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廖峰: 志在兴农,产业报国
【校友名片】
廖峰,中共党员,1989年本科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动物科学专业,主攻畜禽营养调控。教授级高工,北京市平谷区人大常委,第六届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大伟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畜牧行业秘书长。
9月8日召开的第六届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授予廖峰等50名民营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称号
廖峰董事长与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晋柏同志
的合影
农大传承,志在兴农
“80年代初的中国农业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阶段,总体上状态是小、散、乱、差。”谈及当初选择报考农业大学的理由,廖峰追忆起那段岁月,打开了他的话匣。
受到父亲供销工作的影响,廖峰耳濡目染,从小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农业一定要向产业化发展,如果不向产业化发展,那整个农业将是没有前途的。那靠什么发展呢?一定是靠技术、靠科技!”廖峰在家里的支持下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
彼时的农业大学虽远不如如今条件优越,教学环境还较简陋,但许多老师都是享誉全国,甚至享誉中外。简陋的环境掩盖不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反而让莘莘学子更加刻苦。
“那是一批让我们无比崇敬的老先生,他们的影响让我终身受益。”廖峰回忆三十年前求学的经历,不断强调:“他们严谨认真的科研做法和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让我们觉得投身到现代农业无比光荣,有使命驱动,有责任感。”“海归”老先生们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校内小牧场的实践活动让心怀农业梦想的廖峰收获颇丰。
毕业之后在农业部饲料工业协会工作的几年,廖峰逐渐意识到我国饲料技术上的薄弱,回想幼年家乡的经历,他相信科技在饲料业上将会起重大作用。
他选择去欧美考察,了解美国的饲料科技水平与先进技术。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没有气馁,相信客观上的差距恰恰是一种潜力。将潜力挖掘出来,这将是我国饲料业乃至畜牧业的希望。终于1994年,满怀报国之心,廖峰创办了企业伟嘉。
廖峰带领意气风发 富有朝气的团队
1118模式,产业扶贫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是农民以及无业人员,农业科技的每一次提升将带来巨大的收益。作为饲料行业的领军人物,廖峰决定企业带领产业、员工带动农户一起加油脱贫。
“2019年5月24日,”廖峰还能清晰地记得当天的场景,脱口而出这个日子。
2019年5月24日上午9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莅临沧州大伟嘉产业园核心种猪场调研视察指导,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农业部副部长韩俊等陪同考察。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莅临大伟家产业园视察指导
“胡春华同志与企业农户和地方政府座谈,给予大伟嘉非常高的肯定,也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就是要建设最高水平的产业扶贫基地。”廖峰谈到副总理同志的视察感到十分自豪,同时“1118模式”也成为了大伟嘉产业扶贫的典型。
“1118模式,即‘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其实就是一对夫妻,我们把他们称作能人大户,通过创办家庭牧场的方式,养1000头猪,带动1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这就叫1118模式。”廖峰用通俗的语言向农户、员工、以及地方领导介绍着大伟嘉的“1118”模式,目前已在在辽宁、河北、山西、湖南等省开展乡村振兴事业,66000多个贫困户得到帮扶,实现20多个县域农民增收致富。
大伟嘉的“1118”产业扶贫模式解决了辽宁、河北、山西当地的难题,未来几年将加快推进产业延伸,在全国各地实行新的模式,用不同的方法尽力解决老百姓心上的难题,尽快实现优良种群+精准营养+标准化养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健康食品+金融服务+龙头企业加家庭农场产业扶贫+互联网及数据平台的发展模式。
保障供应,产业报国
从因邓小平同志题词而投身饲料行业,到在扶贫时代争创扶贫先锋,到今天持续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从农大的优秀学生,到饲料领域的领军人物和资深学者,廖峰都听从内心的呼唤。
今天我国农业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化等格局,农业从劣势行业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最大保障。
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剧烈,大伟嘉响应国务院生猪“保供应”的号召,牢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将国家的责任和企业的道路连在一起。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恪守“志在兴农,产业报国”的担当和使命,廖峰董事长率领大伟嘉全体员工持续坚定产业报国信念,持续落地国家“种业振兴”计划,持续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持续深化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优势,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低碳循环产业链”,坚持种猪、饲料、兽药发展的产业协同竞争战略,通过现代生物育种4.0技术,培养兼具抗病力和生产性能的新品种、新品系,强化以种猪科创新联盟、生猪产业联合体、蛋鸡产业联盟为载体,实现年出栏纯种猪和二元猪20万头,种猪精液300万份,年出栏500万头绿色生猪,托管6000万羽蛋鸡;年销售400万吨饲料,生物兽药20亿,继续提升生物饲料和生物兽药在行业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建立“优良种群+精准营养+标准化养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健康食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发力点,着力整合优质资源,持续践行国家双碳行动,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从80年代至今经历了接近40年的发展,饲料产业每年约有2亿吨配合饲料,形成了接近7000~8000亿的总产值,大约占国家94万亿GDP总量的1%,它提供了现代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的物质支撑和科技支撑。“现代畜牧业里面有65%~70%的成本是饲料构成的,”谈及饲料行业的进步,廖峰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莅临大伟嘉调研指导
“我毕业的时候,蛋鸡料蛋比大约都2.8~3.0:1,现在这个水平都已经提升到了2.3~2.4:1,肉鸡料肉比提升到1.5~1.6:1左右。(料肉比(FCR)是指饲养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从事饲料行业多年,廖峰能清楚感到科技的发展,为国家“菜篮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感到十分的欣慰。
除了产业扶贫,还有科技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大伟嘉跟全国各地的职业学院形成了深度的结对帮扶,通过产教联合体,大力推进“三农创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20年伊始武汉新冠疫情突起,在疫情严重的新年假期,大伟嘉董事长廖峰作为组长亲自指挥战役领导小组,向湖北疫情地区共捐赠“噢乐”品牌鸡蛋110万枚,消毒液3000罐,N95口罩7000个,与抗疫部队同舟共济,共同抵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面对跨世纪的扶贫工程,面对国家突发应急事件,作为共产党党员,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大伟嘉都不能置身世外。大伟嘉的几千名员工光荣参与国家建设,与全国人民共圆世纪梦想。”作为党员的代表与公司的象征,廖峰在采访的结尾谈及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深感自豪。
北京大伟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大伟嘉股份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种猪育种及畜禽健康养殖、生物饲料、生物兽药为核心业务,集健康养殖服务、贸易产业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专注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农牧业高科技企业集团。公司系1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中关村首批十百千亿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国三十强饲料企业、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兽药协会副会长单位等。公司拥有35家子公司,在北京、长沙、沈阳设有3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全国各地拥有7个现代工业产业园、1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个,无疫小区3个,国家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4个,通过新版GMP兽药制造基地2个,建设13家种猪和蛋鸡现代化示范场,已完成环京津冀350公里食品供应生态圈的布局。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刘宁:从中以楼到科技部再到蒋坝村,砥砺初心,见证成长
校友故事 | 王建忠、郑文静:你守望稻田,我守望你——农大伉俪的校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