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基刚: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与公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 光明日报

蔡基刚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2-06-09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我们,欢迎转发此文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原题 | 观两会: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与公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1-03-07

作者:蔡基刚

今年两会又有政协委员提出改变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必修课地位。如一个委员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其根据是:“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并没有那么重要”。这个建议有一定道理。但是,建议所触发的不是中小外语教学或高考制度的改变,而是引发整个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乃至整个改革开放政策的改变和公民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最直接的问题是:高考如没有英语等外语项目,如何保证大学里的学生用英语从事他们的专业学习,如有效汲取专业领域的知识并进行交流?如何能够有效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即能听懂全英语课程和参加国际专家在高校举行的讲座和讨论会?如何能够使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到西方高校有效从事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学习?再远一点,毕业后他们作为涉外企业的员工如何能够和国际同行进行高效的业务交流;作为科技人员又如何参加他们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会议和在国际专业期刊上撰写论文与国际同行交流科研成果?这背后隐藏的风险是:我们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脱钩。

我们承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越来越普遍,尤其是特定领域的机器翻译,如机器医学翻译,机器工程翻译,机器法律翻译等等,其效率和准确率远远超过今天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但是这里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缺乏可操作性,无论机器翻译如何发展,目前都不能满足前面提到的在各个领域和各种情景下的即时和迅速的交流需要。

其二,素质培养。英语是一种语言,但不能简单用所谓“有用无用”来衡量。学习一种外语是完善公民素养的重要一环。一个语言就是一个文化,一部汉语词典反映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而一部英语词典却反映了整个世界文化。我们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同时需要了解世界文化,这并不矛盾。汉语词典最多10万词,但英语有超百万词,每天都在吸收各个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新概念,如“中国大妈”就进入英语词典。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以法律为例,英语有出庭律师,咨询律师和辩护律师,法律文化有罪犯嫌疑人的沉默权(如警察逮捕前必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可以不回答任何问题。你有权雇请律师为你辩护。如果你无钱雇请律师,我们将免费为你提供律师”)。这些文化大大改变了中国司法的讯问思维方式。德先生和赛先生从西方来到中国,正是以语言为载体的。

其三,能力培养。通过外语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公民了解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文化,社会乃至政治,而且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是国际学术、科技,经济、媒体,乃至政治的通用语。不懂英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给自己蒙上了眼睛,剥夺了解世界发现真相的机会。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区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误解,隔阂,夜郎自大都和信息不通畅有关。真相是来自不同信息的比较和分析。“不信谣不传谣”的前提是公民必须能够首先分辨和确定某个信息是否是谣言。如果只可以通过一种语言了解,只有一种信息渠道知晓,我们就很难有一个比较接近真相的认知。

因此,外语尤其是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学习语言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但问题不是出在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上,在某种程度上出在各种应试教育上。如下建议可能更值得思考:首先,外语尤其是英语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课,作为中小学通识教育的必修课,这一点不能动摇。第二,作为能力达标检试,只有外语课程的考试,而应取消中考和高考的统考地位。第三,中考可以用中小学外语课程的成绩作为选校考试的参考。第四,高考中是否要求有外语项目,考什么语种,由学生报考的高校和专业决定。如报考复旦大学的中文系,学生要看这个专业是否要求有外语成绩,如要的话,是英语还是日语等。第五、合适时机下取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同样道理,不问专业,不问需求的统考不仅耗费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而且这种追求通过的英语对专业学习并不起到作用,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

(作者为中国学术英语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 陈城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敬告:本公号友情提供相关书讯或书目索引链接,

以便爱书人前往第三方平台选购




精选推荐


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前沿 | 2021年国内外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集锦
讲座回看 | 黄忠廉:2021年度国社科活页新变化专项解读
焦点 | 2021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
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不懂英语,造就了13亿人的信息孤岛
焦点 | 2021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
全国政协委员张博: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成为一级学科或特色交叉学科
刘宏代表:尽快启动设置翻译博士专业学位
会讯 | 第二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 会议通知
讲座专栏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孙国强、毛浩然教授主讲)
王克非: 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
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号)
新书 |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科研必备|让每一位文科生都能轻松上手的Python基础课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
陈众议委员:乐见小语种教育进入中小学  母语和外语教育并不构成矛盾
重磅 | 2020年度全国高校新增和撤销的语言类本科专业名单汇总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二号通知)
会讯 | 第六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 (1号通知)
第八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逻辑学会文体学研讨会一号通知
会讯 | 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
盘点 |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
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600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
第三届“文化话语研究”高级研修班(免学费)
科研贴士 |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你好,李焕英》英文名为何用这个?
推荐 | 图解高校教师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
官宣:2020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结果出炉
乔姆斯基 | Minimalism: where we are now, and where we are going
乔姆斯基 | The Minimalist Program in 2021
李宇明:语言与人类文明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吴勇毅: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展望
张辉 张艳敏 |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沈家煊:悼念吉尔·富高涅先生(Gilles Fauconnier)
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修订稿)
刘英凯:华夏文化自我中心观及外来语的汉译
盘点 | 各学科C刊 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汇总!(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沈骑 |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
人人字幕组事件为何引起网友集体哀恸?参考《我不是药神》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包广将 | 国际关系文化学派:演化、争鸣及特性
2020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
教育部语信司 | 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
聚焦 | 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画像!
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
李葆嘉: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一个时代的转身:川普离任演讲 + 拜登就职演讲(视频 + 中英全文)
教育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近四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刘海涛:学科交叉是发现语言规律的利器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 新模式 | 2020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
荐书 |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教授、张辉教授序
新书 | 顾曰国 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心理语言学系列论坛预告(1月13-3月24日)
视频+全文| 马斯克专访,远见令人震撼!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重磅!《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正式出版!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全文)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专访 | 乔姆斯基:知识分子沉默不语是一种罪恶
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学者聚焦 | 潘文国:徜徉在中外古今之间
学者聚焦 | 文秋芳: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四点建议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重磅 |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
新书 |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 商务印书馆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圣杯就在眼前:“现代语言学之父”乔姆斯基的批判与期望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报告全文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2020年版)
干货 | 3000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
李宇明 郭熙 周洪波 |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
讲座视频 |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
张伟年 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
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
大汇总 | 第1 - 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
中国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李建波 李霄垅 |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33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