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是真实还是虚构?摄影中的多重现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浙江摄影出版社 Author 浙江摄影出版社
折叠床之光 | Light of Folding Bed,2009,100cm×130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t
精心布置好的画面,抽象的“公共场域”,刻意构建的道具和场景……这些原本是在电影和舞台上出现的场景,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被转换为一个个可被感知的实体空间。在陈维的摄影作品中,一种诗意的陌生感与即兴的舞台感、一种介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情绪躁动与独特的光与雾交织在一起。
陈维以电影和剧场的方式搭建、摆布、创造出奇妙而匪夷所思的场景, 技巧精湛。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来回切换,使其摄影作品散发出神秘之感。在个体面对全球化现状产生空虚感与疏离感的当下,他发掘出了亲密空间中的公共性,展示了公共空间的不安感,揭露了人群中有共通性的心理症候。
Q&A
陈维与他的多重现实
Q
什么时候开始以摄影为媒介从事艺术创作的?其实这与您一开始所学的摄影并不太一样 ,它们更像是电影、舞台戏剧和小说。
陈维:差不多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时候,我就想要拍一些跟之前不一样的东西,当时我也做声音表演和装置,2005年的时候我着手做了一些拍摄计划,就这样慢慢开始弄。但说回大学的专业,其实我学的是电视摄像,摄影是一个基础的课程。我在学校里接触更多的还是电视电影语言方面的东西,也包括新闻和广告里面的一些工作,这样看起来可能也和之后的创作会有一点联系。
大厦 | Building,2015,150cm×187.5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t
Q
喜欢您作品的人肯定对您平时的工作方式很感兴趣。从早期的户外摆拍,到后来的工作室搭景拍摄,再到近几年的系列拍摄(如“Disco”“新城”), 其实您具体的工作方式一直在变化,可否为我们简单谈一谈?
陈维:我一直想要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毕竟处在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应对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在最开始创作的时候,我并没有工作室,总是找朋友帮忙,背着一堆设备到外面拍摄。后来有了工作室,我就开始考虑在工作室里头能做点什么,于是就开始置景拍摄。近几年的工作包含的内容和形式则更为多样,需要做摄影装置雕塑以及展览现场的改造。对我来说,这是某种工作方式的更新,也是自身视野的扩展。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些变化,因为我要慢慢开始尝试做更新的内容,这需要新的形式和方法来呈现。
灯塔在不远处闪烁 | A Lighthouse Was Winking in the Far Distance,2009,100cm×120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
Q
我发现您的作品有一道灵光,这是一道融合了剧场舞美的戏剧感性之光与观看之后受众的情感共鸣之光。光在您的作品中,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您是如何做到将光源介入城市、人群和生活之中的?很好奇这是刻意为之还是自然形成。
陈维:光对摄影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光就拍不了。但我对于作品里的光其实并没有那么强调,我倒是觉得,它们是很自然就出来的。因为城市中各种各样的光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其实从中就可以学习到各种色彩和形态的光。所以,我只需要将这些储备的素材安排到合适的地方就可以了。
铁皮 | Iron Sheet,2015,150cm×187.5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t
Q
什么时候起,您开始从松散的单幅作品转向更完整的系列和项目创作的?
陈维: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是按照系列来创作的。但每个系列的作品数量都相对较少,创作也是比较松散的,可能当时比较依赖灵感。之后我慢慢养成了一种持续工作思考的状态,对于作品的创作和展览也会更加深入。2013年,我开始做“Disco”计划以及之后的展览项目,我的工作方式相较之前也变得更加丰富,而不再仅仅停留在拍摄层面,还有一系列关于如何展览、如何结合其他媒介的问题需要研究。因此,我需要更有逻辑地去做更多的工作来推进创作。
洛克 | Lock,2013,187.5cm×150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t
Q
“Disco”这个项目蛮有意思的,您展现了一个个年轻生命释放激情与活力的视觉空间,观看之后产生共鸣的人也特别多。您把舞厅和俱乐部作为自己探讨问题的载体, 是在关注人的哪一种状态?您觉得这种状态随着时间变化,它们本身也在变吗?
陈维:因为现在的一切都在飞速消耗中,我在创作的时候当然会加入自己对现实问题的困惑和质疑以及一些想法。但是这些问题中的事物已经在流变过程中转换成另外的模样,有些不再生效,有些则更加复杂,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问题,这些我可能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那最后,我们剩下的可以讨论的东西也许只能是关于一种所谓的状态,一种面对当今世界的状态 ,一种不安全感,一种错失感......
乒乓 | Ping Pong,2011,150cm×200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t
Q
不论是单个人的摆拍场景,或是没有人在场的城市空间,还是拥有多群像的公共封闭场域,您影像中的这些可供表述的对象有时候是具体的,有时候又是模糊的。为什么您会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集中在场景、物体的设想与搭建上,反而拍照这件事却只占了很小的比例,最后努力去创造只有在我们内心才会存在的一个非现实瞬间?
陈维:从摄影的分类上来说,这样做比较像照相馆摄影。我不喜欢所谓的分类,只不过我有更多的方法去处理布景和道具以及人物的关系。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以舞台为基础的工作。当然这个舞台是概念上的舞台,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此而展开的排演。按下快门定格瞬间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而已,在我这里,相机和拍照是被弱化的。拍照和在工作室里削一块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摄影(不等同于拍照)仍然是我要强调的,因为它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核心。
有些灰 | Some Dust,2009,100cm×100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t
Q
为了营造作品的剧场感,您都在很用心地控制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如您经常提到悲剧性元素,这一元素更像是灵魂的某种特质。这些元素是如何推动您的创作的?
陈维:这里有一个误区,场景的制作设计或者拍摄都是遵循计划行事而已,并没有那么夸张,它们其实都不复杂。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整理信息和重塑信息的过程。悲剧性是某些事物本身的特质,我无法将它作为一种元素塞进我的场景里,我只是将镜头的视角落在那儿,因为它本身就在那儿。
空星星无数 | The Stars in the Night Sky Are Innumerable,2010,100cm×130cm,收藏级艺术微喷 | Archival Inkjet Print
Q
您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个人幻想,后来的作品越来越接近“现实”。就“新 城”这个系列来说,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关于城市的想象上,又是什么触发了您去思考所谓的城市是什么样的,以及城市与自己的关系的?
陈维:从早期至今,我的作品展现的也都是关于我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但生活一直在变化,作品多多少少也会跟自己的处境有关吧。2008年,我搬到北京,慢慢开始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生活圈。那段时光对我来说,确实跟之前大学之后一直在杭州的生活不太一样,所以我需要重新去面对很多事物。而且现实的荒诞程度有时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文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年版《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陈维》
艺术家简介
陈维,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曾在浙江传媒学院学习电视摄像。随后一直从事观念影像和当代艺术创作。20世纪90年代的大环境给予了他生命记忆与时代体验,为他的摄影实践确立了一个可供思考和表述的对象。从一个人的表演,到无人在场的物件的表演,再到一个空间自身的表演,陈维的作品坚持着作品本身独有的语言方式,用充满着故事性的叙事方式,观察着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选摘:陈一
编辑: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