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科词条(稿)】隐喻映射论(王文斌 邬菊艳 编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今日语言学 Author 王文斌 邬菊艳
隐喻映射论
英文条头:The Mapping Theory of Metaphor学科主编:刘丹青分支学科:功能—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分支主编:张伯江 副主编:金立鑫 束定芳
认知语言学有关隐喻本质的一种理论,认为隐喻的实质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G. 莱柯夫(George Lakoff,美国,1941~) 和 M. 约翰逊(Mark Johnson,美国,1949~)在其认知语言学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中,以隐喻为聚焦点,探讨语言及隐喻的本质,并以大量的英语隐喻为例证,证明语言与隐喻认知结构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他们发现,英语的许多表述方式,均来自基本的隐喻,即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如“论辩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人生是旅途”(LIFE IS A JOURNEY)等。这种概念隐喻能生成许许多多的日常语言表达式,而且往往一以贯之,独成系统,也就是说,隐喻概念往往具有系统性。他们进而提出,我们的概念系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因此我们日常的思维、经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隐喻的。换言之,隐喻建构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以及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概念的建构是隐喻性的,行为的构建也是隐喻性的,因而,语言的构建也同样是隐喻性的。简言之,隐喻是人类用来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方式。
隐喻思维的基础是人类的经验。若没有经验基础,任何隐喻的表达都不可能成为现实,况且也惟有以经验作基础,我们才能理解隐喻。反过来说,隐喻又是人类理解自己经验的最基本手段之一。譬如说,意象图式结构和隐喻结构就是人类思维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人类进行新的联想并形成新的经验的基本方式,其物质基础源自人本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经验完型(experiential gestalt)与动觉经验。
隐喻通过映射来建立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映射这一概念源自数学,意思是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要素与另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要素联系起来。莱柯夫在考察隐喻的本质时借用这一术语来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对应,认为隐喻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就是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一种转换。换言之,隐喻映射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将对此事物的认识映射到彼事物上,形成了源域向目标域的跨越。需要指出的是,隐喻的心理映射可能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外在表象联系,也可能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内在特性的关联,甚至可能牵涉到两者兼而有之的关系。
参考文献: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1993.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In A. 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16-217.
(编写者:王文斌 邬菊艳)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欢迎关注我们,欢迎转发此文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老师、研友可自行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39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