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课(杜课726期)
全文共 1725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感恩课
杜骏飞
大部分人其实是懂得感恩的,只是,他们中又有大部分,并不知道如何把感恩说出来。
即使是这些不知道把感恩说出来的人,他们也知道“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但如何相报、何时相报,就很少有人通晓了。
有些人信奉“投之以桃而报之以梨”,这比不感恩的人好很多,但是他们不知道,其实,也有很多人行善施恩于人,并不是想索要一份对价物,只是希望得到你对他心灵的肯定。
所以正确的感恩,是袒露感恩之心,而不是立竿见影的请客还礼。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不时收到一些感恩语言,但多半是形容词和抽象语,如“感恩你曾给我的帮助”之类。它们并不是错误的表达,只是不够真挚。以我之见,最好的感恩莫过于写一封感恩信,而最好的感恩信,则应是一场具体而微、刻骨铭心的回忆。以下,是我收藏的一个示例:
“我仍然记得那天下着丝丝小雨,在教学楼门前花园的交叉小径上,你对我说,不管有多少人不相信你,你要相信你自己。然后,你认真地看着我,铿锵有力地说:而我会一直期待着你!那是一九九九年的五月,春已去,花开荼靡,但我的心里却绽放起了一朵最大的花,直到今天,仍未凋零。”
辜负恩德的人,也是有的,但理由千差万别。
有些人是因为拙于表达,显得冷淡,有些人是因为无力回报,自觉羞惭,有些人是因为时过境迁,渐行渐远。
所以,善心人,原谅那些尚未赶来感恩的人吧,给他们一点时间行路,那算是你第二次施恩于他们。
自然,他们之中,亦有真正的忘恩负义之徒。他们乞恩、受恩,原就是为了背恩。《镜花缘》里有一个词:负恩昧良,意思是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忘恩负义的意味,不在于忘恩,而在于负义,人们耻于接近忘恩负义者,是因为他们象征着大节有亏的道德罪错;人们敌视忘恩负义者,是因为他们摧毁着情感正义的秩序。
汉语里,有无数“忘恩负义”的近义词,譬如,辜恩负义,辜恩负德;譬如,反脸无情,过河拆桥;譬如,背信弃义,见利忘义;还有最严重的是,以怨报德,恩将仇报。在中国文化里,这些都是极严重的道德指控了。
西方文化中,也是如此。《圣经》里说:“你们要恒切祷告,在此警醒感恩。”(西 4:2)英国人会把忘恩视为比说谎、虚荣、饶舌、酗酒之类更可怕的恶德。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不过,很少有人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人会忘恩负义。人们倾向于认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或是认为,忘恩负义是一个基因问题。雨果的解释最简单,“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只是,未免显得像是一个循环论证。
我有一个类似于生物学语境的解释:忘恩负义可能来自人皆有之的自私天性,但文明人多少会因为受社会教化,遵从社会道德,会遏制自己私念无节制增长,形成符合公义的羞耻心,少数人却会因为内外因素的刺激,让自私如癌细胞一样恶性膨胀,因鲜廉寡耻而至于“忘恩负义”。
不过,我并不满意于这个解释。因为,我还有一个更好的理论——辜负恩德的人,使他所辜负的恩德显得更为浩大了;而忘恩负义者的灰暗,则在无意间衬托了感恩者心灵的皎洁。
受恩于人,常会激发我们对他人的善意,感恩一个人,则会帮助我们体察更多的义人。
我们大概都不会忘怀于那些在你困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也不会忘记有人在你一生中给你至关重要的提携。
但有些人和事,他们那平凡不显的恩德,我们是常会忘记的,也许你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终能对他们袒露心声:
感恩你有一个家,使你其来有自,为你遮风避雨。感恩父母抚养了你,感谢家人们接纳你。
感恩你生于治世,山水不惊,街巷太平,你没有遭遇饥荒、瘟疫、战火,是这安详世界容你长大成人。
感恩那些与你接近的人,使你成为同事的同事,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邻居的邻居,是他们锚定了你的身份,让你的认同有所归依。
感谢那些你曾告别的人,他(她)曾是你的恋人,曾是你的发小,曾是你的至亲。
感谢那些你曾告别的风物,它们曾是你的街道,你的桌椅,你的玩具,你的风景。
感恩那些批评你的人,那些拒绝你的人,那些否定你的人,那些与你背道而驰的人,他们使你刚强,使你领悟,使你惊醒。
感恩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一阵和风,一场雪,一棵病树,一片云,一个苦涩的微笑,一个远去的背影,一个蒙尘的书包,一次仓促的旅行,一阵难言的心酸,一缕挥之不去的深情。
感恩我们与今夜同在,
感恩我们生而为人,
感恩你有我们,而我有你。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精选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夜谈王国维|陈寅恪九章|秋瑾岂是关巧红|民国“毒舌”|斯文|大夫吴孟超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赵举报|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读诗三境界|戊戌一百二十年祭|哈哈!“旅行者”类型学|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天下何处无夜叉|毕业说什么?|士的表达|真理|网络幸存者|谈“怂”|互联网绝不会是“平等”的|如何做个社会人?|交友箴言|杜骏飞:七夕|管得最少的政府——读梭罗|九戒|“共情”与反“共情”|不读莫言|乌尔班尼的牺牲|看看你的洛阳铲|记者节的终结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如何理解俞飞鸿?|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杀死一只啄木鸟|九谈拼多多|为了忘却的记忆|乡野咪蒙|传媒与第一课|公共青年|消失的冰冰|不论贾与胡|为什么是胡锡进|范长江的生与死|忘得干干净净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上弦月|击鼓传花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罗嘉珍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标星+置顶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