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2017-03-27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居室


保德居室分为窑、房两种,窑洞居多,窑洞冬暖夏凉,适用性强。房屋过去多为砖木结构,今都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好看好陈设,但不如窑洞好住。县城居民原先也是单家独院,近年来多数搬进楼房。


一、窑


窑洞,按建材分,可分为土窑、石窑、砖窑;按形制分,可分为:“筒子窑”和“枕头窑”。


土窑:农村中有不少人家依山而居,穴土为窑,名为土窑。土窑冬暖夏凉,唯光线不足。土窑面积或大或小,视土质而定。土质坚硬,窑洞则大;土质疏松,窑洞则小。一般为高、宽八尺左右,进深一丈八尺左右。王家寨村多为大土窑。土质疏松的土窑,要上楦加固。即在墙壁挖槽,立柱于其中,柱头上置较粗的横木,名“云柁”。“云柁”上放长木,名为“顺水”。“顺水”紧托窑顶,三至五根不等。


有的土窑还要用石头或砖包砌门面,叫“包面子窑”或“接口子窑”。


石窑:用块石垒砌而成,多用砂石,没有砂石的地方也用青石,西梁一带则多用毛石垒砌。面子石则是经锤錾加工过的平整料石。


砖窑:用青砖白灰垒砌而成,有的还要“开脸”,即用灰黑色涂料,将窑面子通体刷过,而后抠出白缝。


现在多用红砖和水泥沙浆,有的还要用瓷砖贴面。


不论是石窑还是砖窑,其形制有“枕头窑”和“筒子窑”两种。


“枕头窑”,顾名思意,形如枕头,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拱顶。一门两窗,取“一佛二菩萨”之意。


筒子窑,宽一丈左右,高与宽相仿,进深二丈左右。拱顶,双开门,偏窗子,“狗牙子”檐头。现在修的窑洞,进深多在二丈五尺左右,中有隔断,分为前后两室,前室为客厅,后室或作卧室,或作厨室。


二、房


房,基本有两种形制,一种为起脊房,一种为简易房。


(1)起脊房:梁架结构为“五檩四椽”,面宽三间,一明两暗结构,中间为明堂,两边为卧室,也有一间卧室二间明堂的。这类房子都建在高台基上。青砖起墙,飞檐斗拱,硬山或悬山顶,桶板瓦铺盖;起脊立兽,富丽堂皇。这类房屋多为宅院的主建筑,大多为古建筑。


(2)简易房:简易房屋也有不同种类,按梁架结构分,可分为“两披椽”、“披半椽”、“一披椽”房,还有一种只有立柱和屋顶而没有墙的小亭子,专供放柴炭用。


“两披椽房”:一般为面宽三间,进深与柁长,“人”字梁架,硬山顶,板瓦铺盖,屋脊简易。起墙用砖或毛石,也有砖石混用的“四眉墙”。檐头为“封裹檐”。


“披半椽房”,前檐长、后檐短,其它与“两披椽”房雷同。以上两种房屋在宅院中只作配房,或住人,或放物。


“一披椽”房,又称“一檐出水”。此类房屋多为单间小屋有的作厨房,有的放杂物,有的仅是一种临时建筑。


现在建房,多为钢筋水泥现浇顶的砖房,内又分若干小间,有的一单元三居室,有的一单元四居室。



三、其它设施


大门:又称街门、罗门或廊门。是进入宅院的门户,是宅院的门面。一般都很讲究。


规整的四合院的大门为起脊立兽的垂花门,门墩为石鼓形,门外置石狮或泰山石。门楣上方或题额或悬匾。


中等人家的大门多为房间式,朝街一面卷式拱门,安门扇,朝院一面为长方空间,俗称“外圆内方”,圆喻意天,方喻意地,取天地和合之意。


比较贫困人家的大门则在墙头上留一豁口,安一栅门则可。


现在修建的大门,多用水泥钢筋作框架,女墙上用彩色瓷砖拼出“安居乐业”、“紫气东来”等字样。有的还有压瓦脊顶,甚至琉璃瓦铺盖。


大门一般开于东南方位,即巽卦方向。保德民居主建筑坐北向南,处于坎卦方位。坎为水,巽为风,二者匹配,风水具备。也有的将大门建在正东或正南。正南为离卦方向,离为火,与主建筑匹配,有水火不相容之嫌,故中间施以影壁,避于直接相冲,取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之意。


大门开于这三个方向的适用意义是避开西北风。


大门虽然巍峨壮观,但不能高出主建筑,否则便是“奴欺主”。



影壁:又称照壁,是建在大门外或大门内的做屏蔽的墙壁。其高阔以大门尺寸为依据,能遮挡大门口的视线为宜。影壁一般以青砖垒砌,下部为“须弥山”座,中为砖雕壁体。砖雕图案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五福捧寿”,即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变体的圆“寿”字,两边配对联;另一种是“福富于田”,即一个类似“福”字的字,暗含“富”、“裕”、“田”三字的部件。四周配祥云角花。另配一副对联。上部是屋脊形的帽子。


建在大门外的影壁,主要是遮挡不吉的对山。建在大门里的影壁,除前面说的调和水火外,还有堵住院内灵气外溢的说法。其适用意义是避免外人直视内庭。



畜圈:保德农村,畜圈禽舍都建在院内,一般选在南方或东方。或利用空闲的房舍为畜圈,或建简单的棚舍为畜圈。所饲畜禽有:牛、驴、骡、猪、羊、狗、兔、鸡等。


厕所:又称“茅房”或“后楼”,有的建在院内西南角,有的建在大门外。农村厕所普遍比较简陋,即选平地一块,挖一深坑,埋入一大瓮,上置两块踏脚石,四周围以墙头即可,多数没有盖顶。


现在一些新建厕所,多用坡式蹲坑。在原来的基础上小有改良。


在城镇新建的楼房中,设有卫生间,安装抽水马桶。


院:保德县民居的院子基本是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其它形状视为不吉。有的院子是践踏瓷实的土院,有的经过硬化。墁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方砖墁院,另一种是卵石墁院,用卵石拼作花纹图案。现在多用水泥硬化。


水窑:在一些缺水村庄,人们都要在自家院内建水窑,平时储水,以供日用。水窑的做法是,就地挖坑,用砖砌成窑洞,用水泥抹平墙壁,做好防渗层,顶部留一井口,作为水的进出口。


花台:在保德地区,不管院子有多大,均不辟院圃,只是在院中央建一花台,或种花,或种西红柿、黄瓜、韮菜、芫荽之类,观赏兼食用,且显得生机盎然。但忌种茄子和辣椒,俗言:“种茄子,出瘸子;种辣子,出瞎子”。


树:保德居民庭院内外有栽植树木的习惯,院外多为榆树或槐树,杨柳树少见,院内栽一两棵枣树,暗喻子孙满堂。



水路:院内雨水的出路,一般从大门底下流出,归入人行道,通向沟渠。屋后的流水,也不能任意径流。要从自家后墙根流过,归入人行道,流向沟渠。水路的走向是长期形成的固定路线,谁也不能任意更改。


水路往往是引发村民矛盾的焦点,也是反映一户人家道德品质的标识。


留水路有三个原则:一是遵循自然规律,不要人为改变影响他人;二是水路与人行路为同一条路线;三是上改下接,人人负责,各管一段。


地窖:也是庭院的附属物,主要用于储藏山药等物。即在院内挖一直井,约3米左右,然后向南北两侧掘进两个侧室,室内储物。也有的人家将山药窖打在野外。


神龛:保德民众普遍信仰天地神和土神,所以许多人家在建筑物的墙壁上留一小室作为神龛。土神神龛一般在一进大门的南墙壁上。天地神神龛位于主建筑的墙壁上,与主建筑座向相同。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