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为什么马恩对现实主义小说情有独钟?
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传统和真实性品格,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道情结和现实关怀有某种精神本质上的暗合,也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逻辑上有着天然的默契,尤其是在现代性思想取向上达成了一致。
原文 :《为什么马恩对现实主义小说情有独钟》
作者 | 浙江工商大学 蒋承勇
图片 | 网络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讨论过的19世纪欧洲作家多达几十位,其中包括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左拉、莫泊桑;英国的拜伦、雪莱、狄更斯;德国的阿伦特、海涅;俄国的普希金、屠格涅夫;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等等。这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大多归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倾向的作家作品情有独钟。
拉法格在回忆中说,马克思“非常推崇巴尔扎克”,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要写一篇关于评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文章。原因就在于巴尔扎克以其非凡的艺术才华,在他的作品中,“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确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高度称赞巴尔扎克“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名”。恩格斯则在1883年致劳拉·拉法格的信中提到,他在病中阅读巴尔扎克,从这位卓越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那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恩格斯《致劳拉·拉法格》)。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给予高度的评价。比如,恩格斯在提到欧仁·苏和狄更斯等作家时,因为他们的创作展示了社会历史风貌而赞誉他们“确实是时代的标志”(恩格斯《大陆上的运动》)。
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文艺的著述,我们在惊叹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丰富而深刻的见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他们的论述中涉猎最多、最集中,同时也构成其文艺思想之核心内容的,主要是19世纪欧洲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
考察西方小说兴起与繁荣的18、19世纪的历史语境可以发现,黑格尔之所以把小说称为“近代市民阶层的史诗”,显然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的巨大变化。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小说高度关注个人的世俗生活,描写人对金钱的追逐、对物质的渴望等,所反映的正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社会普遍现象;现实主义小说呈现的文本世界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有着高度的同质性和同构性。
事实上,小说的兴起和繁盛,原本就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两者似乎有奇妙的同步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具有一种“再现那些比表层形式更加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力量的能力”(Simon Dentith)。正因为如此,作家通过小说创作,研究并艺术地展示他们所研究和理解并认识的那个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这是顺理成章的。
读者通过阅读19世纪的小说,可以比较深刻而全面地把握和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家、发展史及其内在的矛盾与罪恶,可以看到人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善恶矛盾,以及人的心灵世界的痛苦、扭曲与挣扎。“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浑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双城记》开头作者的这番议论,把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时期的英国乃至西欧资本主义社会概括得淋漓尽致,更耐人寻味的是,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与社会的深深忧虑,这恰恰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之现代性悖谬特征的形象而有哲理的表述。于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自然也就拥有了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社会认识价值。
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第一位批评家”,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深刻的矛盾性:一方面,资本主义是一种巨大的解放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又是一种巨大的压迫力,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酷的权力关系和社会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因此,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所持的立场与观念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和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有很大的一致性:他们都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去揭露与批判其现代化之弊端,维护人的尊严,寻求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在现代性的取向上,他们总体上均属于社会现代性和理性主体性的范畴。由是,他们也就合乎逻辑地期待文学能够从研究人的生活以及由人组成之社会的维度,体现其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多重价值,他们也就特别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与认识功能。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绝非遗世独立,自外于其他知识领域,而是与人类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可以起到对人的启蒙与解放的作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仅高度肯定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环境的历史性真实描写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特征,而且对欧洲文学史上体现这种特点的文学作品(包括浪漫主义的文学)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显著的人道精神和现实情怀。
在此意义上,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传统和真实性品格,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道情结和现实关怀有某种精神本质上的暗合,也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逻辑上有着天然的默契,尤其是在现代性思想取向上达成了一致。这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原因,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写实”传统和真实性审美品格成为他们的文艺思想之基石或核心精神的重要缘由。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755期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共产党宣言》中文初版如何问世?| 社会科学报建党百年·音频专题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加剧全球业已存在的“学习危机”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阶层劣势,如何影响个人与社会发展?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宋志坚:从“黄旗加身”到“黄袍加身”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巨头”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民族复兴责任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陈志强:德意志何以成为今天的德国?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新金融服务,正推动年轻人非理性消费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⑩全球减贫倒退折射新社会问题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⑨人口出生率出现两极化倾向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⑦新科技浪潮亟需新伦理规范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⑥线上线下教育呈现系统性问题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⑤“碳定价”为气候问题辟新径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④双重失业与远程办公改写就业市场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③政府治理呈现权力扩大趋势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②经济萧条与货币放水带来双重风险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①疫情引发公共卫生体系反思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冲击下,哪些企业赢了,哪些输了?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会导致婴儿骤减,还是迎来婴儿潮?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许知远:边缘随时可能变成进入舞台的空间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历史政治学:发展中国政治学的新路径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黄铭: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新型零工”如何影响我国未来就业方式?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人口老龄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蓝天是他的归宿和梦想:纪念圣埃克苏佩里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们都说了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这位18岁的姑娘,开创了科幻小说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