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人字幕组:网络时代的知识布道者(和读后感)

主页菌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2-06-09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我们,欢迎转发此文

本文来源:涅瓦字幕组微信公众号 


2010年,一群业余网络翻译者将普通中国人带入了高等教育全球化。他们让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中国网民,让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而中国网民也因为这些志愿者的坚持和努力而拥有了亲近知识和智慧的新途径。

  简介:2004年成立的人人字幕组(YYeTs字幕组)是非营利性网络翻译爱好者组织,专事译制海外影视字幕,通过网络免费发布。2006年6月1日人人字幕组开放其论坛,2007年改名为人人影视,宗旨为“分享、学习、进步”。目前,人人字幕组约有组员1000多名,论坛注册会员90多万。2010年初,人人字幕组开始批量译介国外著名大学开放课程。


  

言论:


历史上,有四次翻译活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古代以玄奘、鸠摩罗什等为代表的佛经翻译。二是近代以严复、林纾为代表的对外国文化的翻译。三是文革后以三联、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等出版社为代表的对世界现代人文社科著作的系统翻译。四是新世纪草根字幕组自发组织的对海量影视和网络学习材料的翻译。致敬在所有的时代帮助我们打开世界大门的人!

——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教授


  “让我们全民学习,做一个真正的全民教育。没人给你发文凭,没人给你授学位。只是学习,共同进步。”

  ——组长梁良

  人人字幕组:网络时代的知识布道者


  一次无心插柳,最终促成一场开放课在中国的热潮。偶然的背后,是教育资源分享与开放的必然趋势

  1角、3角、1元3角1分、2元7角6分、3元……这是一份网友自发捐助表,数字有些寒酸,最大的一笔也不过1000元。然而,这些带着角分零头的捐款被一笔笔记录下来,最后的数字竟是8.9万多元。

  钱都是捐给人人字幕组开放课程的。组长梁良有些意外,也感动,“从来没想到原来有这么多网友在一直支持我们”。他还看到网友附言,“为了开放课程,请坚持下去。”

  开放课程(Open Courses)运动起始于近10年前的美国。自2001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将其本科至研究生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免费使用以来,全球已有200多所大学、机构加入,贡献出超过13000门的课程资料,最终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国际教育资源与共享运动。但直到9年之后这场运动才真正引起国人的大范围关注,并在网民中掀起一股“淘课热”,众多网民通过网络免费聆听国际顶尖高校顶尖教师的教诲。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国内以翻译美剧而知名的组织——人人字幕组。在2010年年初,他们偶然将一集哈佛大学《死亡》课程译出,竟意外点燃了开放课程在大陆爆棚的引信。

  一个平平的开始

  让人人字幕纪录片组组长张琼(网名Joanna)详细回忆初次翻译开放课的情形,是一件有些为难的事。她只记得,2010年年初,一位网名“空格”的组员第一个在QQ群里提出翻译哈佛大学的政治哲学课《正义》,而另一位网名“etschina”的组员热切响应,单独领走了第一集的翻译任务。

  “男生,读大学,很认真”,而至于这两位的真实姓名,张琼便摇摇头说不知道了。

  不问真名,不记身份,有任务便在网上集结,这是人人字幕组的管理状况,对他们来说,现实生活是另外的世界,在网络上,名字无关紧要,翻译的“作品”才是他们愿意展示于人的“翎羽”,他们珍视自己的翎羽。

  张琼给人的感觉有些娇小,在苏州某大学读对外汉语研究生。她与组长梁良以及大部分组员都未曾谋面,但感觉却像再熟识不过的人。

  两周后,etschina交上翻译稿。这位不一般的“Solo勇士”(指独立完成一集翻译)对组长张琼附上了只有一个词的感想:“难”。

  “首先是句数特别多,一集课程往往有1500句左右,几乎是一集美剧的两倍。其次,术语特别复杂。洛克的《政府论》是怎样翻译成中文的,每个细节都需一一核实。”张琼说。

  之后是漫长的校对与讨论。他们将课程字幕传到QQ群里内部纠错,放上论坛请网友挑错。如此大费周张,第一集上线已是两三个月之后。

  而在此时,国内网民对开放课还所知甚少。尽管早在7年前,大陆的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宗旨是把国外开放课推广到国内)便已成立,但因工作都以国内高校为对象开展,在社会上影响力极有限;而在台湾,朱学恒此时带领着志愿者团队OOPS已经翻译了近6年开放课,却也不为大陆网友所知。

  人人字幕组试译的《正义》在上线之初仍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张琼们对此并未介意。因为决定要啃开放课程的硬骨头,“首先是自己感兴趣”,她自任校对,和翻翻(指翻译)、轴人(指负责调整时间轴的组员)持续折腾了两三个月。组员们都是义务劳动,唯一的回报“美刀”(根据计时工作量为组员们发的虚拟工资)也只能“买”到“勋章”或是换来服务器流量,仅此而已。

  “一点点的理想主义,(组员们)非常热情”,张琼想不出更多词语来形容这个群体, “可是,你要知道,我们都很愉快。”

  进军开放课

  《正义》的平平反响让字幕组其他成员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作品”的存在,包括组长梁良。事实上,在张琼操作《正义》的同时,另一家以内容分享知名的网站就曾找到梁良,希望人人字幕组帮忙翻译耶鲁大学的哲学课《死亡》。

  作为人人字幕组成立6年来坚持至今的唯一元老,梁良习惯了将自己的日子过得忙碌。对梁良来说,早在2008年他就对国外名校的开放课程有所耳闻,但因人手不足,一直未动念翻译。这次虽是朋友之托,他还是又犹豫了两个月,“专业度太高,不敢接招”。

  顶不住对方的软磨硬泡,梁良最终应允下来,但他还是动了个小心思,将第一集课程拆分后作为测试新人的任务分发下去。接着,回收、筛选、合并、校对之后交了差。5月底,《死亡》上线,结果出乎意料!上线没多久,后面便跟出几百个充满溢美言辞的帖子,“神一样的开放课程”“神一样的字幕组”这样的句子被后来者不断重复。

  “做字幕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夸张的场面”,梁良激动了。这天晚上,他紧急召集组员讨论,一个新的“课程组”迅速成立。增开的《金融市场》《心理学导论》,加上《死亡》课程,也都立刻确定了负责总监。此时,梁良才知道,原来纪录片组的张琼等组员已经开始了同样的工作。这个工作让人人字幕组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教育资源的分享与传播。事实上,在6年前,梁良正是抱着分享与回报的想法,加入了人人字幕组。

  梁良是组里的核心人物,但他也很可能是一千多组员中学历最低的人。出生于广西柳州的梁良是苦孩子出身,只上完初中便外出打工,至今还会被催交学费的噩梦惊醒。他用第一年的工资买了电脑,通过网络学会了电脑绘画、影视后期、服务器技术,最终找到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他说,“初中之后的所有教育,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我从网络获得了东西,那么我要回报它。如果公开课能帮助更多的人,那我应该更加努力去做。”

  人人字幕组首先联系上台湾朱学恒和大陆另一家字幕组TLF。三家商定各自翻译,齐头并进,资源共享,避免重复。

  朱学恒对人人字幕组的同行评价颇高:“从整体来说,大陆字幕组的志愿者的英文水平更高更整齐。”

  在《死亡》上线两周后,人人字幕组陆续开出《聆听音乐》《古希腊历史简介》《欧洲文明》等7门课程。8月份,又新加入《美国内战与重建》《新约》《心理学,生物学和食品政治学》3门。这十多门翻译后的开放课在网民间迅速形成口碑传播,通过论坛、社交网络、内容分享等网站呈几何式蔓延扩散,开放课开始成为大陆网民的话题。

  变化已经发生

  熊伟是在字幕组第二次内部号召时,从美剧组转战课程组的。他是清华大学基础物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加入后任耶鲁大学开放课《基础物理》的课程总监。

  “没什么别的要求,不烂尾就行”,这是字幕组的简单期望。

  但此时,人人字幕组的开放课程已声势日隆。一家国内知名商业网站找到字幕组,提出为字幕组翻译付酬,条件是字幕组今后不能在网站上免费发布字幕。

  “不免费发布字幕还叫什么字幕组?”梁良毫不犹豫地拒绝。

  2010年11月,因开放课热,网易、新浪先后设置开放课程视频专区。至此,字幕组、门户网站、部分教育机构及个人,加上纷至沓来的媒体,这些积极的推动者们共同引领着姗姗来迟的中国开放课程运动。

  同时,一些高校学生会、个人网站,包括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也陆续找到字幕组,希望探讨合作的可能,对此,字幕组态度明确:“完全可以合作。”

  因为译介开放课,梁良感觉到,字幕组以前那种灰色感觉(涉及所译介美剧的版权问题)也渐渐减弱了,甚至出现了愿意无偿资助者。因为某天下午的一次服务器故障,梁良的信箱里一下子多出三百多封主动要求捐助的邮件;而在后来进行的一次捐款中,只前三天的捐助就足够支持字幕组一年的服务器租赁费用了。

  不过,光有钱是不够的,比如熊伟碰上的新麻烦:《基础物理》第八课之后的翻译任务没人来接了,他只得自己上。“一共20集,按这个速度我得一直做到(大学)毕业”,熊伟偶尔嘟囔,“梁良的胃口是不是有些太大了”。但抱怨归抱怨,熊伟对自己承诺“哪怕毕业了也要翻译完”。

  张琼则一如既往地呼吁字幕组保持翻译水准,别自己砸了牌子,“可能外面看的是热闹,但是我们自己要比较冷静一点。等这个风吹过了,大家冷静下来就会看质量。”

  梁良仍在多方奔走,与西安外国语学院商议合作,计划用网友捐助资金建立课程服务器分站点,甚至希望开发软件,动员所有受益者每人翻译一分钟,共同完成这项意义深远的浩大工程。

  目前,还没有人能够预测这场由人人字幕组肇始的国内开放课热潮到底会走多远,或者,他们所促成的国内网络免费学习热潮是否会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某些影响。但或多或少,变化已在发生,一些看过开放课的在校学生开始对比国内外教师授课的不同;一些已经离开校园的年轻人通过开放课,第一次品尝到没有压力和功利目的的学习乐趣;一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发现,原来大学教育竟然可以如此之近……

  开放课程更打破了知识与教育传播的藩篱,也许人人字幕组的成员们在译介开放课时并未思及这些,但改变就在他们的所做所为中一点点发生着。本刊记者/陈薇




做字幕组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用爱发电的事情了。感谢所有的字幕组和汉化组。很大程度上正是你们的努力,让贫穷的我们看到世界的光。


最后还是想引用一下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老师的话:

历史上,有四次翻译活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古代以玄奘、鸠摩罗什等为代表的佛经翻译。二是近代以严复、林纾为代表的对外国文化的翻译。三是文革后以三联、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等出版社为代表的对世界现代人文社科著作的系统翻译。四是新世纪草根字幕组自发组织的对海量影视和网络学习材料的翻译。致敬在所有的时代帮助我们打开世界大门的人!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敬告:本公号友情提供相关书讯或书目索引链接,

以便爱书人前往第三方平台选购

语言学图书精选推荐


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推荐 | 一文讲清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推荐 | 图解高校教师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选题宝 | 如何准确找到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选题的切入点
重磅 | 中国知网发布2020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人文社科期刊
教育部:国学、中国文化经典教育、书法学等交叉学科正式设立
吴勇毅: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展望
冯志伟:关于“第三人称数据”的观察和检验 | 序陆晓蕾 倪斌《Python 3:语料库技术与应用》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大数据分析:2021国家社科项目指南最新选题方向和热点,项目申请重要参考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通知的四个新变化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vs 国家社科基金
2020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
教育部语信司 | 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
【收藏】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撰写参考模板
聚焦 | 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画像!
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
《2021微信表情包使用指南(古文版)》出炉!
一个时代的转身:川普离任演讲 + 拜登就职演讲(视频 + 中英全文)
教育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近四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刘海涛:学科交叉是发现语言规律的利器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 新模式 | 2020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方典范
荐书 |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教授、张辉教授序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书 | 顾曰国 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心理语言学系列论坛预告(1月13-3月24日)
视频+全文| 马斯克专访,远见令人震撼!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语言学领域有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理论?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重磅!《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正式出版!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全文)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专访 | 乔姆斯基:知识分子沉默不语是一种罪恶
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学者聚焦 | 潘文国:徜徉在中外古今之间
学者聚焦 | 文秋芳: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四点建议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重磅 |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
新书 |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 商务印书馆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 |《中国外语》2020(5)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新文科学科没做好,高等教育不能说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圣杯就在眼前:“现代语言学之父”乔姆斯基的批判与期望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马会娟: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报告全文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宣言。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2020年版)
干货 | 3000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
李宇明 郭熙 周洪波 |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
讲座视频 |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
张伟年 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
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
大汇总 | 第1 - 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
中国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向明友:顺应新形势,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设置评注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职工招聘与人才引进公告(2021版)
重磅 |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出炉(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Fodor《心理语义学》:在心灵与语言之间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麦蒂森论翻译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戴炜华  吴国玢: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
程琪龙:语言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外国语》2020(2)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李建波 李霄垅 |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
陈坚林: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与应用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郭英剑:对英语专业的不当批评,可以休矣
蔡基刚: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分享英语学习方法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21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