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探访VOL.25 | 《小河淌水》之源——文盛街村
引 言2011年胡·藤井研究室设立后,世界聚落研究的重心转向中国。开启中国居住文化调查,足迹遍布广袤中国大地,调查形态千差万别的聚落。这些中国历史文化村镇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有着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居住文化的传承与演变。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中国聚落与民居调查系列,这些聚落兼具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地域文化本土性。在丰富的民居形态、顺应环境的建构方式、朴素的生存状态的表象下,隐藏着独特的空间结构、营建秩序与空间图式、族群共同的空间概念与文化,赋予了聚落历久弥新的顽强生命力。
文盛街村位于弥渡县西南部,又名马食铺,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西靠太极山麓,东临亚溪河,是以汉族居民为主的聚落。文盛街村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村中居民曾依托马帮贸易为生,现主要产业为种植业。2005年9月,以密祉乡汉族文化保护区,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审批,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开南(现景东县)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文盛街村最繁盛时有大小马店、客栈近100间,文盛街村以全长七百多米,文盛街古道穿村而过,驿道平均宽度约4.8米,最宽5米,最窄只有2米多,中间以引马石首尾相连,不规则石块镶嵌两旁的古驿道为主轴,顺着西面山地南北纵向展开。有主街,有巷道,有排水明渠或暗沟,街巷依沟道延伸, 高低错落,别具一格。
根据《弥渡县志》记载,从文盛街出发的两条古驿道是“文盛街—密祉(坝)—小密祉(中心)—栗树营—大庄街—弥城”和“密祉(坝)―文盛街—南涧—开南古道”。唐代从文盛街到弥城,远可通昆明、四川,达京都长安;南与邻县巍山、南涧、景东、思茅、下关、大理、保山通联。
文盛街村作为途经的驿站,每天南来北往的客商、马帮很多,人有数百,马达上千匹,加上挑担小商贩穿梭其间,文盛街成了红极一时的商品集散地。马帮的速度一般每天能行进三十至四十公里,不管从北边的密祉坝子或是南头的南涧县城赶来,走到文盛街村多数已是天黑,马帮需要补给及休整,因此造就了曾又被称为“马食铺”的文盛街村。在明清繁盛时期,沿街林立的各种商铺、驿店一到晚上马铃声声,镘锣悠悠,热闹非凡。
古驿道的贸易交流,带来了村落的兴盛,文盛街村道路布局较为紧凑,主要以两条平行道路延伸开来,两条平行道路间再以小路联通,其中连接性最高的道路是曾经的开南古驿道,也是现在村落的主要交通线路。寺庙位于聚落地势高处,全村并无明显中心,如魁星阁、珍珠泉等可识别性较强节点沿着古驿道间隔分布,民居建筑主要垂直道路排列的特征。
文盛街村中建筑院落依山布局,大理地区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一颗印”等建筑形式都能在其中找到踪影。同时,其多元宗教信仰的融合,使得村中既设有佛教寺院碧云寺(又称飞来寺),儒家文化中的文昌宫、魁星阁,还有本土原始宗教的土主庙。
位于村尾的是古驿道关隘的标志之一的财神阁,穿过财神阁踏上凤凰桥便能看到一口古井,因其水常年会冒珍珠泡,该井又名珍珠泉,是村内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村内现保有明清建筑弥渡第五区区公所旧址、古戏台、凤凰桥、杨家桂花店、杨家马店、石家耕读大院、尹宜公故居、李家大院、周家巷道、珍珠泉、桂花井等20多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魁星阁坐落于文盛街北出口处,坐北朝南,翘檐青瓦。登上魁阁楼凭窗眺望,文盛街、密祉坝以及各村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魁星阁西侧的土主庙,是一座三坊一照壁的古建筑,主殿中供土主神像,为村人祭祀的场所,清代曾改为义学和私塾。
古戏台位于古驿道上,共有上下两层,上层为表演区,下层主要承担化妆、更衣、中场休息更功能。由于古驿道带来了南来北往的客商,留宿过夜的商客又有听戏曲歌舞以缓解疲劳的需要。久而久之,不同种类的戏曲在这里融合交汇,诞生了密祉花灯,弥渡县因此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的行列。
通过以上对文盛街村基本情况的梳理,根据田野调查与现场调研走访中的记录,对院落保存情况及建筑质量的判断,筛选出作为院落空间特征研究的样本进行测绘同时,在村落总平面图上对选取院落进行定位,得到测绘院落分布图。测绘整理了公共建筑区公所及具有代表性民居院落有:杨家桂花店、杨家马店、石家耕读大院、尹宜公故居。
远近花香——杨家桂花店
位于文盛街村的的杨家桂花店曾是古驿道上占地面积最大的马店,因其院落中有一株高达10m,直径约为0.3m的桂花树远近飘香而得名。从街道的铺面到里面的居住院落总进深约48米,现存居住院落主要为土木结构的一个三合院与一个L型的曲尺院横向拼接而成,总宽度约33米,其中L型院厢房因年久失修业已坍塌。据现居住者回忆,马帮时期三合院内正房前设置马厩三间,正房左侧两间厢房均有住人,通常提供给赶马人以方便管理马匹;正房右侧以一个过厅直通后院,是马帮首领的豪宅区,厢房则作为驿店提供给客商入住。
· 杨家桂花店平面(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驿道缩影——杨家马店
杨家马店修建于明末清初,马店设施齐备,是当时文盛街古驿道上繁华的一家马店。现有院落布局仍能看出当年驿道繁盛时期的一些踪迹,临街的店面通过一条两侧均为马厩的长长走廊延伸至里面接待客商的院落,总进深约52米。现存居住院落为一坊一廊式,宽约13米,院落西侧还开有一个专供客人出入的单独入口,由于地形高差,院落被分为两个部分,地势较低的院落设有两个厢房提供住宿,其中位于正房右侧的厢房现被改作厨房及储藏功能使用。
传家之风——石家耕读大院
石家耕读大院位于文盛街村中心地段,“三方一照壁”布局,前面过厅夹一小院,大门过厅再 进二门到后院,整座房屋优雅古朴。石姓家族在文盛街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石家史料记载,耕读大院为其始祖石万春、吕氏夫人和二子石龙章、石成章兄弟所修,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石姓家族从南京移民搬迁到云南文盛街村据今已三百多年,在不大的院落里,人才辈出,出过不少的大学生,因此被乡人誉为“鸡枞窝”和紫竹林中的“文化大院”。石家人以耕读传家,家教甚严,文风兴盛,在其大门上的匾写有“理明术精”四字,是民国时期为表彰石氏医术精湛,由乡长亲自赠送的。
整个院落为三合院呈坐西朝东布置,长宽均约17米,一层正房厢房现在分别住有石家三兄弟不同的三家人,在正房二楼设有祖孙洞祭祀祖先。院落整体虽不比官宦或富商人家华丽堂皇,雕梁画栋,但也用心精巧,饱含着石家祖先及前辈创业者们对后代子孙的仁爱、善良、亲睦、真诚、奋发、正义、美德等的希冀。
文人宅院——尹宜公故居
尹宜公故居院落长约22米,宽约12米,由一个四合院及三坊一照壁的两进院落组成,大门设置在东北侧的山墙上,第二进院落的照壁墙上设有两扇小门通往室外的后院。
END
往期回顾
胡昂院士讲座|日本TOD枢纽站设计迭变——从京都站到涩谷站
胡昂院士:关于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开放合作的几点思考(下)
胡昂院士:关于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开放合作的几点思考(上)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建筑家」
建筑大师面对面|胡昂《大师之芒·日本现当代文化建筑巡礼》
建筑大师面对面|妹岛和世《建筑与环境》
建筑大师面对面|竹山圣《缺失的想象力》
建筑大师面对面|原广司《原广司×京都站》
建筑大师面对面|藤井明《从聚落到城市》
建筑大师面对面|山本理显《建筑创造未来》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建筑家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庭园细见VOL.21|日本室町时代的庭院美学转向
庭园细见VOL.20|中日庭园文化“异质”探寻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