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叙事话语与传播策略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本文来源:闻道PR公众号
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更新不迷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受到的曲解和污名化也依然存在。
那么我们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今天
让我们一起跟随陈先红教授的脚步
走进“讲好中国故事”的知识盛宴
报告人简介
陈先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学者”特聘教授、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二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外文局-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品牌传播等。已出版著作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十多篇,著有《公共关系生态论》、《现代公共关系学》(第二版)、《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三版)、主编《中国公共关系学》(上、下)、《欧美公共关系经典丛书》、译著《战略传播手册》等,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国外文局重大课题2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几十项。《Public Relations Review》年度特刊联合主编,“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创始人和学术顾问。
01
讲好中国故事的
中国观
讲座伊始,陈先红教授强调界定好中国观的重要性。讲好中国故事概念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展开的,中西方面临着“中国观”的巨大差异。
何谓中国?
何谓中华民族?
何谓中国故事?
这些有关国家与民族认同的问题,长期以来并非不言自明,“中国”与“中国故事”并不是一个内涵明晰的语义域,“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涉及到“多元脉络的”中国观,更涉及中国故事的叙事观和对外传播的战略观。
由于中西方在中国观的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隔膜,尤其西方对我们中国的曲解、排斥和污名化现象直接影响了中国故事的讲述效果,所以接下来,陈教授带领我们回顾历史,理清东西方视野下不同的中国观,为我们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些历史文化维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
西方的中国观
“想象的异邦”
中国可能只是在学院中被研究,在博物馆中被展览,在各种关于人类和宇宙的学术著作中被理论表述出来的一个想象的“中国”,而且关于这种“中国”的知识还是“或多或少建立在高高在上的西方意识”基础上的。(萨义德,1999)
西方世界知识体系中的“中国”仿佛是一个缺席者, 空出来的那个座位总是有异邦人在李代桃僵地对“中国”进行叙述。(葛兆光,2000)
西方群众对中国的了认识大多建立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之上。西方国家制造了一些理论话语和国际政治外交话语为中国重新定位。
西方的中国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代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国家治理典范,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称赞。整个世界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站位与重组,而“敌人”与“朋友”的概念不再完全对立或割裂。
“中国”的自我认识与世界认识也在发生深刻蜕变,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的崛起给西方带来的战略性警惕——
消除中西方“世界观”和“中国观”的隔膜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问题。
中国观的界定
复杂的“概念丛”
#01
从过去来看
第一,“中国”是地理上的中央之国 ;
第二,“中国”是政治上的天朝王权之国;
第三,“中国”是文化上的文明之国。
#02
从近现代来看
在近现代以前东亚世界的政治秩序中,“中国”概念的“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是合二为一的。
在中国的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也认为,中国不是一个普通类型的国家,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国家,曰“超国家类型”。
#03
从国际上来看
中国观的界定
什么是中国?
中国是一个由历史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逐渐形成的具有文化共同体特质的主权国家。新的中国观应该是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的合一。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1
从传统中国文明复兴与转型的故事中传播中国感召力
从现代中国的现代化故事中传播中国创造力
2
3
从全球中国的全球化故事中传播中国公信力
成为中国讲好国家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策略。
02
讲好中国故事的
叙事观
在认识和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观”后,陈先红教授继续“疯狂输出”,带领我们走进“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观”。
陈教授首先分享了对故事的理解,从哲学角度和传播学角度强调“讲故事”的特殊意义,指出“讲故事”作为一项软实力战略,是奠定当今国际传播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一种最佳的国际传播方式。
这时!作为公关人的你是不是想问
“讲故事”与公关、广告和新闻
有什么区别呢
别着急,答案这就来啦~
公共关系
是一种基于事实的传播,是一种关系之间者的传播,站在组织与公众之间。
广告宣传
是一种不对称的信息传播,只沉浸于孤独的述说,只追求强制性的灌输效果。
新闻报道
只臣服于当下那一刻,只追求“时效度”的传播效果。
故事传播
口口相传的艺术,相互倾听的对话。
陈教授讲到,“讲故事”其实与我们所学习的公关最为相近,它作为一种以情动人的柔性公关策略,具有告知、说服、倡议、引起情感反应、建立群体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塑造国家形象等强大的文化号召力和相应力。
故事是一种不死的历史记忆,
体现了一种史诗般的叙事精神。
人会死去,
而故事会活下来。
接下来,陈教授为我们介绍
1.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故事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指过去的故事;
第二、指典故故事;
第三、指故事制度。
2.中国故事里的叙事一词同样也有三层含义:
第一、顺序之意,“叙事”亦写作“序事”;
第二、头绪之意,即故事线索的头绪;
第三、叙述之意,即讲故事的意思。
3.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核心:
第一、传统中国文明复兴与转型的故事;
第二、现代中国的现代化故事;
第三、全球中国的全球化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中国故事那么复杂,我们该如何着手去讲述呢?
陈先红教授的讲解还在继续,她从三个维度提出了策略建议:
01|建立故事维度的内容叙事观
讲好中国故事,在内容维度上要聚焦于大叙事(宏观)——中叙事(中观)——小叙事(微观)三个叙述层次,形成多元并存的叙事内容体系。
02|建立话语维度的受众叙事观
针对国际民间话语空间,构建文化伦理共同体的文明中国话语体系。
针对国际官方话语空间,构建政治文明共同体的现代中国话语体系。
针对国际公共治理话语空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中国话语体系。
03|建立语境维度的共享叙事观
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正是在中国软硬“实力逆差”和“全球化”语境中展开的。
03
对外讲好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陈先红教授指出,现在的新中国是一个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性与西方民主党、共和党的阶级性完全不一样。中国共产党的党,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党派,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历史上的结党营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是一种国家的概念。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两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感谢陈先红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百听不厌的精彩分享。不过好不容易才见到陈教授,怎么能没有提问环节呢?
在全球文化日益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您觉得中国故事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故事相比有什么典型的特征呢?
我把中国故事分为了四个等级:
一级中国故事是指在国内外语境中去弘扬共享价值观的中国故事,例如流浪地球,它们具有一定的共识性和统一性;
二级中国故事是指在国内外语境中去彰显中国价值观的中国故事;
三级中国故事是指在国内外语境中讲述西方价值观的中国元素故事,例如功夫熊猫,它们是具有融合视角的西方好故事;
四级中国故事就是指在歪曲丑化中国价值观的一些反叙式操作的故事。
其实我们不强调一味的突出中国特色的中国价值观,也不是说要去强调西方价值观。我们要追求一种共享的价值观,能被全世界认可的故事便是好故事。
陈教授
抖音上某些外国人会凭借中国故事(盲目夸中国)来赚钱捞金,不少网友会用“财富密码”来调侃,请问老师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
他如果讲的很受欢迎,让他有一些流量能够赚一点钱成为财富密码,也未为不可呀。只要他讲的是真实的好故事,我们为什么不欢迎呢?当我们换个意思是说,他讲的这些,最好是他能够在国外的媒体上用英文去讲中国的好故事,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西方人其实就是我们最需要公关的对象。我们公关公谁的关呢?我们公关就要找到关键的目标公众、次要的目标公众、努力追求的公众是吧?那么,其实就是这些愿意讲中国故事的外国人。
聚焦汉学家、通婚家庭、在华留学生、在华外籍人士、海外华侨,海外留学生、出海中国企业、国际公益组织、国际行业协会、国际学术团体十大类跨文化群体。建立中外跨文化交流的人脉数据库,他们去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够触达到我们想影响的人群。如果我们中国的声音传不出去,全部都被封杀,渠道也全部被堵死了怎么办呢?这就是要公关了。
陈教授
虽然本次讲座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但是探索中国故事的道路还在继续前进着。
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在后面等着你嗷~
记得持续关注我们呀!
出品|闻道PR
排版|林轩羽 关启华
供稿|林轩羽 关启华
责编|苗雨玮 苏祺 邹玲
审核|刘晶
外一篇|
联合国报告:新冠疫情抹去十年全球发展成果
联合国微信公众号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1
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
联合国秘书长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
⭐️ 亮点摘要
联合国2021年“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早些时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开幕!联合国负责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主持发布了《联合国秘书长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
报告评估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努力受到新冠疫情的不同程度冲击,某些领域数年来的进步化为乌有。
1. 新冠余波持续
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在减少贫困、改善妇幼健康、增加电力供应和推进性别平等等重要领域的目标落实方面取得了进展。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进步的速度还不够快。此外,在减少不平等、降低碳排放和解决饥饿等真正具有变革意义的领域,进展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倒退。
因此,到2020年初,世界没有走在实现2030年目标和指标的轨道上。
刘振民表示,古特雷斯秘书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通过现有的最新数据和评估,揭示出新冠疫情危机对于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1)
2020年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增加了1.19到1.24亿人。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流失。
(2)
在疫情前就已经出现上升的饥饿人口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至8300万到1.32亿人。
(3)
未能达到最低阅读熟练水平的儿童和青年人数增加了1.01亿人,抹去了最近二十年来在教育领域所实现的发展成果。
(4)
危机同时加剧了现有的不平等,威胁着16亿非正规经济领域劳动者的生计,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在许多国家出现显著上升。
(5)
女性和女童面临的家庭暴力激增。受到疫情影响,未来十年内将有多达1000万女童面临童婚风险。
(6)
与大流行病相关的经济放缓对减缓气候危机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尽管新冠疫情抹去了数十年的发展成果,但疫情危机也可以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实施转变的重要机遇。未来18个月内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将决定世界能否推动疫情后的复苏,并按时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副秘书长 刘振民
© 联合国图片 |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
SDGs 2030
2. 对消除贫困影响最大
2015年以来减贫进展的放缓因新冠大流行而进一步受挫, 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20多年来首次上升。除非立即采取实质性的政策行动,新冠疫情、冲突和气候变化的三重威胁,使到2030年消除贫困的全球目标无法实现。
新冠危机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健康、就业和收入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2020年推出了许多社会保障新措施。然而,全世界仍有40亿人没有社会保障,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贫困和弱势群体。
气候变化和冲突正对消除贫困构成威胁,这一大流行病将使2020年贫困人口增加1.19亿至1.24亿,导致极端贫困率从2019年的8.4%上升到2020年的9.5%,这是同一代人中首次上升。
© 联合国图片 | 新冠大流行将使2020年贫困人口增加1.19亿至1.24亿,是极端贫困率在同一代人中首次上升
在“新贫困人口”中,每10人中就有8人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据预测,到2030年,仍将有约6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3. 不平等日益加剧
这场危机还加剧了不平等:2020年,相当于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流失。16亿非正规经济领域劳动者的生计正被威胁,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在许多国家出现显著上升。
© 联合国报告图片 | 不平等在新冠大流行中被加剧
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社会经济冲击对性别平等领域最近的进展产生不利影响: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加剧,前几年减少的童婚现象预计将会增加,家庭照护工作的增多对妇女的影响尤为严重。
据估计,由于这一大流行病,未来十年面临童婚风险的女童还将增加1000 万。
© 联合国报告图片 | 女性花费在家务和照看小孩上的时间是男性的2.5倍
疫情突出表明,需要迅速采取行动,解决全球仍然普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实现性别平等方面回到正轨。
妇女作为一线卫生工作者、照料者以及应对和恢复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担任关键领导职位的妇女人数仍然不足,妇女的权利和优先事项在这些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明确落实。
© 联合国报告图片 | 决策者中的性别比例失衡严重
到2019年,妇女在全球劳动力中占比接近39%,但在管理岗位中仅占28.3%,这一比例自2000年以来增加3个百分点。疫情对女性劳动力、特别是女企业家造成尤为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在缩小全球管理职位性别差距方面取得的微小进展出现倒退。
4. 教育的“代际灾难”
新冠大流行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一场“代际灾难”。疫情之前,进展已经很慢,不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教育的具体目标。
疫情导致的学校停课对儿童的学习和福祉造成破坏性后果。数以亿计的儿童和年轻人在学习上落后,这将产生长期影响。新冠危机爆发已有一年,全球三分之二的学生仍因学校完全或部分停课而受到影响。
最脆弱的儿童和不能进行远程学习的儿童无法返回校园以及被迫接受童婚或成为童工的风险增加。
据估计,由于疫情造成的后果,2020年又有1.01亿儿童和年轻人(1年级至8年级)的阅读能力滑落到最低水平以下,导致过去20年取得的教育成果付诸东流。到2024年,阅读能力水平可能会恢复,但前提是要通过补救和追赶战略,在这项任务上付出特别努力。
© 联合国报告图片 | 新冠大流行使过去20年的教育成果付诸东流
就在疫情暴发之前,全球53%的年轻人正在完成中学学业,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这一数字仅为29%。
但在疫情发生后,学业完成率的上升可能放缓甚至逆转,具体情况取决于学校停课的持续时间(导致学习损失,影响上学积极性)和贫困现象可能增加的程度(使得处境不利儿童面临更多障碍)。
© 联合国报告图片 | 新冠大流行将使学生的学业完成率下降
5. 气候危机并未放缓
新冠疫情所引发的经济放缓并没有带来气候危机的缓和。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1.2摄氏度,日益逼近《巴黎协定》所设立的1.5摄氏度的升温上限。
© 联合国报告图片 | 全球温升已达1.2摄氏度,日益逼近1.5摄氏度上限
科学家认为,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摄氏度的范围内,到2030年时全球排放量应削减到比2010年水平低45%。2019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比2010年时减少了约6.2%,而70个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在2014年则上升了14.4%。
此外,2020年,国际社会也未能完成停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目标,2015-2020年间,全球平均每年损失多达1000万公顷森林。
在全球范围内,物种灭绝的风险在过去30年里增加了约10%。红色名录指数(范围在0和1之间,1表示无灭绝风险,0表示所有物种均已灭绝)从1993年的0.81下降到 2021年的0.73。
报告显示,部分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措施也受到了疫情的不利影响。
6. 未来18个月是关键
刘振民表示,总体而言,在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六年后,今年的报告所反映出的实施情况令人担忧。但报告同时也突显出国际社会在面对疫情危机时所展现出来的抵御力、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刘振民强调,只要各国“采取行动应对疫情所暴露出来的系统性不足、充分利用危机期间得来不易的政策智慧,并善用日新月异的科学和技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按时实现仍然触手可及。
刘振民副秘书长在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上的发言中提出了未来18个月内指引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的三大要素。
“首先,我们必须为所有国家的复苏创造平等的条件”,这既包括公平分享新冠疫苗和治疗方法,也包括建立全球经济复苏计划,发达国家应通过官方发展援助、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殊提款权,以及减免债务等方式,确保让发展中国家也能实现更加具有抵御力的经济复苏。
其次,各国必须通过提供全民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教育等措施,“确保疫情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损失不会转变成为长期的能力削弱”。
第三,各国都须合理利用科学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全面提供清洁能源、可持续粮食系统、消除数字鸿沟,以及建成更加可持续的交通和城市,都是涉及多个利益攸关方的明智之举,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方方面面都能从中显著获益。”
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今天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将对未来的世世代代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从疫情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将帮助我们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抓住这一契机,让这个十年成为行动、改变和恢复的十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落实《巴黎协定》的承诺。
”
SDGs 2030
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
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论坛是联合国贯彻和审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平台。
高级别政策论坛2021年会议将在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于2021年7月6日星期二至7月15日星期四举行。这包括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至7月15日星期四为期三天的论坛部长级会议,作为理事会高级别部分的一部分。
主题将是“从新冠肺炎大流行病中可持续和有复原力地恢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在可持续发展行动和交付十年背景下,为实现2030年议程构建一条包容和有效的道路”。
2021年的高级别政策论坛将讨论可持续发展目标1(不贫穷)、2(零饥饿)、3(良好健康和福祉)、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10(减少不平等)、12(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13(气候行动)、16(和平、正义和强有力的机构)和17(伙伴关系)。论坛还将审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不可分割和相互联系的性质。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35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