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化的精致典雅,中国文人的细腻深情,这本书都告诉你

群学君 群学书院 2022-06-15

题图:薛冰藏知音芬芳笺,选自《笺事》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中国文化的精致典雅

中国文人的细腻深情

这本书都告诉你

文 | 群学君





你有多久没有拿起笔写一封信了?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通信与交往,已经越来越依赖移动终端和社交平台,我们越来越享受即时的高效和当下的快感,可是,我们再也体验不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期盼,感受不到“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浪漫,甚至二十多年前传唱大江南北的《一封家书》,也已经成为精神古董,被扫进记忆的垃圾堆。

 

可是,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无论亲人禀告平安的家书,伴侣互述衷肠的情信,友朋聊表问候的书札,抑或各种机构的公文函件,都借由书信这一载体进行传播,进而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人文美学元素中独具魅力的一种文化形态:笺纸。

 

平安笺(选自《笺事》)


笺纸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纸张,供文人墨客写信或题诗之用,亦称信笺、诗笺。

 

有的笺纸印以汉瓦周壶铭文掌故,有的印以山水花鸟等,因此又有花笺、锦笺之美誉。而无论是花笺的图案、制作工艺,也都发展出雅致多彩的不同品种。更有慕古贤雅意,自制信笺以寄赠友好者,笺纸尺牍因此成为高人雅士之间性情与爱癖、友情与品味的见证。

 

花笺自来就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文人骚客在笺纸尺牍上一展墨书,或写信,或赠言,或致谢,或贺年,或唱和,或邀宴。

 

雨后有人耕绿野笺(选自《笺事》)


从南北朝到20世纪,从中晚唐时期风行一时的“薛涛笺”到代表晚明文房审美高峰的《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再到20世纪鲁迅、郑振铎先生精心组织刻制的《北平笺谱》,一部笺纸文化史,就是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的传播史和体验史。

 

左:十竹斋笺;右:北平笺之笺

(选自《笺事》)


张充和书笺(选自《笺事》)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慢时代的花笺已经失去其通信价值,但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复印、复刻古典花笺又形成了热潮。

 

近日,学者薛冰先生的新著《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由领读文化策划出版。本书是作者积四十年收藏、研究之力,解读文人士大夫的花笺信札文化的成果。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2021年12月,由群学书院策划的《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新书品读分享会在南京奇点书集举行。薛冰老师和长期致力于笺谱文化推广的卫江梅老师作为对话嘉宾应邀参加,分享会由群学书院运营人,南京大学陆远老师主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部分研究生和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热心读者五十余人参加了分享会,分享会还吸引了数百位读者在线上收看。

 

分享会现场(摄影:刘青)

分享会嘉宾(摄影:刘青)


分享会读者(摄影:刘青)


薛冰介绍说,南京与花笺可谓因缘殊胜,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花笺,或许就是诞生在南京。南朝文学家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曾提到“五色花笺”,《南史》里则记载陈后主君臣宴会之前,先让张丽华等嫔妃折叠“彩笺”书写五言诗以助兴。只是当时花笺还属于宫廷贵族玩好之物,普通人难得一见。唐代以后,花笺开始在文人雅士中流行开来。女诗人薛涛晚年隐居成都浣花溪畔,请工匠专门制作一种深红色的小彩笺,风行一时,流传后世,人称“薛涛笺”,成为唐代诗文史上一段佳话。此后,花笺技术经宋、元等朝流变演化,直到晚明到达技术和审美的高峰,这就是先后在南京诞生的《萝轩变古笺谱》(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和《十竹斋笺谱》(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萝轩变古笺谱》(来源:网络)


这两部笺谱(尤其《十竹斋笺谱》)的刊行,堪称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登峰造极的成就,郑振铎先生称许其“臻往古美术图案之绝诣”,“集当世文士清玩之大成”。也正因为如此,一直到将近三百年后,花笺的刻印、收藏、使用与流通,还是20世纪中国文人重要的雅好。


鲁迅先生就堪称笺纸艺术的“狂热粉丝”,晚年他定居上海,仅有的几次北上之行,都要去北平的南纸店寻觅好看的笺纸。他给许广平写信,都会选择印有恰如其分图案的笺纸——比如许广平怀孕时,鲁迅写给她的信,用的就是印有枇杷图案的花笺,寓意吉祥安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鲁迅先生与郑振铎先生花费巨大心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合力复刻《十竹斋笺谱》,其初心就是为民族文化保留一份不可多得的遗产。


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用精美的花笺,称呼许为“小刺猬”,展现出大先生“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温柔一面(来源:网络)

 

鲁迅写给郑振铎的信,使用的就是精美的彩笺(来源:网络)


直到2016年,在薛冰等先生的倡议下,南京文投集团正式启动《十竹斋笺谱》的复刻重刊工作,卫江梅老师带领团队,以国家图书馆藏郑振铎先生捐赠的明代初版珍本《十竹斋笺谱》为底本,精选雕版、印刷技师组织复刻,同时对版材、颜料、纸张等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标准严格要求,前后历时六年,个中甘苦,如鱼饮水,最终将让这份民族文化瑰宝光彩重生。

 

复刻《十竹斋笺谱》(来源:十竹斋画院)


《十竹斋笺谱》在复刻中(来源:十竹斋画院)


2019年9月,《十竹斋笺谱》复刻成功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左起:卫江梅、韦力、范景中、李致忠、薛冰、赵前、陈卫国、萨仁高娃(摄影:陆远)


事实上,笺纸不仅代表了中国文房艺术精致典雅的代表,更走出国门,大放异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贡献世界的典范。早在江户时代,《十竹斋笺谱》等就流传到日本,深刻影响了包括浮世绘在内的日本近现代版画艺术的发展,此外在欧洲、美洲、澳洲,近期仍有专业学者和收藏家,对包括笺纸在内的中国古版画情有独钟,钻研深入。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在空喊的口号里,而恰恰在于这些具体而真实的文化遗产中。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收藏复刻版《十竹斋笺谱》,右起: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刘洪友、著名书画家萧平、十竹斋画院董事长陈卫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桝屋友子、卫江梅(来源:十竹斋画院)


在分享会上,薛冰老师还介绍了他围绕书信与笺纸而衍生的收藏与研究,这些“片纸闲墨”,在收藏品市场上的价格有高有低,但在经济价值之外,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薛冰藏民国商号贺年卡(选自《笺事》)



薛冰藏晚清名帖(选自《笺事》)


薛冰藏傅抱石子女三人签名封(选自《笺事》)


品读这本装帧印刷精美的小书,总都能勾起人对中国传统文人悠闲风雅生存状态的遐想,让人在品味华笺之精致典雅的同时,呼唤起我们内心失却已久的细腻深情。


分享会剪影(摄影:刘青)



特别鸣谢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