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莱蒙托夫诗15首

俄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莱蒙托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传 统 言 情 小 说 “ 始 乱 终 弃 ” 模 式
在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中 有 何 承 传

中国文学有悠久的抒情传统,但传统小说的叙事却始终摆脱不了道德伦理框架的内在束缚,言情小说亦是如此。传统言情小说的情节冲突实质都是善恶、正邪(如《霍小玉传》)的斗争,创作者对此在道德伦理框架内予以价值判断;小说结局往往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重整:经过种种波折,在代表更高社会权势和伦理层次的势力的干涉下,矛盾冲突得以解决(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包括以梦幻或象征形态的完满结局;小说中的“情”还不是独立的人生目标和叙事本体,它始终是和整个社会制度、宗法伦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传统言情小说的“始乱终弃”模式的承传相当程度上仍在此伦理框架内发展。在人物关系结构模式的设置安排和小说情节的展开上大多仍用“痴心女子负心汉”(《伤逝》、《雷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未穿的红嫁衣》)的布局来构造情爱故事及其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是在最终的价值判断上,仍然是以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系统来判断小说中的情爱故事和情爱双方,比如几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各个阶段的言情小说都有对抛弃初恋情人去攀龙附凤的男女主人公的强烈道德批判(《天云山传奇》)。再如当代文学的言情文学,情爱之路障碍的消除最终还是得助于行政或军队上的上层领导的直接干预(《在悬崖边上》、《霓虹灯下的哨兵》)。这最终影响了作品的审美感情和文化价值取向上向更高层次超越。
对传统言情小说的“始乱终弃”模式,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承传中也有着自己的变异,这是由于时代语境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变化发展而造成的。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在模式的“乱”和“弃”的行为发出和接受的向度上,出现了“女→男”(《一九三〇年春上海》、《围城》、《寒夜》),不再是单一的“男→女”类型,这反映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二、这一模式的次级类型增多。“弃”和“乱”之行为产生的原因中社会内涵和人性内涵都更加丰富,不再仅是因为权势财富(《啼笑因缘》),还有现代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冲击(《韦护》),有人性中恶的因素在起作用(《米》),有对生命与情爱本质内涵追求的因素(《情爱画廊》)。这些变化使这一传统模式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由简到繁,由浅至深。三、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价值判断的宽松(《白鹿原》、《圣天门口》),由一元走向多元,不再以简单的道德善恶和传统伦理价值体系来判定两性主体的情爱行为,而是以更加宽容的心态来从审美情感和对情爱本身的固有的存在之理进行探寻和超越。



推荐阅读:

戴夫·史密斯诗4首

琳达·格蕾格诗5首

普希金《寄西伯利亚》

雅努什·苏伯尔诗9首

阿米亥诗27首

杰玛·戈尔加诗9首

瑾·瓦伦丁诗2首

亥每·沙丙士诗5首

迈克尔·朗利诗6首

帕斯卡·葩蒂诗8首

沙比尔·巴努海《are you the river or am i》

约翰·古什洛夫斯基诗5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17首

唐纳德·霍尔诗30首

帕斯卡·葩蒂诗2首

乔伊·哈尔乔诗2首

莎朗·奥兹诗2首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9首

约翰·海恩斯诗2首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诗7首

佩索阿诗22首

托尼·巴恩斯通诗10首

阿米亥诗10首

品特诗7首

洛尔娜·克罗齐诗8首

图维亚·鲁伯纳诗14首

叶莲娜·亨里霍芙娜·古罗诗10首

尤金·奥尼尔诗6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10首

阿米亥诗歌15首

阿米亥诗33首

弗拉迪米尔·霍朗诗16首

米罗斯拉夫·霍卢布诗4首

伊希·沙切克诗4首

布劳提根《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

安妮·米开尔斯《双河湖》

安德拉德《白色上的白色》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30首

米洛斯拉夫·赫鲁伯诗14首

弗丽德里克·迈吕克诗7首

加瓦兹·加弗里诗3首

杰顿·凯尔门迪诗4首

纪伯伦《论孩子》

布罗茨基《我坐在窗前》

曼德尔施塔姆《哀歌》17首

聂鲁达《疑问集》

佩索阿诗5首

罗伯托·朱亚罗兹诗9首

本·琼森诗3首

郑浩承诗3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3首

大卫·圣约翰诗4首

托马斯·哈代诗12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14首

艾吕雅诗10首

黛博娜·艾泽诗13首

米罗斯拉夫·赫鲁伯诗3首

托马斯·默顿《沉默中》

瓦尔兹娜·莫特《访客》

达尔维什诗5首

艾吕雅诗17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18首

赫塔·穆勒诗9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4首

苏珊娜·罗伯茨诗4首


玉树凉风举 金塘细草萎 叶落商飙观 鸿归明月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