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大鱼大,看国内eVTOL的突围

刘鹏 通航圈 2022-04-07
一直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梳理一下国内eVTOL行业的发展情况,直到翻看吴晓波老师描写2008-2018年国内经济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受到启发。近期国内eVTOL行业何尝不是水大鱼大,蓬勃发展的势头? 

一、国内外eVTOL发展的回顾

2011年,阿古斯塔直升机公司发布“零点项目”的原型机,eVTOL首次以实际产品的形式被提出2014 年,美国直升机国际协会、美国航空宇航协会正式将 eVTOL 概念引入。


2016年, Uber基于应用场景提出 “Uber Elevate” 空中出租车计划,直接引爆eVTOL行业,拉开资本涌入的浪潮。此后JobyLiliumArcherVolocopterVertical Aerospace、Beta、Wisk等先后完成融资或IPO。因为eVTOL与UAM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波音、空中客车、贝尔、罗罗、戴姆勒、丰田、吉利等现代航空与汽车巨头也先后纷纷入局。根据美国垂直飞行协会在线发布的“世界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目录”显示,目前全球从事eVTOL开发的项目已经达到了近300项


二、国内eVTOL企业简介

大势所趋,有水就有鱼,国内eVTOL企业在2020年后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其中有深耕航模领域的先行者、有体制内创业者、有航空制造顺势融资转型者、更有撸袖跑步入场者……真正的“水大鱼大”,各自发挥。

其中近年来比较知名的融资事件有:2019年12月亿航智能登陆纳斯达克2021年时的科技宣布完成种子轮和种子+轮融资2021年9月16日沃兰特宣布完成顺为资本领投的种子轮融资2021年9月18日峰飞科技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2021年10月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

此外,沃飞长空以及旗下沃珑空泰瓦特科技、磐拓航空、天际线、玮航科技、牧羽航空等公司在设计构型、团队建设、融资、运营等方面都有显著进展,下面就其中的典型企业进展做简单梳理:

1、亿航智能2019年12月12日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eVTOL的先行者。亿航智能覆盖载人交通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应用领域,2021年建成云浮生产基地,能够满足世界各地试点运营的需要。

在适航取证方面,2018 年民航局批准亿航为中国第一家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适航审定试点单位。2020年12月28日,亿航公司向民航局适航司提交了 EH216-S 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TC)申请书。2021年4月14日,民航局中南地区管理局召开了EH216-S型号合格审定首次会议暨集中审查工作。2021年12月2日,民航局适航司就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项目专用条件公开征求意见。2022年2月9日,民航局下发《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为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具体涵盖飞行性能、结构、设计与构造、动力装置、系统和设备、数据链路以及地面控制站等方面,亿航极有可能成为取得局方型号合格批准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国内第一人。


2、峰飞科技2021年6月民航局正式受理V400的适航审定申请,V400是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适航审定申请的首款纯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自动驾驶飞行器,主要应用于支线快递物流、紧急物资运输、应急救援等货运场景。峰飞科技通过50公斤级缩比样机、400公斤级以及1000公斤级产品,构建了由小到大、从载物到载人的完整产品体系,通过大量的飞行数据和飞行时长积累,航空器的飞行能力得到逐步验证,可以关注其在大载重无人机货运物流方面的突破。近期公司也加大人员引进,将原空客EC135及H145直升机产品负责人Mark R Henning招至麾下。


3、时的科技成立于2021年5月,专注于城市空中出行(UAM),开发中的E20为倾转旋翼构型,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较为符合国际主流航空器发展趋势的构型。2021年12月1日,公司发布了E20全尺寸工程验证机。2021年12月30日,E20的50%缩比验证机首飞成功。2022年1月26日,公司与局方签署了商业载客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安全保障合作计划》

4、沃兰特成立于 2021 年 6 月,核心团队来自顶尖航空企业,具有大量型号研制、适航、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近期正在组建欧美知名航空专家参与的高管团队,产品路线上选择了对标欧美公司的最高安全标准的客运级飞行器。2021年9月,公司1:3缩比验证机“TINY小胖子”成功首飞。2022年1月26日,也与局方签署了商业载客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安全保障合作计划》。公司近期与安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建立基于简化飞行操纵理念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机型研制、适航取证和运营。


5、沃珑空泰于2021年9月22日由德国Volocopter公司与沃飞长空合资成立,该公司将负责德国Volocopter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市场运营。2021年1月15日,Volocopter 宣布:FAA于2020年12月22日接受了Volocopter的同步适航审定申请。此前,Volocopter向欧洲EASA也提交了适航认证申请。成立于2020年9月的沃飞长空,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新通航战略的实践者,而旗下产品TF-1已于2021年1月通过FAA测试,成为飞行汽车行业首个拿到FAA轻型运动类适航证书的飞行汽车。可重点关注其在飞行汽车TF-1以及Volocopter国内落地运营进展


三、国内eVTOL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飞行始终绕不开空域问题,尤其是eVTOL主要的作业空域为低空,必将涉及国内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继海南四川等省份局部地区开展低空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中央空管委办公室又先后批复湖南江西安徽成为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加速开放各地低空空域,实现了部分区域的“自由”飞行。但eVTOL大载重的载物载人作业要求与城市密集人群为主的运营环境,将对局方管理与企业运营提出新的挑战,一定程度上讲也是UAM、RAM等应用能否顺利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eVTOL飞行器市场容量作为资本投资的热点,尤其是共享出行巨头Uber曾经的介入,验证了广阔的市场规模与前景,极大搅动了航空产业的热情。其中有机构预计2026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达到619亿元,摩根斯坦利更是表明到2040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从投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eVTOL企业融资金额在20亿美元左右,且有爆发趋势。

水够大才能养大鱼,但我们同样也需要冷静的思考:具有趋利性质的热情资本与航空器反复验证、安全至上、高投入、长周期、高运行风险的行业发展规律是否契合?哪一天潮水如果退去,是否你具备游泳上岸的本领呢?此外根据各个厂家设计的运营场景,eVTOL比较常见的作业任务有货物运输、空中观光、城内出行等,这些领域在国内是10年前通用航空行业爆发的着力点,近些年也有无人机企业参与争夺细分领域,eVTOL作为新生力量能够顺利突围,带来的将是整个航空作业领域的变革。

再者,eVTOL作为一支新的航空器构型,是建立在电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而产生,它具有运营成本、噪音、起降方便、保障要求低、巡航速度快等独特优势,加上共享经济的互联网思维,很快在市场上泛起波澜。但系统本身的续航时间、系统安全、飞行距离、适航投入等问题也需要从业者去客观看待与解决。据披露ArcherJobyLilium这几家国外的eVTOL领域的头部公司在2021年第三季度共花费了近1.32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为加快实现产品取证进程,这三家公司在今年前9个月的花费总和预计将会超过3.26亿美元。相比较之下,国内的eVTOL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规模还较小。

四、从国外企业发展看突围之道

如何看待eVTOL行业发展的趋势?摘抄客公司UAM部门负责战略实施和伙伴关系的主管Balkiz Sarihan面对参访时回答的几个典型问题,很可能对我们具有一些参考和启发:  

1、通过对多旋翼构型和倾转机翼两个eVTOL技术验证机的研制和试飞,空客UAM最终选择CityAirbus NextGen的设计方案,采用配备固定机翼、V形尾翼和八个电动螺旋桨的方案,希望通过此举简化适航审定、简化运营和降低成本,此举在速度和航程方面也能够满足大部分应用场景的需求。

2、空客坚信eVTOL运营初期一定会有飞行员,并考虑到直升机飞行员的改型训练问题,在国内这项工作的实质落地必须以适航当局的法规明晰为前提,也就是需要时间。并且空客认为eVTOL的最终市场规模可能会是数千架,并且会逐渐发展到这个规模,这与机构预估的市场规模形成鲜明的反差,若水不够大,是否能够养大鱼呢?

3、启动市场可能是紧急医疗救护和更加注重环保的空中游览用途,而对应国内市场,这是通用航空大力发展的直升机院前HEMS空中游览领域,但一直面临航空器市区飞行安全与噪音扰民、专用设备价值高、客流转换率低、飞行计划受影响因素较多等问题,那eVTOL也必将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空客经过调研后认为:eVTOL总体上会与直升机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在某些场景下也许更适用eVTOL。那国内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直升机市场是否也能够与eVTOL和谐共生?这就需要市场和时间去检验,一方面大家共同做大蛋糕,一方面各自又要吃饱,谋取发展。

以上通过较为保守谨慎的态度可以看出空对eVTOL研制和适航审定的客观规律的尊重作为国内从业者,有些人已经从融资的热情中逐步冷静下来,踏踏实实坐冷板凳,去研发产品、对接局方、接近用户、拥抱市场,希望尽快看到eVTOL领域的DJI。


结语



eVTOL是传统通航的衍生品,是载人航空器和无人机混合后的产物,也是人们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大胆尝试,但一切的技术革新都需要经历市场的最终检验,希望大潮褪去留下的不是一地鸡毛。

(致谢:本文感谢中航工业华南通飞雷翀先生的大力帮助。)


作者简介

刘鹏,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工程师、中级经济师,先后就职于重庆通航集团、电科特飞等企业,现任浩孚科技市场总监,对有人机、无人机与任务载荷系统有较深入的研究。



欢迎业内同行交流切磋



供稿:刘鹏。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
延伸阅读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