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与别人一样毫无意义”,古尔德“从别的钢琴家止步的地方开始”丨“要么与众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要么就干脆不要做。”
央视纪录片《不可思议的钢琴传奇:格伦·古尔德》
本公众号古尔德历史推送
更多内容可刚在公众号输入“古尔德”
人,音乐家,神话和神秘性
在格林•古尔德(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过早的死去20年后,他的艺术的魔力仍然像任何时候一样强烈。他的同胞Rick Phillips审视了这位独特的音乐家。
格林•古尔德作为钢琴家的录音生涯始自哥德堡变奏又终于哥德堡变奏——变奏曲式的一部巅峰之作——这实在是合适的,然而又合适得很怪异。对于古尔德,交流是他的个人主题。而在他的一生中,他实现这一主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钢琴家,作曲家,作家,评论家,制作人,广播员,健谈者,指挥,他们都是格林•古尔德,都是他的主题变奏。这些角色显示了他想与别人交流他的兴趣的不可思议的愿望,或曰连接。在他于1982年去世后,他的录音,文章,视频和广播纪录片以其他音乐家也许无法企及的方式继续增长他的名声,丰富他的遗产。今年秋天(2002年)是他诞辰70周年暨逝世20周年。新的世纪展开,新的一代接触到格林•古尔德,他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丝毫没有衰减的迹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49x42eca&width=500&height=375&auto=0
Glenn Gould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1981
最近我结识了Natalie Webster,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的一位年轻钢琴学生。她很活泼,性格外向,留着一头短发,看上去更像是个朋克青年。但别让第一印象迷惑你。Natalie的两个钢琴家偶像是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和格林•古尔德。
延伸阅读:钢琴家李赫特自述丨不可错过的珍贵纪录片《迷》丨涅高兹教我“静默以及如何弹静默的艺术”丨“我在黑暗里演奏,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
涅高兹谈李赫特丨我无意借夸耀学生来抬高自己丨他为何演奏时关灯丨他为何不提倡背谱演奏丨演奏者应以最纯净、最直接的音乐打动听众!
1957年李赫特来中国丨殷承宗买下了为他访华购买的斯坦威丨傅聪说他“每一个音符象珍珠一般”丨傅雷却说“他弹的舒伯特不是舒伯特。”
在“发现”了古尔德短短几年后,她是如此的感动以至于前往多伦多做了一次朝圣之旅,“出于向他致敬的强烈愿望”。在多伦多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Natalie拜谒了古尔德宁静的墓地,在那里她从头至尾的聆听了1981年版的哥德堡变奏。对Natalie来说,古尔德的吸引力在于他是如此的甚于一位钢琴家。她被这个人完全征服了,而不是仅仅被作为钢琴家的古尔德。“他孜孜不倦的完善他自己和他的艺术。他伟大的人文情怀正是他这方面性格的一种表现。他拥有一种令人为之一振的天才——就像令人窒息的潮湿之后的一场暴雨。”
格林•赫伯特•古尔德1932年9月25日生于多伦多。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毛皮商,也是很优秀的业余小提琴家。他的母亲能演奏钢琴和管风琴;爱德华•格里格是她祖父的表兄弟。三岁时古尔德就能阅读音乐符号,五岁时他开始作曲。六岁时他听了第一场现场表演,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的音乐会。
延伸阅读:钢琴家霍夫曼丨鲁宾斯坦私淑弟子丨不要去听不好的演奏会丨钢琴演奏的八大法则丨看谱的四种方式
在随母亲初步学习钢琴之后,古尔德进入多伦多音乐学院(后来的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管风琴。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智利出身的钢琴家兼老师阿尔伯托•格雷罗。古尔德一直跟随他学习到1952年。到12岁时,古尔德以最高荣誉获得Associate Diploma,这是职业水准的成就。
他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在1945年,演奏管风琴。追踪报道的乐评用了这样的标题:12岁的孩子显露了作为管风琴家的天才。第二年他做了与管弦乐团合作的首次演出——在皇家音乐学院的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一年后他在多伦多进行了首次独奏演出,曲目包括斯卡拉蒂、贝多芬、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Artur Schnabel, Rosalyn Tureck 和Leopold Stokowski都对年轻的格林•古尔德影响颇深。到50年代早期他已经凭借众多音乐会演出以及加拿大广播公司的广播和电视转播名扬全国。
延伸阅读:图雷克的巴赫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Bach)、罗莎琳·图雷克访谈录(附录音)
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他如何为自己的错音辩护丨他如何确立20世纪演奏理念丨他如何赋予音乐生命,并唤醒沉睡学生心中的潜在素质
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他如何为自己的错音辩护丨他如何确立20世纪演奏理念丨他如何赋予音乐生命,并唤醒沉睡学生心中的潜在素质
1955年一月古尔德在纽约和华盛顿举行独奏音乐会,亮相美国,并立即进入了公众视线。他不寻常的选曲,包括斯维林克、伯德、巴赫、晚期贝多芬、博格和韦伯恩的作品,与众不同的演奏风格,独特的解读,还有他怪异的台风(包括哼唱)使他被看作一位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在纽约首演的次日,古尔德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得到一份排他性的录音合同。他的首张唱片,也就是哥德堡变奏的第一次录音,于1956年发布并在评论界和听众中掀起热潮。
演奏生涯顺利展开,他在整个北美地区举办音乐会。1957年,古尔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欧洲之旅,第一站是在苏联的两周。他是在苏联表演的首位加拿大人,也是首位北美人。今天他在俄罗斯仍然备受尊敬。接下去的几年中,古尔德过着成功钢琴独奏家的生活,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好评,也备受争议。他怪异的台风和个人举止与他的演奏一样受到关注。但是如果说曝光永远都不是坏事的话,再没有谁比格林•古尔德更能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了。即使在盛夏,古尔德也害怕感冒。为此,他会穿戴一层层的衣服,帽子,大衣和手套。演奏前,他会花20分钟时间在温水中浸泡和按摩手和前臂。舞台上,他的脚下永远有一小块地毯。除了演奏时的哼唱外,古尔德常常在键盘前指挥自己。一只手演奏时,他的另一只手常常在指挥。还有那张著名的、吱吱作响的破椅子——经常能在他的录音中听见。像哼唱一样,这是古尔德的另一个标志。这把椅子来自一套经他父亲改装过的折叠椅。它相当矮,靠近键盘,并且每条腿都能调节高度。古尔德有时低低的伏在键盘上,有时挺直端坐,有时又会闭上眼睛,仿佛向往天堂的样子(就像state of wonder的封面)。
然而在1964年四月,31岁的古尔德放弃了他正处于高峰的音乐会演奏生涯,宣布不再进行公开演出,永不复出。古尔德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位钢琴家。他同样醉心于写作、广播、作曲、电子技术、电影——甚至指挥。他认识到音乐会表演家紧张、繁重的日程正阻碍他实现这些目标。他还认为现场演出的经历降低了他的身份,使他感觉自己像一位“杂耍演员”。
古尔德转向了电子媒介。这里,一个人能在可控的环境内“创造”,并最终更好的交流。与当时(甚至现在)大多数古典音乐家不同,古尔德接受并欢迎录音艺术的方方面面。他喜欢录音过程中的重复录制以求精益求精,他称之为“take two-ness”。除了众多录音外,他还为CBC,BBC以及法国、德国的电视台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他是位多产的作家,话题既有关于音乐的也有和音乐无关的。他的唱片说明、期刊文章、评论、手稿、访谈和公开演说显示出他作为作家的非凡才能和敏锐思想。在他自己录制的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唱片说明中,古尔德写道:“我承认这部作品的流行使我很困惑。它肯定不属于贝多芬结构严谨的那些作品,也不是他中期那些紧张的、滔滔不绝的作品(例如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通过结合了勇气和优美的曲调获得成功)……我认为在热情中,他的方法没有起作用。”在艺术家对自己录音的说明中读到这样的话是多么的奇特——然而是多么的诚实!
从幼年起,作曲就吸引着他。然而在50年代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第一号)之后,他完成的作品很少。相反,他投入了广播纪录片的制作。他将之视作一种声音的对位形式,其创作过程就如同作曲家创作音乐一样。古尔德在这一领域的巅峰之作是为CBC广播制作的纪录片《孤独三部曲》,一部关于孤独中的人的系列片。这是一个深深吸引他的题目。这些节目多彩、紧凑,把话语、信息、戏剧和音乐编织在一起。他还为两部艺术片Slaughterhouse Five (1972)和战争(1982)编排音乐。
1981年,古尔德决定重新录制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之前他从未重新录制过任何音乐。【编者注:这一句的翻译应该有点问题】而对任何其他艺术家而言,这都是充满诱惑的。25年过去了,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录音技术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定正是吸引他重录的原因:有机会为这部他深爱的,并且被视作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作品录制两个截然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版本。
1982年秋天,古尔德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这次是作为指挥。他从来不想成为公开的现场音乐会的指挥。吸引他的是录音指挥——同样是在可控的环境里制作音乐的能力。他组织了一个包括多伦多交响乐团成员在内的室内管弦乐团,录制了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的原作室内乐版本。这部作品一直是他的至爱之一。他甚至还创作了自己的钢琴改编版本,并在70年代为CBC进行了录音。指挥齐格弗里德牧歌是他最后的录音。1982年9月27日,在哥德堡变奏曲的第二次录音发表后不久,古尔德中风了。他于10月4日在多伦多故去,这时他的50岁生日刚过去一周有余。
今天在多伦多,有关格林•古尔德的记忆和印迹依然强烈。一份不完全的清单就包括了格林•古尔德录音室,位于CBC的加拿大广播中心内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小音乐厅和一间录音室;以及在街头的一座真人大小的古尔德坐像。在他的母校皇家音乐学院内设有格林•古尔德职业学院,负责青年演奏家的全面培养。1992年和1999年,两次在多伦多举办的国际会议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乐迷和崇拜者。小说、戏剧、诗歌、视觉艺术、音乐和电影《关于格林•古尔德的32部短片》继续增加他的知名度,更不用提无数的广播和电视纪录片。CBC Radio2台计划在2002年9月25日他诞辰70周年这一天全天播放颂词、回忆和音乐以示致敬。1983年在多伦多成立了格林•古尔德基金会以协调和管理他的遗产。基金会每隔三年在音乐和通信领域内颁发格林•古尔德奖。(获奖者包括皮埃尔•布列兹和马友友等)
这个是马友友吧?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格林•古尔德在辞世20年后依然活在公众心中并且声名日隆呢?成长于Winnipeg的钢琴家埃曼努尔•埃克斯依然能够记起50年代时古尔德在加拿大引起的轰动。今天,他相信格林•古尔德和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是两位最伟大的钢琴家,因为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埃克斯说,不管你是否认同古尔德的演绎,所有后来的钢琴家都这样或那样的受到他的影响。他的沟通的力量是难以置信的,同时在古尔德的演奏中又有一股激情。他演奏的音乐使他升华,就像肖邦的音乐使科托升华一样。埃克斯通过古尔德里程碑式的录音接触到理查•斯特劳斯的钢琴音乐,他现在仍时常演奏斯特劳斯的作品。他最近还开始研习巴赫的德国组曲,之前因为有古尔德的演绎在,他不敢碰这些曲子。吸引埃克斯的还不止是古尔德的音乐。他认为《格林•古尔德读本》,一部古尔德文字创作的结集,是音乐思想方面最有力的书之一。
值得庆祝的是,这本书的中文版已经上市,可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格林•古尔德读本》的编者,蒂姆•佩奇(著名的Tim Page)也认为古尔德的声望长盛不衰得益于他的创造力。“格林•古尔德从别的钢琴家离开的地方开始。”佩奇说到,暗指乔治•塞尔那句著名的妙语。古尔德音乐中的爱、激情和强度非常有感染力。和伯恩斯坦一样,古尔德的演出观赏性很强。他们都真诚而不加掩饰的对音乐做出反应,在演出的最高潮时常有意想不到的兴奋。他们的音乐会没有哪两场是一样的。一种直接性和自发性产生出电流般的特质,使观众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并不是古尔德所有的录音都是不朽的。佩奇相信有些事实上是很糟的。但这正是吸引力所在。不论是好是坏,古尔德始终有挑战性,始终是令人惊异的。对佩奇来说,古尔德长盛不衰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个性。他摆脱了钢琴独奏家通常的羁绊,虽然这些对他唾手可得。而他冷酷、与常人正相反的气质使他更加卓尔不群。
古尔德安静、孤独的个性使一些人把他归为隐遁者。但是据古尔德的律师和朋友,也是现在古尔德产业的唯一遗嘱执行人Stephen Posen说,他实际上热情、风趣,远不是反社会的。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寻求对自己的事情有完全的掌控。这当然也是他退出公开演出的原因之一。录音室帮助古尔德更接近音乐的完美。追求完美的目标贯穿他的一生。Posen回忆起频繁、长时间的电话通话,其间古尔德常常结结巴巴,力求把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清楚。他在费力独自修正自己的想法和文字之后,还常会打电话给Posen,读给他听。对古尔德来说,做的与别人一样毫无意义。要么与众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要么就干脆不要做。
古尔德在克服障碍实现自己目标时显得很英勇,Posen补充道。他拥有成功的音乐生涯却不必公开露面这个事实在30年前和在现在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追求完美是要花钱的,因为这要花时间。古尔德咀嚼每个音符,每个字,不计成本,常常使录音师和编辑们抓狂。在录制55年的哥德堡变奏时,他先把主题放在一边,录了所有的变奏。到录主题时,他录了20次,试图找到那种中性的感觉,不泄漏出随作品深入才呈现的发展和牵连。而我们如今在唱片里听到的主题是第21次录音。
古尔德在世时,他在北美,尤其是加拿大备受重视,而他在英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成名则是更近的事。和伯恩斯坦一样,古尔德給人的第一印象常常是炫耀和肤浅。他年轻、新鲜、叛逆,《留声机》的Rob Cowan认为他就像是音乐界的James Dean。只是在他死后,通过唱片重新发行带来的轰动,古尔德才真正留下自己的印记。在世时,他背离长期以来受到遵从的音乐传统和音乐价值,因而不受信赖。今天,通过唱片的重新发行,一位负责任的、迷人的音乐家出现在我们面前,并且要告诉我们很多。“他唤醒了我们,打开了我们的视野,” Rob Cowan说,“就像切利比达克一样。”他的技巧,清晰演奏,以及韵律,还有身上那些近乎疯狂的元素,继续吸引着新的听众。
延伸阅读:就这样被你征服!——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说:“音乐不是美,美只是通向音乐的诱饵,音乐是真!”
格林•古尔德是如此的超越一位单纯的钢琴家,以至于只从一个领域看他是非常不公正的。他有一颗才华横溢的心。他迫使我们从崭新的,往往是充满挑战的视角认识世界。也许我们不总是赞同他,或者喜欢他的结果,但我们肯定经验愈加丰富。
译者注:这是关于格林·古尔德的一系列著名文章中最近的一篇。发表在2002年8月的《留声机》杂志上。当时是为了纪念他诞辰70周年。我花了三个晚上译出,就作为这个系列的开篇之作吧。作者:Rick Phillips,原载于《留声机》2002年8月号。编者注:本文转自心灵驿站的博客。下面还有一篇对这篇文字的节译,也可以贴出来,作为比较。大家可以去找一下英文版,自己对比下翻译质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66mhf6jp&width=500&height=375&auto=0
Glenn Gould-J.S. Bach-BWV1058
格伦·古尔德丨永恒的记忆
如今在多伦多,人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古尔德留下的持久影响力。这里有格伦·古尔德创作室 (Glenn Gould Studio)、位于 CBC 加拿大广播中心的一个豪华小音乐厅和录音室。外面的长凳上矗立着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古尔德铜像。在古尔德的母校皇家音乐学院有一所格伦·古尔德职业学校,这是专门培养青年演奏家的机构。 1992、1999 年两次在多伦多召开国际大会的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乐迷。有关古尔德的各种小说、戏剧、诗歌、视觉艺术、音乐、电影 (古尔德的 32 个短篇,Thirty-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层不出穷,更不用说那些难以计数的广播和电视记录节目。CBC 广播 2 台在 2002 年 9 月 25 日,也就是古尔德诞辰 70 周年的这一天,制作了特别纪念节目。格伦·古尔德基金会于 1983 年创立于多伦多,致力协调和组织他的身后事。该基金会每三年颁发一次格伦·古尔德奖。
我们不禁想知道,是什么使古尔德在谢世 20 多年后不仅仍被人们深深牢记而且名声日盛?50 年代古尔德在加拿大家户喻晓的情形,在温尼伯 (WINNIPEG) 长大钢琴家 Emanuel Ax 仍记忆犹新。在他看来,格伦·古尔德和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 (Vladimir Horowitz) 是两位有着鲜明个性的最伟大的钢琴家。Ax 说,无论你是否接受古尔德,但自从那时起,几乎每一位钢琴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古尔德的交流能力令人难以置信,在演奏中他经常达到忘我的境界。音乐使他异常兴奋,就像阿尔弗雷德·科尔特 (Alfred Cortot) 演奏肖邦时一样。 Ax 最初通过古尔德录音接触到理查德·施特劳斯 (Richard Strauss) 的钢琴作品。现在,他也经常演奏作品。最近开始研究巴赫的帕蒂塔 (Partitas) 了。此前,由于古尔德的影响,他对这些作品敬而远之。令 Ax 上瘾还不仅是古尔德创作的音乐。他认为《格伦·古尔德读本》(The Glenn Gould Reader) 是最精辟的音乐思想和讨论书藉之一,这是一本有关古尔德创作的书藉汇编。
该书编辑 Tim Page 认为,古尔德久盛不衰的声誉源于他的原创性。“古尔德从别人止步的地方挺进,”他暗指著名的乔治·塞尔 (George Szell) 双关语。古尔德音乐中饱含的挚爱、传神和力量极具感染力。像雷昂纳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一样,观察古尔德非常有趣。他们二人都是虔诚、专注于对待音乐,他们演奏都给人带来妙不可言的兴奋。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场音乐会。那种行云流水、发自肺腑的演奏总是让观众有一种触电般的体验。
当然,并非古尔德的所有录音都是极品。Page 觉得有部分就很糟糕。但其魅力正在于此,精典也好、垃圾也罢,古尔德始终像谜一样,令人神往。在 Page 看来,古尔德持久魅力的另一来源是他的个性。尽管技艺超群,但他对那些耳熟能详的钢琴曲精品却退避三舍。正是淡泊与克制的行事方式使他卓而不凡。(原载:The Gramophone,编译:Grace of Iceberg / 2006 年 1 月 17 日)
欢迎视频讲座公众号
听课
热爱音乐岂能不加强人文素养?
来这里感受大师气象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推荐购买书目书店
往期节目:卡蒂雅丨拉赫玛尼诺夫《悲歌》丨李帕蒂丨阿什肯纳齐丨朱晓玫丨西蒙·拉特丨夸斯托夫丨海菲兹丨巴赫养成记丨曹秀美丨富特温格勒丨卡拉丝:“为艺术、为爱情”丨科莱里:“多么冰凉的小手”丨古尔德专题丨王西麟专题丨邓泰山专题丨索尔蒂、伯恩斯坦、卡拉扬争论谁是最伟大指挥家丨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丨普莱斯纳的灵魂之歌:纪念基耶斯洛夫斯丨321巴赫生日快乐丨钢琴家科尔托丨傅聪眼里的大诗人丨兰多芙斯卡丨钢琴家霍夫曼丨东德指挥家克格尔丨钢琴家瓦洛多斯丨俄罗斯男中音霍洛斯托夫斯基丨焦元溥对话傅聪丨傅聪还能更拼吗?丨傅聪家史珍贵视频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丨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霍洛维茨与鲁宾斯坦丨王健丨必听之曲丨年华易老,及时行乐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男高音范竞马的中国雅歌丨荷兰女高音阿美玲丨丨古尔德的荒岛音乐居然是它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中文钢琴演奏及作品研究书目大全丨梅纽因百年诞辰丨“创造贝多芬”的施纳贝尔是如何成才的丨钢琴家陈必先丨鲁宾斯坦九十岁访谈丨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1985年肖邦头奖得主布宁丨席夫谈巴赫丨巴赫的音乐是空气而非生日蛋糕丨资深表情帝郑京和也有“中国梦”丨舒曼《女人的爱情与生命》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乐评人郑延益的《春风风人》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巴伦博伊姆和学生郎朗丨巴伦博伊姆大师课丨郎朗钢琴大师课丨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钢琴家鲍蕙荞访谈丨纪念马勒丨马勒的爱情宣言丨柔板要表达的是比死亡更有力量的爱情丨“虎爸”傅雷如何与傅聪一起成长丨很难找到这样的父亲了丨“爸爸打得我真痛,但播的种子在我心中扎得真深”丨不忘初心的吕思清丨阿格里奇75岁生日快乐丨郎朗走进高考丨追忆用小提琴歌唱的西盖蒂丨纪念阿劳丨欧洲杯来了丨但昭义采访获奖后的张昊辰丨学音乐的为什么要学文化课?什么是“学够”呢?什么是“最好”呢?答案是“永远没有”
推荐语:本书编选了格伦·古尔德最富代表性的文章,包括一些从未发表的作品,按音乐、表演、媒体等辑分类,在编者精心的编排下,仿佛一部完整的古典乐章,精彩呈现了这位音乐怪杰的玩笑与沉思,堪称是对其音乐人生的最好注释。古尔德的文风精灵古怪,与他的钢琴演奏形成奇妙的呼应。无论是关于贝多芬、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评论,还是对于马勒、勋伯格创作的理解,他机智幽默的表达中充满真知灼见。对国内众多的古尔德迷来说,本书是一部缺席已久、期待已久、应当第一时间购买收藏的必读之作。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推荐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