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2](314120068)、古代汉语文学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以上内容非正文——




  北楼送客归上都

[唐]白居易

凭高送远一凄凄,却 下 朱 栏 手 共 携。京 路 人 归 天 直 北,江 楼客散日平西。长津欲渡回船尾,残酒重倾簇马蹄。不独别君须强饮,穷愁自要醉如泥。
  


关于“穷愁自要醉如泥”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 选 集》注 曰:“《艺 文 类 聚》《初 学 记》《太 平 御览》三书《职官部》引《汉官仪》:‘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为白诗此句所本。白诗引此汉谚,旨在表述他被贬江州后‘生世不谐’的政治苦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97页)
  按:王先生注称白诗此句所本为“《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三书《职官部》引《汉官仪》”,大体上说并不错。但若严格按照文献学的学术规范来考量,也还有一些问题:其一,所引文字不全;其二,所引文字与所举三书相关文字,不尽相同。兹详为抄录三书相关文字,以资比勘:

唐欧阳询《艺文 类 聚》卷 四 九《职 官 部》五《太 常》曰:“应 劭《汉 官仪》曰:周泽为 太 常,斋,有 疾。其 妻 怜 其 年 老 被 病,窥 内 问 之。泽 大怒,以为干斋。掾史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 自 劾 谢。论 者 讥 其 激发不实。又谚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 十 日,三 百 五 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二《职官部》下《太常卿•干斋怒妻》曰:“应劭《汉官》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其妻怜其年老疲病,窥 内 问 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 收 送 诏 狱,并 自 劾。论 者非其激发。谚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 十 日,三 百 五 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二二八《职官部》二六《太常卿》曰:“应劭《汉官仪》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其妻怜其年老瘦弱,窥 内 问 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 收 送 诏 狱,并 自 劾。论 者非其激发。谚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 十 日,三 百 五 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引文不尽相同,倒也无甚大碍。但引文不引全,却可见出注者完全没有读懂《汉官仪》中的这段文字,进而导致了对白居易诗的错误解释。
  《汉官仪》中这段文字,讲述了东汉官场上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太常”,是当时朝廷中主管礼乐、祭祀事宜的官员。周泽做太常,因为职责所在,每须斋戒,不能与太太亲昵。太太担心他年老病弱,有个三长两短,某一回当他斋戒时,到他那里探头探脑地问候。不 成 想他竟勃然大怒,认为太太犯了国法,还“大义灭亲”,将她送交朝廷,立案治罪;并且举报自己,请求处分。他手下的助理们磕头劝阻,他根本不听,一意孤行。这样不近人情的做法,遭到了普遍的非议,人们都认为他太过分了。有人还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大意是说:做周太常的太太,好命苦哇!一年三百六十天,老公倒有三百五十九天在斋戒,不能做爱。而不斋戒的那一天呢,他又喝酒喝得烂醉如泥,即便做爱,神智也是不清醒的。
  要之,但凡读得懂《汉官仪》中的这段文字,就不至于在引 用 时 略去“谚曰”前 面 的 那 个 故 事。因 为 只 有 引 出 那 个 故 事,我 们 才 能 够 分辨:“生世不谐”的,是周太太;而“醉如泥”的,是 周 先 生———并 非 同 一个人!这样,也就不至于说白居易用此典故自述“醉如泥”,是因为他“生世不谐”了。对白居易这两句诗的正确解说应是:不单单是因为送别友人,我才过量地喝酒;由于在政治上不得志,本来我就要靠狂饮来麻醉自己啊!
  







公子家
[唐]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关于此诗主旨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此讥富豪子弟之无知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3页)
  按:刘先生这样理解,似有买椟还珠之憾。此诗中的“公子”,只是一个典型,一个符号,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个人。他可能 不 认 得禾苗,也可能认得禾苗。究竟认不认得,其实诗里并 没 有 说。将 禾 苗“去之为恶 草”,与 认 不 认 得 禾 苗 亦 没 有 关 系。即 便 认 得,又 当 如 何?依旧是要将它当作“恶草”除去的。因为在“公子”的“西园”里、“青楼道”旁,要的是供观赏的“花”。除了有观赏价值的“花”,其他各种草本植物,不管是“禾”非“禾”,只要有碍观瞻,统统都是“恶草”。因此,这首诗的要害,并不在“讥富豪子弟之无知”;而在揭示官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生活状态的根本区别,以及两者思想感情的格格不入。农民们在官僚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情逸致去赏花?他们把“禾”等 一 切 粮 食 作 物 放 在 头 等 重 要 的 位 置,是 不 言 而 喻的。看见“公子”们对“禾”的态度,如何不痛心?如何不愤慨?诗人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只用寥寥二十个字,便深刻地写出了这一点。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曰“聂夷中……少贫苦”,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亦曰“聂夷中……性俭,久沉草泽,备尝辛楚,率多伤俗闵时之作,哀稼穑之艰难”。知人论世,此类记述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其诗中所持农民立场、农民视角的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里,颇有些作品只是冷冷地摆出事 实,不 加 任 何 评论。诗人想说什么,全靠读者自己去揣摩。这样做的好处是吸引读者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地接受,因而更耐人寻味。此类作品对读 者 的 综合理解能力是有一定期待的,如果读者的综合理解能力达不到作者所期待的水准,误解就会产生。
  






法惠寺横翠阁
[宋]苏轼

朝见吴山横,暮 见 吴 山 纵。吴 山 故 多 态,转 折 为 君 容。幽 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惟有千步 冈,东 西 作 帘 额。春 来 故 国 归 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已泛平湖 思 濯 锦,更 见 横 翠 忆 峨 嵋。雕 阑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 更 堪 哀,悬 知 草 莽 化 池台。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关于“幽人起朱阁”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注曰:“幽人,犹言雅士。”(上海 古 籍 出版社1986年版,第136页)
  按:《易•履》曰:“九 二,履 道 坦 坦,幽 人 贞 吉。”三 国 魏 王 弼《注》曰:“在幽而贞,宜其吉。”唐孔颖达《正义》曰:“‘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世多用指隐士,如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曰:“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谢朓《拟风赋》曰:“子云寂寞,叔夜高张。烟霞洞色,苓荑结芳。斯则幽人之风也。”梁何逊《刘博士江 丞 朱 从 事 同 顾 不 值 作 诗 云 尔》曰:“崎 岖 枉 道 过,邂 逅 幽 人出。…… 向夕敞山扉,临窗玩馀帙。”唐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曰:“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曰:“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旧唐书》卷一四二《隐逸传序》曰:“高宗天后,访道山林,飞书岩穴,屡造幽人之宅,坚回隐士之车。”《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载玄宗征卢鸿诏曰:“虽得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谊。”宋王安石《钟山西庵白莲亭》诗曰:“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又《书何氏宅壁》诗曰:“皖潜终负幽人约,空对湖山坐惘然。”又《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二首其一曰:“岂如幽人乐?兹山谢闾阎。”苏轼别首《携妓乐游张山人园》诗曰:“故将俗物恼幽人,细马红妆满山谷。”皆是其例。但苏轼诗中也以“幽人”称僧人,因为从广义上说,僧人也是“幽隐”之人。如《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守诠原诗曰:“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松扉竟未掩,片月随行屦。时闻犬吠声,更 入 青 萝 去。”见 宋 周 紫芝《竹坡诗话》。以 二 诗 对 勘,苏 诗 之“幽 人”所 指 自 明)本 篇 中 的“幽人”,应该也是指主持建造横翠阁的人———法惠寺的当家和尚。
  






三山杜门作歌(五首其三)
  [宋]陆游

中岁远游逾剑阁,青 衫 误 入 征 西 幕。南 沮 水 边 秋 射 虎,大 散关头夜闻角。画策虽工不见用,悲 咤 那 复 从 军 乐。呜 呼,人 生 谁料老更穷,麦野山村白发翁。



关于“青衫误入征西幕”
  
  朱东润先生《陆游选集》注曰:“[青衫]古代书生的服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44页)
  按:《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载,太宗贞观四年制,“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下(按:当 作‘上’)服 绯,六 品、七 品 服 绿,八 品、九 品 服 以青”。高宗龙朔 二 年,司 礼 少 常 伯 孙 茂 道 奏 称:“深 青 乱 紫,非 卑 品 所服。望请改八品、九品着碧。”从之。上元元年八月又制,“文武三品已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由于青色为最低级官员的服色,故唐代诗人多以“青衫”指称。如耿 《过三郊驿却寄杨评事时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荐》诗曰:“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头人。”张籍《寄洛阳孙明府》诗曰:“赤县上来应足事,青衫老去未离身。”元稹《闲》诗二首其二曰:“青衫经夏黕,白发望乡稠。”又《和乐天示杨琼》诗曰:“青衫玉貌何处去,安得红旗遮头白?”白居易《琵琶行》诗曰:“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又《送令狐相公赴太原》诗曰:“青衫书记何年去?红旆将军昨日归。”皆是其例。
  《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诸臣服》下载,宋初“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神宗 元 丰 元年,“去青不 用,阶 官 至 四 品 服 紫,至 六 品 服 绯”,“九 品 以 上 则 服 绿”。高宗“中兴,仍元丰之制,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绯,九品以上 绿”。虽自元丰以后“去青不用”,但宋人诗词仍沿袭唐人,以“青衫”指称卑官。如梅尧臣《闻尹师鲁赴泾州幕》诗曰:“青衫出二崤,白马如飞电。”欧阳修《圣俞会饮》诗曰:“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发犹青衫。”又《送道州张职方》诗曰:“桂籍青衫忆共游,怜君华发始为州。”石介《左绵席上呈知郡王虞部》诗曰:“主人鬓发无多白,幕客襕衫依旧青。”又《访竹溪呈孟节兼有怀熙道》诗曰:“一片青衫非富贵,千竿绿竹好生涯。”孔武仲《与陈董二君相会于真州经月甚乐诗寄董陈君兼感存没》诗曰:“青衫脱去谁同老,白首追随尚有君。”孔平仲《次韵孙享甫见寄》诗曰:“半世青衫贫为禄,新秋明镜老催颜。”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诗曰:“身着青衫手持版,奔走卒岁官淮沂。”苏轼《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曰:“青衫白发不自欺,富贵在天那得忙。”又《满庭芳》词曰:“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均可参看。
  陆游诗所谓“入征西幕”,指自己孝宗乾道八年三月(1169)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当时,他的官衔是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 司 干 办公事兼检法官(见《渭南文集》卷十七《静镇堂记》文末具衔)。承议郎为从七品官(见 宋 谢 维 新《古 今 合 璧 事 类 备 要》卷 六 一《官 品 门 • 官品》),官服为绿色。因此,这里的“青衫”也是指自己当时所着的绿色官服,言下有嗟叹官品卑微之意。
  

(选自钟振振:《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十三》,《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第1期)







——以下内容非正文——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
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宫室与数目类基础字形讲析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19 《荀子》
18 《庄子》的艺术成就
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
15 《老子》
14 《墨子》
13 《论语》
12 诸子散文概说
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
孟子的生命历程
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
隋唐部分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大历诗风
杜甫
李白
盛唐的诗人群体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
小说
辞赋、骈文与散文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
《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
16 《四库全书》
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4 《永乐大典》
13 胡应麟与辨伪学
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1 宋四大书
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9 唐代佛经翻译
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纪录片
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
第4集 称霸
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
第1集 初生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
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
第二集 高天长河
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