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拉山下】四十三、重返学生时代(董克荣 )

知青情缘 2024-02-02



霍拉山下


作者:董克荣 



       

  

语音:刚哥


四十三、重返学生时代


(一)


开学第一天,我们8 4 1 4班召开了一次班务会,会上班主任老师让各位学员介绍一下自己。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名叫翁亦诗,看到她的名字就觉得很有诗意,如果“名如其人”这句话有道理的话,翁老师应该是一个比较浪漫的人;她教我们《形式逻辑》课,思维又是比较严谨的,所以她对我们这些大龄学员既照顾又很严格,虽然翁老师的年龄比我小很多,但是与我们并没有多少隔阂。看着她在讲台上说话的模样,忽然让我的思想开起了小差,因为她的一颦一笑太像我上初中时的班主任庄友娣老师了。


记得那时庄老师带我们初中(二)班三年,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心大家。她瘦瘦的,烫着一头短发既庄重又可亲。天气冷的时候,脸上两个高高的颧骨冻得通红。不管是暑假还是寒假,她都要去每一个学生家里家访,尤其是我家平时也经常去,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近,祖母又没有文化,所以她对我就格外的关照。

庄老师教课时很严格,上课时经常会提一些问题问学生,一旦你思想开小差就会不知道如何回答,有些同学很怕她点到名,所以上她的历史课大家都很专心,并且踊跃举手抢着回答问题。只要一下课庄老师立即秒变笑容满面,与我们嘻笑成一片。


记得有一次去虹口公园,由于天气阴冷,报名的同学只有三分之一,我们期盼了很久的春游生怕被取消,但庄老师还是带着我们十几个同学去了。虽然人少可我们玩得非常的开心。




虹口公园留影。后排左一:班主任庄友娣老师;中排左一董克荣;前排右四王凤傑


那天我和另一个班的同学王凤傑在公园里玩起了“老虎赛”,因为他们班没有组织学生去春游,他就跟着我们班一起去。平时放学后他喜欢和我下象棋,我的象棋水平不行,从来就没有赢过他,他每赢一盘棋脸上就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我心里老是愤愤不平但很无奈。可我跑步比他快,所以在公园里我就逗他来追我,以报他赢棋之仇。


当王凤傑快要追上我时,我躲到庄老师的身后,我俩就在庄老师边上转圈跑,一不小心踩到庄老师的脚背上,她疼得龇牙咧嘴,脸一下子变了形,但她还是强颜欢笑对我们说,当心一点,不要摔倒啦!直到回去时,庄老师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庄老师就鼓励学生自己管理班里的事情,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时同学们纷纷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小组。


在学校二楼教室的阳台上有一个气象室,我对里面那些天文仪器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参加了气象小组,每天观察风向风力温度湿度,然后将观察记录公布在学校的黑板报上。我还包揽了班里的黑板报,收集稿件刊登好人好事。后来,经常为学校写黑板报的同学张伯清初中毕业了,我就接替他去出学校的黑板报,每星期换一期,用六角形的彩色粉笔书写,有文字有插图,每当新的一期黑板报出来,我看到同学们聚集在黑板前一起议论,我就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出黑板报时更加努力了,因为离家近,每逢星期天我一整天都泡在学校里,享受着写黑板报时的快乐。


有一次上早自修课前,小组长正在收日记本,我突然想起自己没有写日记,我是班长,忘记做作业的影响太不好了,就立即拿起本子往家里跑去,匆匆地写了几句又往学校跑。在上自习课时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庄老师批评我。


后来同学唐敬国问我,我就告诉了他,庄老师看到我的日记没写几个字,字迹又写得潦草,她并没有在我的本子上打一个大大的叉,也没有粗暴地写上‘重写’两个字,而什么字都没有写。


放学回家后,我认认真真地补写了一篇日记。那天唐敬国同学看我快要上课了还跑出教室就跟着跑了出来,他目睹了这件事的全过程。庄老师以表扬为主、不随意批评学生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触动很大,让我们学会了主动修正错误,今后就会更自觉地学习。


初中毕业时,我向老师提出做一本班级的通讯录,总务处的老师非常支持,他们提供给我刻蜡纸用的钢板刻笔和油印机,我将老师和同学的地址收集起来刻印好,裁剪装订了70本通讯录,里面的图案还涂上了水彩颜料分发给大家。后来在我高中毕业时也做了同样的通讯录。



初中和高中的通讯录


这两本通讯录我带到新疆又带回了上海,正是有这两本通讯录,我才能按图索骥寻访了每一个同学的家,虽然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搬离,有的地方都已经拆迁变成了高楼大厦。当我看到老同学家的原址时,我的脑海中立即会想起学生时代那些美好的往事,每一位同学的模样都会在脑海里闪现。


如今年过80岁高龄的庄老师身体非常健康,现在已经搬离过去的住处,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她教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她对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调皮捣蛋的那些破事还记得清清楚楚,相聚时大家笑谈过去感慨万分。


直到现在,我对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的音容笑貌依旧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甚至有许多老师说过的话我还言犹在耳不会忘记。我对老师的崇拜胜过一切,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和无私奉献都成为我们的楷模。所以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教育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你学会了包容别人并且愿意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就真正长大了。我很庆幸自己遇到的老师都很敬业,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都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翁亦诗老师也同样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她与庄老师不仅容貌相似,她的教育为人也同样让我们尊敬。在开学前她就走访了每一个学员,所以对学员们的基本情况都有了解。



南翔古猗园留影。前排右二:班主任翁亦诗老师


这时翁老师说完了开场白,教室里一时冷场,她就点我的名让我做自我介绍。


我刚才分心了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不知道从何说起。在农场时从来没有自我介绍这一说,大学里自我介绍应该要说些什么我就更不知道了。于是慌慌张张地站起来说,我的名字叫董克荣,支边新疆18年,回沪工作三年多,年纪整四十,女儿有两个,体重刚过百,近视四只眼,希望上课坐前面,敬请大家多关照。……


我还没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还鼓起了掌。翁老师也笑着说,老董要么不说,说起来就像唱滑稽一样。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接着每个人都开始自我介绍起来。


会后班里酝酿成立班委会,大家竟一致提名我当选。班委设党支部书记、正副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我说,当选可以,别的都不行,当一个生活委员吧,能为大家服务我很高兴。


我就当了一名生活委员。


分发学生手册


开学后学校的学习正常了,每天紧张而繁忙。我原以为在大学里学习就是老师教课,学生放学回家做作业。其实并不是想像的那样,大学与初高中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老师引导我们自学的途径和正确的方法,着重点是学习和考虑问题的思路,很少布置回家作业,至于专业课知识大部分需要自己读书找资料。学校里发下来那一大摞像砖头一样厚厚的课本都要自己一页一页去钻研。


在阶梯教室领新课本


譬如上《法学课》,老师就带我们去福州路的中级人民法院去旁听审理案子,了解一个一个实际案例,再回到理论知识印象就很深刻了。有时老师会发一个类似侦探故事的小说,情节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陷阱,让你自己去辨别分析或在《法学》课本里面寻找依据。


上《政治经济学》课,老师让我们自己联系企业去做社会调查,从中体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主导地位。


上《统计学》时,老师讲解一个案例后,就让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找统计数字在实际工作中的联系,寻找规律,写出专题报告,然后老师选出好的案例在上大课时进行分析交流,让我们认识到数字在指导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鉴于学习的多样性,班主任翁老师将我们班分成三个学习小组,便于外出进行社会调查和讨论。那时大部分同学家的住房条件都不是很好,在商量去谁的家里复习时,我就说上我们家去吧,我有两个房间不影响的。每当同学们上我家来复习时,妻子夏士澄就忙得不亦乐乎,烧开水泡茶叶,在一边看我们这些大龄学生讨论时争得脸红耳赤。


复习后在我家吃午饭


有一次我去厨房倒茶水,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偷偷地笑,我问她,你高兴什么?她说,看你们这些同学都那么大了,还像小学生一样认真。我说,我们可比小学生认真多了。


是啊,我们今天能够幸福地坐在课堂里,那是拨乱反正后才有了现在,才让我们这些大龄学员重返学生时代实现大学梦,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地珍惜眼前得来不易的大学生活。


我们化了很多精力去进行社会调查,在学习期间曾经走访过四十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如上钢十厂、彭浦机器厂、上海机床厂、华生电扇总厂、耀华玻璃厂、上海牙膏厂、电子计算机厂、中百十店等。通过他们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生产经营模式,尤其当时企业都在进行‘厂长负责制’的改革,对我们的学习更有现实指导意义,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扩大了我们的知识,为毕业时写论文积累了素材。


有一天,翁老师和我们班委商量,说,平时大家的学习都很繁忙,休息天也要放松一些,搞几次集体活动调剂精神增进友谊,没有活动经费让大家想想办法。


于是大家议论起来。班里的同学都来自各行各业,林林总总的办法想到不少,最后归纳了两条比较可行的办法,学员们就分头去准备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早上,南市区环卫所汽车队工作的赵敏明同学驾驶了一辆小货车,我们几个男学员一起坐上车,开往浦东奉贤郊区一个生产队去贩运西瓜。那时正是西瓜大量上市,农村生产队的农产品销售苦于缺少车辆运输,我们上门去收购西瓜他们求之不得,瓜农见到我们时高兴的劲头溢于言表,忙忙的下田去了,于是我们和瓜农一起到田里去摘瓜。


西瓜田


我曾经在农场里跟着老班长蒋海云种过几年西瓜,对西瓜的成熟度有些经验,远远看去就能辨别瓜的好坏,所以在田里摘西瓜的速度比较快,一会儿就摘了一大堆。在称西瓜时有瓜农问我,这位同学是不是种过西瓜?挑的瓜都是好瓜啊。我说在新疆工作时种过。新疆天气干燥,随便摘一个西瓜都很甜,上海的西瓜是不是个个都甜?他们赶紧说甜的甜的!一个老农赶紧切开一个西瓜让我们品尝,边切边说,吃了好的话下次再来。大家都说好的好的!


我们装了满满一车西瓜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


第二天下午刚放学,我们就在教室外面吆喝,卖西瓜啊,刚摘下新鲜的西瓜啦!在瑞金医院工作的单友根同学吆喝尤为起劲,他在单位里搞工会工作熟悉这些事务工作,他帮我一起过称收费。因为西瓜新鲜质量又好,其他班的学员也都过来购买,不一会儿就将一车瓜都卖完了,留下部分西瓜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一次‘西瓜宴’,庆祝这次筹款成功。单友根还和我一起将款送到工商银行去开一个活期存折,并做了一本流水账,为以后班级的活动打好了基础。


第二个方案是全班同学去大光明电影院做洗盘工。


改革开放后,大光明电影院也开始了多种经营,在电影院二楼开了一个茶室,每天晚上看完电影后有许多人会在茶室里休息喝咖啡吃点心,游人如织,所以清洁的杯子和盘子需求量很大,每晚需要两名清洗工从19点工作到22点,每人的薪酬3 元。


学员们都是劳动锻炼过的人,认为洗洗盘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大家信心满满,踊跃报名参加。于是我们每天安排两人到大光明电影院去洗盘子。


轮到我洗盘子我就骑自行车去,虽然从家到南京路只有十二公里路,但是要乘轮渡过黄浦江,路上还是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回来时间太晚原渡口已经停运了,要到另一个渡口去摆渡,如果错过了时间,还要等待一个小时,回到家里天就快要亮了。


大光明电影院的清洗房在二楼大堂边,是用隔板围起来的一个小房间,从房间的窗户里可以看到外面夜上海的灯火通亮,霓虹灯不断地变幻着各种色彩,南京路上夜游的行人和奔驰的车辆让人眼花缭乱。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各行各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除了节假日休息,人们还会在晚上去各种娱乐场所享受丰富多彩的城市夜生活,南京路上整夜闪射着绚丽诱人的灯光。


大光明电影院


我和单友根一个组,我们顾不上欣赏夜景,背对着窗户认真地清洗着盘子,在狭小的房间里连续三个小时不停地工作,时间长了手酸腿麻累得够呛。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杯子和盘子,洗干净需经过好几道工序,杯子上的咖啡、盘子上面的奶油都很难清洗,要一人先除去盘中的奶油,然后在洗洁精水池里洗干净,另一个人将洗过的杯和盘子放入清水池将清洁剂彻底漂洗,最后高温消毒。两人分工配合流水作业。


幸亏我们人多半个月才能轮到一次,如果每天参加的话第二天上课一定会打瞌睡,从中也体会到那些去国外勤工俭学的学子们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工商银行存的班会费已经上升到三位数。正当大家讨论要举行怎样的活动时,翁老师告诉我们学校里发的一个通知,这个消息让我们开展第一次全班的活动变得非常有纪念意义了。


 

(二)


  1958年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上海开会期间,带领各地与会的青年积极分子一起到黄浦江边位于杨浦区的一处苗圃去栽植果树,建立了实验果园,取名“共青苗圃”。1982年,上海市政府为扩大公共绿地面积,把共青苗圃以北区域作为重点实事工程进行改建,成为一座大型的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努力,至1986年建成后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命名为“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正式向社会开放。


   听到班主任翁亦诗老师告诉的消息,在公园还未建成完工前,我们能参加公园内部的植树造林建设,大家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都兴高采烈地去做准备。由于去公园的路程较远,那里周边地区恐怕还没有商场。于是我们班委几个人分别去采购食品和水以备午餐之需。


   公园确实很大,在当年可以说是上海最大的一块绿地,我们在里面转了很久,才找到需要栽种树苗的地方,园林工人已经为我们准备好铁锹十字镐等工具,按照园艺师设计的方案,我们开始挖坑栽树铺设草坪。体力劳动我过去在连队里每天都要干,现在离开农场已经好几年,重新再干体力活已经有点力不从心,没到中午就已经满头大汗,肚子也饿得咕咕地叫了起来。


   这时翁老师说,大家休息一会儿,等吃了午饭后再干吧。


   于是我们把带来的食品放在地上分小组就地围在一起,翁老师也到我们小组来凑热闹,不知道是谁还带来几箱啤酒分发给每个人,大家拿起啤酒像吹喇叭一样喝了起来。翁老师见我没喝就问我,老董你怎么不喝?我说喝、喝!就拿起一个杯子倒了一些啤酒。翁老师又说,倒满倒满。单友根同学说,老董你在新疆喝的是白酒,这点啤酒算得了什么!


   说实话我宁愿喝白酒也不要喝啤酒,一瓶啤酒喝下去肚子胀胀的,等一会儿还得跑好远去找厕所,何苦呢。但我不能扫了大家的兴致,于是就把杯子倒满了,一声喝喝,全体举杯欢呼起来。


   我们把带来的食品全部消灭光了,然后把垃圾清理干净就继续劳动,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去。



在共青森林公园吃午饭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特色公园,共种植200余个品种的树木30多万株。建有丘陵湖泊和草地,还有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园内既有粗犷大气的北国风光,也有含蓄秀丽的江南景色,公园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花展,65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游览。游人能在公园内骑马、垂钓和烧烤,还有供个人或家庭植树栽花的项目,留作生日、结婚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树木。


   我站在30多年前栽的银杏、香樟树下,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它张开宽大的树冠为人们挡风避雨,树下各种花卉万紫千红竞相开放。看着公园里游人如织我思绪万千,在大学期间的第一次活动种下的树木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全班在森林公园劳动后的合影 


   除了参加公园的植树造林,我们还在新建成的公房‘上南新村’小区里种花栽树美化环境,为浦东大开发增砖添瓦。


   那时全市乃至全国人民都在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发奋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上海像花园一样万般美丽风姿多彩。


   随着上海的发展,共青森林公园已经算不上公园的老大,在全市范围内又开辟了许多大型绿地,尤其是新建的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面积比共青森林公园还大8倍,成为上海城市公园的巨无霸。新老森林公园各有特色,为市民又增添了一处游览胜地。


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初具规模。


   学校阶段性的考试如火如荼,全班同学都在加紧复习准备迎考,大家相互帮助,希望每一个学员都能跟上节奏考出水平。


   新学期有计算机应用课,教的是计算机编程。在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大学开设计算机课程是比较前卫的。我过去听说一台计算机有一间房屋那么大,从来也没有见过电脑,脑子里对‘微机’一点概念都没有,更何况教的是很抽象的编程,学习时一定有难度。虽然这是一门选修课可以不选,但是我非常喜欢这门课,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用上,所以再难我也要去学。


   果然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最多。在上课时,一旦前面的公式还没有理解,老师后面所教的内容就如同天书一样让我不知所措昏昏欲睡,回去以后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复习。在预考时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过关,非常狼狈,整个小组的同学都为我着急。这时老师放弃休息给我开小灶,同学们轮流陪我一起复习,我非常感激那段时间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最后终于通过了正式考试。


   有一天,班长李燧初从学校开会回来,说起学校总务科的陈佩珍老师,她的儿子马上就要进行少先队入队仪式,可是适合半大小孩穿的白衬衣还没有买到,问有没有商业部门工作的同学想办法帮她买一件。


   陈老师胖胖的,戴着一副深棕色的近视眼镜,平时遇见她时总能看到她那憨厚的笑容。陈老师经常到我们班里来征求对学校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还会询问班里需要些什么帮助,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又和蔼可亲的人。


   那时市场上的商品还不丰富,成人买衣服时有的尺寸也不全,更何况小孩的衣服,我两个女儿小时候的衣服也经常买不到,只能自己做。想到这里我就插嘴说,要是买不到就耽误了。如果陈老师不嫌弃的话,我帮她做一件。李班长说,好的呀,那我去问问陈老师。说完他当即就往总务科跑去,我大声叫住他,说,不要忘记问一下尺寸!


八十年代的缝纫机 


   不久前我搬进新公房后家里添了一台蜜蜂牌缝纫机,做衣服方便多了,不似过去做那两件“夫妻装”时用手工缝制那么麻烦了。


    小男孩的衬衣我没有做过,难做的是衬衣领子,要做得挺括不容易,还有锁扣眼费一点时间。星期天我在家里用了一天时间把衬衣做好了,自己看看觉得很满意。


   星期一到学校我就把衬衣交给陈老师。她见衬衣烫得很平整,衣领后面还衬了硬纸片,就说,啊,像买来的一样一样的,太谢谢你了,我儿子穿了不知道会有多高兴!接着连声说着谢谢。我说不用客气,这是应该的,平时在学校里都是老师们为我们服务,


   有一次我们全班同学准备在学校大门外拍一张集体照留念,陈佩珍老师听说后也一定要挤到我们中间来与我们一起照相,在李班长的带领下大家齐声说,欢迎陈老师,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说得陈老师开怀大笑嘴巴都合不上了。后来我们在拍毕业照时,也邀请陈老师与任课老师们坐在一起。那时学校的师生关系像朋友更像家人。



8414班全体师生毕业照,前排左四:翁亦诗老师;左五:陈佩珍老师。


期中考试结束后,翁老师在班务会上说,中考的弦绷得太紧啦,我们班里举行一次运动会轻松一下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于是有学员迫不及待地提出比赛的项目,有‘跳绳’、‘双人绑腿跑’、‘自行车慢骑’、‘原地投篮’ ……。翁老师笑着说,好的,我知道你们提出的项目都是自己的强项。你们班委因地制宜自己作决定吧。


比赛设定了几条规则:每人须参加三个以上的项目,以得名次的多少评出冠亚军。那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参加了,个个摩拳擦掌信心十足。


我看到比赛的项目心中暗喜,好几个项目都是我的强项。跳绳是我从小在弄堂里练出来的,前跳后跳‘双飞’都很灵活,即使去了新疆,在劳动之余我也会找一根草绳跳一会。自行车慢骑更是不在话下,在新疆骑了十八年,不说慢骑,就是原地停下也不成问题。回到上海工作虽然骑得少了,但是每天上下班还在骑。原地投篮不能够说百发百中,投三次总不会一个都不进。我就报了这三个项目跃跃欲试争取夺冠。

比赛那天的天气很好,天高云淡,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同学们都脱掉外衣做好了准备。

首先进行的项目是自行车慢骑,要求从操场的篮球架下开始,骑到对面的篮球架结束,谁最后一个到达胜出。

李班长一声令下十几辆自行车慢慢地向前移动,有同学出师不利,刚出发就倒了下来。我骑到一半路程时,将车笼头转成直角,一个脚踩在前轮上左右滚动着保持平衡,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坚持不住倒了下来,我就慢慢地骑到终点,翁老师宣布我首战获胜。


双人绑腿跑。


第二个项目是跳绳比赛,每个参赛队员由两个人计数,时间为一分钟。翁老师和杨蓓新同学为我计数。没有参加的同学都围在一起观看。李班长把手一挥说开始,我们就跳了起来。翁老师数到一半说,老董太快了,数不过来啦!杨蓓新同学也说,不用跳得那么快,你肯定第一名。快到一分钟时我跳了十几个‘双飞’就停下了。翁老师说,老董跳了282个。杨蓓新同学说是245个。大家都笑了起来:你们两个人怎么数得不一样啊?翁老师也笑得弯下了腰,说,时间一长眼睛看花了,只能毛估估啦!


在比赛原地投篮时我想,已经有两个项目得了第一,不要太贪心啦,这次运动会本来就是为了轻松一下的。于是我就背对篮网投球让大家开开心,当我把球投出去后,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进去啦,再来一个!第二次背投球又投进了网,我说今天是瞎猫碰到死老鼠啦。同学们起哄说,那你就闭上眼睛投一个试试啊。我真的就闭着眼睛投,谁知道竟然又投进了网。


这次运动会我 ‘三项全能’,自然成了冠军。


翁老师在发奖杯时说,老董今天夺冠不全是靠运气,有些项目是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在学习上我希望大家平时多看书多思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知识是融会贯通的,有了丰富的知识库存才能更好地工作,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


那只冠军奖杯是八十年代生产的老式保温杯,放了很多年。现在各种各样时尚的保温杯家里有很多,这只杯子就长时间放着没有用过,盖子也已经发黄,但我一直将这只杯子珍藏着。


班级运动会的奖杯和大学的纪念册


我很恋旧,有许多东西我是不会丢弃的。譬如见到这个奖杯,我就会记起曾经在大学里的那段美好的经历,就会联想起当年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譬如见到同学或朋友送的物品和照片,就能记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想起与他们相处在一起时的友情。


如果丢弃就容易忘记,保存好了能睹物思情,就会想起尘封在脑海里那些虽然平常却又温馨的往事,尤其当你老了还能回想起来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三)


大学里的学习越来越紧张,学校设置的通用课程以外,还有许多科目都是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哲学》、《马列主义原著》、《管理科学概论》、《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社会心理学》、《行政管理学》、……。


马克思恩格斯原著1-4集


为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些相同的课目会有不同的老师来授课,每一位老师阐述的观点都不尽相同,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汲取营养,扩大思维。有些理论随着时间的展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修正,这就需要学员们认真地去思考,不是死记硬背能做到的。《哲学》课、《马列主义原著》课就分别由四位老师授课。还有一些课程也有两三位老师来主讲,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分析的余地,拓宽了学员们的思路。


有些内容还是需要记住的,我毕竟年过40岁,记忆力差了许多,经常前背后忘记,还会拿着书本找书本。晚上回家看书的时间有限,就在课余时间把重要的内容抄在纸条上,方便在轮渡上和去学校的路上拿出来背。为了加深记忆,我用一个老式的‘独眼龙’录放机,把需要记住的内容录下来,睡觉时插上耳机反复听,有时睡着了半夜醒来,录放机里还在不遗余力地播诵着录下的课文。


老式录音机


我们班里有一位在南市区唐家湾办事处工作的同学,名字叫鲍松海。他个子不高,很斯文,本来有一双很大的眼睛,就因为戴了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被那厚厚的镜片给缩得很小了。他的学习很努力,嘴里经常念念有词,遇到不同的观点时喜欢辩论,说话闭着眼睛(其实是睁大了眼睛),语速很快,还用手来回比划着加强语气。因为近视,上课生怕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只要是在阶梯教室上大课,他就会早早地到教室里坐在第一排。


老师上大课时板书多,鲍松海就有点跟不上。因为老师写完后就会擦掉又写上新的内容,所以一下课他就急急忙忙找同学对笔记进行补充。

班里的同学除了学习上互学互帮外,还关心生活上的事。我这个生活委员的事情就更多了,因为学校里除了学习以外的事都可以归到‘生活’的范畴里。譬如分发课本、打扫教室卫生、统一去食堂购饭菜票、安排勤工俭学等,有的同学因为读书忙,头发长得很长了也不去理,我就在中午抽空给同学们理发。后来学校里的老师见我理发水平不错,理好以后过一段时间还会来找我理发,说在学校理发能节省好多时间。


理发工具


我们班里这些大龄同学都有家庭,就数鲍松海同学和另一位女学员是单身,他们的年龄都不小了,婚姻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其实翁亦诗老师和班委的几个同学早就在关心他们的个人问题。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如果大学毕业时他们又收获了爱情和婚姻,实现全班‘满堂红’, 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有一次上大课,我坐在鲍松海同学的边上,课间休息时我问他,在家里是你做饭还是你的妻子做饭?他说,是阿拉姆妈烧饭。我说,那你妻子在干啥?他说,我还没有老婆呢。我说,你人聪明,工作也不错,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老婆?他说,你看我个子矮,又是高度近视,还长了一脸的雀斑,现在是看脸的时代,谁还会看上我啦!我说,你不要自暴自弃,人家外国小孩脸上长了雀斑看上去就更加可爱啦!你的头发卷卷的,就像一个外国人,很可爱啊!我刚说完他就伸出手要刮我的鼻子,我说你别忙,自古以来人们都崇尚‘郎才女貌’,你的文才和口才都那么好,很快就有美女看上你的。说完我怕他又要伸手赶快躲得远远的。


班里那位单身女同学的名字叫张华珍,在中华印刷装潢公司工作。她的个子与鲍松海很般配,圆脸大眼长得很秀气。因为漂亮,许多同学认为鲍松海与她在一起有点不搭,成功的希望不会很大。可是我们还是想撮合他们,只要努力,有许多事情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翁老师在分学习小组时有意无意的将他们分在一个组里,在课外活动或劳动时,我们也会把他们调到一起。时间长了接触多了,他们俩的交流就多起来。张华珍同学在班里也算是一个‘学霸’,在小组讨论时,我们发现他们俩的观点竟然会有许多地方惊人的一致,渐渐地他们看对方的眼神就有了变化,同学们在一边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大观园游,第二排左三:鲍松海,左四:张华珍。


当有同学向他们挑明关系时,他们反而变得拘谨显得不好意思起来。


有一次我们到大观园去游览,那时大观园刚建成不久,里面的游客寥寥,天气晴朗人又少,我们在里面尽情地游玩。当我们走上一座汉白玉桥时,有同学说,这座桥那么漂亮,在这里拍一张集体照吧。大家都说好。在拍集体照时有同学故意将鲍松海和张华珍两人挤到中间。翁老师也心领神会,她恰到好处地说,大家快排好队伍靠拢一点!我支好了三角架在对镜头时,见鲍松海与张华珍站在一起,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就赶快按下快门。谁知道照片洗出来后,他们俩之间却拉开了一个人宽的距离,张华珍同学似乎还躲着他。


这个学期我们刚学过心理学,里面有一句话说,‘人的行为有时候往往与心里想的相反’,抑或是‘人心里想的往往与行为相反’, 我没有记清楚,不管怎么说,大致的意思都一样,就是心口不一。那就让他们在同学面前装吧,不用我们担心,水到渠成。


毕业不久就传来他们结婚的消息,后来他们又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我们班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满堂红’,了却了大家的心愿。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美满的爱情和婚姻,并不取决于美貌和金钱,按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需要‘三观’一致,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同,那么两个人走到一起才能长久,才能朝朝暮暮幸福相伴,一直走到老。


班里的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表现在各个方面,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同学们在我家里复习功课,单友根同学说,你家里空空荡荡的,什么时候买家具啊?我说是准备去买,但是商店里经常没有货。他又说你买的时候说一声,我们帮你去拉回来。


那天我在小南门家具店里买好了大立柜五斗橱等五件套,单友根、王建华、戴敦雨等几个同学也赶到店里来,我的弟弟在居委会借了一辆黄鱼车,大家一起把家具装上车。因为我没有骑过三轮车,戴敦雨同学说,我来骑吧。我们一行轮流推车浩浩荡荡地到渡口坐轮渡过黄浦江,到了浦东小区里,大家小心地把家具搬上六楼,等安置好后,家就真正像一个家了。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永远会铭刻在我的心里。


第一学期总结回顾交流会后全班合影


那是在上大学的第二年,有一次单友根同学在和我聊天时推心置腹地对我说,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和了解,大家觉得你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如果你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和王建华同学可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听了他说的一番话,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我想起小时候,从小学开始,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能带上鲜红的红领巾是最开心最光荣的一件事。上了初中就会去争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以后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都是人生每一个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表现。


我的入党申请和思想小结草稿。


我在上初中和高中时,写过许多次入团申请,参加工作以后也写过多次入党申请。虽然都没有被批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加入组织的愿望。在新疆林园三连工作时,连长贾焕章和班长蒋海云做我的入党介绍人,连队党支部曾经通过了我的申请,但是送到上级党委后石沉大海。如果说是因为‘政审’的原因而搁浅,那我就更不能放弃努力放弃追求。因为有些事情是不以个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其实我在大学第一学期结束后,就已经写好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小结汇报提纲,想等适当的时候交给党支部。单友根同学找我谈话后的第二天我就将草稿交给了他。


国家在拨乱反正后,许多政策和观念都走上了正道,尤其在大学里,师生们的思想都很活跃。我很感激党支部能想到我关心我。原来我还有些顾虑,因为到大学的时间不长,或许相互了解不够。交了申请书后我的心里很坦然,如果还不够条件,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为大家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出于内心的自觉行为。


毛泽东选集


单友根和王建华同学对我的申请相当重视,在休息天冒着酷暑去了解情况进行调查,他们走访了我高中的同学姚志安和陈金星,又找到我在农场同一个连队的战友杨佩芬,去了我当时工作的单位小南门街道事业组等相关的单位,了解情况采集材料。

经过年级党支部的讨论、学校党委的审查,于1986年5月我被批准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当我看到支部大会上党员们都举起手全票通过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那么多年来我对党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将要毕业时,我们学习小组共同参与的社会调查有了眉目,讨论后将学习心得讨论汇总,以《新形势下企业党委的功能和活动方式》为总标题,把我们在全市四十余家大中型企业采集到的资料,以新旧两种体制进行对比分析,用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反映出来,撰写了2万余字的毕业论文,并参加了毕业论文答辩,课题小组里每一个成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说,最后我们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学校还将这篇考察报告作为优秀论文送市委组织部供领导参考。


毕业论文手抄本


临近大学毕业,学员们都成了知心朋友,真的到了要告别了都会依依不舍,希望今后有一个联系方式。于是同年级五个班的班长开会商议做一本纪念册,将每一个班的集体照收集起来,学习的课程和任课的老师、学生的通讯录都能印在一起,便于今后的联系,要求纪念册既要做得美观大方又要节省费用。大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班。


于是班长李燧初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虽然我在初中和高中都做过通讯录,现在要做的纪念册是综合性的,不像过去做的通讯录那么简单,根据大家的要求我去找了一些资料作参考,设计了一个样本,在各个班里征求意见,几经修改后交付印刷。同学们拿到这本通讯录,忙不迭地在最后一页相互签字留念,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毕业班纪念册


大学毕业啦!我拿到毕业证书后迫不及待地回原单位去报到,向街道党委书记王美英和事业组党支部书记陈文燕汇报。离开单位很长时间了,希望早一点上班。陈文燕笑着说,不要那么着急,先说说大学里的情况,让我们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了解了解。


当我要回去时,陈文燕正式通知我,说,鉴于在大学里的表现,你已经被南市区区政府录用,调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祝贺你,这也是我们小南门街道事业组的光荣。


我成为一名机关管理干部,全新的工作岗位又在前面等着我,今后的道路还很长。


祖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有许多新问题要不断地去探索,又有各种困难要去解决,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勤恳踏实地工作,把学到的知识用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回馈社会。入党以后,‘为人民服务’将会成为我的一种责任!


我从高中毕业后支边去了新疆,回沪工作后又上了大学,一个轮回经过二十多年,虽然在霍拉山下开都河畔艰苦跋涉,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艰辛,曾经经历的风风雨雨,如今都变成了我的精神财富。我把《霍拉山下》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写下来,奉献给所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战友们,如果大家从一个个小故事里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得到快乐,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完)




读者精彩留言




《重返学生时代》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马家林―――恢复高考的决策犹如一声惊雷,唤醒了千万学子沉睡的梦。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在1977年的冬天重新开启,实实在在改变了几代人一生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进程。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受条件限制,录取了不到30万,作者就是其中一员。他们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凭着深厚的社会经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追求,担当起了改革开放的頂梁和先锋。作者40岁时已经当了18年支边的兵团战士和3年多的工人,当时他已成家,有了两个孩子,《重返学生时代》是多么艰辛的成长历程。但是,他是幸运的,是时代的佼佼者!


王丹珠―――原来认为作者进了大学,圆梦了,开心了,没想到大学经历也坎坷不断,佩服他的智商和能力!文中对两位老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她们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


克 玲―――《重返學生時代》這篇文章,譲我們也勉懷一下學校的生活。但作者展開的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涯,而是一些充滿活力和溫馨的學校生活。教初中的莊老師和藹可親,不輕易發怒,啟導學生的自發性改善,給予作者這些成長中的孩子品格和處事的模範;讓他們組織班中的工作,譬如鼓勵作者寫黑板的報導及編輯同學通訊錄的工作,造就了他以後寫作的樂趣和成就。從作者的大學生活,更看到作者從新疆帶回來的生命力,切實認真地延續在書本上、在實習上,最重要的他還會接待和一起求學的在家裏研習,賢妻又樂意以饍食款待,都是推動學習和人際關係的正能量。學校有良師益友,學生勤奮努力,讀者急不及待想知道翁老師從學校發出的令人鼓舞的通知。


翟和平―――好文!文笔流畅,记叙清晰,让读者回味无穷,仿佛回到学生时代。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大体都是一样的,这篇文章寓意深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佩服董先生的记忆和文笔!


康贤刚―――请问文章中的翁亦诗老师的父亲是不是叫翁曙冠?(答:是的,她的父亲是敬业中学的校长,曾经担任过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还担任社会上的许多职务,很忙。)问:翁亦诗的弟弟翁亦山当年是我敬业中学的同班同学。看了文章才知道作者是我现在的邻居,世界很小。(答 :山不转水转,世界是圆的时时都会有很多惊喜。)


张禾笙―――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进大学校园的梦想,寒窗苦读12年,还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坐在大学课堂上,继续在知识的殿堂里遨游,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而事不如愿!小董是幸运的,终于可以重返课堂,圆了上大学的梦!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小董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在新疆还是在上海,都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熠熠生辉,可喜可贺!


白头翁――― 我曾经当过50年老师,读你的文章很亲切!


黄建华――作者把大学生活描绘得有声有色。比起我们他是幸运的,这种机遇与他努力好学息息相关。看到他开学第一天的自我介绍,真把我给逗笑了。想不到平时看起来文绉绉的克荣兄也会如此幽默、风趣、搞笑。看了他的文章不禁也想起自己那段重返学生时代的经历,不过绝对没有作者的经历精彩,还是期待看续篇吧!


韩沦新―――作者又一篇长长的新作《重返学生时代》发布了,我刚看到前面一小节时就对我的爱人张晓才叫了起来,呀!我的娘哎!小董的脑子是什么脑子?与众不同!连几十年前初中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他一个都不忘记!而且连模样动作都记得清清楚楚,佩服,佩服!我这黄鱼脑子该补补了。从文章中我又看到他在学校时三百六十行已占了好多行,总之从小到大,已超过三百六十行,又是一个佩服!作者在学校那段自我介绍我差点笑出眼泪来,象顺口溜一样,在共事中了解的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讲话声轻轻的,有时还会脸红,不象我皮厚,哈哈!七十古稀了,他精力旺盛迎着夕阳继续为我们谱写新作。


Angela———文章写得很棒,情真意切。您现在从事什么工作?(答:谢谢!我已经退休十多年了。)


张庆年―――学生时代的回忆太有劲啦!看了您的文章,也勾起我的思念。赞!


金玉珍―――学生时代的回忆真好,很有味道,非常甜蜜,董老师真有心,在学生时代的生活都那么的丰富多彩,侬真是太有才了,真棒!


翰林方竹―――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岁月有痕,心理长春!


吴立盼―――重返学生时代是有幸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智慧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放热,生活有滋有味。大学生活必竟比较单纯。没社会那么复杂。祝福你。


崔紫君―――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吃苦耐劳应变能力都很强,不一样的是有人为自己活,有人愿意奉献和付出,小董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乐于助人,人品高尚,无论在哪里,他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董 岭―――恢复高考后,当时四十岁的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重返校园生活真不容易。学校里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校园的学习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那时每天晚上父亲看书都看得很晚,他的努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徐正魁―――重返课堂,首秀口才,出口成章,秒变明星。慧眼识瓜,只只包甜,卖瓜筹钱,经“商”有道!


宋丽敏―――重返学校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又比少年时多了一份社会经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陈美玲―――看了作者一篇又一篇的回忆,受益匪浅,从中了解到他从小到大都是勤奋好学,是名符其实的优秀人物,一点也不过奖,他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俞蓓蓓―――我也是支边新疆的。作者写的每一篇回忆文章我都会认真看,赞!


马家林―――《重返学生时代》既写出了大学学习新科目带来的难度以及攻克以后的感恩,还描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场景,作者的题意也许更深。当初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带领青年积极分子一起植树,建成“共青苗圃”,为后来的共青森林公园奠定了基础。作者有幸参与其中,付出的汗水,不仅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更寓意育树育人的重要意义。30多年后站在自己亲手种下的银杏、香樟树下,心中感慨万千。当年重返学生时代的铸造,如今已是饱经磨砺,沉稳干练的学者。育树造林,育人成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名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也是长久之计,是强国富国之本。让我深深领悟:学习知识,永无止境。


克 玲―――能夠參與國家級的上海共青森林公園種植,的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實在是令人鼓舞的消息,難怪作者及同學們都興高采烈的去準備。讀者看到這群大學生充滿活力,學習時戰戰兢兢,活動時卻蹦蹦跳跳,像孩子一樣純真。他們互助互勉,擺脫一般商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競逐;作者自告奮勇為老師的孩子縫製衣服,同學彼此在學業上幫助,校園裏親切的關顧好像一家人;他們大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以他們成熟的人生經驗用於學堂,讓學校像一個溫馨的大家庭。過去很多大小事情,作者寫下來如數家珍,《重返學生時代》讓讀者一齊回味,原來很多生活片段,我們都經歷過,但都不會珍惜,不會像作者一樣將它們寫下來作爲美好的回憶。


彩 虹――― 董先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佩服,从到新疆支边,再返程回沪,一路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政治学院的大学生。我也是77年恢复高考的,当时我是22岁,刚刚下乡回城,和作者相比,我更敬佩他的毅力,在当时像他的岁数能考上大学真是奇迹。


徐正魁―――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三项全能?董哥真能人,干一“行”精一“行”,身手不凡无弱项!


张禾笙―――想起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确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更何况又是“重返”呢!那些人,那些事,还象刚刚发生过的一样,实在佩服小董惊人的记忆力!


王晓光―――嗨,小董,你真是返老还童啦!八十年代,老师和同学都称你为老董,而我们现在还在称你为小董啊。真羡慕你那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赞叹你那高超的运动技能,跳绳跳得老师和同学数都数不及,更绝的是背对着篮筐闭上眼睛都能把球投进筐里,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哈,真是天助你也!不过,翁老师说的也对:老董夺冠也不全是靠运气,有些项目是要靠平时的积累。我还真是服了小董,三百六十行,他好像没有一行干不了的,文的,武的,粗活,细活,真是既能当爹也能当娘,因为当母亲的也不一定都能做得了衣服,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得象模象样的。小董不但学习努力刻苦,工作积极向上,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热爱生活,待人真诚,能想他人之想,乐于助人,不计报酬。总而言之,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吴立盼―――回首往事,真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宋丽敏―――回到学生时代,校园的生活还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师生情,学生情永远不会忘怀!


龚韬英―――我今天写了跟帖,还是第一次写,平时很忙,现在我在西双版纳休闲度假,早上读了董克荣的文章,他太有才了,是金子总会发光!


应照静―――今天有空拜读了《重返学生时代》看完后不禁啊了起来!文章里学生时代的生活林林总总的叙述,从平凡中见不平凡,简直是一本励志的散文书。作者不断学习,不断的升华,不甘沉落,对知识的饥渴是如此的强烈,在人生路上,特别在这学生阶段,不管是学习,劳动,文体,待人处世(现在叫情商哈),都是一流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直在奋斗进步,干一行像一行,学会了一个个立足社会的本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真捧。哪天去共青森林公园,见了一棵棵历经风雨长成挺拔的大树,脑海里一定会展现三十多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挥铲栽树的情景……哈哈!


顾世惠―――看到自已种下的果树苗,如今长成参天大树,真是由衷的感慨!也把我带入其中,真好!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作者把往事描述得如此清晰,还留着当时的照片,真是有心人,太不容易啦。值得我学习。


韩沧新―――重返学生时代(二)又发布了,看了文章真是令人佩服和惊呀!作者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让人羡慕:有可敬的老师,作者自已的勤奋努力,一张张学生时代的照片,记载着他的学校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一边看一边扪心自问:我已经把中学老师和同学都忘得差不多了,偶然还记得一两个。作者能做到的事,自已为什么一样都没做到?真惭愧呀!


郑 大―――董老师你真行!运动会也得第一,文武双全!为你点赞!


马家林―――作者以自传的形式,把自己从高中毕业支边新疆,回沪工作后又重返学生时代去大学深造的亲身经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一路踏踏实实走来,达到理想中的最高境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文章叙述、描写真实生动,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夸张的修饰,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尽显对生活的热爱,视他人和集体的事情为己任,有担当,甘愿为人服务的意识和谦虚是他的本色。在我们周围这样的带着温暖和光芒的优秀人物并不少见,与他们为伍是我的荣幸。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你们从一个个小故事里,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的亲身经历,都会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只要努力过,就足够了。感谢董老师的辛勤耕耘!


应福康―――读《重返学生时代(三)》,忆往昔峥嵘岁月、图文并茂、意重情深。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好文,谢谢分享,点赞!


叶荣芳―――阅 《重返学生时代》(三)有感:霍拉山下艰苦奋斗虽苦犹甜,回沪工作不断创新屡有建树,大学生活积累知识又攀新高。才华横溢、人生精彩!要为你点一百个赞,更为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点赞!同志握手!


陈曼娟―――叶荣芳 点评得好!我同意并深有同感!


老 王―――点评佳,文章更佳。良文共欣赏。


夏成民―――为你点赞好文章。学习交流,分享快乐!


董 岭―――父亲的公众号自2018年2月开始,连载他自己撰写的经历和人生故事,让大家了解了他的人生道路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父亲不管遇到的是喜或愁、成功还是挫折,都会心态平和、坦然面对。我每看一篇文章都会禁不住对照自己的生活,从中让我得到很多启示。


董 炯―――看了父亲写的文章体会到所有的事情,只要坚持,你会发现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我们在生活中要常常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怕苦和累,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今后都会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崔紫君―――作者的生活态度阳光向上,所以他的人生才会多姿多彩!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坎坷,他从不逃避,而是迎难而上,浑身充满了正能量,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他又把佳作发给我们分享,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回忆和思索,谢谢啦!


宋丽敏―――一晃而过的是时间,而有滋有味的校园生活,是时间带不走的。


陈美玲―――看了董先生的一篇又一篇的人生经历,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悟。他是一位我所敬佩的人,从小到大在他身上蕴含着好的品质,聪明勤奋、努力好学,有素质有修养,真是完美人生,是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的。


姜一民―――你用文字那么真实而细腻的从细微处写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与命运,写得那么接地气,每个人都能在那些文章里看到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我只能用抽象的音乐旋律来表达。


答姜一民:音乐听到的虽然是声音,但是从不同的旋律里能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好的旋律能震撼人们的心灵。我能从你创作的许多乐曲里听出你的呐喊,你的平静、你的向往和你的追求。曾经在你家里我听到《归依》这部音乐中像母亲般如诉如泣的召唤和呼喊而感动落泪。我很钦佩你对音乐的执着和投入。希望能听到你创作更多与众不同而又亲民的旋律。)


王丹珠―――为你们能在共青森林公园栽树感到荣耀和骄傲!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那银杏和香樟!


喜乐泉源―――谢谢董先生的回忆录,给我们美好的分享!


翰林方竹―――又见董先生新作,回忆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放飞思维,回归童趣青葱的年华。我们这代人的学生时代经历了两重天,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经过了紧锣密鼓的一场又一场升学考试,我们体验了人世间人斗人的凶险,我们曾经是骄子,又当过“狗嵬”,我们在学校接受了各种基本能力的开发,也首次学会了心理自救(从红五类一夜间沦为“狗崽子”)……不同的经历使我们成为职场的强者。


顾世惠―――拜读《重返学生时代(三)》可想作者的内心是何等的强大。高尚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牢扎于心底。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有限的能量奉献给大家,国好大家好,正能量的精神,超级棒!要发扬光大。真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鼓舞人们勇往直前!好文章,值得好好拜读。


韩沧新―――看了《重返学生时代》(三)我太感动了,大学生活的场景、师生的感情和珍贵的照片,小董保存得如此完美。特别是他的入党申请书和思想小结完整无缺地保存着,几十年了呀!太不容易了!他和我一样因为‘政审关’在当年想进党的大门,根本想都不要想,不批斗你算额骨头高了。他在上海经过组织的考验,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祝贺他。小董在我们十万支边青年中,应该讲是屈指可数的典型代表,是我永远学习榜样!

还是一句老话,车要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家是榜样,酸才也沾光,(我)继续练下去,酸才变秀才,作家回家乡,酸才就上岗!哈哈,开个玩笑!希望继续看到小董的文章。


克 玲―――相信三篇《重返學生時代》仍未盡錄作者的學生生涯,其中包括謙虛、刻苦、堅持、互愛互勉的處事態度。我們在求學時期的環境大都一樣,但是作者課餘時還要養育兩個幼兒,他回應和處理的態度正面積極,不會氣餒,終於完成大學,有志者事竟成,還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最令人感動和鼓舞的是他以文字將自己艱苦的歷程作爲後輩的鼓勵,譲他們知道不可停止自己對知識學問的追求,要充實自己為國家社會服務;同時字裏行間作者充滿感激,將「暖流」由衷地和當日一同學習的好友回味和共鳴。


彩 虹―――每次拜读董先生的文章,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尤其是董先生对大学生活的描述,十分真实,本人深有体会。可以看到当时的董先生虽然岁数很大,但是各方面一点不逊色于年轻人,到处可以看到他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感觉到董先生在精神上永远是积极向上,年轻的,是年轻人的榜样。


韩沧新―――看了作者多年来辛辛苦苦为我们耕耘付出,我们不用去图书馆就能欣赏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他确实为我们付出太多,我建议大家拿起笔来,一起参与写些回忆、家常事、或者笑话等,不在于文章的长短,以联络感情,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黄建华―――回忆总是那么美好;那么多年过去了,同学中发生的事和每个人的名字都一一记得,那些故事、人物描写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对这次重返学生时代的记忆是那么的刻骨铭心!感谢作者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段别样的大学生活。


胡立盼―――作者不断前行的步伐跟上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为他高兴,也为他欢呼!


徐正魁――― “董”老牵线、“剩”人之美,“发”上功夫、助人靓丽,光荣入党、水到渠成,学业有成、大鹏展翅,人民公仆、前程似锦。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霍拉山下(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六、夜行(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七、打井(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八、临时卫生员(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九、那山、那水和那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种植‘百号’(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一、鸡倌(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二、为了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二)(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三、‘老牛班’里那些人(三)(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四、电影迷(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五、老猪头(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六、一块欧米茄手表(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七、情殇(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八、养猪协奏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十九、取邮之路(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好老师任秀丽(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一、改变(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二、只差一步(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三、贺礼(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四、一斤黑木耳(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五、造房子(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六、连长贾焕章(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七、返城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八、八十年代夫妻装(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十九、奋斗的脚步(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十、机遇(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十一、双喜临门(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十二、我的自行车情结(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一、黄河路的女人(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二、孔来福的幸福晚年(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三、谜案(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四、“厕所”梦(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五、文字工具的演变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六、循环农业村诞生记(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七、鸟儿情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八:幸福养老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九:台湾行(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动物的野性(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一、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二;长寿的秘籍(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三、又见芨芨草(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十四 、踏着‘地标’游法国第戎(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霍拉山下】四十三、重返学生时代(董克荣 )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