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五届 | 吴定斌:部队农场再教育,被连长训斥“鸟兵烂屎兵”

吴定斌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作者近照

吴定斌,1944年生,浙江省松阳县人。外科主任医师。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名温州医科大学)医疗系,退休前任浙江省松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原题
难忘的岁月
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纪事




作者:吴定斌



人,一生中的道路是曲折的、坎坷的。一旦进入老年,怀旧思想也悄然到来。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在嘉兴王江泾部队农场锻炼的日子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1970年7月28日,是我人生又一起点,那就是结束了十八年的学生时代,走向社会工作的新开端。这一天,我们响应党中央号召: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到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我们温州医学院六九届毕业生98人,与浙江林学院应届毕业生64人,组成一个学生连,赴嘉兴王江泾6284部队农场劳动锻炼,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历时十八个月。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蹉跎岁月,给我留下永恒的记忆。


嘉兴王江泾6284部队农场学生连合影,摄于1971年12月26日


建房 打井


1970年7月28日,是我们离开母校的日子,同学们的心情如同孩子离别父母一样,依依不舍、异常地留恋,我们向老师挥手告别。之后,我们在部队接兵人员的带领下,从温州出发,经过一天的舟车劳累,顺利到达嘉兴市6284部队团部驻地——东大营。


农场的位置与江苏省盛泽镇接壤,距王江泾镇约2公里。这里原先是一个天然湖泊,前几年,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倡导部队生产自给,当地驻军把湖水抽干后围垦成农场,共有耕地面积1000亩,有四个连队的解放军在那里戍屯。学生连来了之后,从解放军连队中抽调出水稻田160亩、蔬菜地10亩给我们学生连来耕种管理。


学生连实行军训管理,我们除了少一套军装领章帽徽,其他都同解放军一样军事化,部队调配连长、指导员、副连长、排长、事务长、炊事班长等九位解放军管理学生连。刚到连队时,我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男生住宿是另时撘建的油毛毡简易房,四面通风;女生住宿被安排在农场的仓库内。


一到晚上,田野外的蚊子、各种虫子纷沓而来,轮番攻击,我辛亏有一顶破蚊帐,不然的话难以入眠。女生也不好受,五十多人拥挤在一个没有窗户的仓库里,无电扇,十分闷热,难以入睡。再说,当时正逢七八月份,晴天气温高达37~38度,下雨时室内潮湿,室外淤泥路滑。


部队领导见学生连的生活条件太艰苦,就发动大家自已动手改善,丰衣足食。我们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搭建起五座土墙草顶营房,房子的四周用泥土夯墙,房架用毛竹构建,房顶则采用稻草编织成片子,代替瓦片一片片铺在房顶上。可以自豪地说,建房的每一项工序都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做的。


生活饮用水,由于当时嘉兴农村仍然有血吸虫病流行,河水不能饮用,但又没有自来水,怎么办呢?只能采用打井取水才较为安全。因此我们一边盖房,一边打井。井的深度离地面5米,底部用砂石和煤渣铺面,然后用预制水泥井圈一层层叠加完成,最后地面上的井圈四周用水泥砂石抹平。没过多久,五座泥坯稻草营房和四口水井都如期完成。从此,我们全连同学都搬进能遮风挡雨的新营房,一个能安居的“家”。


农耕 学习


学生连有了“安居的窝”之后,接下来以班、排为单位进行出操训练、学习、劳动、执勤站岗等部队生活活动。出操以班、排列队训练为主;学习内容是《毛泽东选集》和当时的时事及报刊上的重要社论;劳动主要是田间劳动,按农时季节耕耘、播种、插秧、除草、施肥及田间管理等,到了秋天就收割入仓等程序,一环扣一环,无从间歇。


部队抓学生连的政治思想教育,一年中到团部听几次国内外形势报告,每当学生连队伍行走在市区大街上时,大家以饱满的精神,整齐的步伐,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歌,高呼“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等激昂的口号,吸引着当地市民驻足观看。


第二年的春天,农田耕耘开始了,农场耕耘翻土是使用电耕犁进行的,上级给学生连调拨了两部电耕犁,每部配有两台座机和一个犁头,一排、二排各一部。电耕犁全是铁制品,很沉重,一台座机有380斤重。每部犁由三人操作,两人各自站在田间两端的座机操作台上,犁头由钢丝牵引,一伸一缩;另一个人站在中间掌握犁头路线,防止电犁偏离。在操作台工作的两人,须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同时要注意检查电缆线有否破损,以防漏电、触电事故。据说当时嘉兴地区,每年因电耕犁操作不当或因漏电而发生触电伤亡事故有十多起。因此,我们操作时须特别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马虎。


我出身农家子弟,体力较好,被安排在电耕犁工作岗位上,每次操作前,穿上防电绝缘的高帮胶鞋,戴上橡皮手套,细心地检查电源开关和线路,工作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按操作程序进行。搬动电耕犁时要两人抬,一人在旁边扶持,如果没有好体力的人肯定不行,一不小心,还会闪腰致伤。这个阶段的农活历时半个月,够累的,所庆幸的是,我们都平安地完成任务了。


夏天,为了避开白天最炎热的时点,劳动时间为清晨三四点至中午十一点,下午三点至六七点收工。虽然劳动很辛苦,但是同学们没有任何怨言,这就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精神。秋天到了,金色的稻穂低垂着,微风吹过,千亩稻浪如金色的海洋在晃动,够迷人的,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事实也如此,秋后我们种植的水稻亩产达800-1000斤,在当年来说,这个亩产量是相当高的。因为那个年代既无现在的杂交水稻品种,又无充足的化肥、农药及先进科学种植技术,当时农村的水稻亩产只有300-400斤,所以说成果确实不简单。学生连种植的蔬菜品种很多,青菜、萝卜、各种瓜类五花八门,自给有余,心情无比愉悦。


炊事班有12位同学,在部队事务长、炊事班长的带领下,学会做饭、炒菜、做馒头、包子、饺子及养猪等活儿,给整个连队162位同学吃好、喝好。在养猪方面很有经验,平时猪吃的饲料、除了剩菜剩饭外,还吃“稻草糠”。因稻草糠食欲较差,猪不肯吃,为了增进猪的食欲又能长膘,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创造革新无粬发酵饲料方法,把“稻草糠”发酵成如酒糟状的饲料,猪吃了以后醉醺醺的,整天在猪圈里睡觉,因此猪也长膘了,不到一年,每头猪重达300斤。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般农户养一头猪,一年下来才不到200斤呢!学生连用“稻草糠”无粬发酵方法养猪的经验在全军介绍后,获得军部的嘉奖,被评为年度科技发明三等奖。


自从学生连办起了养猪场后,每月杀两三头猪,大大改善了大家的伙食。当我们离开连队时,还剩下八头大肥猪,每头都在300斤以上,送给了农场老连队的解放军。


抗台  保家


嘉兴地处浙江的平原地带,每逢七八月是台风季节,刮起风来真是凶猛无比。记得1971年8月的一天,气象预报下午有一股强台风要经过嘉兴,我们所在的锻炼农场也难免被肆虐,上级要求我们做好台风防范准备。大家刚刚草草吃过午饭,没多久,瞬间天空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阵雨接踵而来,大约有12级,并夹带着暴雨。此时我们住的营房(草房)也摇晃起来,连长、排长命令我们上房压顶,防止房顶被掀翻。一二排男生通过梯子迅速爬上屋顶,成一字型排列卧倒在屋顶两侧。此时天空乌云滚滚黑沉沉的,再加上雷电交加,用毛竹构建的草房像摇篮似的一晃一摇,我真是心惊胆战,唯恐草房塌陷,到时不死即伤,心里默默祈祷,愿上天神灵保佑:平安、平安……


一个多小时过后,风止雨停,同学们才从屋顶上下来,幸好平安无恙。但三排女同学的住房却遭殃了,由于女同学胆子小,不敢上房压顶,台风将草屋的顶盖掀掉了,暴雨把同学们的被褥和衣物都被淋湿了,连行李箱内吃的饼干等零食也被浸湿,无法食用了。通过抗台,锻炼了我们大学生遇险不惧,勇敢与恶劣的自然天气作顽强斗争的精神,也磨砺了大家的意志。


军训  拉练


学生连在接受解放军再教育的十八个月中,军事训练的科目是少不了的,更何况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綱,全民皆兵的年代。每日按部队要求的作息时间,进行出操、队形训练、夜间执勤站岗、紧急集合、枪械拆卸和使用等训练。到了冬天,大雪纷飞,整个嘉兴大地都笼罩在一片冰雪的世界中,夜间气温达零下七度。


一天深夜,当人们刚刚进人梦乡,突然听见清脆的急促哨子声和连长“紧急集合”的叫喊声,同学们从睡梦中警醒,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迅速穿好衣服,打好铺盖,背上背包急促赶往场地集合,训练要求时间在五分钟内完成。有个别同学手脚不够利索、动作迟慢而来不及打背包,只好手挟持着铺盖来集合了,结果被连长挨了一顿批评,“什么鸟兵,烂屎兵……”紧急集合之后,我们绕着王江泾镇周边急行走了一圈,约有五六公里的路程,然后返回营地。有神经衰弱症的同学是够呛的,那一夜的睡眠可要大打折扣了。


刚到连队那一年的冬季,我经历了人生难忘的军事拉练。按上级部队领导指示要远离营房进行一次野外军事训练活动,地点是平湖的乍浦镇,距离营地80公里,两天的路程,每人负重十公斤左右,必须步行完成。在行军中也有少数同学掉队的,则由收容车来帮助完成行程。


乍浦镇地处浙江东北海边,是明、清时期抗倭寇的英雄海岸镇,直到现在,山上仍保留有明清时期使用过的炮台和大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常有敌特偷渡登陆搞破坏活动。因此,我们夜间值勤站岗时要特别留意,要高度警惕注意每一细小的异常声音和幻影子,可谓是草木皆兵。再说,白天部队首长已进行了饱和式的形势教育和阶段斗争的教育,每位同学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毫不放松。


我们刚到部队农场的第一个夜晚,在附近不远处,夜间发生了数声枪声,第二天听到当地老乡传闻说,昨夜江苏那边来了特务,偷袭了军营,打伤两名,打死一名解放军。(事实是误传,那次农场夜间枪声事件,是农场某连一名战士患有抑郁症,因某种因素而发生的枪击事件。)作为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遇到这些迹象的发生,在当时的环境下能不紧张吗?


第二天,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到乍浦镇九龙山的小山坡上军训,上午进行实弹射击,每人6发子弹,下午实地投弹,每位投一颗真家伙。射击成绩最好的是三排一位女同学,得58环,她曾经参加过南京军区民兵大比武。差的不足20环。投弹最好的是二排一位男同学,投了接近60米远,他曾是学校里的体育委员。最差的仅15米,弄不好差点把自己也炸死。我的成绩属中等,射击29环,投弹43米。


由于这次军训是真枪实弹,同学们大多都是初次经历,难免有些紧张。再说,手榴弹投出爆炸前,人必须迅速卧倒,以免伤及自己,爆炸后的声音震耳欲聋,弹片从头顶呼啸而过,山林里的树叶纷纷落下,够吓人的。


记得有一位女同学,由于太紧张没拉弦就把手榴弹投出去了,时间5分钟过去了,手榴弹没有爆炸,当时在场的解放军和同学们都很紧张,搞不清情况,难道是哑弹?不管是什么弹,不响、不爆炸总不是好事,总得想方设法排查。


于是,解放军三排长就小心翼翼地爬过去排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人们的心弦也越来越紧,默默祈祷,怕发生爆炸,怕出现第二个像王杰那样的烈士。幸好,手榴弹没有拉弦,总算如人心愿,平安地排除了。


第三天,拉练军训结束,大家乘船返回王江泾农场营地。


时光茬苒,岁月催人老!一瞬间,50年过去了,现在的王江泾军垦农场怎样啦?


2017年,我们温医六九届同学会在桐乡召开,有幸到嘉兴王江泾故地重游。现在的王江泾变化可大了,昔日遍地的茅草房早已荡然无存,到处高楼林立,已是经济发达的新兴城镇。昔日我们战斗过的军垦农场已找不到了,又恢复到从前明镜似的天然湖泊。


回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恍若昨日。嘉兴王江泾军垦农场土地上留下我们学生连的青春足迹,回荡着我们的豪言壮语,歌声、读书声、笑语声在那绚丽的青春正茂的年华时代,永不消逝。


最后赋诗《难忘岁月》,以此结尾。


回首昔日军垦场,
烽火锤炼卧草房;
岁月流逝踪迹在,
青春无悔忆辉煌。

2020年7月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老五届之窗

章华荣:为共和国这一代大学生立传张铁壁:北大"回炉班"与653分校刘金霞:致我亲爱的老五届同胞张宝林:6377部队学生营集体追忆韦兰忠:大学毕业先去农场插田李秉铎:川大学生赴京大串连纪事唐延秋:我成了拿"高薪"的赤脚医生敖艾莉:一个女生的徒步“大串联”韩兆琪:大学文工团的载歌载舞周永威:军垦农场再教育纪实刘金霞:北大荒军垦农场生子记白庆泰:把大学生分配去收破烂白庆泰:军垦农场"再教育"的大学生卢达甫:大学毕业分配决定终身命运李秉铎:说起大学分配人人一肚子苦水敖艾莉:1967年“五·一九”惊魂
黄肇炎:三线国防厂伙食没油水李维治:我在大学的冤案朱顺泉:阔别37载,调回上海老家苏兆瑞:难忘当年大学录取通知书 苏兆瑞:文革中大学男生女生那些事儿苏兆瑞:"老五届"大学生的毕业分配苏兆瑞:我的海陆联运北上求学之路苏兆瑞:文革中的"复课闹革命"苏兆瑞:难忘1967年冬夜大出血敖艾莉:革命时代的女大学生剪影李秉铎:县中学往事 李秉铎: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李秉铎:说说印江打米厂的那些事潘松庆:武汉文革拾忆邵学新:武汉"八 一"渡江惨案郑克中:北大“文革”二三事陆伟国:四位同班同学的文革遭遇陆伟国 :我见证的人大血腥武斗李豫生: 我与 "人民大学七同学一封信"许景禹:我要回母校向老师当面道歉
红卫兵"五大领袖"老五王大宾去世任正非:华为成功与我不自私有关系温家宝的燃情岁月蔡绍佩:我参与研发的新药终于上市蔡绍佩:品味初到新大陆的甜酸苦辣李世华:我的大学,饿的滋味刘金霞:关质琦,我永远怀念的同桌高晋占:为一副护膝深山夜行五十里高晋占:没爹没娘偏逢大饥荒岁月高晋占:高考前百年一遇的山洪暴发高晋占:寒假时回家过年的辛酸记忆陆伟国:我的初恋王学泰:文革监狱里认识的干部子弟陈楚三:关于红卫兵的一桩历史公案北影大院 :荒唐而残酷的文革日子里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历史陶铸之女陶斯亮:百折不回的无悔人生周永威:我见证了武汉七二〇事件
周永威:悬崖边边上的师生之恋
周永威: 我的"武斗",毛骨悚然的游戏周永威:运动伊始我呛了一口水周永威:我进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周永威:1973年往事朱学勤: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六八年人你在哪里?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