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大TUD录取 | 读作品-不止于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惟学空间 Author 惟学空间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 设计作者
ZHICHEN同学 惟学2020-2021届学员▽ 辅导老师
CHENHAO老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GSD)城市设计项目(MAUD)。曾实践于芝加哥SOM、鹿特丹OMA、上海DCA等建筑设计事务所。▽ 录取结果(截至3.20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 ML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 MSAAD 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分校 UCLA — MSAUD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TUD — MSC Arch......
▽ 写在前面
对惟学空间说的话:惟学空间是一个很棒的团队~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容易拖延的人,加上因为疫情语言考试一直推后,辛亏有ZIRUI老师不时的跟进我的进度,还经常会通话去帮忙回答一些申请上的问题并且一直鼓励我,非常感激!这是我的第一个项目,由于还没转换到做作品集的状态里,花费了很多时间去适应和打磨,感谢CHENHAO老师在这个阶段给予我的帮助,让我逐渐适应开始上道哈哈!每一次评图其实也是很好的机会,能够看到不同非常优秀的老师们的看法,做作品集的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对学弟学妹说的话:一定要好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能尽早开始的都尽早开始,做作品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开始就算不满意也不要气馁,要有耐心慢慢打磨,不然可能就像我一样到最后急急忙忙。相信你们可以做的更好!
作品解读
青年创客的矛盾
2017年,武汉市政府启动“万人留汉”计划,旨在留住青年人才,并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住房建设。但那些位于市郊且风格千篇一律的住房项目不足以吸引新一代的青年创意人才。新一代的青年创客们,向往享受市中心的各种交通和生活娱乐设施,同时现代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希望能够充分展示和表达他们自己。但是市中心的建设已趋于饱和,且地价昂贵,政府没理由将这里的地皮以福利住房的方式提供给青年创客们……
武汉长江大桥的困境
而同时在武汉的市中心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对新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建成以后一直是武汉的重要地标之一。但尽管如此,它却不是一个特别宜人的旅游景点,因为上桥的交通方式不多,要走上桥往往需要十多分钟,且桥上的步行空间十分狭小,时常有摩托车飞驰而过,桥上也没有任何的娱乐空间,并且车辆来往的声音嘈杂……
02 概念
以工代赈——用创意换房租
因此,我提出类似于“以工代赈”的想法:让政府对武汉长江大桥进行改建,完善交通并提供基础设施,再通过房租补贴吸引青年创客入住,借助这些充满创意的年轻人的力量将大桥打造为别具一格的公共社区,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带动消费。最终各方都将从中获益,实现多赢。这就是这个方案名字所意味的——“More than just housing”。
03 从大桥到社区:演化
让青年创客改造大桥
这个方案最核心的一点其实并不是在于让作为建筑师的我来设计这座大桥,而是让建筑师退后一步,相反使用者成为“设计者”,让多种群体参与进这个方案里,借助他们各自的力量和优势互相作用,从而实现单靠某一个群体不能实现的目标。
政府-青年创客-公众合作改造 ©作者自绘
建筑的演变: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现状:尽管武汉长江大桥很著名,却功能单一,不能带给市民更多有趣的城市空间,也不能带给政府更多的收益。
阶段1:由政府架设新的结构框架和基础设施,丰富交通形式。
阶段2:青年创客开始入住,不断为社区带来人气。
阶段3:不断有人搬进来或离开,或者是移动他们的房子在桥上的位置,这使得大桥的形态不断的随着人的行为在变化。
大桥形态演变 ©作者自绘
04 从大桥到社区:交通
多级交通系统
大桥全长接近1.7公里,交通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通勤、游玩、货运等不同类型的需求,我建立了多层次的交通系统,其中包括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无人车系统。其中无人车系统是社区公共交通的核心。通过一条环形车道,无人车不断的来回行驶,以帮助人们能够快速的到达自己的住处或是其他地方。如果把大桥看作横着摩天楼,那么无人车就是它的核心筒。
多层次的社区交通系统 ©作者自绘
05 从大桥到社区:居住
“看!那是我的家!”—充满可能性的定制化居住模块
这个方案最核心的想法在于借助创客们的力量赋予整个社区无限的可能性和丰富性,因此如何为创客们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发挥创意的平台是最关键的事情。为此我设计了一套可供居住者定制和设计的居住模块。住户可以设计自己的房子,这让房子不仅可以灵活的满足住户的需求,还可以成为住户表达自我个性的方式。
“让我们住在一起吧!”—社交和形成聚落
框架的设置让居住模块可以便利的安装,同时也使得它们的移动成为了可能,这赋予社区更强的社交属性。住户可以选择将住到他们朋友或者家人的房子的附近,情侣可以将他们自己的房子移动到一起,并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更大的房子。通过这种方式,社区将满足住户的社交需求并自然的形成聚落。
多样化的社区居住模式 ©作者自绘
06 从大桥到社区:社区空间
立体化的社区空间
框架的设置同时还形成了一个类似山谷的空间,这使得我能够在其中建立一个更加立体化的公共空间,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有活力的公共社区。我利用框架创造出了高度和室内外的区别,两种维度的特征组合形成了适应不同功能的空间。
社区空间类型研究 ©作者自绘
不断运转的设计:
在现代城市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创意产业园区,但这些园区更多的只是一个办公场所和网红拍照场所的结合,在创客和市民之间没有发生充分的交流和联系,因此在这个方案中,我希望借助这个方案的特殊性去关注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试图创造多种不同类型的展示和教育空间,对于青年创客来说,这个公共社区为他们提供双重的帮助,一方面他们可以有平台向公众去展示他们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们有机会在这里售卖他们的作品以获取利益,帮助他们继续维持创作生活。而对公众来说,这样的社区比一般的商业区或是公园充满更多的惊喜,他们也能在此获得文化和教育,这种交流对双方都是有益的,这个设计试图创造一种可以运转的模式。而我认为这也是某种程度上设计的价值所在——将处于混乱中的力量置于合适的位置从而让它们互相作用。
+58m平面图 ©作者自绘
社区生活场景 ©作者自绘
高校设计课项目赏析:
1. 本科作品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丨西家大塘社区美术馆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21WIP(Work In Progress)展
2. 研究生作品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生活与生鲜——平疫结合的菜场改造:东南大学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铜奖作品 | 围墙5.0——健康社区神经末梢: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山之路·美好朝阳” 城市设计竞赛街区更新设计项目作品展示
2020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赏——未来神仙城市设计
2019第六届紫金奖·金奖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荐读 | 巷世界——书院门巷景观更新设计
2019年AIM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入围作品: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
2019年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作品:红色港湾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 多功能适老购物车:属于老年人的便利购物方式
2. 国外竞赛
舒适谷(Coziness valley)国际竞赛获奖作品—Moving Fish Park
2021普利茨克奖得主LACATON&VASSAL曾经的广州博物馆投标文本
上海国际设计周未来之星中国设计奖 TOP 100 LIST 正式发布!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馆竞赛一等奖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作品:同一个屋檐下
项目分析:
DA!作品《引力的影子》落天长江文化艺术周,以艺术之名 “还重庆以蓝天”
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最新行程 | 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设计师项目:
高田浩一新作:上海太阳能树市场,32棵太阳能“树”供电的有机建筑
MUDO 孙树瓅:当你运气不太好的时候——两个以退为进的设计故事
杨东子:疫情下的设计思考——MILESTONE里程碑|广设学院新春巨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