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话说西塞山①张志和的湖州行迹

湖州发布 2023-12-10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湖州发布、湖州晚报、爱湖州联合推出栏目《湖州味道》,通过个人记忆及研究还原城市现场,展现湖州在历史各阶段的风物、风味、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963458800@qq.com,主题请写上“湖州味道”。


播音:王然、汇哲


全文5186字,阅读约29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思苇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词坛先驱、大唐诗人张志和写给湖州最富有诗意的广告词。西塞山早已成了历代文人向往的精神图腾,做一做“浮家泛宅,往来苕霅之间”的“烟波钓徒”是每一位文人骚客的梦想。
春天里的西塞山

张志和,字子同,本名龟龄,婺州金华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安史战乱多事之秋盛唐向中唐急转时期。张志和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是文人作词的先声,又是当时一位颇孚众望的隐士。前人称誉他“高才远识”“博学能文”,善书画歌词,“今古无伦”。少年通达,辞官归隐;绘画称逸品,词作誉天下;然而性情淡泊,飘逸洒脱;不恋富贵,钟情山水;泛舟江湖,和光同尘;生前名著于世,逝后位归于仙人。晚唐名相李德裕称其“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欤!”

张志和像


有关张志和同时代人记载的第一手资料,现存于世的主要有二:一是颜真卿湖州任上所作的《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以下简称颜《碑》),收录在《全唐文》与《颜鲁公集》中。二是湖州诗僧皎然的二诗一文,分别是《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乌程李明府水堂观观玄真子置酒张乐,纵笔狂挥,画武城赞》,收录在皎然的《杼山集》中。颜《碑》和皎然的诗文是最可信的第一手史料。距离张志和年代较近的李肇《国史补》,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关张志和的记载都较为简略,稍晚南唐沈汾的《续仙记》则较为详尽。北宋时期欧阳修等合撰《新唐书》、计有功《唐诗纪事》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里关于张志和的记载,主要内容皆本于颜《碑》,就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了。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张志和的传记资料并不多,很有点“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的感觉,但也足以比较清晰地钩沉出张志和基本的生平行迹。根据现有的记载,张志和人生比较短暂,主要活动于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756-779),他的主要行迹有:出生婺州金华、长安短暂为官、湖州烟波钓徒、会稽闭门隐居。张志和的湖州朋友最多、最铁,张志和在湖的记载最丰富、最详实,而且很多是张志和同时代人的第一手资料。

张志和曾经少年通达,年仅十六就获得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荣耀,颜《碑》云:“年十六游太学,以明经擢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仍改名志和,字子同。”《新唐书》也记载“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说志和之名是唐肃宗“诏改之”。细细琢磨“献策肃宗”和“以策干肃宗”,我们似可推知张志和参加举试,明经擢第,是肃宗临殿亲试所取,正因如此,张志和弱冠中举,才华出众,才蒙肃宗“特见赏重”,并“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并在张志和归隐以后,恩赐“奴婢各一”。

唐肃宗像


唐肃宗在位仅六年,亲临殿试只有一次,即乾元二年(759)。张志和有《上巳日忆江南禊事》一诗,上巳日是三月初三,殿试日是三月初十丁亥,此诗正作于殿试的前夕,地点是在京城长安。所以他这样写道“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如果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张志和十六岁,于此上推,也就是说他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
其实张志和的少年通达时光是非常短暂的。颜《碑》云:“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愿之任,得还本贯。”也就是说张志和不久就被贬为南浦尉。南浦,古县名,治所在今重庆市万州区。好在唐代有量移制度,遇恩赦就可以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因此张志和最终也没有去那遥远的巴蜀之地。至于被贬原因,《新唐书》隐晦地说“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我们常感叹自古君王寡恩,即使功高也难以善终,更何况像张志和那样的少年得志,只不过是装点君王的门面罢了。这一点少年张志和居然就看得透透的,于是“不愿之任”,选择了“还本贯”,回到了家乡金华。

张志和画像



张志和的生活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以浪迹江湖、归隐烟波为其分界线。《新唐书》记载:“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颜《碑》则云:“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张志和开始了一段在湖州渔隐的日子,完成了“著十二卷,凡三万言,号《玄真子》,遂以称焉。”
颜真卿所指的“三江五湖”在古代是指江南吴越之地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东汉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吴南就是指今天湖州南太湖一带。《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於五湖。”三国的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淮南子·本经训》:“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淮南子·地理志下》:“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汉书·沟洫志》:“(禹)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皎然《奉和颜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也有“朝五湖兮夕三山”之句。很明显颜真卿、皎然那个时代的人们习惯用“三江五湖”来称呼湖州所在江南一带的水系。

颜真卿像


颜《碑》记载:“兄浦阳尉鹤龄,亦有文学,恐玄真浪迹不还,乃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张鹤龄是张志和之兄,为了召唤弟弟回家,专门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太湖水,洞庭山”再次清晰地点出了张志和这个烟波钓徒的渔隐之地就在太湖流域。
至今南太湖一带还保留了不少跟张志和渔隐有关的古地名。长超山南河港密如蛛网,漾荡星罗棋布。其中东泊漾最大,水面约1300亩。东泊村,古称泊宅村,《乌程县志》说这是“昔张志和浮家泛往来苕霅泊舟之所”。泊宅是早在北宋时期就有的古地名。方勺,字仁盘,婺州人,徙居湖州,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宋哲宗元符末前后在世。“为人超然遐举,神情散朗。湖州西溪湖有张志和泊舟处,以志和有‘泛宅浮家’之语,谓之泊宅村。勺寓其间,自号泊宅村翁。著有《泊宅编》。”真是巧得很,隐居泊宅的北宋方勺也是婺州人,是张志和的老乡,两人相隔了300年。

陆俨少拟张志和


张墩在吴江震泽长漾之中,传为唐张志和钓鱼于此而名。四面环水,非舟不通,原名浮玉墩。相传有一日,张志和泊舟登浮玉墩,“望之四空无依,浴日浸月,苍壁自浮水面”,见此奇景,脱口咏出“数椽结庐,一水环境。玉山浮游,震泽清净”四句,由爱思居,筑庐其上,终日垂钓。后人为纪念张志和,遂将浮玉墩改称张墩。“张墩怀古”也是震泽八景之一。唐时,今天吴江平望以西至南浔一带还是湖州所辖之地,才有了之后湖州刺史颜真卿偕张志和秋游平望驿之事。
张志和应该就是在“三江五湖”间做烟波钓徒之际,结交认识了茶圣陆羽,李肇《国史补》记载陆羽“与颜鲁公厚善,及玄真子张志和为友”。陆羽于至德二年(757)春,来到了太湖之滨的湖州,于上元初结庐于苕溪。陆羽在《自传》里说,“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门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宴谈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这来往的高士里面应该就有张志和。后来张志和隐居会稽东郭之时,陆羽曾专程前往,造访过张志和。颜《碑》记载:“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尝诣问有何人往来,答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诗人旷达潇洒如斯夫,令人感佩!

陆羽(左)与皎然(右)


在兄长的劝导下,张志和终于在会稽东郭隐居了下来,“闭竹门,十年不出”,过起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

颜《碑》记载:“大历九年(774)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唐才子书》云:“与陆羽尝为颜平原食客。”叶梦得《石林诗话》亦云:“唐诗僧皎然居湖州妙喜寺……颜鲁公守时,与张志和、陆鸿渐皆为客。”颜真卿为张志和的到来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有六十多人参加的文士雅集。张志和“性好画山水,皆因酒酣乘兴,击鼓吹笛,或闭目,或背面,舞笔飞墨,应节而成”,颜《碑》记述了他洒脱的绘画表演:“前御史李萼以缣帐请画,俄挥洒,横抪而纤纩霏拂,乱抢而攒毫雷驰。须臾之间,千变万化,蓬壶仿佛而隐见,天水微茫而昭合。观者如堵,轰然愕贻。”皎然的诗作《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这样形容张志和作画:
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萎称丽绝。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扫。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皖噌势将倒。睁昧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遏非笔端。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颜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显然,这样的文人雅集随着张志和的到来,在湖州时常举办。皎然还写过一篇《乌程李明府水堂观观玄真子置酒张乐,纵笔狂挥,画武城赞》的文章,里面对于张志和作画有过这样的描写:
乌程鲁邑,异日同风。洋洋弦歌,复闻我公。玄真跌宕,笔狂神王。楚奏铿鍧,吴声浏亮。舒缣雪似,颁彩霞状。点不误挥,毫无虚放。蔼蔼武城,披图可望。咫尺之内,天高水清。月疑山吐,风恐松声。晴雨云住,春冬草荣。比公为政,德暖生成。盛烈晖晖,双扬厥灵!
从这里都可以想见张志和作山水画时豪放的姿态。他喜欢在音乐、歌舞、宴饮的环境中作画,他的画是与乐舞同一节奏的。想必,张志和作画时很像一个半醉的酒徒,手舞足蹈,激情洋溢。颠如小儿之状,是内心欢愉的表现,借不来,偷不走,不常有。现场观看者深感震惊,那份工笔带来的意韵,好似高像素的照片,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山水之美。顺便介绍一下,诗题中的李明府是乌程县令李晤,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父亲,李绅出生于父亲湖州任上。

马远《寒江独钓》


张志和喜欢浮泛于江湖之上,只是“真卿以舴艋既敝,请命更之。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野夫之幸矣!’”不久后,这“友谊的小船”就送成了。皎然又写了一首诗,《奉和颜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其中有“刳木新成舴艋舟”。落,就是落至,也就是现代所谓“下水典礼”,颜公不仅为张志和造新船,还为此举行了落至典礼。自此之后,张志和就驾着这一艘小船,“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了,“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洑时过明月湾”。
朱关田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也是国内唐代书法史研究,尤其是颜真卿的研究专家,他所作《颜真卿年谱》认为,著名的《渔歌子》是大历十年(775),张志和在吴兴与颜真卿等诗友畅游春天苕溪时的唱和。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朱景玄,吴郡(今苏州市)人,曾任翰林学士,主要活动于唐宪宗元和至唐文宗大和(806~835)年间,距离张志和的年代并不遥远。南唐沈汾《续仙传》在《玄真子》篇里记载更为详实,张志和“博学能文,进士擢第。善画,饮酒三斗不醉。守真养气,卧雪不冷,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鲁国公颜真卿与之友善。真卿为湖州刺史日,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唱和二十余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夹词。须臾,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奇绝,踪迹古今无比,而真卿与诸客传习叹伏不已”。南宋湖州藏书家陈振孙,收集张志和的《渔歌》及其有关文献,编成一部《玄真子渔歌碑传集录》,他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记录道:“玄真子《渔歌》,世止传诵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余尝得其一时唱和诸贤之辞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赋,通为若干章。因以颜鲁公碑述、《唐书》本传,以至近世用其词入乐府者,集为一编,以备吴兴故事。”

张志和水戏图


大历十年(775)秋仲,颜真卿得空偕张志和诸好友至平望驿秋游,留下了一首《登平望桥下作》诗,“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但也就在这里,“张志和戏水而卒”。颜《碑》关于张志和的死,说得非常含糊。最后只是说:“忽焉去我,思德滋深,曷以寘怀,寄诸他山之石。”铭文结句云:“辅明主,斯若人。岂烟波,终此身。”幸而《续仙传》留下了一段记载:“(《渔歌》唱和)其后,真卿东游平望驿,志和酒酣为水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笑咏,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复有云鹤,随覆其上。真卿亲宾参佐观者,莫不惊异。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今犹有传宝其画在于人间。”

舴艋舟往来苕霅之间
张志和浮家泛宅,水性应该不错,正如其《渔歌子》词句所云,“舴艋为家西复东”,“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因为观其欣然与潇洒,或许真的是道家所谓“水解”吧。颜真卿说,“忽焉去我,思德滋深,曷以寘怀,寄诸他山之石”,惋惜怀念之情流露无遗,只有写下碑铭,刻石记录朋友短暂的传奇人生。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

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

湖州味道61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戴若瑜编辑:金臻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頔塘晨光

南太湖号拍客:林溪钓叟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