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农民怼起了宋卫平的小镇!央视都点名了!
1月28日,笔者老家的一个普通乡镇村落上了高大上的央视焦点访谈,这个村落就是老家莫沟。
而笔者早在元旦就曾被老爸老妈拖着去了一趟那里。准确的说是,回到了那里,因为笔者打小长大的村庄就在莫沟的旁边。
笔者也是在元旦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小时候破落不堪的莫沟,竟然不知不觉间长成了宋卫平口中的那个特色小镇的模样。
在此,我想借着央妈的劲儿,聊聊我的老家,聊聊莫沟,再聊聊关于特色小镇的那些事儿。
1
我的老家位于豫西北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而这个小镇所在是这个普通县城里的一个极其普通甚至是略有落后的普通村落——莫沟。
这个村落地形三面环沟,背靠着一个几近荒废的水库,一个时而断流的汶水河顺着村落贯穿南北,属于典型的沟谷盆地地形。因为这个村背靠水库,村边又有河流穿过,而且地形又有起伏,又有水,又有小土包似的山丘,这在我们那个典型的平原城市非常稀罕,尤其是对于当年撒丫子满地跑的小屁孩儿我来说。因而在笔者儿时的时候,也经常伙同几个小伙伴,骑着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破自行车,瞒着家人,跑几公里的乡间土路,下河摸鱼捉螃蟹。
而且这个村子里,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口的破窑洞,已经荒废许久,我们在河沟里摸了鱼,在村里的庄稼地里偷了玉米,就藏在破窑洞里,笼上一堆火,烤个玉米,再吃个已经烤成黑炭的烤鱼。这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总能让我回想多日。哪怕有时,被家里的人发现了,免不了一顿暴揍。
在笔者小时候,对住在这个村里的其他小朋友打心眼里羡慕,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破马张飞的从小山包上冲下,带着荡起的黄土,一头扎进小河沟里。
曾让我十分向往的黄土地和汶水河▼
寄托儿时记忆的破窑洞▼
伴随笔者渐渐长大,当久远的儿时记忆已经淡去,再谈及这个村子,留下的只剩下一些比较不好的印记。
比如,这个村子距离县城约15km,最关键的是这个村子藏在沟谷之中,远离县级公路。而且村子里不通公交车,村子里的人去一趟县城,先得走20多分钟,走上那么一段乡村土路,才能走到县级公路上,然后再等着公交车,晃晃荡荡的坐30多分钟的公交车,才能抵达县城。可能对于居住于大城市中的我们来说,50分钟的路程不算远,但对于县城中的人们来说,50分钟的车程已经算是荒郊野外的穷乡僻壤了。
另外,这个村子因为交通的原因,相对闭塞。村子里也缺乏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村子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属于典型的农业种植村。但偏偏这个沟谷地形,大量的耕地都分散分布在沟谷旁边,又限制了大型农业化的发展,土地也相对贫瘠,收成也不是很好。这个村子在我们那个县城,属于相对落后的村落。
外面是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村子里是闭塞贫困的穷乡僻壤。村子里能出去的年轻人也都出去了,而且也都不愿再回来,县城里的姑娘们也都不愿意远嫁到这个孤立闭塞的农村。
用老一辈的老人们的话说,“这个村迟早是要败完的。”
2
我是在去年的年底知道了,这个村子要做特色小镇,要大力发展特色农村经济。当时的我对此表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村落改造难度太大,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道路系统和公交系统的建设完善是一大问题。即便这都搭建起来了,如何吸引人流进入,又是最大的难题——
难道让人穿过那条走两步就能荡起一米多高尘土的破路,就来看一眼那几孔破窑洞、时常断流的汶水河?
很有可能弄到最后就是村子里吹个牛逼,哄着县里弄点钱,村干部吃口肉,村民们喝点汤,不了了之。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少么?
一年之后的当下,当元旦之后,我真正进入这个村子的时候,我觉得我错了——
因为我看到了一个虽有大大小小的瑕疵,但豫西北风情浓郁的小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丝毫不输于某些开发商挂羊头卖狗肉塑造的所谓旅游小镇。
3
我的第一眼被惊诧到的就是这堵位于大门口的传统土墙——
外出考察了那么多旅游小镇,但是很少能在大门口直接就标识出小镇特质的,但是我却在这个偏远的农村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小镇的特质特点。青石砖的墙角上,码着充满豫西北特色的土胡基,再往上就是青色的中原特色挂瓦。土胡基上订着几个锈迹斑斑的大字——老家莫沟。
尤其是所谓的土胡基,是豫西北甚至是关中的传统建筑工艺,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种土坯墙了,在这里看到了,真心能感受到来自老家的亲切。
再往里走就是充满中原特色的青砖牌坊,值得一提的是,通往核心的主干道都采用青石条铺地。根据村里的人介绍,以前的路基是普通的水泥路面,小镇启动动工之后,在传统的路基上,重新铺了一层青石条,这些青石条很多都来自于村民家中的房前屋后,透过这些青石条,似乎还能看到岁月的痕迹。
而小镇上的建筑,也大都在村民原有房屋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村民在原有的房屋院落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往外延伸,搭建起一个富有豫西北特色的青砖门楼,在院落至公共道路的小径上,统一铺上青砖。村民还拆掉原有院子的高围墙,统一搭建起低矮的青砖青瓦短墙,增加整个空间的通透感,以期增强游客的观赏度和参与度。
除此之外,部分村民为了加强豫西北民居的风味特色,还重新设计改造原有房屋的外立面,在原有外立面的外围,通过黄土上墙、青砖石材上墙、增设户外外挂式木质楼梯等方式,增加豫西北民居特质元素。
如果单一苛求所谓的产品精细程度,也许以上这些难入某些所谓专业人士的法眼。但是,我觉得值得聊的就是,以上这些建筑都是在不拆不破的前提下,由一群农民,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单论风格的统一性和豫西北元素的特质突出,我觉得这群农民就值得我们点个zan。
4
好了,下面重点来了。
待我们穿过这条街道,我们就来到了整个小镇最核心的部分——黄土沟谷景观整理+豫西北土窑改造。我个人认为,在原有沟谷和原生建筑改造这方面,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搞出来的东西,要比某些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的所谓开发商高出几个层级。
首先,上文我谈过,曾经小水沟一般时而断流,河面宽度不足3米的汶水河,如今通过河道下挖疏浚,扩大河面宽度,从上游水库引流等方式,改造成了河面宽度10余米,枯水期仍不断流的河流。在北方这个树木均已枯黄的冬日,俯瞰这条汶水河,萧索起来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和味道。
首先,上文也我谈过,沿着汶水河的沟谷两侧,是豫西北特色的农家土窑,曾听老人谈及,在解放前,这个村子——莫沟村,村民都居住在沟谷一侧,人人家里住窑洞,地主老财也不例外。
沟谷上方最好的位置,聚集着几户地主老财,而这几孔土窑在当时盛极一时。每户地主老财的庄院都是由几孔土窑围合而成,牢牢地占据着沟谷上最好的位置。
其中一户何姓老财的庄院,就位于全村最高的位置,可以俯瞰整个汶水河,出入庄院仅依靠一条青砖小道。家里家丁佣人十余人,家丁人人一条枪,仅这一家光窑洞就有十来孔,是远近为名的大财主。
新中国解放后,地主老财被打倒,庄院逐渐破落不堪,慢慢的村民也从沟谷里搬到了上方的平地,盖起了大瓦房,土窑也慢慢荒废了。
这些破落的土窑,寄托了我大量的儿时记忆。如今这些土窑,在这些农民的巧手下,焕然一新。不,应该是焕然如旧,逐渐在回归本初的样子——
当初破落的院落也被重新构建,被推倒的照壁,也重新堆砌起来,变成了青砖为基,黄土为砖,青瓦为顶的模样。甚至院子里也铺上了村民家里挖出来的老青石——
当初那个雄踞沟谷最好位置的何姓老财的私家庄院,也被村民重新搭建起来,被改造成了特点豫西北农家酒店,重新焕发容光,继续俯瞰着川流而过的汶水河——
黄土墙、青瓦房、老土窑……经过这些农民侍弄起来的一砖一瓦,行走在这些庄院之间,似乎还真能让人找到老家莫沟的感觉。
5
建筑只是基石,如果没有文化、休闲、精神内核,所谓的小镇也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建筑,这样的小镇进入市场后,也只是让人来过、看看、走了,无法让人留下来,并产生消费,最终,兴于建筑,死于运营。
我在“老家莫沟”走了一圈,惊喜的发现了,他们在内核运营上面的一些尝试非常贴合市场,也具备落地的可能。
比如,老苗书馆。这可能是全国最漂亮的村级图书馆,他们通过对老窑洞的修缮,建成全国最有特色的窑洞图书馆,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而且,前期还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图书捐赠活动,既吸纳了社会上的图书资源,又打开了名气。馆内图书几乎都来自于社会捐赠——
还有,窑洞茶馆和窑洞客栈,通过老物件的摆件和传统的软装布局,几乎重现了豫西北的风土人情——
作为一个河南的农村,豫剧必然是少不了的,豫剧大戏台也得有——
还有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小镇为了增强每一位村民的参与感和荣耀感,邀请摄影师为每一位村民拍摄照片,在村子里设置了多个照片墙——
另一个值得我感动的细节就是,小镇里极力倡导环保理念,在小镇的杂货铺等多个商店门外都挂着,一节废电池换一瓶矿泉水等废物回收策略,他们再一次走在了众多开发商的前面——
除此之外,村子里的咖啡厅、酒吧、酒店、农家院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步落实,绝大多数的配套建筑已经完工,但是招商运营还在筹备阶段。
其实这些配套都不算很稀有,放在很多旅游小镇里,也都不算稀奇。但是令我感动的是,这些尝试不是由专业的旅游地产开发公司、专业的商业配套运营公司做的,而是来自于一群由普通乡民组成的集体一点一点的探索。
这些探索有的是文化方向上的探索,如图书馆、照片墙、村民自治公约,有的是商业运营上的探索,如窑洞客栈、窑洞咖啡厅、茶馆,有的是环保方面的探索,如废电池回收、废塑料回收。这些方向上的探索,无论哪一点,都不落所谓的专业文旅地产开发商之后,甚至都走在了他们前面。
6
在文中,我多次提到了这群乡民的自治自建,有人怀疑,这难道真是一群农民捣鼓起来的?
那么最后,就让我们来看看这群超越众多开发商的乡民团队吧。
先谈谈他们的资本模式,村民先成立了孟州莫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众筹方式投资,引导村民按人头入股,以现金和责任田承包权、房屋、树木等实物入股,按股分红。看,完全的村民自治自建,于是在我去的当天,我看到了一群干的热火朝天的村民们——
土胡基、青瓦房、黄土墙、青石地……这种豫西北民俗风情的建筑元素复兴当然也离不开一群匠人。他们中有年逾古稀70多岁的民间老匠人老万,也有掌握一手砖雕工艺的老何,还有精通垛墙打胡基的老耿,上文图里那些古朴的泥土墙就出自他的手。
一群开发商天天讲工匠精神,而真正的工匠往往藏在黄土原上的土胚墙后,藏在砖雕扬起的沉渣里,他们没学历、没名号、没背景,不善讲故事,只知埋头雕琢一砖一瓦一土一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工匠精神”。
7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为这个小镇站台?舔着个脸跟写软文一样!
我从小在黄土地里打滚,在汶水河中捉鱼,在老破窑里烤玉米。
长大后,我看到曾经的大宅院逐渐破落不堪,老家也渐渐失去曾经的模样,无数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人,一家人将头埋在黄土地里,埋头苦干,汗滴掉地上砸八瓣,都砸不出来一个富足人家,这是就是我的老家,这就是中国农村!
现在,还是这群人,手握工匠精神,怀揣一抔热血,做出来这么一个小镇。诚然,它有各种各样的瑕疵,比如建筑的精细程度,比如商业运营能力的短缺,比如现有业态的低端。但,这都不能阻碍这么一群心怀美好的人,奔向改变命运,改变生存的未来。有梦想的人,总是值得尊敬的!
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个小镇有如此多的不完美,才更值得我去站台,我去呼喊,呼喊更多的专业的人加入其中,他们需要专业的招商人才,专业的商业运营人才,甚至是足够有实力的特色商家进驻。
对,我就是要免费为“老家莫沟”站台。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这也是我的老家。
什么?你居然不了解宋卫平的100个小镇计划?点击了解↓↓↓
END
宏观研究:
房地产税|中国购房者|预售制度|去库存|经济危机|房地产政治经济学 | 未来城市战争 | 趋势研判 | 地王的逻辑 | 地产黑暗猛料 |高考 |地产寡头时代 |中国学校 | 国家中心城市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高考工厂|未来4年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的未来10年 | 致三四五线城市的朋友
企业研究
华夏幸福基业|许家印|恒大|碧桂园和恒大 | 100个蓝城小镇| 万科股权之争 | 融创入股
城市研究:
郑州VS武汉|中部省会房价PK|城市富人区 | 郑州去西安|西安选房|长沙考察 | 重庆房产 | 西安限购 | 杭州(上)|杭州(下) | 福州交通 | 重庆房产投资 |重庆炒房团 |福州规划 | 西安vs郑州 | 合肥房价暴跌|成都
产品研究:
北京日照测算|重庆龙湖的小区|万科S墅 | 最好的四房户型 | 小户型公寓 | 电梯 | 扬灰层 | 电梯维保 | 噪音|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 |泰禾院子 |暖气的14个问题
云南考察:
昆明夜商圈|和顺古镇|腾冲|大理地产|春城昆明|西双版纳|中信嘉丽泽|万达城|雅居乐原乡
山东考察:
米宅文旅观|威海考察|深蓝中心 |烟台 | 星河湾|华润威海湾九里 | 青岛万达东方影都
装修装饰:
安全隐患|11个错误|烂户型这样美|6平米88万极小户型装修
行业研究:
如果房地产崩盘|县城拓客时光 丨传奇商业成都IFS | 实体商业的救命稻草 | 澳门威尼斯人 | 长租公寓
米宅文库:
产业地产|房地产营销|顶楼商业|绿城地下车库|天津大悦城|小户型室内创意|30张图解密|万科渠道营销策略|2016杭州万科三好住宅|万科标准化产品研发|新媒体营销|杭州万科精工手册|华侨城旅游地产|写字楼公寓产品设计 | 城市综合体商业动线研究 | 中国20大商业街区 | 商业返租 | 高层轻奢住宅研究 | 户型评价五大方法 |商业动线规划设计 | 中式院落 | 万科景观细部及节点做法 | 200种植物知识(上篇) | 200种植物知识(下篇)| 万科户型设计 | 植物搭配设计 | 空间水景 | 金地产品系 | 徽派建筑| 城市规划对房产的影响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