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凡是你能够想得出来,能够讲得出来,都不是真的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八 显见不分

第五行:【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今天呢,我们从这一段看起。经文讲到这个地方呢,可以说完全讲到宇宙人生的真实面。凡是说到真实,大概都与我们常识相违背。因为所谓常识,是习惯在虚妄的境界当中,骤然之中听到这佛与大菩萨讲真实话,不但是很难懂,确实也很不容易接受。所以像这样的大法呢,唯有对待所谓根机成熟的众生,那个时候,佛才畅所怀,来谈论。根机没有成熟,虽然说,熏习成种,当然也是有利益的。像华严、法华上所讲的,都有利益。虽有利益呢,免不了要起疑问。疑就是障因此讨论就相当不容易了,必须要把疑问破除。这个障碍减少,纵然有障碍,最低限度不要障碍了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是一大原则。如果对于在修净土发生了障碍了,那就不如不说。不说没有这个障嘛,你还能带业往生,说出来之后,连带业往生都成了问题了,这个就麻烦大了。

那么我们讲堂呢,这些经典呢,可以说都是偏重在大乘法、一乘法上面。确实这些大经大论,是一般都不常讲的。纵然讲,诸位也许听过,听过外面人讲讲法华经,讲讲华严经,讲讲楞严经,你去听听,人家是怎么讲法的。那个讲法呢,我过去也听过很多,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这样讲法,想想也有道理。为什么呢?众生的心好高骛远,对小法他不满意,大法又不能接受。啊,那么这些大菩萨大慈大悲,好,给你讲大法。虽然是大经,小讲,呵呵,大经小讲。那么众生听听呢,也满足大愿了,我也听过大经了,没有向深处去研究。几部经听了,自己觉得很欢喜了,结果怎么样呢?是一无所得。听之前跟在听之后,实际上没有什么两样。所以那些善知识那么个讲法,也很有道理。这是对一般这个听众的时候,人家要求嘛,希望这么讲嘛,可以这么说法。

可是对于真正求佛法的人,要是那么轻描淡写地讲啊,那实在是对不住人。为什么?人家要开悟啊,人家要成就啊。那就应当要深讲,要圆讲,能够确实帮助我们用功,这才不辜负大众。可是真正求一乘大法的人,实在是不多。有两个三个认真地在求,那么这两个三个就是这一部经的当机者。其余的那都是附带的、旁听的,这我们要晓得。有一个两个当机者,都要认真地讲。

这一段经文一开头的:【本是】,上一次也给诸位提到过,本是是对底下「妄为」来讲的,这就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啊。这两个字非常要紧,先说出诸法实相。「妙明」是寂照不二的意思。寂照不二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寂照不二,是不是有一个寂,有一个照呢?如果有一个寂,有一个照,是二法啦,怎么能说不二呢?我们确确实实这个修行的障碍,就障碍在这个地方。我们讲不二,是真有两个东西,哦,不二,实际什么呢?还是二。古人也是用尽了苦心啊,用这个镜子来做比喻。镜子,无论是男人、女人天天都要用,一早起来就要照照镜子。当你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就是十方诸佛给你说法,你晓得不晓得啊。给你说什么法呢?妙明无上菩提呀,就给你说这个法啊。寂就是镜子的体,照就是它的作用。它确实是一呀,并不是二啊。所以说个不二,说老实话,已经是多事啦。那个多事,为什么要多这么一桩事呢?就是因为众生呢,把寂照分作两桩事情。这分成两桩事情,就叫妄为。

不但寂照是一,你懂得寂照是一了,再给诸位说,万法是一啊。华严经里面讲,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就是寂,多就是照。佛法,向上一着呢,就是讲不二,就是讲一。这个东西能讲得出来吗?讲不出来的。凡是言说,全都是方便,给我们做一个增上缘,希望我们从这个言说之中,悟入进去,这个要紧呢。寂是理体,是心之体,照是一心之用。一心本来就有寂之体,那个体是本是的呀,不是修成的,本来就寂。一心本来就有照的作用,所以那个照用啊,也不是从哪里学来的,本是啊。无上菩提,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的意思。这一句,惟取本觉果体,这是人人都本具的。诸佛虽然示现随相证得,譬如说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证了无上菩提了,那是示现,装个样子。实际上本有的,哪里有什么证得不证得呢?!做个模样给我们看,叫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觉悟啊,晓得有这一桩事情。佛虽然示相,装样子所证得了,他也没有一丝毫的增加;我们虽然说是失掉了,其实我们的无上菩提也没有缺少一分,不增不减呢。所谓证,证得什么?证是本是而已呀,证一个本是啊。所以到你证到佛的境界,恍然大悟,哦,本来如是嘛。就这么桩事情。

那么这一个道理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非常透彻。那么将来在六祖坛经里面还给诸位讲到,我们想想六祖坛经经文呢,大概再要一两次就讲到了。在《机缘品》里面有一段,六祖讲这个转八识成四智,他老人家有两首偈子,八句,把法相宗的道理讲得圆圆满满,真是妙极了。所以他是禅宗,他懂法相,他通唯识,他不是不懂,样样都通,妙绝了。那么这个八句偈子,跟这一段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证,凡是讲证,只证一个本有而已。那么可见得,没有证,是把本有迷失而已。既然证得之后了,说老实话,只是名字上换了一换,事实上呢?还是老样子。本有嘛。并不是说你证得,就多了一分了,真正有所得了,那错了。你要真正有所失呢,也错误的,不增不减。迷的时候,你是什么都不明了,苦啊,处处成障啊,处处都是障碍;悟了的时候,样样明白,无所不通,通达无碍啊。利弊就在此地。因为本有,无以复加,又不能减少,所以叫作无上啊。有增有减,不能叫无上;不增不减,才叫无上。

【净圆真心】「净」是指从来它不染污。那么我们现在讲识,我们染了没有呢?诸位要晓得,我们不要讲性了,我们就讲阿赖耶识。试问问,阿赖耶识有没有染?如果诸位说阿赖耶识有染,这有问题。只能说阿赖耶那个种子有染,有染有净。阿赖耶像个仓库一样啊,那个仓库里装干净东西也可以,装这个龌龊东西也可以呀。这装的东西有染有净啊,那个仓库本无染净可言。染净法从哪里生呢?染净法是第七意识啊。第八识尚且不染,何况真如本性呢?!所以真心决定没有染污。诸位要记住,真心个个人都具足的。刚才给诸位说了,人人具足的。所以一切众生,哪一个不是自性天真佛呢?!那么这是讲净。可见得这个净呢,已经不是染净之净了。是本净!染净之净还是染,还不是真正的净。为什么呢?我们套六祖一句话,染净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这句话很妙啊。不二法才是真的呀,二法不是真的。诸位细细去想想这个味道。

「圆」是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体相圆满的,作用圆满的,无一不圆满。那么我们现在想想,我们自己不圆满,我们欠缺太多太多了。那这个圆满,本是圆满的,你现在觉得不圆满,那有什么法子?是把你自己本来圆满迷失了。迷失了以后,你要去求圆满,越求越糟糕。求怎么样呢?妄为啊。只要你不妄为,本有的这个圆满就现前了。

我们看经里面讲诸佛这个境界,依正庄严,说起来几个人相信呢?经里面这样说的,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我没有看见过啊。七宝宫殿,我也没有看见过啊。我们中国过去那些诗人、文人,那形容词形容得好,雕栏玉砌呀。从前那个宫殿真的是雕栏玉砌吗?栏杆是雕的,雕刻得是不错,那是很高的艺术,但是那个材料都是石头的呀。所谓玉,就是好的石头,你看看从前那些宫殿里面,大概都是大理石,那个玉是形容词啊,不是真的呀,是夸大。那么佛又说他是诚实语,他不妄语。那么诸佛菩萨那些宫殿楼阁,真正是七宝所造的,而且还跟我们说,他那个七宝比我们这个世间七宝,成色要好得太多了。这个福报从哪里来的呢?给诸位说本是啊,本来如是。

而我们今天读了佛的经论,对他生了怀疑,不相信,这并不是我们才有,自古以来就有。宋儒学了佛经的这些理论,像这些话,他们都不相信。他们要都相信了,给诸位说,那些人聪明极啦,各个都会得道啦,都成就了。他对佛法里讲的理论相信,佛法里面讲的事相他不相信。他大概也认为印度那些学者,跟咱们中国文人一样,有许多是夸大其词,有许多是理想之国,像我们儒家的《礼运大同篇》,那是理想的世界呀。西洋的乌托邦,都是一种理想国,并不是真实的。所以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用这种眼光来看,大有人在。这一类是什么人呢?在佛法里面讲那个八难之一的,叫「世智辨聪」,这一类的人。他很聪明,他有智慧,也有辩才,也说得很有道理。可是那些道理,诸位要记住,似是而非。

再给诸位说一句真实话,凡是你能够想得出来,能够讲得出来,都不是真的。佛法是真实的,真在什么地方呢?真在释迦牟尼佛说,他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了,那叫谤佛。诸位想想看,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古今中外那些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这些学者们,哪一个人说过这一句话?!一生所说的全部否定了,没有说一个字。确实啊,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之外,其余的再没有看到有人说过这一句话。孔老夫子虽然说得近似,但是还不是纯真。他老人家说的是,「吾道一以贯之」,接近了,但是他还有一个把柄在人手上。为什么呢?有个一啊,还有个一呀。有个一的时候,就是把柄呀。释迦牟尼佛是一点把柄都没有,一个字没说,这才是真实法啦,才是圆满而没有欠缺啊。

把上面这一些意思全部会通了,归纳为一句就是「净圆真心」这十二个字,「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是说明整个宇宙人生本来就是一体,是一个真体。这一个真里头,本是,着重在这个本字。下面呢,这就说迷了,这是迷妄的根源。

【妄为色空】「为」是什么?为是有作为。身口的作为很粗啊,这是说意地里面的作为,这个心才动念就叫妄为。心要不动念,身口的做为都不是妄为。是什么为呢?无为而无所不为。妙啊!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三千年前,他老人家跟我们示现一样的身,住世八十年,说法四十九年。佛是什么呢?无为而无所不为。那就是说,八十年间的示现,佛从来没有动一念,动一念就叫妄为,不动念啦。所以佛菩萨无作,叫什么?叫无作而作,无为而为。他为,就是无为;做,就是无做。那个做与无做,不是两桩事情,是一不是二。这个确实是比较难懂。

上一次,我用敲磬来给诸位做比喻。磬无心,敲它一下,它就响了。那个响跟不响,是一不是二。不可以把它分作二,分作二就错了。二什么呢?磬有心了。它喜欢哪一个,那个人敲它,它就响一下。那不喜欢的,敲它就不响了,那才叫二啦。它不是二,它是一。二就叫妄为。那么我们凡夫心呢,是妄为。

诸位把这些原理懂得了,你就晓得那些大菩萨,他们修的什么?你就明了了。金刚经说得详细啊,说得明白啊。那一些大菩萨,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啊。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如来位,全是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无做,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再给诸位说,那无为法难道还有差别吗?从一真体上讲,没有差别。不但诸菩萨跟佛没有差别,佛与六道众生也没有差别。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哪有差别呢?!凡是讲差别是从哪里讲呢?从运用上讲的。你譬如说,阿罗汉这个见的能力,阿罗汉里面这个见能力最大的,是阿那楼陀,这个我们晓得。阿那楼陀的的天眼呢,能够见大千世界。普通罗汉的能力,只能见一个小千世界,这个在楞严经前面我们读过的。有见一百个大千世界,有见一千个大千世界,有见一亿个大千世界,这就是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用上的差别,不是体上的差别。到如来地呢,那是无所不见,就是作用圆满了,用上圆满了,诸位要懂得这个。你说体上有差别,那大大地错了。所以诸菩萨那个修炼,是在作用上修行。这个例子,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诸位能看到。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修的什么?就是修的无为而无所不为,就修的这个。无所不为,确实是无为,是一不二。如果拿孔子的话来说,吾道一以贯之。五十三参是贯之,是一个道而贯之。一是什么呢?就是无心!不起念。心不起念才是一,心一起念就不是一了。

我们看许多那些注解里面,都没有能把这个意思注出来。而曾子所解释的那真是妙极了,孔老夫子说这个话,确实,曾子懂。所以曾子答应「唯」啊。别人不懂了,去问曾子,曾子就给他们说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个话答得妙绝了。妙在哪里呢?如果你要是利根的人一听,就悟了。为什么呢?忠恕是二呀,二而不二,那不就是一了吗?所以问他什么是一?举出二,叫你从里面悟,二而不二就是一了。中下根性的人悟不进去,哦,夫子之道,一以贯之,一是什么?是忠,是恕,我们学忠、学恕。你看,中下根性也能得利益。所以这个解释法,三根普被呀,利钝全收呀,了不起啊,真是妙绝啦。那么简单一句话,叫上中下一切人都得利益,这个不简单,大有学问,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可见得夫子之集大成,是以一以贯之,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作而无所不作。佛法戒经里面常用「无作」,再说得明白一点,无作就是一切境界里头决不生心动念,这就是无作。而外面事相上是样样都做得很圆满,无作而作,外面怎么做的呢?随众生心,应所之量,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上与诸佛感应道交,下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所以他不是个木头人啊,不是个石头人啊。他是活活泼泼,玲珑剔透的人,那妙极了。这个在道家讲,真人。道家讲真人;儒家讲圣人;在佛法里面叫佛。

那么这个道理,我们明了了,所谓一念不觉,这个不觉是什么呢?不觉就是妄为,不觉就是心动。诸位要记住,觉心不动的。好像那个水一样,清净的水照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水是不动的,平的。这个一动,就起了波浪了。起了波浪,照外面的时候,就不清楚了。还能照,照得支离破碎,不能照成一个完整的。那么由此可知,这个一乘佛法里头,就是训练不动心。在一切境界里头学不动心,这个是一乘法的修学,完全与法性相应的修行法。心一动啊,就叫无明。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个动相。心才动,才起这个分别,就把真性迷了。迷了以后,佛就给它叫一个名字,叫业识,就是阿赖耶识。把真性呢,变成了识了。

诸位要知道,真性变成识,并不是那个性真的变成识了。性要真的变成识了,那就不叫性了,性是不变的嘛。不生不灭的,本是妙明啊,它怎么会变呢?它不会变的。变在哪?变是一个虚妄,不是真实的。谁虚妄呢?自己妄,不是别人妄,诸位要记住。如果你说别人妄,那正是你自己迷惑颠倒。

迷为业识啊,这个在阿赖耶三细相里第一个相,叫业相。业是什么?业就是我们一般讲事业,就有了事了,结业了。无明一动,动就出麻烦了,所以业有造作的意思在。但是这种造作非常微细,经典里面讲,八地菩萨才见到。这么微细的动相啊,不是普通人能够觉察得到的。

迷为业识之后,这个速度,给诸位说,比那个电的速度还快。立刻就转变为见相,就是见分。见分从哪里来的?就是从业识转变来的。见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精神世界。这是什么呢?叫带妄之真。我们眼能见耳能闻,诸位晓得,眼能见耳能闻,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就是见闻觉知都带了见分。如果不带见分,纯真无妄,那就是佛知佛见。我们现在就是带着这个见分。带着这个见分呢,本来的见闻觉知,在这里见闻觉知还用这个名词,本来见闻觉知是真性,现在带着这一分妄呢,这个妄的见闻觉知跟它合二为一了。我们只认识这个妄的一面,把真的一面给忘掉了,遗忘了,不晓得这里头有真的一面。过失就从这里生的。

那么再给诸位说,这个楞严经里面交给我们的方法,用功的方法,就是将这个带妄之真,带着哪一种妄呢?阿赖耶的妄,就是我在此地跟诸位讲的这个业识,一变为转识,这个妄。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出家是没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得失之心

真正通的人,心里没有自满,没有贡高我慢

因为楞严大定是行住坐卧都是定,要在动中修不动

能不变随缘这是如来; 随缘不变的那是菩萨

学佛的人只有一个标准,一心就是是,二心就是非

明了无是无非这个道理,心当时清净没有了念头,这就是佛性现前

能够修到冤亲平等了,你这福德功德能保持得住了

依法不依人的修学方法是念经为主

你几时看到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了,证明你自己解脱了

不执著的都对了;执著的都错了

学佛要是离心意识,那就是佛法,佛法思维不得

为道的目的在清净心,心里面有东西就不清净了

见到"佛法僧"就想到"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处

大千世界依正庄严,是自己的身相

保持像小孩那样的没有第七识、第六识,心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我们都成佛啦

真正要想把佛教兴起来,是要清净心

想真正地在大乘佛法里有一点成就,楞严不能不熟读

见性之体决不因为物象而有所障碍

无漏的功德、圆满的大福报,一定要向内求,外面没有

修行人是修少布施,不能破坏自己清净心,世出世法都要随缘

一经通了,当然一切经都通达

中国人圆顿根性的人多,可是我们的根性被利欲蒙蔽了不能现前

悟与不悟在信,凡是不能开悟的,都是有疑不定

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

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

心清净,念的这个佛号就管用,心散乱,什么法门都没用处

你当下认取,你就立地成佛,谁也障碍不了你

真正破了无明,晚上走黑路不要用灯

成败关键决定在增上缘,就是古人所讲的师承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修定

自己还没有建立、没有成就、没有基础之前,只跟一个老师学

自己见性了,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众生

整个百法只解释佛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

学佛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要研究

凡是随语生解的,都是死在言下

法为见性而说,见了性了,法也不要了

佛法所在之处,是我们大家有福,尤其是讲大经

学佛的人若不修清净心做善事,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

四大之色跟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身相,这是人生的本源

心动了才有十方三世,心要真正静下来就超越时间空间

是、非都没有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受持的妙诀:离言说相持,离文字相持,离心缘相持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