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危机(杜课731期)
全文共 1787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目录
1、基因危机
2、附录:相关评论
基因危机
杜骏飞
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危机,我不是科学家,没有资格谈科学问题。
然而,按照历史的逻辑,所有的生物科学家应该都会对CRISPR应用在人类基因编辑上充满期待,这不是因为商业利益、学术利益,而且因为干预基因进化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
日前爆发的抗议事件,其本质原因,是当事人贺建奎罔顾基因编辑婴儿技术的不成熟,无视这一技术目前已知重大隐患,毫无顾忌地把两个无辜的生命抛进未知的生命风险中,显然,他对孩子们可能跌入的人生陷阱不在意,他对可能给人类基因池的持久影响更是无所忌惮。这是一个巨大的伦理危机,也是一个涉及中国医学界声誉的伦理丑闻。
——这一切,都很可能是因为一个野心勃勃的青年科学家利欲熏心。
没有人否认基因编辑婴儿的前景。甚至,人们对基因工程改善人类处境的未来充满憧憬。
今天的困境、恐慌、愤怒,还是因为不到时机,因为科学界尚无技术自信。
但今天的技术不成熟,不代表永不。迟早,它会走向技术成熟,迟早,它会造福于人。它极可能帮助人类对抗疾病和衰老,甚至有助于人类提升智力、体力,甚至大范围地改善种群质量。
只是,到那时,必然会出现新的伦理质疑。例如:能改善哪些,不能改善哪些?先改善谁,后改善谁,为什么?还有最根本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创造基因的更显著的不平等,又将如何对冲这些不平等?
这些问题,还没有最终答案。但我相信,我们迟早会有答案。前提是:在科学一日千里发展时,我们的道德素养也能同步发展,并且,人类能保证,负责思考这一切的人群能有与问题相匹配的伦理水平。
无疑,这将取决于人文:一种深刻而普遍地关心人的价值的思想传统和知识系统。
发展工业文明的人,进化为认清工业文明危机、并加以改进的人,所依靠的是人文。
发明原子弹的人,进化为认清核危机、并加以遏制的人,所依靠的是人文。
开发人工智能的人,进化为决心防范人工智能主宰人类命运的人,所依靠的是人文。
催化基因技术的人,进化为维护基因技术伦理的人,所依靠的,也必将是人文。
人类所能掌握的一切权力,无论是政权,法权,军权,还是技术权,都存有道、无道之别,决定这些权力有道、无道的唯一条件变量,就是有无人文精神。
是的,我们今天陷入了基因危机,但归根结底,日益进化的我们,所面临的是灵魂危机。
愿这世界上的一切有力者皆有灵魂。
附录:相关评论
1、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人文科学,应该走到科技的前面去;人文关怀,更应该走到科学的内部去。
——人民日报《人类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2、在科学研究上造假固然可怕,但是,像贺建奎及其团队的“造真”却更加可怕。
——光明网《对擅编人类基因者施以终身行业禁入》
3、科学探索永无止境,鼓励大胆创新、勇闯科学无人区,并不意味着纵容违反科学道德、无视伦理法规。法律和伦理的底线不容突破,研究人员应敬畏生命、遵守规则,守护好前沿科技领域的一方净土,让创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
——新华网《基因编辑岂能“任性”》
4、基因改造早已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了,似乎成功就在转角,然而生物学家保罗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思考。对人类胚胎进行“升级”,改变外貌、抵抗特定疾病,甚至由家长进行定制…我们是否做好准备,这场技术革新又会带来哪些无法预料的结果?
——头条新闻《基因改造人类胚胎, 引起道德争议》
5、这些在科学上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对人类遗传物质不可逆转的改造,就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实施之前要经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大众从各个相关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讨论。确实不排除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凤凰财经《生意向左,伦理向右》
6、科学和技术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因为这个世界不需要不顾伦理的科学狂人。一个缺乏规则约束的科学技术,难免在大众心目中成为弗兰肯式的怪物。而这,是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悲哀。
——新京报《基因编辑婴儿”:这个世界不需要不顾伦理的“科学狂人”》
7、在争议极大的基因编辑领域,其“改造人类”的可能性、想象性,或许让某些人兴奋,但对大众来说更多的则是忧虑。科学的前沿亦是伦理的边缘,任何探索都必须谨小慎微,慎之又慎。我们不否认技术会造福人类,但所有探索都必须先讨论合理性,再讨论可行性,技术再好,伦理关过不了,福祉再大也可能是祸患。
——北京日报《基因编辑婴儿竟无人“知情”,科学伦理之门到底谁来守?》
8、不论基因编辑技术的好与坏,都是人类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终究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基因编辑可以帮我们免疫一些疾病或者治愈一些疾病,但到底是否利大于弊一切就留给未来用时间验证吧。
——懒猫资讯《众矢之的,基因编辑遭广泛谴责,事件一波三折》
本期策划:钱明雅、杨婧婕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精选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夜谈王国维|陈寅恪九章|秋瑾岂是关巧红|民国“毒舌”|斯文|大夫吴孟超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谈“出丑效应”|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读诗三境界|戊戌一百二十年祭|哈哈!“旅行者”类型学|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天下何处无夜叉|毕业说什么?|士的表达|真理|网络幸存者|谈“怂”|互联网绝不会是“平等”的|如何做个社会人?|交友箴言|杜骏飞:七夕|管得最少的政府——读梭罗|九戒|“共情”与反“共情”|不读莫言|乌尔班尼的牺牲|看看你的洛阳铲|记者节的终结|感恩课|宁在花园喝露水,不在丛林披兽皮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如何理解俞飞鸿?|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杀死一只啄木鸟|九谈拼多多|为了忘却的记忆|乡野咪蒙|传媒与第一课|公共青年|消失的冰冰|不论贾与胡|为什么是胡锡进|范长江的生与死|忘得干干净净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上弦月|击鼓传花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杨婧婕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标星+置顶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