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年丨田警惕:从兵工厂考来,学成回去干一辈子老军工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田警惕,1947年生人,1968入伍在北京卫戍区当兵。1971年转业到兵工厂当工人。1977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回兵工厂工作,多次参加多种常规武器的试制,改进,制造、维修工作,有多项专利发明,获多项科技成果奖。退休前为机械高级工程师、高级研究员、客座教授。
原题
我 上 大 学
1977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中央决定,回复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10月21日,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多月后进行,这在举国上下,引起空前的轰动。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只争朝夕的急迫心情。一呼百应,当年有570多万人报名参加了考试。虽然囿于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只占5%。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浩浩荡荡地求学大军中。我成为高考大军中的一员,开始了紧张艰苦的迎考复习。
从听到消息,到12月15日开始考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要系统地把10年前所学的知识重拾起来,真是难于上于上青天。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费尽心思,到处寻找旧课本。买来复习大纲,做好复习计划。开始了又一次新的万里长征。
一家人住的是一间屋子,为了不影响家人的工作生活,我找到在商场工作的一个同学,他有一间办公室。每天骑几里地自行车去他那里复习,两人你问我答,搜索记忆的细胞,将数、理、化、语、政、外的每个要点,深深印在脑海中。每天从下班复习到第二天凌晨。我们共同熬过了一个个寒冬深夜,不知有疲倦。
上班时,我将书带到车间。工作之余,抽空打开,学习一会儿。我们的工作是弹簧修弯工序。将弹簧装入电炉中升温,要等几十分钟。我就利用这段时间,找一个角落,进行复习。等炉温升到,再保温一段时间,就要出炉修弯。这时,组长一喊,我们就到炉前进行修弯工作。十几个人,压着一把巨大的钳子,夹住七、八十斤的大弹簧,把高温下的弹簧的部分扣距缩短,为的是使弹簧由弯变直。
这种活,又热又累,大冬天也是挥汗如雨,少了一个人都压不动大钳子。所以,我不能要求脱产进行复习。工友们看到我紧张复习的样子,都给与同情和理解,没有人和我计较。待我考上大学后,班长十分奥悔地说,要知道你能考上,当时说什么我也不叫你干活,让你多一些复习时间。
对于复习,我还是比较从容的。这是由于我复员到工厂七年来,注意学习技术知识,经常找来过去的书本查看,重拾了过去的许多学习内容。也借重了我过去中学时认真踏实学习的功底。我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解,不死记硬背。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我至今都保留着1966年准备高考时的应考笔记。那上面记满了高中时期的数、理、化的公式、定义、方程式。还有我当工人后抄写的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这对我的复习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文科复习,只能是临阵磨枪了。但是,多年来对历史、小说的学习、热爱,使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也不担心作文会拉分。只是外语难度较大,我们中学时学的是俄语,十年来没有得到应用,确实忘了不少,还需将单词一个个捡回来。而我后来自学的是英语,也还是初级阶段。也不能应付考试。记得当时,我的宿舍里的墙上,贴满了复习要点、公式。回到家里,只要有时间,就面向墙看着,反复记忆。
那时正值寒冬,夜晚从商场同学处骑车回家,一路寒风刺骨,手都冻僵了,也全然不顾。考试那天,室外天气寒冷,可是,考场里却炉火熊熊,竟使我们考生个个满头大汗。监考老师不得不把炉火压小,使考场的温度降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录取通知下来。我被北京工学院录取了。北工是我1966年高考时就抱定的志愿,当一名科学家,是我幼小心灵的一个理想。当一名军工战线的工程师,是我一个小小的心愿。藏在我心中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我的心里,异常激动。
接到入学通知,我打心眼里高兴,好友和同事特纷纷祝贺。但是,真要是上学去,还是大有难处。当时,我已经30岁了,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工资不高,还要养活老母亲。我一家5口,现在生活都不富裕,我去外地上学,虽是带工资,开销也比在家大得多。于是,我带儿子,去找在太原部队工作的爸爸。爸爸知道我考上大学,非常高兴,他说,放心去北京念书吧,我保证你家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爸爸答应,每月给我补助些钱。由警卫员分批送到我家里。
亲友听说我考上了大学,知道我经济条件不好,就送我许多大学需要的文具。老姑姑送我一副大三角板,二姑父送我一副计算尺,后来还把自己用的计算器送来,叫我使用。我一直用了四年,直到毕业。三叔总是问还缺什么,还给我钱,叫我买了收音机听外语广播。二叔家大姐送我一副计算尺、圆规。三叔家住北京,我去三叔家,把他的没用完的笔记本都搜罗来,用来课堂笔记。
工厂一位木工师傅,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军工,听说我考上上大学,特意用上好的木头,为我制作了一副丁字尺。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
我知道,我的肩上担负着家人、工厂职工、亲朋好友的过多的希望。我毕业后要挑起技术大梁的重任,创造祖国科技的辉煌。
因此,我在学校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我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希望。我不能辜负他们,我要拼搏,我要以优异的成绩向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们汇报!
1978年1月,我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工友们的期望,来到北京工业学院,开始了大学生活。
学校给我的印象是规模真大,有数不清的大楼,两个大操场,还有图书馆、体育馆、礼堂,游泳池、露天剧场、足球场、射击场、爆破试验场。方圆有几里地。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前面是白石桥路,左边是外语学院、民族学院,右边是人民大学。学校离首都体育馆只有两站地。
其实,学校的光荣历史才是其闻名世界的渊源。她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建的第一所个理工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
第一任校长是毛主席的老师,中国革命的先驱徐特立老先生。战时建院,充分体现了党的发展科学的崇高理念。学校现在的名称是北京理工大学。
我被分到精密机械系73专业。我们班有29个同学,4个女生,4个像我这样30多岁的大龄学生,其余都是较年轻的人,最年轻的只有17岁。我们组成了一个战斗集体。先是军训,我当过兵,就成了军训教练。以后就是紧张地学习。由于我们的学历参差不齐,所以,先是补习高中阶段的数理化知识,然后才是学习大学课程。由于荒废了许多年,老师的教材多是临时编写的油印的临时教材。到后来,教育部才补充编写了统一的高校教材。虽然是困难重重、百废待兴,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却空前高涨。学校里一片鼎沸的读书声。
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是我们当时的口号。早晨,许多人天亮就起床,去操场背诵外语单词。晚上,晚自习早已结束,教室里还亮着,灯火通明,直到深夜。我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小谭,一位班里年龄最小的年轻人,高高的个子,腼腆的面容,却有着一副天才一般的头脑。他学习优秀,身体健壮,从不知疲倦。他不仅把老师留的数学作业全部做完,还一道题不落地把樊映川的一厚本数学习题集全部做完了。他还是围棋、象棋高手,打遍学校无敌手。后来,他考了研究生,去比利时留学深造。
刚开学不久学,我们系里的一位同学,就被学校辞退了。原因是怀疑高考时他帮助别人作弊。他觉得自己很委屈。虽然进行了争辩还是离开了学校,回去了。临走时,他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他说,“明年我再考来。”果不其然,1978年9月一开学,他就来宿舍里找我,说他又考上了北工。我们的学子,能忍常人难以接受的泰山压顶的打击,能有常人难以具有的坚韧不拔的毅力,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没有什么能够阻当他们前进。
不久,科学大会召开了,祖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叶帅的满怀激情的诗发表了,“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毛主席诗词《重上井冈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周总理的诗篇,“大江歌罢调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领袖的诗句,激励着同学们,勇往直前。上学前,爸爸的战友的爱人,一位在书店工作的阿姨,还送给我一本刚出版的《陈毅诗词》。我带到学校,经常阅读。从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大学里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老一辈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
学校组织了学生会,我被选为生活干事,主要是协助食堂搞好伙食。我在中学里就是伙食委员,在大学里,更是如鱼得水,工作起来十分卖力。
在学习工艺课程时,我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大便潜血,需要住院治疗。这时,正好是学生下车间实习阶段。我利用这段时间,去268医院住院治疗。我带上课本,一边治疗,一边学习。一个月痊愈后,回到学校,参加工艺课程的考试。虽然耽搁了一个月的课程,但是考试成绩还达到了80多分。我没有因缺课被同学落下,这多亏了当工人时的不断努力学习,还有些后劲。
我是1968年参军到北京卫戍区,1971年复员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零二工厂当工人。在工厂期间,我自学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英语等大学课程。所以,上大学后一开始学习并不十分费劲。到后来,就不一样了,年龄的原因,不如年轻的同学脑瓜灵。学习时就要多下功夫。笨鸟需先飞,一个时期,用脑过度,竟出现头发一缕缕地往下掉的毛病,费了好大劲才治好。
为了能坚持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我加强了体育锻炼。每天早晨,坚持按时起床,跑步、做操,进行晨练。下午和同学们到操场打篮球。我还把家里的羽毛球拍带来,和同学打羽毛球。我的铁搭档是同宿舍的徐同学。我们约好每天下午羽毛球训练。我们选择的地点是学校的露天剧场的舞台。这里避风,是很合适的训练场。
下课铃一响,我们每天都跑步到那里,怕地方被别人抢去。我们每次都打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们打得非常认真,为了是落在线里线外,竟争得脸红脖子粗,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有时急了,撂下了球拍就走,不和你玩儿了。可是,第二天一下课,又和好如初,激烈地练将起来。我们一直坚持到毕业,这使得我的身体强壮起来,再没有闹大病耽误学习。
由于理论功夫,使我的政治学习成绩也渐露头角。一次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政论文,得了98分。老师准备推荐到校刊发表。老师事先征求我的意见时,我说,还是不要发表的好。现在看来是正确的的观点,到以后,可能就落伍了。学校老师同意了我的看法。没有发表我的文章。这也得益于我在工厂多年担任理论学习组长,又上过两次市委党校,理论学习有了一定基础。
学校有很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同学们经常去那里读书学习。为了开阔眼界,我也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除了专业书籍,我还借阅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大块头书籍。不一定都看完,我是想看一看这些影响人类进程的著作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一个时期,我还对天文特别感兴趣。我借来有关书籍,对天空进行研究。夜晚,我望着晴朗深邃、布满星辰的夜空,识别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哪里是天琴座,哪里是人马座。望着漫无天际的银河,牵牛星和织女星,脑海里浮想联翩,想起了这段天上人间美丽的传说。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真是浩瀚无边。为方便记忆,我还仿绘了星云图。
利用暇闲时间,我还通读了四大名著,海明威的英文汉文对照读物《老人与海》,英语短篇小说,从电视里看了司汤达的《红与黑》。通过在知识的海洋里浏览,我的心胸骤然开阔。在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里,我们个人的力量是何等渺小!但是,小小水滴,可以汇成大海,掀起波涛万丈,小小细砂,可以筑成巨石,砥柱中流。为了生存、发展。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寻找科学真理。这正是我们这些学子的任务和理想!也是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学校组织学生运动会,我还当过裁判。班里组织春游,我们去过颐和园、圆明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还组织集体爬八达岭长城。我们还经常去北京体育馆看球赛,去外语学院看外语片。海政歌舞团还来学校慰问演出,卞小贞唱的“泉水叮咚”,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都是当时时髦的节目,印象极深。
基础课程后就是专业课。我学的是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自动化。北京工业学院是军工院校,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各系配备了实力雄厚的教学实验室,我们机械系还有机械车间。各种机床应有尽有,学校安排足够时间,教学生们实际实验、操作。我们系的老师,理论渊博,经验丰富。
其中一位老师,叫于启勋,他是切削技术实验室主任,是中国著名的切削技术领域专家。名震海内外的“倪志福钻头”,就是于老师帮助当时还是工人的倪志福总结推广的。倪志福后来成了劳动模范,当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我的成绩斐然的一位校友。
印象最深的是教我们的制图的齐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我们绘图一丝不苟。我们的作业,他看的非常仔细。一条线用多粗的铅笔头,都有细致要求。谁的作业,落了一条线,点画线少了一点,他都要用红笔标示出来,要求改正。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我们的制图水平都有大的长进。每个人都画得规规矩矩,没有半点马虎。不但是制图,其它课程的作业,我们也都陪养出好习惯,非常认真的去完成。
教公差课的刘老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他是全国统一教材的编写者。他亲切幽默,循循善导,谦虚谨慎。他幽默地对我们说:“公差公差,老师和学生都差。”其意思是,公差课,老师不好讲明白,学生不好听懂,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功课。但是在刘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习的兴趣很浓,接受很快。我也体会到,在学校里学的那些原理,到了工厂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苦苦琢磨,反复运用,才能将老师教给的知识通过我们的灵活运用,在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
最令人感动的是教我们线性代数的刘老师。他年纪大了,清瘦的脸庞,单薄的身体,驼着背,步履艰难地走上讲台。他先是低头喘息,然后抬起头来,为我们讲课,声音依然洪亮。整大块黑板的板书,使他累弯了腰。他喘着气,他手扶黑板,上气不接下气地坚持为学生讲解,回答疑难。
我们不忍老师这样艰难,为他倒水,给他搬椅子,请他坐下歇一歇,他向我们摆一摆手,并不接受我们的照顾。还是一手叉腰,一手比划着,坚持把课讲下去。什么是呕心沥血?什么是鞠躬尽瘁?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切切实实的答案。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优良的教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四年级的后半学年,是实习、设计阶段。我们去沈阳中捷友谊厂实习一个多月。学习了从翻砂浇注,到零件的加工制作整个过程。又去皇姑屯的一座兵工厂参观实习。参观了炮弹火药灌装流水线、炮弹生产流水线,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兵工事业,奠定了丰厚基础。
回校后,就是紧张的而又秩序毕业设计。我们的设计任务是一种机床变速箱。老师给定了功率、转速、输出分级等要素,其他的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图纸绘制,要由学生们自己独立完成。虽然是实习中都摸爬滚打了一番,真要是自己设计一套完整设备,困难肯定不少。
当然,每一步都有任课老师指导。接到设计任务后,我们进入设计计算阶段。参考书的准备,技术资料的查找,设计参数的选定,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凭借平时学习的扎实基础,我很快就计算出需要的各种参数,确定了结构方案,准备绘制零件图。
这时,一位年纪较小的女同学找到我,请我帮忙。她在设计计算时遇到一个问题,翻不过劲来。就像走路,遇到岔道,向哪边走,下不了决心。我看了她的计算过程,的确和一般的人的想法不同。按一般的办法,是没有解得。但是,要推翻从来,重新设计,恐怕时间来不及了。我俩非常着急。苦思冥想,我建议她换个思路,增加一个环节,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论证,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紧张的毕业设计结束了。老师的评语和评级也下来了。我的设计是大路货,老师给了个4分加。而这位我帮助过的同学,给的是满分5分。老师还特别提出,这位同学有创意。通过毕业设计,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安分守己,因循守旧,要去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特殊成绩。我拿到了毕业证书并获学士学位。另外的一大的收获,是我被学校党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白驹过隙,四年的功夫,一眨眼就过去了。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瞬之间,我们长大了,我们破茧成熟了,我们要展翅飞翔了。大学的学习,我们的思想产生了飞跃,为我们的理想插上了翅膀。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知识比较零散,也不系统。比如,数学只学了实数,而大学引入了虚数。中学的负数是不能被开方的,而大学的数学,负数也能开方,还引进了微分、积分。化学中,酸碱反应,生成盐,而大学的反应过程,也可以是逆反应,还有络离子游离于溶液之中。物理学,中学的原子,就是物质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元,原子核可分中子和质子。而大学里又了解它们由夸克组成,还有正电子、轻子。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无穷。唯物辩证法在科学界得到了充分运用,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毕业前,北京市组织全体1977级大学毕业生到中南海参观。这在当时,也是难得的殊荣。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到中南海瞻仰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旧居,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还到光绪皇帝囚禁处瀛台凭吊,纪念这位惨淡一生的,支持革新变法的进步皇帝。我们还聚集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薄一波副总理对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的报告,薄副总理转达了党中央对我们寄予的殷切希望,鼓励我们奋发图强,在各自未来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1982年1月,承载着老师的重托,肩负着党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迈出校门,走向祖国各地,奔赴军事工厂,那里是我们报效人民培育,大显身手的战场。我们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做一个个弄潮儿,我们要在历史的潮流中,勇做中流砥柱。努力前进吧同学们!朝着胜利的方向。
2015.11.15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