不仅新诗创作理应如此,所有的创作都应该大胆尝试。我相信每一个作家、每一个诗人的成长,都是历经了层层的锤炼、一次次的摸索,写废了无数作品,才最终走到读者面前的。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自己很喜欢的一些句子,常常都是在梦境中中自由的状态下出现的。为何如此?我觉得这与黄梵老师的“自由写作”的方法颇为相似,都是一种自我潜意识的释放,是感性自我对理性自我的突围。
3、讲练评的结合
黄梵老师的学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让这本书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性的答疑解惑,而是带有经验的传授,更有教学维度的训练提高。在这本书中,黄梵老师每讲授一种方法便会旁征博引古今新诗作为例证,并在丰富的新诗例证中进一步强化方法。这些方法不凌虚高蹈,而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并且,黄梵老师会在每个环节之后布置习题供读者思考,并附上学生的作业,之后加以点评。每一个读者、诗歌爱好者在讲练评的训练中可以切实的提高新诗的写作能力。也因此,这本书不再是封闭性、单向度的传授,而是开放的、多元参与的对话。
黄梵老师的这本书将曾经被视为“天才型”“可遇不可求”的新诗创作请下神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黄梵老师将灵光乍现的瞬间定格,揭开了现代新诗写作的神秘面纱,为新诗的创作祛魅,为新诗的爱好者提供一条捷径、一把钥匙。以学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将现代新诗创作过程中玄之又玄的秘密宣之于口、公之于众。这本书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践。而且,这些可行性极强的方法确实很有效的让许多新诗爱好者创作出了许多佳作。所有关于新诗的悬而未决的种子全部落地、生根,并且发芽、挂果。
一寸师作者:黄梵 著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4
当诗歌成为低垂的果实——读黄梵《意象的帝国》
文/姚菲菲(广东省阅读推广人)
怎样才能读懂现代诗?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得到答案以前,我们甚至不敢去想怎样才能写出好的现代诗。写诗是那么遥远,仿佛只属于专业的文人。
瞧,新奇但完全不搭边界的意象,出格的宣言,没有逻辑的句子,需要猜想但永远也猜不中的主题,或是一行散文按多几次回车键……这就是现代诗给普通读者的印象。
上一次进入我视线的诗歌讨论是嘲讽“梨花体”,再上一次是围观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对于现代诗,我们猎奇,我们试图了解,但同时感到深深的无力。
正因为这些体验,当我读到黄梵老师《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时,有一种难得的豁然开朗——它从现代诗创作的角度,降维解答了我对现代诗理解的许多困惑!
原来,现代诗用新奇但完全不搭边界的意象,是为了创造陌生感。出格的宣言,是为了打破常规。我们认为没有逻辑的句子,往往是象征、隐喻、通感,当然,诗歌也需要一定的内隐逻辑来确保准确。诗歌的主题往往在最后一句情绪染色上。一行散文句子按多几次回车键确实可以创造出诗意的陌生感,但单靠形式没有内容是支撑不起诗意的,所以会被诟病和嘲讽……第一次,我感觉现代诗可亲近,双手可以触摸到一首诗诗意发展的脉络。
这得归功于黄梵老师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真的上手写过诗,摸索过诗歌的意象、体裁,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但一个好的作者还不足以成为好老师,原因在于内许多优秀作家写出了好作品,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生产这些文字的,往往把这一切归功于灵感和直觉。更要命的是,读者也接受了“诗不可教”的论断,当我们赞扬一个作者写出好论文时,可能会说他刻苦,可是赞扬诗人写出好诗歌时,大概只会说这人是天才,而天赋是不可控、不可捉摸也无法训练得来的。
黄老师却要对天赋写诗论说“不”,宣称“诗可教”,着实令人佩服他的勇气和底气。
浮色作者:黄梵 著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1
他在书中着重讲了如何塑造正确的写作观念,这一章集众多写作教学书籍、知名作家写作方法的大成,比如美国高校的创新写作训练我曾在严歌苓的访谈中见过类似描述,每日限量写作以保证持续性在村上春树的自述中能找到注脚。这种知识整合,可以极大提高初学者对写作的认知,让大家清本正源,在实践中少走弯路。
而全书的重头戏——写诗的“黄氏理论”,真让人拍案叫绝。
如果有人跟我说,有一个结构,照着写就可以写出现代诗,我一定会嗤之以鼻:“套路!”厌弃模板是文人深入骨髓的清高,但如果对方给我分析各种名作,告诉我大多数好的文章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因为它最符合人的大脑认知,那我必须承认这其实是规律。
《意象的帝国》就是这样一本昭示现代诗写作规律的书。黄老师把意象分为“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比较它们在诗歌中的功效,重新定义了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确定诗就是“意象的帝国”。
意象乍看是诗歌中的一个细胞,背后却直指人性,“意象的错搭”实质就是人性的悖论。诗歌的重复与循环里,暗藏着人类从熟悉中寻找安全感的心理,但过多的重复又容易乏味和厌倦。我们拒绝晦涩难懂的诗,是因为人性会要求一首诗有体悟的前后一贯、认识的先后相衔,正如古人说的“修辞立诚”……
黄老师对诗歌的解剖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分析完一个个细微的意象后又能把镜头拉远,让我们看到诗歌的全景图谱,甚至透视出诗歌背后的人性偏好,我认为这是最可贵的地方。对我们初学者而言,并不缺解析好诗的书,但很需要能把诗歌作为整体讲透的书。
黄梵
但黄老师并不在乎,诗歌写作要普及,就必须有人教大众“基本舞步”,至于学会之后跳广场舞还是上舞林大会,就要看学习者愿意付出多少努力精进了。科学定理可以接受简易的模型,探寻理想化实验环境里的共性,那么诗学也未必不能尝试。这是黄老师对大众以固定思维看待诗歌的一种挑战。
近年,我在引导女儿小桃子写儿童诗时也有过许多思考,六岁的她已经有近百首儿童诗作品,大部分是口述后由我整理的。我能感受到诗歌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有趣的创造,她会用新奇的比喻描摹世间万物,也会把读过的绘本移花接木变成诗意的火把,但更大的震撼来自于我自己的改变——
借由她的小诗,我的眼睛仿佛被擦亮,得以重新看待这个熟悉又乏味的世界。诗不仅是文学,更是生活本身。诗性是建立生命意义感很重要的途径,让人生更丰盈,能够对抗社会的异化,当我们过了一日有诗眼的生活,便再也不想回到那岩石般的固化思维里去了。
三岁的孩子可以写诗,三十岁的我呢?
感谢《意象的帝国》给我架起一把梯子,将诗歌变成触手可及的精神果实。我从未写过诗,而今,我想试试。
黄梵在南京先锋书店讲授诗歌与写作
作诗可以更简单,人间可以更值得
文/董长青(胸科医院外科医生)
2021年11月份,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有友人推荐《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这本书。我未写过诗,也对作者黄梵一无所知,但简单看了介绍后,就立马下单,至今书已经读了三遍,每每击节而赞。读书之余,不忍独享人世间的美好,所以估计逾百友人被我强行送书!人到中年,还如此癫狂,着实让我自己吃惊!
我都被我惊呆了的背后是因为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黄氏理论,和一个简易可行的黄氏方法。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诗的潜质,学了黄氏理论,用了黄氏方法,谁都能打开诗眼,发现诗意,写下诗篇!当然惊呆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黄冈中学的理科状元,一个研究空气动力学的,竟然把现代诗研究得这么透!
看来文理其实是相通的,所以理科的我、医生的我,下面也来斗胆谈谈我读完本书后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原创于黄老师,我只是用我自己的笔写出来,由于才疏学浅,错漏舛误在所难免,还望同道不吝赐教,尤其还请黄老师见谅。
诗其实和普通人须臾未分!目下众生精神上诗意未现,一因天赋说蒙蔽导致众生不敢!黄氏理论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打破诗的天赋论,还原诗作产生的本来面目。把诗作产生须是天才的千古神话打破,前无古人,居功甚伟,可消解普通人的畏难心理;二是诗歌在文学中类似奥林匹斯山上的完美女神MUSE的形象,让普罗大众轻易不下笔,唯恐亵渎神灵。而黄氏新诗写作法给了普通人可行性的操作方法,为普罗大众简化了作诗的流程,让诗歌女神走下神坛,变成邻家小妹。
中国走徒作者: 黄梵 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01
我感觉这本书大致分为如下内容:what,诗的定义,现代诗的定义;why ,有和认知心理学原理相通的黄氏理论;how ,就是让诗走下神坛的黄氏实操法。
诗其实是人性本能,王珂老师谈到的三情两欲,谁都躲不过,谁都自然有。黄氏理论首先就从人类本能的喜新厌旧,要安全又要冒险,找寻到诗意的密码要有陌生感!去除天赋灵感的魔障后,普通人从此有了信心,每个人都可以明白:我们都可以与精神的自己对话,都可以把自己的人性本能、自己内在本来的诗意化为文本。其实普通人的情感表达,就是因为诗的天赋说(serendipity),说让他们不敢,而黄氏理论现在来帮助普罗大众卸除心魔。
黄氏实操法则运用了(实则自创,但神奇的和认知心理学最新进展相吻合)心理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将诗作解剖得骨是骨肉是肉,让学习者可以轻而易举的按照几个操作步骤,化潜意识为显意识,让生活中实在的悲欢喜乐,草木百兽本自具足的诗意,自然的涌现(emergence),符合认知心理学。比如定时定点写作法就特别符合认知心理学的操作,因为人体器官中大脑耗氧耗能最大,所以大脑爱偷懒,这个方法可以让写诗程序化,减少大脑无谓思考,浪费能量。计算机科学中其实大量运用了认知心理学。有了黄氏的可操作的简单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的把自己内在本来的诗意化为文本,也从此------人------天地间的尤物,无愧于上帝造人的那双手,因为上帝造人真的不是只希望你过自己的生活(make a life),他真的希望你能享受生活(enjoy a life)。最小诗意单元、陌生感、定时定点写作等简洁的黄氏实操方法让普通人容易上手!
黄梵的诗歌课
这本书对诗的千年神话的去魅、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实操,真的把诗的写作降低了难度!让人克服畏难情绪,配以可行性实操方法,诗也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所以这本书真的不仅仅属于华人汉语世界,一定是属于全人类的。未来面向老外的书名我都斗胆想好了:写诗很容易(poem-writing made easy)。
玫瑰以实物的美点靓寻常人的生活,现代诗则以精神的美熏陶普通者的精气神。用美笼罩肉体凡胎、用美浸润心灵世界,上帝在天堂才会捻须微笑。我其实也有私心:我希望活着的人间真的值得,黄老师在新诗上的化繁为简的大手笔,委实让我惊叹!而当人多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日积月累,这世界会更美好!我期望的人间值得,因为更多人会了诗意的表达,也更容易实现。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认知心理学的突飞猛进。机器人从打败象棋冠军,到打败围棋冠军就是充分利用了心理学的进展!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s)最小可行性产品,这个计算机界耳熟能详的概念,其实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完成比完美重要的理论。黄老师的最小诗意单元,无师自通的运用了,或者说完全自创了类似MVP的概念。所以研究心理学的,研究计算机的朋友,老师朋友等等都可以看看,从这里你会找到熟悉的味道。
作为医生,其实诗背后的情感是我最最看中的!我也有经由诗让人、尤其是医生,更有人性的想法。临床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每个医生都不能离开人文。所以特别想劝劝医生们都来看看黄梵老师的这本书,尤其是外科医生,读完后你会惊叹于黄梵老师对于诗歌的解剖,关键是诗歌背后的情感:温暖、冷酷、焦虑、抑郁、高兴、孤独等等。你会提高你的情绪颗粒度,更容易跟病人产生同理心。你甚至会产生像黄梵老师一样的使命感,只不过黄老师的是对文学的mission感,我们医生产生的是对医学的calling感:你会更细心的琢磨你病友的情况。你会更明白患友就医的目的:其实不是服药打针,不是住院治疗,不是手术,哪怕是你自以为的完美的微创。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他们就医的背后是想身心健康的长寿。你明白了老百姓就医的底层逻辑,你就会知道:为了达到这个本质的目的,你选择的治疗方案一定要尽可能少的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伤害!你就会对这些话更有感觉“不能手中有了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有了诗的加持,医生一定会更接近好医生的标准!所以真的请医生的你有空看一下这本书,看完之后你一定更不会辜负病人那份信任,而这份信任真的重千斤!
来相爱吧,为了这迷死人的爱情
作者: 黄梵 著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5-07
我有个藏书超十万卷、读书更是不计其数的八零后朋友但更是老师,阳志平先生,他把人类的著作按权重区分成五类:第一类叫可以用的书,有一些书你拿它当资料参考,有可能只用到其中的一段话,把这段话找出来之后,这一本书就完成它的使命了,这就叫可用的书;第二类是叫坏书,最典型的是一些身心灵和伪科学的书,这种书大家翻一翻就赶紧要把它扔掉;第三类是力作,是指一个专家,在这个领域积累了很久,他研究这个话题,已经积累了十年之久,写了一本书,这种书在整个领域是绕不开的;第四类是杰作是指很多大牛写的书,他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这种书往往是杰作;第五类是神作,是在知识密度和写作技巧上太先进了,神来之笔。他建议我们,人生短暂,要经常读最后三类:力作,杰作,神作。黄梵老师的书在我眼里已经处于力作和杰作之间了。未来可以继续完善以臻杰作!
黄梵老师《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真的值得一读!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作者: 黄梵 著 出品:纯粹pura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1-08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是作家、诗人黄梵在其系列写作课讲课录音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补而成。全书分为“受用一生的写作观念”“一堂课学会写出好诗句”“新诗写作的核心”“写出整首诗的若干方法”等四堂写作课,针对诗歌创意写作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路径展开讲解、阐释,是一本具有整体性、实操性的新诗写作指南。
# 铁与绸
张炜 著
《铁与绸》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当代诗人作家张炜的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和西方《荷马史诗》、歌德《浮士德》、艾略特《荒原》等诗歌传统为基础,跨越春秋战国史直至当下的历史时空,以东夷研究史为切入点,以齐国历史文化为支点,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铁血柔情为情感线索,充分调动历史文化史实、一千多年历史变迁和作者历史文化研究等全部精神资源和写作技巧,高难度地构筑了一个以巨大历史时空为载体的精品力作。
# 火焰上的辩词
吉狄马加 著
本书是中国杰出诗人吉狄马加的主要诗歌作品合集,也收录了作者在全球文化领域发表的致敬感言和文化宣言。作为作者的代表性文本,本书为其国际译介外推范本。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辑是诗歌,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全貌,诗人多以故乡彝族的人、物、风俗等为主题,意蕴深刻,奔放自由,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二辑是诗人在国际诗歌活动中的文学演讲与随笔精华,展现了中国当代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诗人——吉狄马加所具有的诗歌高度、国际视野、精神意识和文化底蕴。
# 爱情意识流
王鼎钧 著
本书精选王鼎钧散文、小说等十七篇,围绕爱情这一主题,作者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洞明世事的双眼,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体悟融为一炉,结合当下社会人际交往尤其男女交往的现实,用感性而睿智的笔,以不说教的姿态,淋漓尽致地揭示爱情的真谛。散文以及小说中有许多描写甚有诗笔词意,贯通古今中外,引经据典,酣畅淋漓,恣意汪洋,真是一汪爱情意识流。作者对恋爱这一人间美事,看清看透,并夹杂着对当代青年人的倾羡赞叹之情,与开明开导之意。
#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扬之水 著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 时间的颜色
冯秋子 著
本书是作者散文与绘画作品跨界融合之作合集,系“向度文丛”作品之一,包括《荒原》《老人和琴》《白音布朗山》《我跳舞,因为我悲伤》等27篇散文,及彩墨、水粉、丙烯、速写等作品36幅。内容既有关注蒙古高原历史与现实中人的生存状况,也有经年实践以人的方式舞蹈的深刻体验与揭示,还有描绘心力感知的塞北草原印象。作者如一个冷静的观察者、悉心体验者和深入掘进而又节制克守的记录者,在其文学和绘画作品中,不轻易放弃追究事物的每一种重要根结和细节。
# 仁慈江湖
樊国宾 著
本书分为上下卷,分别有《师父》《父亲记》《从北大到南大》……二十一篇文章。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叙述与父亲、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阐述了对“人生江湖”的独特感受;通过对荆轲、宓子贱、卢承庆、李勉、椒树等古代传奇人物的解析,抒发了对传统江湖精神的奇异感喟;通过对李•米勒、朗西曼、赵元任、高二适、王澍、顾随、黄永玉、王世襄、李瑞清、海明威、方以智、李垂谊、马基雅维利、法斯宾德、何其芳、昌耀等人物身上江湖气质的描摹,传达出对“君子雄健、廓然大公”精神境界以及“鹰之轻盈、向死而生”的价值观的积极倡导。
# 回乡记
江子 著
作者江子出生于赣江以西,曾经出版过乡村主题专著《田园将芜》引起过较大反响,而这本《回乡记》就是《田园将芜》的续篇。《回乡记》以吉水赣江以西区域的历史与现实为研究对象,全面田野式考察农民进城、传统留存、异乡与故乡、出走与返回、新乡贤的责任与命运等,以图全息呈现一块经典乡土的历史与现实,为当下的乡土中国留一份证词。中国现在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期,这种变局,乡村的变迁是其标志。江西是农耕文明最有代表性的省份,通过书写新的历史节点江西乡村的常与变,可以解码当下中国。
#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 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 在自然这边
哨兵 著
本诗集延续了诗人一贯的诗学追求和美学趣味,他以洪湖为主要描写对象,描绘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他近距离地与洪湖的水鸟、水生植物、渐次消失的渔村、日益繁华的县城生活在一起,其诗歌散发着传统和现代杂糅的气息。诗集如同一部洪湖的风物志和心灵史,以鸟类和植物直接入诗,并通过灵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状物、叙述、抒情,诗人在行文之间通过个性化表达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洪湖世界。
#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黄梵 著
作家、诗人黄梵潜心力作,揭秘创意写作,教你如何轻松学会写诗。王鼎钧、欧阳江河、灰娃联袂推荐!作家、诗人黄梵以文理兼顾的思维、四堂课的形式,总结其授课和创作经验,探究出适合汉语语境、自成体系的诗歌创意写作理论。
#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 星核的儿子——骆一禾纪念诗文集
陈东东 编著
骆一禾是中国当代杰出诗人,著有短诗《修远》《为美而想》、长诗《世界的血》《大海》等。他不仅对中国诗歌的前景和诗人的任务提出了“修远”的命题,显示了诗人宏阔的历史视野与深邃而沉潜的人格品质,而且其诗作具有沉静的生命体验与谦和的人性抒写之美。《星核的儿子——骆一禾纪念诗文集》是由7篇诗歌、37篇文章、1篇录音整理稿组成的一部纪念骆一禾诗文集。其中既有对骆一禾生平的追忆,又有对其诗歌创作的探究,此外,行文之间还回顾、反思和总结了当代诗歌艺术的创作和发展。
# 张爱玲传(修订版)
张均 著
张爱玲,一个人的传奇人生折射出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文学评论家於可训、文史学者陈子善、《百家讲坛》主讲人彭玉平诚意推荐!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均在大量张爱玲文本资料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将张爱玲的个人生活与文学生涯对称而陈,全景式探究其冷观人世喧闹、深谙生命哀伤、谨遵内心真实的完美主义追求。
# 独坐羊狮慕
安然 著
《独坐羊狮慕》是一部自然文学书稿。“羊狮慕大峡谷”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武功山境内,以拥有独特美丽的自然生态,素有“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美誉。作者自2014年底至2020年春,用长达6年的时间,远离尘世喧嚣,独处羊狮慕腹地,观察记录大峡谷四季风光变化,以独家第一手资料,描述一个人和一个大峡谷的故事,书写瞬息万变的山间风景和内心变化,呈现了一个写意与工笔的自然王国和精神王国。
# 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
[法] 奥图·德·萨代尔(Otto du Sartel) 著 刘婷 译
瓷器的海外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奥图·德·萨代尔是巴黎著名的收藏家,于1881年出版此书,书中对中国瓷器文化做了细致的考察,解释了诸多专业术语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瓷器的种类,瓷器上图画的特定主题。最重要的是,作者还介绍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传播与演化过程。此外,书中收录的欧洲著名收藏家的藏品图片,是19世纪西方出版的第一册中国陶瓷收藏图录。
# 天朝的封建官僚机制:古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
[法] 白乐日 著 佘振华 译
按照作者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本书分为社会与官僚制度、汉朝末年的危机、经济史和现代时间四个部分。这位眼界高远的历史学家以鲜活的学术研究风格、有目共睹的文字天赋,论述了古代中国这一大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至少在西方汉学领域,第一次有人认真地研究了中国历史的经济结构。白乐日先生的汉学研究在法国汉学界首次引入了社会科学的视野与方法。该著作是法国汉学从人文科学延伸到社会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 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
[新加坡]陈靝沅 著 周睿 译
本书聚焦16世纪王九思、康海和李开先三位文官在远离官僚与政治舞台之后的退隐生涯,探求他们在悖理于当时文人士大夫正式写作文风的文艺创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作“曲”这一边缘文类(包括剧曲和散曲)以寻求安慰和满足的具体情况。借助“文学场域”的理论,将“曲家圈子”作为散曲和剧曲研究的基本主体,可以很好地让我们了解曲在文人之间是如何创作、传播以及使用的,而这在研究单个作家时是难能一见的。
#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 界限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界限之书》为埃德蒙·雅贝斯代表作之一,共分为四卷,分别为“未被怀疑之颠覆的小书”“对话之书”“旅程”“分享之书”。作为一部介于诗歌、散文、格言警句与哲学随笔之间的跨文体实验作品,本书是雅贝斯的沉思之作,也可看作他的自言自语。在形式上,文本属于断简残编型,思维跳脱、风格特异;在内容上,着眼于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索和探询,具有思想深度和哲学洞见。
# 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
[法]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是法国诗人、作家、哲学和宗教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系列”的第十五卷,也是该系列的最后一卷。雅贝斯在书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何谓“异乡人”?二是我们对异乡人负有什么责任?他在作品中回顾了一个“异乡人”的一生(实际上是在回顾他自己的一生),并继续就流亡与荒漠、话语与沉默的主题进行思索和阐释。这是一部必不可少之相遇的书,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某种意义上讲,本书是一位异乡人的肖像,我曾在某天迷失了它的踪迹,然而,尽管本书是虚构的,但它仍有可能是我的肖像,而我却并不知晓。
# 我构筑我的家园
[法]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我构筑我的家园》是法国诗人、作家、哲学和宗教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59年,收录了他自1943—1957年间创作的诗歌。雅贝斯的创作风格在法国诗坛独树一帜,其特有的以片段暗示总体的跳跃—抽象创作模式以及马赛克式的诗歌技巧,对20世纪的诗人和作家们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1987年,雅贝斯因其诗歌创作的成就而荣获法国国家诗歌大奖。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后现代诗歌以及对莫里斯•布朗肖、雅克•德里达等哲学家思想的影响,使他成为了后现代话语中最为重要的关键人物之一,并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德]保罗·策兰 著 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上、下)
[苏联]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著
西蒙 译
影响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创作、感人至深的自然主义“隐秘经典”,俄罗斯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通过实地考察,精心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处处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 肖沃奇怪故事集
[法]利奥波德·肖沃 著 张惟 译
《肖沃奇怪故事集》是爸爸肖沃讲给儿子鲁诺的故事。肖沃讲述的故事构筑了一个怪物、奇异生物与动物的国度,既表达了亲情、爱情、道德以及各种关系的建造,又在表达荒诞的同时表现了人类灵魂的瘀伤。他的作品寓言一样简短,诗意而平静,不露声色的批判,这是肖沃的典型风格。这些看似荒怪的故事,往往能比现实世界更能直达真实,引人深思。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儿童粮仓”系列丨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丨王树村·戏出年画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丨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丨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 冯秋子主编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丨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丨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丨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丨于赓哲·唐开国丨朱夏妮·新来的人丨新九叶集丨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丨聂晓华·生别离丨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丨汉声·松阳传家丨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丨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丨庞培·碗和钵丨赵波·云上丨彭程作品系列 丨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丨樊国宾·仁慈江湖|黄梵·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