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年代丨余琼琼:买花生遭告密,飞来一场“投机倒把”的无妄之灾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12-28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余琼琼,1951年生,重庆市人、1983年考入原四川财经学院会计系(现西南财大)。中国注册会计师,从事财务工作多年,退休后笔耕。


原题

我化解了一桩
“投机倒把”案




作者:余琼琼



1980年初,我休完两个多月的产假上班了。


八十年代真的是日新月异呢,我休假前,工作单位还叫:物资局化工建材科,复工时就叫‘’化工建材公司‘’了。


当时这也只是追时髦,表示改革了,其实换汤未换药:对外公司对内科,一切行政管理照旧,只是公司增加了个财务组,由此也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


休产假前,科里只有业务员职位,我负责的是化工产品三角带,属三类计划物资,管得没一、二类物资严格,但由于规格品种繁杂,用户极多,工作量非常大。常年在外出差,加上我又较真,工作非常辛苦,挺着大肚子都在跑,最后累得早产。


一上班,领导(科长,一忠厚长者)征求我的意见,公司要增设财务组,愿不愿意去,基本上不出差了可照顾孩子。在物资局这样的单位,业务员可是‘’一类‘’岗位,有物资分配权——有权才有势嘛;财务只能是‘’二类‘’了,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征求意见。这时的我心中当然是孩子第一了,我欣然接受了这种‘’照顾‘’,还表示了感谢。


接我工作的,是年前分配来科里的一位转业干部W君,本来在轮胎组熟悉工作,在我休假期间也配合我的两个徒弟做了些三角带的工作。因此工作顺利接交,我改行做了会计,镇守大本营。


W君不愧是经过部队锤炼的干部,好学习,能吃苦,勤跑腿,把三角带组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得到供应商和用户的称赞,工作成绩突出。


故事来了。


那年头,每到年初都要评上一年的先进工作者,局里给了我们公司(科)两个名额,经过群众评议,我们科上报了两个名字:W君和我。待到红榜(光荣榜)张榜时,却没有W君,我们科只有一名。


科里群情激奋,我带着几个小鬼(特别是三角带组的两个)去政工办质问。政工办的Z君让其他人回去,留下了我。


Z君:‘’正好,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有人举报W君投机倒把,只有暂时先拿下了。‘’


投机倒把?这在当年是多大的罪名啊,不要说先进被拿下,进班房的也大有人在呢。


“怎么可能!何时、何地、买卖什么?”


“花生,买八角,卖一元二角,据说你也知情。”


我知情,太知情了!


“事情的由来嘛是这样子的,”(《抓壮丁》的王麻子体)新花生上市的季节,恰逢W君出差到重庆取样,带了科里P君开的工具车,于是大家就请他回来时帮忙带简阳的花生。


那时成渝老公路上已有“自由市场”,路边总有时令农产品卖,简阳花生好,这么顺路的好事,怎么能放过。


当W君和P君的车回物资大院时,我们欢呼雀跃,立刻从车上下货拖到食堂分。


账好算,三十斤,五个人,每人六斤,才称了三堆,麻袋里所剩无几了,全部倒出一幺,还剩两斤多。被耍秤了!


其实我们早前也听说过路边买东西容易被耍秤,本来就是一锤子的买卖,再加上还得提防被市场管理抓,偷偷摸摸的,买了就跑,不耍你的秤才怪 ,只不过确实没想到这些不良商贩这么大胆,竟然敢少这么多。


W君傻眼了,欲哭无泪。(主要是信誉)


我们哈哈大笑,重新分配,每人四斤。W君坚持每斤收八角,我们不干了:“是不是哥们,是哥们该不该有难同当!”于是,每人给了他五元:“不找了,给小费!”(国门开放之初刚学来的)W君还坚持给每人找了两毛钱。


简阳花生确实香甜,成都根本没有卖的,我给儿子打了花生浆,小青年们回去孝敬了父母,皆大欢喜。


“这个也叫投机倒把?岂有此理,哪个举报的,我们要对质!”


“哪个举报的不会告诉你,没必要对质,你就写个情况说明吧。”


我当即在政工室写了情况说明,又跑回科里让几个当事人签了名,交给了Z君。Z君嘱咐我,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扩散。


第二天,W君的名字,出现在光荣榜上了。


这个过程中,W君在外地出差,他回来看见的光荣榜,榜上有名,波澜不惊。过了好久,我们才当笑话讲给他听。(主要是那两个小家伙没忍住)。


至于那个告密者,尽管Z君不说,我们也心知肚明。技不如人,还动歪了心思。可惜那时我们还不懂可以告他诬陷,请求点精神补偿。


事情己过去了几十年,每每一说到投机倒把,我都会想起这件往事。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我们局的政工组Z君他们的工作方法还是很人性化的,没有恶化事态,没有冤枉好人,思想工作还真的卓有成效。


因为根据我后来几十年的观察,那位告密诬陷人的先生一直老老实实地在工作,再也没犯过贱。应该是批评到位了的。


这绝对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大家都还健在,就不用指名道姓了。


这看似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有两点却深深地印刻着荒唐的时代痕迹:市场经济被定义为“投机倒把”而且还是一种罪行,是现在的孩子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还有就是“告密”这个怪胎,也是在正常社会中不应发生的事情,告密者不应有生存的空间。


2020年10月于杨枊湖畔
2022年5月定稿

余琼琼专列

我的大学梦
被女友出卖之后
有一种爱,叫不能娶你
余琼琼:海魂衫不见了
何日君再来之妻离子散

余琼琼:写打油诗的六叔

我所知道的张定和伯伯
替妈妈寻找她的爸爸
肥腊肉瘦腊肉,永远的痛
民国总理唐绍仪的后人们
一生的道歉,只为九毛七分钱
流走的青春,一段忘却的记忆
他葬了猫儿,被邻人叫成“疯子”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衣食住行
马岭:北方菜市场的蔬菜价格,
一个女大学生的微观调查
陈新民:买私粮补饥荒,
我的“投机倒把”往事
李锦:改革开放前山东农村有多穷?
朱普乐:计划经济时代
普通人的衣食住行
周如福:乡下人的衣食住行
读懂40年国人衣食住行之巨变
史宝良:破衣烂杉进北大,
寒门子弟的高光时刻
刘会军:复习高考期间的衣食住行
王骥:白衬衣,革命时代的青少年标配
将校呢,将校靴,白边懒汉及其它
刘武晶:我们从小光脚丫的日子
苏若男:高考体检我走烂一双新棉鞋
张先发:高考完了身无分文,
回家的路还有百里之遥
40年国人衣食住行之巨变
“尿素裤”:当年农村干部的小特权
刘克文:厂社挂钩,
我们还是饿肚皮的“好吃鬼”
陶正:每月24号家里粮食就吃光了
陈新民:买私粮补饥荒,
我的“投机倒把”往事
史铁桥:粮食够不够吃?够吃个鸡儿
景文:灾荒年口粮月均17斤,
忍饥受饿的日子真难捱
陈蔚:没饭吃啥都“去个毬”
熊代坤:粮食的记忆
吕贡呈:粮票不够的日子
老鬼:1960年代爹亲娘亲没有粮票亲
冯印谱:以粮为纲 缺钱少粮
李振中:简陋工房里成家,
师傅求看大学证啥样
胡道轨:从恋爱到结婚,
70年代上海青工成家记
一个上海人的五处住宅和四次搬家
刘福泉:骑一辆凤凰18如在梦中
李其容:那辆女式单车,
右派爸爸买的,造反学生抢走了
蒋海新:徒步大串联,我的朝圣之旅
成广生:文革徒步串联,出双入对鸳鸯行
敖艾莉:一个女生的徒步“大串联”
张炜:翻越崇山,徒步两天去报考
李镇西:站在手扶拖拉机上去赶考
苏永生:供销社拖拉机送我进大学
秦晖:放弃本科补录,
搭手拖转飞机“赶考”研究生
哈晓斯:牛车吱呀中的插队纪事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