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人真正用功是读经,功力都要用在背诵上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八 显见不分

经文:【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从这一段看起。在前面,佛是以捏目所见的第二月,来做一个比喻,今天这个文,佛叫着文殊菩萨告诉他,如果我们明了月只有一体,月亮只有一个,并没有两个,那么你就绝对不会生一个错误的观念:这到底是月还是不是月呢?出现两个月亮,我们才可以说哪一个是月,哪一个不是月。月亮本来就有一个,一个里面呢,当然不会发生这样错误的一个想法。所以经文才说,【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

佛的意思是叫我们是要明了色空无自性,自性就是真如,这才是真正见性,真实离开了戏论的范围。如其不然,总是离不开妄想,离不开分别执著。凡与圣差别就在此地。圣者,人家住的是真实法界。用这个地方的经文来讲也好啊,一呀,唯一月真啦。一就是真法界,二就是妄法界啦,十法界是妄啊。悟妄,妄元是真,好像那个第二月一样。那个第二月并不是真正有个第二月,原来是第一月的月影而已。可见得,见性与不见性,不是在境界说的,是在当人迷悟上说的。悟了,你才能见到一切法的真实相。迷了的时候,我们就叫作见了妄相。为什么是妄相呢?迷了的时候,在真相里面生起妄想,所以把真相就变成妄相了。那么由此可知,真与妄不是在境界上变,是在当人心念上变。

经文呢,可以说几部大经,讲到现前这一个境界,这个义理都可以会通。实在说呢,境界越说越微妙,越入越深。诸位要是能稍稍能体会到一些,确实很有受用。这一段跟华严普贤行一真法界那个理,是一个理,一个道理。华严经说得详细,此地说得简单扼要,「终日在妄,终日恒真」啊。于中实实在在说来,并没有是非二相。

这几天我在高雄讲经,在讲《金刚经》,有一位居士就提出来了,说金刚经里面最重要的,是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我们现在还没讲到。讲到什么呢?讲到应如所教住。这个如所教住啊,实在是关键之所在。那个修行人真正懂得这个原理,日常生活运用这个道理,他就是大菩萨,就是佛。那么我跟他解释呢,这个境界实在是很难讲。我们上个星期念过的《六祖坛经》里面,六祖教给我们,「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呀。前念不生,给诸位说,就是应无所住啊;后念不灭,就是而生其心。一样的意思。那个不生要从不灭里头去证得不生,才是真正的不生啊。不灭要从不生里头证得,才是真正的不灭。所以这个不生不灭呢,我讲坛经的时候说过,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你要把它看作两桩事,那就错了。也跟此地讲的【是月非月】啊,原是一真呢。入到这个境界之后,生灭之相了不可得。正是所谓寂照同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虽然寂照同时,也不着寂照同时之相,才是一真。

给诸位说,这个在修行法里面,上上乘的修行法,最高的修行法。运用这个方法来修学呢,你成佛最快了,绝对不要一生。你果然要真正会用了,你用上三个月、五个月就成佛了,这个是一点都不假的。金刚经里面讲的一念生净信,那个一念净信呢,也是说的这个。佛说明一念净信的福德,无量无边,那一点不假啦。为什么呢?称性。本性跟十方诸佛是一个性,那么十方诸佛所修的功德,也都是你自己所修的功德。以性所修嘛,那个福德怎么能赞叹得尽呢?确实不可思议。可是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呢?

我在讲席讲经当中常常告诉大家,这个事情难不难呢?不难。我们常说啊,世间最难的事是求人难呢。成佛做祖的事,不要求人,求自己。求自己的事情,问题就是说,我肯不肯干啊?我要肯干,三五个月就成得了佛;不肯干,三五个阿僧祗劫也不行。就在我们自己肯不肯,受用实在是无有穷尽。可是话得说回来了,修行的步骤,第一个是要明理。理论上要有疑惑,没有办法,路走不通的。所以在修行之前,行之前,先要解悟。先要解悟,悟后起修啊。修了以后的目标在哪里?目标在证。证什么呢?就是证原先所悟的,证实原先所悟的。

那么由此可知,悟、修、证也是一桩事情,并不是三桩事情。悟的是一桩事情,修的是一桩事情,证的又是一桩事情,那就麻烦大了,那就出了差错了。悟的是这个理啊,修这个行,还是证的这个理,这就对了,那就完全相应了。所以希望同修们要好好地把握这个机缘,认真地探讨这个道理,在我们一生当中,完成修证的功夫,这一生没有白过啊,这一生有无比的意义与价值。那是多生多劫来,我们都没有能完成的事情,这一生可以完成。世人常说啊,人生一大快事啊。那人生一大快事,是讲一生的呀,我们这个无始劫以来的大事,这一生能得到解决,这种欢喜没法子形容。那么就是道理明白了,说得很清楚。在数亿万象之中见到一真,然后再从数亿万象当中,修此一真,证此一真,就行啦。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

这个里面讲的「见」,是见精,「尘」,就是相分,见精就是见分。观见与尘,就是见分见相分。内,根身。内啊,有身心呢。身心,身是相分,心是见分。外而万物啊,通通都包括尽了,所以讲种种发明。但是在这个地方诸位还要晓得一桩事情,我们常常讲心啊,真心跟妄心,这个讲法是很笼统的说法。诸位要晓得,真心只有一个,没错。妄心也只有一个,第二月啊,不会再有第三月啊。可是八识里面跟我们讲八个心啊。八个心,诸位要晓得,只有一个是属第二月,就是阿赖耶识。前面七转识,妄中之妄,诸位要明了这个道理,妄中之妄。妄中之妄,说实在话呢,这个心跟那个物,跟那个相分呢,很难划清界线,我们通常可以讲,心之相啊。心之体是阿赖耶,叫妄心之体,是阿赖耶。前面七转识,都是阿赖耶的现相,阿赖耶的作用。尤其讲到心所啊,更是如此。那么这是向微细地方看的。

所以你要是细细地去观察呢,七转识还是属于尘,这就是所谓是这个阿赖耶的相用。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达,凡是依他起皆无自性,凡夫确确实实不能通达这个道理。学佛的人,尤其学大乘佛法的人,在中国机缘确实比较多,我们现在讲机会比较多,容易读到大乘经,容易听到大乘法。可是听了看了之后,好像是这么回事,悟了,晓得依他起无自性,晓得了。可是境界放在眼前的时候,又迷惑了。为什么呢?那个境界里头还起贪心,还起嗔恚心,还放不下。我们要问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呀,就是因为你没有看穿那个相是依他起性。所谓依他起性,换句话说,因缘生法啦。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你要是取相,你要是着相,你不是自找苦吃吗!那是迷惑啊。佛在金刚经说得好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虚妄。我们对这个道理是真懂了,还是假懂了?真懂了,在万象当中,给诸位说,受用自在,心地里面决定不沾染。华严经里面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禅宗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都是说这个境界。这是真正明了这个道理,看破了。

那么现在我们的看法怎么样呢?就像经里面讲的啦,我们的看法,呵呵,见是见,观见是见,观尘是尘。无论你怎么样发明,种种发明,你在那里研究,你在那里解说,你在那里分析,总是妄想啊。所以这个世间的宗教,世间的学术,我们跟他这样讲法,他当然不服气。哦,只有你是真的,我们都是妄想,他当然不服气啦。可是这个真相究竟有几个人能见到啊?太少太少了。能见到这个真相的人,能够相信佛所讲的这个道理的人,没有疑惑,那真是金刚经所讲的,这个人绝不是三四五佛处所种善根,而是千万无量佛所种的善根啊。实在是善根深厚之人,听听佛讲的这个话,想想有道理,能够接受,不会反对。

这个道理,诸位果然要是悟了,你平素用功就不一样了。你的修学用功,给诸位说,直接的。不了解这个道理啊,你用功是间接的。直接的来得快,当中没有障碍,没有隔层。不明真相,这个用功夫是走迂回的路了,当中是弯弯曲曲,那要吃尽许多冤枉苦头,要走多少岔路,麻烦是很大啦。悟了这个道理以后啊,你晓得此地讲是,【种种发明,名为妄想】。

我们先不谈世间。为什么呢?世间一切宗教、一切学术,我们学佛的人,感觉得这个佛法已经太多了,这一生已经都是看不完念不完了,哪有时间去看外道的东西呢?就是佛经本身上来说,你要把这个经论种种发明,给诸位说,也名为妄想。这个是说到切身的问题啦。所以说佛经,你们要是在那里苦苦去研究,去翻注解、钻故纸,那你就好好地记住这两句话:【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那么换句话说,真正用功,怎么个用功法儿呢?诸位看看古人。古人真正用功是什么呢?读经呢。一天读一部楞严,一天读一部法华。不去研究,也不去看注解。你一天一部,你读上三年,三年就一千多部啦,一年三百六十部啊。你会开悟啊!你的路子走对了。你悟了以后,你再来讲法华经,讲楞严经,活的,不是死的。你再看人注子,眼睛都放光了。

为什么呢?一看到古人注子,哪个地方他有悟处?哪个地方他悟得还不透彻?立刻就明了。自己不悟的人,眼睛是瞎的,跟在人家后面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啊,人家那个注解的你还是看不懂。不要自己以为懂了,这一句我也懂了,那一句我也懂了,我也晓得怎么讲了,结果你所讲的,全都是妄想。我教给诸位都是真话啦,我希望大家是快一点成佛啊。大家成佛了,众生才有救。那么我在这里讲经,也是给诸位一点安慰,诸位在用功的时候,给诸位做一个调济,不感觉到这个用功枯燥无味。所以我一再说了,你们听经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不要去分别,不要打妄想。懂了就懂了;不懂,不懂也不要去理会,不懂也不要去存疑,这个我慢慢再研究,用不着。不必理会啊。调过头来,还是用功,用功就是背诵经典。除了什么呢?咱们没有开悟之前,人家要来请我们讲个开示啊,讲部经,平常也得应酬应酬。这个时候找几本参考书来研究研究,应付应付一下,自利利他嘛。除此以外,功力都要用在背诵上。所以我们看看古人那些模范,自己要觉悟啊。

不但是佛法,世间法也不例外。修行最重要的纲领,世法里面讲诚意正心,这个就是学问啊。将来讲到《论语》的时候,跟诸位来细说这个问题。大乘佛法的基础就是菩提心啦,不晓得讲过多少遍了。展开华严看看,十住菩萨修直心,十行菩萨修深心,十回向菩萨修大悲心。三心圆满了,这登地,称之为摩诃萨。直心是什么呢?就是至诚心,佛在无量寿经里面讲的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所以楞严经上,佛跟阿难说啊,你要想研究无上菩提,必须心直言直,中间永无委曲相,才能办到。这个就说得很清楚,无上菩提是建立在直心的基础上,心直言就直了。言直,就是没有妄语。这是入道的最初方便啦。

我们要不能从这个地方觉悟,还是天天在妄想里面打圈圈,如何能钻得出妄想的范围呢?!成天干假的,不干真的,自己怎么会有心得?!再给诸位说,有心得,就是有受用处,法喜充满呢;没有心得,这个心啊,没有主宰,渺渺茫茫。我们一般人讲空洞,心里面空洞。读得再多,记得再多,心还是空洞。为什么呢?全是别人的。好像我这个房子,里面是装了不少东西啊,全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虽然很多,不是自己的,心还是不踏实,还是没有依靠。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是真正有心得。

心得什么?心得从老实当中去修学,真实里头去修学。首先要修的是至诚心呢,直心就是至诚心,我平常把它讲做平等心。至诚就是平等,不平等没有至诚,诚到了极处是平等的。诸位能够说把这个重心抓到了,你修的什么?我修的平等心,我修的至诚心,就对了。你跟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完全是一个路子,一个方向。八万四千法门,那是方法,目标、方向是一个,那些是方法。方法随便你去用,只要方向目标不错,决定可以达到。迷失了这个方向,那就通在妄想里打转转,世出世间一切法,你种种发明通叫妄想。那么这几句经文,我们看看,你看要紧不要紧?!

你能把妄想放下,不执著了,不分别了,坛经里面讲的,前念不生,前念不生就是放下,于一切法中没有分别,没有知见,这就是不生呢。有不生,才有不灭。不灭是什么呢?运用自在。见色闻声,像六祖所说的,生八万四千智慧啊。六根接触六尘都生智慧,这叫不灭。那个经摆在面前,它怎么会不圆呢?!怎么不透彻呢?!还用得着去预备吗?!还用得着去翻那些参考书吗?!

你们诸位今天跟我,如果真正能懂得这个意思,你们的成就一定比我快,成就比我高。为什么呢?我当时学习啊,不是从这个路子学的。是从经论注疏里头学的。换句话说,是从妄想里头学的,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从这个里头学的。我不过是很幸运,在这个妄想里头钻出来了。钻出来以后才晓得,过去也走了一段冤枉路,但是什么呢?还不算太多。虽然有一点迂回,这个迂回的幅度还不太大。我今天劝你们就是,一点迂回路都不要走,这就是更直截了当了,更快了。

而我那个时候,老师没有这样教我啊。老师要是这样教我,我今天就不是这个样子啦。那么我从这里钻出来之后,一看到我过去那个路子,虽然可以走,不是最好的路。我今天提供诸位是最好的路,是成就最快的路。与这个一乘的教学,一乘的精神,完全相应的一条道路。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今日之下这些年轻学佛的,佛门里面四众弟子,在家出家的,是不是像此地所讲的:

【观见是见,观尘是尘,种种发明,】他不知道他是妄想啊。可是有个事实:【不能于中出是非是。】这个是事实呀,他在那个故纸,在注疏里头,他脱不出来,这个是事实啊。所以诸位要好好地想想啊。

是非,在此地啊,我们也不要把它看作一个是、一个非。把它看作什么呢?把它看成相对的这个两关。我们凡夫都活在相对论之中啊,相对的世界啊,没有办法超越啊。超越这个相对的,给诸位说,就是佛法讲的一真法界。西方的科学家讲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他讲到五百度空间,还是属于相对的,还是不能超越。为什么呢?那就是,种种发明,无非妄想,见不到一真呢。

你要想见到一真,一定要从,六祖两句说得好,坛经它的好处啊,就是言简意赅,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就入一真法界了。所以叫你读经,不要去想它这个字怎么讲法儿?那一段怎么讲法?也不要想,哎呀,我什么时候会讲经?我什么时候经讲得好?你有这个念头就糟了,通通是妄想。妄想断了,你就是佛知佛见嘛。你表演得跟十方诸佛一样好,圆极了、妙极了。你要天天在打妄想,又想到佛的境界,那怎么行啊!那是办不到的。

那么这样说起来,我再教给诸位日常用功夫,真正的修行,怎么个修法呢?读经是一种。要把读经这一个方法,扩大到一切日常生活上去。那么换句话说,我们还以经上这个经文的意思来说,从今以后,我们「观见与尘」,见就是现在所讲的见分啦,精神、思想,尘是外面的物质世界,我们怎么个看法呢?「要看它元是何物」,看到这个东西。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你分别就是虚妄,不分别皆是真实

凡是你能够想得出来,能够讲得出来,都不是真的

出家是没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得失之心

真正通的人,心里没有自满,没有贡高我慢

因为楞严大定是行住坐卧都是定,要在动中修不动

能不变随缘这是如来; 随缘不变的那是菩萨

学佛的人只有一个标准,一心就是是,二心就是非

明了无是无非这个道理,心当时清净没有了念头,这就是佛性现前

能够修到冤亲平等了,你这福德功德能保持得住了

依法不依人的修学方法是念经为主

你几时看到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了,证明你自己解脱了

不执著的都对了;执著的都错了

学佛要是离心意识,那就是佛法,佛法思维不得

为道的目的在清净心,心里面有东西就不清净了

见到"佛法僧"就想到"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处

大千世界依正庄严,是自己的身相

保持像小孩那样的没有第七识、第六识,心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我们都成佛啦

真正要想把佛教兴起来,是要清净心

想真正地在大乘佛法里有一点成就,楞严不能不熟读

见性之体决不因为物象而有所障碍

无漏的功德、圆满的大福报,一定要向内求,外面没有

修行人是修少布施,不能破坏自己清净心,世出世法都要随缘

一经通了,当然一切经都通达

中国人圆顿根性的人多,可是我们的根性被利欲蒙蔽了不能现前

悟与不悟在信,凡是不能开悟的,都是有疑不定

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

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

心清净,念的这个佛号就管用,心散乱,什么法门都没用处

你当下认取,你就立地成佛,谁也障碍不了你

真正破了无明,晚上走黑路不要用灯

成败关键决定在增上缘,就是古人所讲的师承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修定

自己还没有建立、没有成就、没有基础之前,只跟一个老师学

自己见性了,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众生

整个百法只解释佛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

学佛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要研究

凡是随语生解的,都是死在言下

法为见性而说,见了性了,法也不要了

佛法所在之处,是我们大家有福,尤其是讲大经

学佛的人若不修清净心做善事,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

四大之色跟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身相,这是人生的本源

心动了才有十方三世,心要真正静下来就超越时间空间

是、非都没有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受持的妙诀:离言说相持,离文字相持,离心缘相持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