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述评

2017-06-01 新华社记者陈芳等 战略与政策论坛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胡喆、白国龙

5月30日,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一年前的今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同时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这一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突破全方位出现,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惊艳全球。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的创新之音越来越激越、昂扬,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之门,已经开启。

中国突破:只争朝夕,科技发展站在飞跃的新起点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让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通过十年努力,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

历史的转折,往往再回首才能看得更清晰。

2016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

此后一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这一年,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这一年,5G引领势头逐渐形成、特高压输变电关键技术领跑世界、LED照明产品产量和应用规模全球第一……科技创新“三跑并存”中并跑、领跑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北京中关村到上海张江,从深圳南山到武汉光谷,“创新之花”竞相绽放,国人信心和梦想不断被点燃。

这一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动能加快成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企业创新政策、计划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优化。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上。

——这样的中国突破,根植于多年的默默积累。

长征五号有着我国运载火箭的数个“之最”,这般迅猛的中国速度,发轫于无数科技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耕耘。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代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岂止是十年磨一‘箭’,前期论证和攻关,必须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这样的中国突破,是只争朝夕的创新之果。

当代科技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忘我投入,奋力攀登,才有了一项项突破。

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部非洲,研发此类疫苗成为当时医疗科研界努力摘夺的“皇冠”,中国的疫苗研发水平很快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曾战斗在抗击埃博拉一线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回忆,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曾有一位外国同行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最近在研究什么,告诉我,我们就不去研究了”。

——这样的中国突破,澎湃于科技工作者超速的“运转”。

已故杰出科学家黄大年,仿佛没有时间停下喘口气,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直至生命定格在58岁。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他却毫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中国优势: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如果没有一招鲜、几招鲜,那我们就缺少了机会。

无论是环境艰苦的大亚湾反应堆,还是40年磨一剑的高温超导研究,到如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国际领先……一大批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取得的突破,正是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大投入,瞄准前沿、紧扣需求,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原动力”。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在激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在这一年里,人的因素越来越多被激活,多方协作汇聚力量实现攻关突破的例证比比皆是。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巨大潜能。在“科技三会”召开的当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5.9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72小时内快速查明300种突发传染病原,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正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竞争力。目前,我国国家高新区共156家,未来还将进一步发挥“领头羊”作用,推动国家自创区、高新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的故事,让很多人为之动容。爱国之心,炙热滚烫。此心此意相通,是8100万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共鸣。

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引下,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进一步转化为科研动力。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是首届创新争先奖的奖章获得者之一。早晨7点钟进实验室,晚上11点钟离开,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周末。薛其坤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要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追求。

从1970年4月24日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到如今叩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无数中国航天人怀着科技报国的信仰,集中在中国航天这面大旗之下,不改初心,创造出累累硕果。

怀揣“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的使命,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俞德超,研发单克隆抗体新药产品为眼疾患者带来光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具有国际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创新生物药……“实现‘高端生物药中国造’的梦想,是我一生追求的大事。”俞德超表示。

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协同攻关,这一年来逐渐形成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

“不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即使是过着‘紧日子’也不能放松对科技工作的投入。”这是全社会形成的有力共识。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达到15440亿元,比上年增加9%,占GDP比重为2.1%,其中企业占比78%……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技工作者们表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要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从青藏高原生态恢复到新疆地区棉花生产,在人迹罕至的深处,在棉花种植的田间,科研工作者用坚守和创新,铸就了属于人民和土地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硕果,不由白纸黑字写就,而是借用信仰铸就的如椽巨笔,撰写在祖国大地上,撰写给全体人民。

中国希望:在科研的“黄金时代”,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温历史,几多感慨,几多壮志。

近代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些科技工作者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科技的强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落到实处。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中“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科技部负责人表示,我国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表明,要想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就要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

发布实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研究提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并经中央审议通过……一系列引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磅规划和方案密集出台,清晰定位科技创新供给的新坐标。

道不可坐论,事不能空谈。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的重大科技项目将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R&D人员总量535万;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聚焦科技人员和社会反映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系列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文件与举措,让广大科研人员迸发活力。

——让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培养世界上最宏大的创新创业队伍,我们有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中国科协负责人表示,一年来,中国科协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良好环境。

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兴起的态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创新的强大引擎,中国这艘航船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参与采写记者:马剑、邓华宁、姜辰荣)

附录:为祖国而澎湃,致时代的大梦想家们!

——向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致敬

  新华社记者胡喆、董瑞丰、马剑

  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这是打开未来之门的神奇密码。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要有强大科技。”

  科技梦想为祖国而澎湃,创新之火因梦想而燎原。他们不仅是科技工作者,更是时代的大梦想家。

  在5月30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在这属于科技工作者的节日里,向创新致敬、向梦想致敬、向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致敬!

  精忠报国:赤子之心以身相许

  2017年1月8日,一位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一个丰碑般的科技工作者,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58岁,他就是时代楷模、杰出科学家黄大年。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7年间,他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息尚存,此志不懈。”7年间,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回顾黄大年同志的一生,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强国之志。他以实际行动让人们更加对新时期以黄大年同志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肃然起敬。

  一代接着一代干,中国科技工作者精忠报国、求真诚信的赤子之心始终在传承。

  20世纪70年代,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歼8战斗机设计师,两院院士顾诵芬当时已年近半百。在没有受过特别训练的情况下,为了给飞机找问题,他丝毫不顾过载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乘战机三上蓝天,在万米高空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拍摄飞机的动态,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飞机的振动情况。

  “将生命置之度外,只为将问题研究清楚。”顾诵芬用忘我的赤诚和铁胆,在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新中国飞机设计领域创建了属于中国人的气动力设计方法,也在应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登上了新的高峰。

  开启“刷眼时代”,让全世界都用上“虹膜识别”这一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归国青年博士王晓鹏最大的心愿。

  7年前,他也曾和黄大年一样,放弃了英国的高薪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毅然回国创业,加入到“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之中。

  “搞好科技创新,必须要有以身相许的精神。”王晓鹏坦言,“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迈向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正昂首阔步,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征程上。”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敢为人先:勇于超越争做时代先锋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看来,当中国逐渐走向创新前沿、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如今要做的就是勇于超越,“干别人没干过的,才是真正的领先。”

  30年如一日,田伟始终怀揣着这一梦想,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可用于人体多部位的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他还创建了中国计算机辅助外科领域首家学术团体及国内首个医用机器人专业学术组织,被推举为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会主席。

  “20多年前,如果一篇国内的论文能登上国际学术期刊,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但时至今日,哪个国际学术期刊上没有中国作者的名字,才是不得了的事情。”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认为,如今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们,要更加习惯于从“追赶”向“领跑”转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一所副所长刘小勇认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而且还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在世界科技舞台上与国际同行争高低、论伯仲。”过去一年,中国科协、科技部等部门进一步发挥科技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国科协通过学会改革,做强学科交叉、沟通交往的“学会联合体”,深化拓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吹响创新争先集结号,成为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汇聚了强大正能量。

  矢志拼搏:创新争先当以人民的名义

  心有大我,人民至上。科技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的终极力量。

  肿瘤的治疗与研究,是人类医学事业挑战的最高峰之一。

  多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和团队创建了一系列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方法、抗肿瘤新药临床药代检测实验室以及肿瘤内科治疗新方案。

  肿瘤内科的传承和发展、癌症诊疗规范的建立和推广、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评价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完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人民健康造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山区的电网建设,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国网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供电公司的技术团队,不论寒冬或酷暑,始终拼搏奋战在一线。

  他们用“土办法”自主研制出的“E路小黄蜂”,将电网“寻址”和“检修”两大功能融为一体,体积只有“巴掌大”,却可以用于检修各种芯片、通用于多种型号的采集器终端,大大提升了电网线路检修的效率。

  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基层科技工作者,用小草般的韧劲,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之歌。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认为,未来,中国将在科学探索与工程实践中面对更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需要提出和实现更多首创性的解决方案。

  “切莫忘了仰望星空。”杨宇光说,“中国科技人应做永远的梦想家。”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习近平时代》 (一)

  2. 《习近平时代》(二)

  3. 《习近平时代》  (三)

  4. 《习近平时代》 (四)

  5. 《习近平时代》(十九):“一带一路” 大谋略与大智慧

  6. 《习近平时代》(二十):条条大路通北京

  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8.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9.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闭幕辞

  10.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成果清单]

  11. 【光明论坛】“一带一路”为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12.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

  13. 习近平向世界发出邀约 开启“一带一路”北京新航程

  14. 举“中国方案” 践大道之行

  15. 2016“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16.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7.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18. 创新共同体稳步推进 沿线国家人民受益多

  19.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2.0时代

  20. “一带一路”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21. “一带一路”英译更名背后的故事:中国更加包容了

  22. “一带一路”沿线货物贸易10年有望翻番

  23.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

  24. “一带一路”的核心并非交通设施

  25.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6. "一带一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定海神针"

  27. 丝绸之路历史回眸

  28. 引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发展

  29. “一带一路”引领新型全球化

  30. “一带一路”对接中国机遇

  31. 白春礼: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

  32.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33. 李克强总理博鳌演讲的七个看点

  34. 习总和中央有关“全面创新”的论述

  35. 总书记对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

  36. 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37.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38. 白春礼: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39. 潘教峰:中国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40.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41. 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42.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43.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44. 国办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

  4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

  46. “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

  47.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详解

  48.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49.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50. 武汉再次迎来历史性机遇!与京津冀同成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51. 国务院“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措施”政策吹风会文字实录

  52.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如何进行?

  53.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早谋划早主动

  54. 十大区域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55. 走向全面创新时代

  56. 国务院关于安徽省及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

  57. 国务院关于上海及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

  58. 国务院关于广东省及沈阳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

  59. 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及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

  6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6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

  62. 重化工企业多布局在沿海沿江和人口密集区

  63. 十年前学者如何热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64. 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

  65. 城市治理还在农耕时代

  66. 加快完善区域及城市防灾减灾治理体系

  67. 《习近平时代》(十七):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

  68. NASA发布全球雾霾地图

  69.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根除思想体制雾霾

  70. 【专论】雾霾倒逼危机治理

  71.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72. 丁仲礼:应对雾霾,源头减排是关键

  73. “重典”治污 ——国家修订出台最严格的法律向污染宣战

  74. 督查组被扣留折射环保执法困境

  75. 警惕科技文明背后的科技风险

  76. 建设一个创新友好的社会

  77.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78. 穆荣平: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79.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8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

  81. 叶文虎:新经济需实现生态生活生产共赢

  82. 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83. 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84. 谁动了美国科技预算的奶酪

  85. 防务智库:为富国强军提供智力支撑【附智库观点50篇】

  86.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的大国强音

  87. 科普教育托起北京创新“新生代”

  88. 刘伟平调研中科院战略咨询院

  89. 探访科学家工作室

  90.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在上海组织召开“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专题研讨会

  91. 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

  92. 女科学家:困境与解决

  93. 陈十一:培育有理想担当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94. 邓小平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95.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96. 完善行政技术领导股权激励政策的思考

  97.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98. 技术转移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

  99. 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100. 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唱主角”

  101.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102. 让国家科技奖励回归荣誉本质

  103. 我国内陆核电厂可实现“近零排放”

  104. “重典”治污 ——国家修订出台最严格的法律向污染宣战

  105. 从环境权到环境公益诉讼(上篇)

  106. 从环境权到环境公益诉讼(下篇)

  107. 督查组被扣留折射环保执法困境

  108. 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109. 《“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110. 天舟一号为中国航天“加油”

  111. 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112. “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 研讨会在京召开

  113. 觅母的力量——关于科研环境与科研诚信治理

  114. 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在“二传手”

  115.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组织召开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研判专家研讨会

  116. 中美科技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117. 优化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附:智库观点50篇】

  118. 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119. 【智库观点50篇】建设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120. 我国内陆核电厂可实现“近零排放”

  121. 首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1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123. 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的新地理

  124. TWAS第27届院士大会开幕 10位大陆学者当选院士

  125. TPP的前景将由下届美国总统和国会决定

  126. “五四”,永远的精神标杆

  127. 把握新兴青年群体的脉搏

  128. 医学的一半是人文学

  129. 人才:“聚”是基础 “用”是关键

  130. 清华女教授跳槽普林斯顿:是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动

  1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132. 【智库观点50篇】智库建设重在提高研究质量

  133.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摆到货架

  134.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科技转化与科技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35.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需打造政策高地

  136. 潘教峰应邀出席第五届全球智库峰会并做发言

  137. 解读2016年美国科学院科学素养报告

  138. 2017创新与知识产权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揭牌仪式在京举办

  139.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承担的“国家空间规划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140. 科学传播与大学精神

  141. 从“论文工厂”转向“创新发动机”

  142. 科技党支部举办“科技智库先锋论坛之知识资本与雄安新区建设”报告会

  143. 开启未来30年科技新征程

  144. 探寻东北地区创新转型新路径

  145. 建立跨区域扶贫开发一体化体制

  146.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

  147. 11个自贸区, 你能得到这些大实惠!

  148. 创新是新区发展根本动力

  149. 高端科技智库与雄安新区的初会

  150. 徐匡迪:以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151. 徐匡迪:中国智库的历史、现状与展望【附智库观点50篇】

  152. 徐匡迪:设立雄安新区热点三问

  153. 白洋淀水环境保护规划已完成 雄安不宜搞摊大饼式连片开发

  154. 白洋淀水环境治理的生死抉择

  155. 环境问题是雄安发展最大挑战

  156. 国家级新区 25年成果非凡

  157. 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

  158. 千年大计!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159. “新科技革命与雄安的未来”高端论坛在雄安新区召开

  160.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在雄安新区举办“新科技革命与雄安的未来”高端论坛

  161. 高端科技智库与雄安新区的初会

  162. 雄安新区:新角色·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

  163.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

  164. 雄安新区如何建设创新发展示范区

  165. 河北全力打造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附各类新区名单】

  166. 权威人士和国内外媒体看雄安新区【珍藏版一】

  167. 权威人士就雄安新区建设答记者问【珍藏版二】

  168. 雄安新区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