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浅释61——条辨189-190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备用公众号:
一八九、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大便溏,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伤寒八九日,病邪应该进入到少阳或阳明。结果没有传经,会有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的症状。病毒邪本来要进入少阳或阳明,结果被“湿”挡到,风湿的人刚开始得到感冒的时候,全身关节很痛,不能转身。不呕代表邪气没有进入少阳;不渴代表邪气没进入阳明,依此可以判断邪气没有传经,也没排出去。病人的脉浮虚而濇者,浮代表风,濇代表湿,这是脉证。肌肉关节很酸痛,很紧,翻身都没有力气,病人还有表证,还兼风湿,就用桂枝附子汤治疗。
大便溏(表示脾湿过盛,湿会渗到肠里,大便会很粘),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求汤」主之。大多数的风湿关节炎,是因为病人体质素有中湿,运动之后又吹冷气导致不能出汗的情况下形成的。现在空调的使用非常普遍,夏天本应该出汗,因为长时间使用空调,该发出的汗长时间发不出去就变成湿,久而久之便形成风湿关节炎。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两枚,去皮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两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方
白术四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枝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也。
桂枝附子汤是在病人有伤寒表证,兼有湿证的时候用的,如果病人没有表证只是全身关节酸痛,没有浮脉,大便比较稀,小便正常,用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汤治疗。只使用附子、白朮就是朮附汤,术附汤发脓急救用的,可以把身体里面的脓疮发出来。现在加生姜、甘草、大枣,可以把肌肉到关节里的湿排掉。
一九〇、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掣痛,就是痛得很厉害,抽筋的痛;不得屈伸,弯都会痛;近之则痛剧,碰到都会痛;汗出,病人痛得一直流汗;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当今常见的痛风患者通常有脚踝关节或脚趾关节的症状,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不能动,一动都会痛,碰到也会痛,这时候可以使用甘草附子汤,如果剂量精准,两天左右就可以治愈。温病派医生看到病人有红肿热痛的症状,就把痛风判断为热证,用去热的四妙散治疗,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以伤寒的观念来看,虽然病人表现的是热证,但知道这类疾病是标热本寒,所以用祛寒的热药去治疗表面的热证,这才是治病求本的体现。
掌握经方需要熟读伤寒的条辨,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药味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附子使用的剂量,桂枝附子汤中附子的剂量是后者的三倍。相同的药味,附子的剂量大,可以治疗风湿类疾病,剂量小用于治疗“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的症状。经方之难精,一在于辨证,二在于剂量。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脾主四肢、主肌肉,脾脏运转不是很好的时候,湿会停下来。如果湿停在上焦,当得到桂枝汤证或麻黄汤证的时候,又刚好下利,变成结胸;湿停在肌肉或关节,就会变成风湿关节疾病。例:膝盖风湿,下针膝五针,扎完针之后摸脉,如果没有表证就是白朮附子汤;如果是痛风,膝盖红肿、疼痛难忍,不可以触摸,还可以针刺合谷、太冲、大杼、脾俞、肾俞,再服用甘草附子汤,《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膝盖风湿关节疾病非常有效的方剂。
吉益东洞对本方定义曰:治骨节烦疼,不得屈伸、上冲,汗出,恶寒,小便不利者。日三服,一天吃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刚开始服的时候,会得微汗,一层黏黏的汗,其实是身体排出的湿。可以分五六次吃,二小时吃一次,或三小时吃一次,看病况而定。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