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拉山下】四十、机遇(董克荣 )

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知青情缘 2024-02-02


霍拉山下


作者:董克荣 



       

语音:刚哥


四十、机遇


为了节省小商店的成本,经理杨德明把晚上的‘睡觉班’撤了,加装了一扇非常厚重的铁栅栏移动门,上面挂了两把大铁锁,钥匙分别交给我和高志刚保管。上下班时我们同时开门或锁门,既安全又省下了一笔开支。


每天早上我早早地等在店门外,生怕去晚了让小高等。有时候我去得早,小高很晚才来,有时我稍晚一些去他又在店门口等我,为了不让他等我,我每天都要早点去,也不是有意要早去,因为我在家里的小阁楼上待着也干不成什么事情,还不如早一点上班。


站在店门口看路上的行人上班行色匆匆,自己觉得很无聊。于是在家里准备一些纸条,上面抄一些英语单词和常用语,站着无事就可以背一背。改革开放后,街上外国人多了,黑的白的红的各色人种都有,说不定外国人进小店里来买东西,好赖能应对一下。离开学校十多年,在农场劳动用不上外语,学的英语差不多全还给了老师,现在再复习起来好像是从头开始学一样。


我拿着纸条一会儿看一看,记住了再背一条。1981年的冬天,上海天气异常湿冷,在新疆待习惯了刚回上海还有点不适应,纸条拿得时间长非常冻手,我就将纸条插在移动门上,手就可以放在口袋里取暖。


有一天我在等小高时,闭着眼睛背一句拗口的英语句子,听到有脚步声走近我的身后,我转过身见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在笑咪咪地看着我。他个子不高,挺斯文,脸有些苍白,觉得有点面熟,好像在哪里见到过?我突然想起来,他是小南门街道事业组的主任叶奋力,第一天上班报到时在办公室里见到过。我说:“叶主任早呀。”


他走近移动门凑上去看纸条,然后微笑着说:“我每天从这里走过,看见你站着不动是在练气功吗?”


我说:“没有没有,在背英语,过去学的都忘记了。”


我背外语只是用来打发时间,无意中被叶主任发现了,还有点不好意思。


叶主任又说:“年轻人爱学习是好事。听小杨讲你为店里出了不少点子,不错啊。想让你出一趟公差,是帮企业去推销产品。家里能离开吗?”


我从没干过推销,平时商品都是放在小商店里销售的。我怕干不好就说:“我不懂啊。”叶主任说:“不懂慢慢摸索。先不要走太远,从上海到南京的铁路沿线城市去走一圈,收集一些商品信息回来给企业参考。”


叶主任说的收集信息是一个没有指标的任务。我觉得没有指标的任务不好考量,要比有指标的任务难得多。在农业上想要高产,你可以深耕多施肥料勤除草,平时搞好田间管理,要提高产量是可以预期的。可是叶主任这个任务像是在大海里捞针一样,无从着手啊。


叶主任见我为难,就说:“边干边学吧。”


改革开放是个新生事物,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且没有可以参照的经验。有一句话说‘摸着石子过河’,意思就是边干边学。过去还没有‘订货会、展销会’之类的大型展示活动,企业发展生产都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开发产品,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项目,所以供与销有时候会脱节。搞市场调研可以寻找机遇减少盲目性,帮助企业主动出击,叶主任的思路还是比较前卫的。但这个任务交给我这个刚从农业战线改行的门外汉确实有点重。我没有把握,就说试试吧。


出发前,我到所属的街道企业转了一圈,带上一些产品和合同发票等必须的文件,下属企业的领导对我这次出差也抱有很大的希望,让我大胆地去推销,价格见机行事,说这些产品收不回货款不要紧,他们可以作广告费处理。有了他们的支持,给我增加了不少信心。


这次有一位司机小马和我一同出行,他要去苏州开回一辆修理好的货车,商量好第一站先到南京,回来经过苏州时再提车开回去。于是我们带上简单的漱洗用品,背着大包小包,坐上绿皮火车出发了。

 

绿皮火车

小马比我高出一头,长着婴儿肥的脸,一副很憨厚的模样。上下车时抢着背行李,说我人瘦没有他的劲大,只让我提几个小包包,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这条铁路线我往返新疆时乘过许多次,过去每一次乘坐都拥挤不堪,尤其是停站上下旅客时一片混乱,每个人都要看管好自己的物品,生怕行李拿错丢失,所以没有心情去看沿途的风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列车的秩序要比过去好得多,虽然人也不少,但不拥挤,秩序井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外面的景色了。


在读高中时,我曾经与班里的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到苏州去过,离开上海往西骑行,路上看到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星星点点散布着低矮的农舍,印象中就没有见到过很高的楼房。现在从车窗里往外可以看到高层建筑一一闪过,到处都是工地,人声鼎沸红旗招展,冲天的大吊车来回起吊,好像不知道疲劳,建设的速度令人振奋。


列车很快就到了南京,在旅店安顿好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到市区去寻找机会。看到大商店就进去,向他们展示我们企业的各种产品。我不知道那时国营商场里都有统一的供货渠道,他们办事中规中矩,尽管我们努力地奔走在一家家商店,但没有一次成功。 

 

南京繁华的街头


天已经很黑了,古都繁华的街道上灯红酒绿,霓虹彩灯光芒四射,男男女女都穿牛仔喇叭裤,理着各种各样的发型,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照耀下,显出怪异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沿街的饭馆酒楼里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开放所带来的红利,努力追寻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


我们坐在路边休息,看到大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心想,在改革的大江大海中,集体企业犹如风浪中的小船,如果不去风浪里搏击很快就会被大风海浪吞没。所以在小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懈怠,必须加倍的努力,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夹缝中成长。


我们背着大包小包,穿梭在大街小巷,马不停蹄地与每一家商场的经理交流,与柜台的营业员沟通,与路上的行人攀谈。在寒风中我们挥汗如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有磕磕伴伴或冷眼相对,但也收集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累了,我和小马坐在路边休息,刚坐下不久听到背后有人在喊:“喂,说你们呢,买不买东西,坐在这里挡住我们做生意啦。”


我回头看,是路边的一家小店,小店规模不大,比我工作的小店还小,感觉像是‘夫妻老婆’店,原本不打算进去,里面的老板问我要不要买点东西,我们就走了进去。


柜台里面的商品是一些生活用品、旅游地图等杂货,还有冷饮和面包等,我们买了些点心充饥,就与老板聊了起来。


他听说我们来南京是推销商品的很感兴趣,我就把所带的样品都拿出来,其中有几盒儿童用西装裤的背带,刚放到柜台上,老板的眼睛里放出了光,说,这是哪里生产的?我说上海生产的,你想要?他说当然!现在正流行背带裤,大人小孩都用,很好卖。于是我们洽谈价格,并把带来的皮带都拿出来,老板似乎怕我们反悔,挺爽快,立马银货两讫。老板娘说,你们上海人真会做生意,带着货来推销。我说,笨办法、笨办法。

 

西裤背带

 

老板和我们聊起了市场,还互相交换了名片,并表示还会继续与我保持联系。


经过这次交易,改变了我原来的思路。经济市场化后涌现出无数个体商业户,他们规模虽小,但经营灵活,有独立的经济权,能紧跟市场的变化,与他们密切联系,就能够及时了解到市场的信息。而国营商场船大调头慢,基层又没有主动权,想要加入到他们的供销链就很困难。


于是我和小马一起走巷穿户紧盯着个体商户,一边收集信息,一边推销产品,经过几天的努力,所带的产品已经销售出一多半,自己觉得在南京的几天虽然辛苦还算顺利,就给自己放了半天假放松放松。


听说南京的栖霞山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还不太远,我们就到那去转了转。

 

栖霞寺 

 

栖霞山又名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山’,因在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古栖霞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主峰海拔286米,山中古生物化石众多,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我们在山上奔跑跳跃,释放着几天来的疲劳。虽然山上古树参天风景优美,但是总能看到人工雕琢的痕迹,远没有我在霍拉山上看到的风景那样博大广袤和险峻。不过在那里我们意外地发现旅游景点是一个销售旅游商品好地方,小型企业可以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后来我们到苏州又马不停蹄继续努力,将所有的产品推销完,还签订了不少供销合同,针对不同的商户,有的是‘款到发货’,有的是‘货到付款’,在实践中长了不少知识。


回去后,我写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交给叶主任,他觉得报告有事实有数据很有推广意义,就在事业组本部将报告宣读了一遍,并下发到各个企业给他们作参考。


不久,我被调到街道事业组销售科工作,办公地点在小南门救火会瞭望塔边的地下室里。

 

南市救火会瞭望塔

 

说起这个瞭望塔,它有点来历,大约建于十九世纪前后,塔有六层,高37.5米。南市的房屋低矮且都是砖木结构,由于居住人口密集,经常发生火灾。于是救火会约请求新船厂建造了这座瞭望塔,可以在塔顶上随时发现南市的火警及时救助。


在1927年3 月的南市工人武装起义时,革命者就是以这座瞭望塔上的大钟敲响为信号统一行动而立了大功。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经常有游客和学生前去参观访问。


有时下过大雨,我会走出地下室到院子里去透透气。此时雨过天晴,一抹彩虹盛开在天边,瞭望塔像披着五彩云霞的钢铁巨人俯视着大地。我抬头看着高耸的瞭望塔发呆,心想,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纷纷建起,瞭望塔终将淡出消防舞台,它在今后是否能改弦易辙古为今用?


文 庙


南市区是一个老城区,还有许多隐藏在小街弄堂里的名胜古迹,如:有700多年历史的儒教胜地‘文庙’;有400余年历史的‘豫园’;17世纪建于天灯弄的私人住宅‘书隐楼’;成立于清咸丰十年的基督教‘清心堂’;还有‘白云观’、‘沉香阁’、‘徐光启寓所’、小北门的‘古城墙’等古迹数不胜数,藏在深闺人未识。我平时去企业时经常走过这些地方。


南市区没有繁华的商业,也没有厂房能开设工厂,发展经济的路很艰难,如果能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每天在瞭望塔下工作,去下属企业了解供需情况,一有机会就去参加商品展销。在豫园庙会、松江庙会上曾经有过不错的销售业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正当我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它又改变了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的轨迹。




读者精彩留言


《 机 遇 》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王晓光———人的一生能遇到的机遇总是有限的。而能抓住机遇,改变自己的人生,则是赢家。而绝大部分人则是视而不见,随遇而安,这样,眼前的的机遇瞬间就消失了,造成了终生的遗憾,后悔莫及。小董能遇到叶主任这个伯乐,虽说是幸运,但绝非是偶然,因为努力学习刻苦工作的聪明人机遇总会比别人多得多。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营销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必须首先让自己的思路得到根本转变,顺应市场需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小董就是这样的人,他总有一种时不我待,吃苦耐劳的精神,背着产品走街串巷,顾不得看两旁的风景,挥汗如雨也在所不惜,终于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摸清了市场的取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人生的道路上跨出了新的成功的一步。他是幸运的,也是必然的!生活的强者总能得到时代的青睐!我觉得他像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到哪里都能发光。


马家林———作者致力于身体力行,面对生活和工作一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意志顽强,热爱生活,努力工作。从不怠慢身边的人和事,从不放松一丝一毫学习的机会。全然不顾上海冬天异常湿冷,重拾英语。所有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都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石。相信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黄建华———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作者的身上充分体现出来。当他看到改革开放了,来上海的外国人多了,就自己把英语捡回来,为的是万一外国人来小店买个什么可以很好地沟通为他们服务。就是这么一个朴实的愿望和行动恰巧被叶主任碰到了……。

机遇也是勤奋和努力的好朋友。第一次推销任务靠的是勤于观察动脑并努力付注行动 ,真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圆满完成任务。想不到一介书生居然还有如此商业头脑。干一样爱一样也是作者成功的秘诀。怪不得他的机遇总是比别人多。是金子总会发光!


克 玲———工作勤奮,好學不倦,勇於嘗試,不辭勞苦,這些都是作為一個顧員应当具备的優秀條件,不會不被一位知人善用的管理者的注意。作者懂得利用一切空闲自學英文,以備不時之需;離家接受出外推銷拓展業務的工作,像當年離鄉別井到霍拉山下為興建家園動土栽種開導水源一樣,一切都是嶄新的世界一邊摸索一邊學習;作者不會耽擱在小閣樓而珍惜時間出去工作,克服困難和所付出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讀者的心情頓時也像作者在栖霞山上那般釋放及舒暢。他果斷地接受這推銷的工作,如同捕捉到天上閃過的流星,讀者現正等待著他將會告訴我們接踵而至的機遇!


狄凤仪———拜读了董先生的文章,得出一个结论:聪明人做啥事都能干好!一如既往喜欢他的文章!


宋丽敏———机遇是成功的关健,有机遇还要牢牢的把握和努力,才会有改变。


顾世惠———《机遇》写得太好了!作者360行,行行都拿得起,做得好,用心!真是金子在哪那发光,人见人爱笑开眼,榜样精神放光彩!


徐正魁———机遇是由睿智好学者驾驭滴!为董哥点赞!


崔紫君———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不要叹息命运不济,能改变命运的只有自己!


乐宏亮———写得真不错!


沈宗瀚———有了机遇,还须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否则‘机遇’稍纵即逝!


龚春英———《机遇》这篇文章很好看,后来怎么样,你去问问董克荣,很想看下去,突然没有了。


彩 虹———董先生的文章太有生活气息了,点点滴滴非常生动!


叶荣芳———谢谢奉献好文《机遇》,董老师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出色,文釆出众!


应照恩———因为忙每看一篇都要分好几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打开看一会。感谢你一直给我发作品。


金玉珍———《机遇》又是一篇好文章,侬真是能者多劳,可以说是一个多面手,行行出状元,到侬手中的工作,再难都能迎刃而解,主要是侬都用心去观察,用心做,所以件件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发生在你身上的奇迹真多,太棒了,为你点赞!


?———你家先生是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人,文笔朴实无华,经历的多,才能写出这样传播正能量的好文章。


夏成民———历历往事,峥嵘岁月,作者写出了我们那个年代真实写照,为你点赞。


王文芝———好帖子,我喜欢,你真棒!


一叶之秋———谢谢董老师分享好文!机会可以走过、路过、经过,可是不要错过。谢谢分享!


翟和平———夏老师上午好!因单位通知,我回老家得呆段时间,走的匆忙,没来的和你告别,抱歉啊!听我爱人说,你给我送了本书,太谢谢你啦,你先生董老师的文章写得相当好!


Lida Pang———近幾個月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閱讀各地的新聞,除了浪廢宝贵的時間外,也錯過了很多机遇。作者不愧是能者多勞,如果將他的人生分每十年計算,每一個十年都有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生。每個机會他都不会放過,而且現在竟能將过去所有經歷,栩栩如生地寫出來,过去幾十年來与他未相處過,了解不多的他当另眼相看。机會大家都有,但能否抓緊它卻是需要個人的意願。現在大部份人,特別是年青的一輩,每每做事都計較利益,估計結果才会去试,机會走失了,还怨天尤人。作者真是 "周身刀,張張利" ,本事!


张 平------好帖子,我喜欢!


吴瑞芬------真棒,感恩分享!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霍拉山下(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六、夜行(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七、打井(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八、临时卫生员(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九、那山、那水和那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种植‘百号’(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一、鸡倌(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二、为了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二)(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三)(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四、电影迷(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五、老猪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六、一块欧米茄手表(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七、情殇(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八、养猪协奏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九、取邮之路(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好老师任秀丽(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一、改变(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二、只差一步(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三、贺礼(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四、一斤黑木耳(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五、造房子(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六、连长贾焕章(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七、返城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八、八十年代夫妻装(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九、奋斗的脚步(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一、黄河路的女人(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二、孔来福的幸福晚年(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三、谜案(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四、“厕所”梦(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五、文字工具的演变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六、循环农业村诞生记(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七、鸟儿情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八:幸福养老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九:台湾行(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动物的野性(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一、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二;长寿的秘籍(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三、又见芨芨草(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四 、踏着‘地标’游法国第戎(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霍拉山下】四十、机遇(董克荣 )

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