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工丨王力坚:乡亲们打掩护,我蒙进神秘工厂

王力坚 新三届 2022-03-21


 学者简历

作者在厦门大学讲知青文学


王力坚,原籍广西博白,国籍新加坡,文革中有多年知青经历。广州暨南大学学士与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逾10年,现为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暨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中央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元智大学中语系兼任教授,以及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广西大学访问教授。


原题

“671”厂今昔感怀




作者王力坚



刚进大学时还身着671厂工作服
   
“671”,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广西一个工厂的代号。那个年代过来人都知道,有代号的工厂,身份都较为特殊,都是些较为重要,甚至具有某种神秘性质的工矿企业。也因此,“671”被刻意读为拼音的liu(去声)、guai(上声)、yao(阴平),即读为“陆拐幺”,以突显其“特殊性”。

“671”厂的真实身份,就是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据说是创建于1967年1月(所谓“671”的来由),正是“三线建设”的产物。基于“备战”(战争准备)的考虑,该电厂就建设于不易遭受攻击的大山沟里,起了个不易辨识的代号“671”。

我考进大学前,就在这个工厂工作过两年。我们进工厂时,厂名已“正名”为“广西合山电厂”。但我们私底下还是喜欢称“671”,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正因了其莫名的神秘性,有助于“身份”的提高。

671厂旧貌

我是从插队的农村获招工进厂的。按说我有“海外关系”的身份,是不宜进此类工厂的。但当时(1977年)文革已算结束,此类政治性的政策已有所宽松,但我还有另一个紧箍咒——学历。文革时,因家庭出身等诸多“政治不正确”因素,我小学毕业后就不能再升学,于是我就只有小学的学历。这是任何工矿企业都无法接受的“低学历”啊!那时我下乡已经四年,表现还算不错,除了劳动不偷懒,更多是利用自己能写会画的专长做了不少“贡献”,给大队、公社挣了光。于是,大队、公社的干部都倾向推荐我进工厂。不过,一遇上学历问题,绝对通不过。到了“671”厂来招工时,大队、公社的干部决定破釜沉舟了——授意我在招工表格上造假。所谓造假,就是在学历一栏,填上初中毕业。于是,我才得以“混进”“671”厂。

“671”厂地处山区且紧邻合山煤矿,当时我们刚进工厂,看到工厂所处环境如此恶劣,情绪颇为不佳。厂领导看在眼里,用了相当厉害的一招制服了我们——让我们到附近的煤矿,下矿井采煤三天两夜。再回工厂,顿觉进了天堂。从而积极愉快参与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工人培训”。

671厂区一角

 “新工人培训”除了业务培训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文艺宣传队,在工厂以及周边村镇演出。我们这批新工人,大多是知青,在知青文艺宣传队混过的大有人在(这也是招工所要求的特长之一)。所以,新工人文艺宣传队的组织,乃至日后的排练、演出都相当顺利且成功。我在知青文艺宣传队待过,便顺理成章进了新工人文艺宣传队。于是,也就认识不少新朋友。其中宣传队队长志斌,台前台后都拿得起放得下,而且为人热情,能说会道,跟我成为很谈得来的朋友。

671厂紧挨着合山煤矿,我们不少原本就认识的博白老乡在煤矿工作,大家相互往来颇为密切,聚餐、打牌,相约周边游玩。煤矿工作条件艰苦,但福利待遇却也较为优裕,有时候我们也刻意过去换些煤矿食堂的餐券换换口味。


新工人培训结束后,我分在锅炉分场检修班。该检修班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锅炉蒸汽管道的维修,那是个既累又脏更是危险的活。于是,觉得满委屈的,培训期间,业务考试优秀,在宣传队的表现也积极,怎的就不能捞个体面点的工作呢?招我们进工厂的陈师傅跟我说了个“悄悄话”:锅炉分场是培养领导的地方。不知这是内幕真情还是歪打正着,反正十多年后,工厂的党委书记就出自我们那个检修班,而同时期出任厂长的发雄则是跟我同一公社插队,同时进厂,新工人培训时曾同在锅炉分场跟班劳动。

反正那时候我是不信陈师傅的话的,仍然觉得多少有些委屈的,所以就不那么安心工作,就全情投入考大学的复习。也就是说,在工厂的大半时间,我虽然尽量坚持本职的检修工作,但从精神、精力方面,都是放在复习准备高考的。说白了,确实是个不称职的工人。惭愧!

说来也巧,我们是乘火车进工厂的途中,即1977年10月21日,在火车上听到广播恢复高考的新闻消息。到厂次日,欢迎新工人的大会上,领导就宣布我们这批新工人须进行四个月的培训,而培训所需基础就是我未从未接触过的数理化知识,于是我就着意结合业务培训突击学习了有关初中与高中的数理化。待到分配到锅炉分场检修班后,凭着培训期间突击学习的那么点“数理化知识”,就决定参加第二年的理科高考,理所当然落榜,第三年,即1979年春节后才最终决意转考文科,考上了暨南大学。


记得那年我们厂有一百多人参加高考,好像只有三人考上,其中一位是我好友阿军,考上广西大学英文系(现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本来发雄也跟我们一起复习考试的,但在那年上半年,提前考上了电视大学(毕业后回厂工作,十多年后出任厂长,现为广西某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志斌则以几分之差落榜,后来也通过自学考试,进入司法部门,官至南宁市某区司法局副局长。后来,偶然机会我在网上搜索到一张票据影件,上有“广西壮族自治区671厂医务所”、“金额:壹角”、“197□年秋 号码”、“请拿药瓶及押金凭证退还押金”等字样。可知至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还是称671厂。将此票据传与志斌,回函称其太太雀跃万分——志斌的太太正是671厂医务所员工。


自从考上大学离开671厂后,一直没机会回去看看。直到去年(2012年)休假,受邀到广西大学讲学三个月,无意间联系上发雄,便也顺利联系上了志斌与阿军。暌违三十三年,老朋友重逢,高兴激动之情不言而喻。当即决定重返671厂一游。于是,在我到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武汉大学周游讲学后,回到南宁次日,便与志斌、阿军三人(发雄因事缺席)驾车直奔671厂而去。

同样是暌违三十三年,再次踏上671厂的土地,真的有点心灵颤抖的感觉。令我讶异且高兴的是,今日671厂(现称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的硬件建设——从厂房到机组——也早就“鸟枪换炮”。无论锅炉分场还是电气分场,都是一派现代化的设备。



整个工厂环境的整治更是大见功效,不再是往日那种浓烟翻滚,机声轰鸣,煤灰纷飞的情景。工厂还在红水河岸边修建了以颇为现代化的设施,工厂所用水在设施系统做功后,顺着下流的水势经过多级阶梯平台展开的方式流回红水河,形成溢流堰。


于是,流经工厂旁边的红水河,竟然也由“红”转“清”。工厂宿舍的环境,则是绿荫环绕,鸟语花香,不亚于一般城市的公寓小区。


想起来,当年刚进厂时,在厂史室所看到的远景规划图,便是如此景观。如今亲临其境,那份激动之情,确实难以言喻。

接待、宴请我们的工厂领导多为我们的“晚辈”,但同属671人,还是有不少共同的话题。高兴的是在筵席上还见到当年同时进厂的老乡阿伟与远福。阿伟与远福当年也都是知青,阿伟还是跟我同一个大队插队的知青呢。遗憾的则是当年一起进厂的“新工人”,大多已经退休,到位于柳州市的生活区安住养老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王力坚专列
王力坚:没有上过中学的博士教授,
初中学历作了假

广西"超级卫星", 中稻亩产13万斤

1958年,广西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王力坚:知青流行音乐的地下传播
我对《知青之歌》批判到认同的转变
王力坚:农家子弟看知青:
有人青春朝气,有人灰暗沉闷

万千家人与基层干部看知青

王力坚:以革命名义,
我们做过多少荒唐事
主持孔捷生朱嘉明对话
那一代人的岁月甘泉、
苦难崇拜与幡然醒悟
主持孔捷生黄子平对话:
1980年代文学的意义与影响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青工记忆

谭丹柯:我没有入团,

却娶了团委书记当媳妇

陈好梅:“背时”女知青

回城干上“棒棒”搬运工

翟滨:师傅把他妹介绍我“抱金砖”

王缉宪:50年前的后浪

青春、信念、身份及异化

吳一楠:我的连长夏文凯

曹小莉:团小组长和童工

“耍流氓”被民兵抓走了

左禹:国企农场扛枪杀猪两不误

袁浩潮:混入"关系户"扎堆的电工队伍

袁浩潮:迁出的广州户口,

再也不能迁回去了

何砚平:一波三折考上人民大学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卫林:我在厂里参加“三大讲”

曾昭宏:江东,梦想破灭的地方

史简:我想就在砖瓦厂安家了

蒋国辉:一个矿工的高考逆袭

蒋国辉:风也萧萧雨也飘飘

郝寒冰:"913"后遗症,惊心动魄日子

郝寒冰:三女一男“四人帮”

老驴,让你耍骚情

郝寒冰:一锅夹生饭 

郝寒冰:1976年1月15日难忘那一天

钟制宪:清水涧,我的青春给了你
陆耀文:社办企业请客送礼跑公关
黄为忻:乱坟冈上化肥厂,
能吃“粉蒸肉”的幸福驿站
韩贤强:伴随我青春的工人师傅
严向群:我从挂面厂考入大学
左禹:我在“安口窑”当窑工
史宝和:五台山上的“拱猪”岁月
明瑞玮: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张传广:那年头流行的"技术比武"
周继环: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饶浩明: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些可耻
曾建平:师傅,危难时把你挡在背后
朱志宏:我从工人阶级堕落为小资
朱志宏:害怕运动家人劝阻我考文科
田警惕:学成干一辈子老军工
 戴焕锦:厂里阿姨敲醒我的高考梦
 李宜华:工友们帮助我高考蛮拼的
李南央:献给“三线”的青春
舒婷:一个人在途中,
通往人心的道路总可以找到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