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迹」C刊公号热文——艺术学、民族学与文化学(一季度)

公众号热文标题高频关键词

融合发展是出版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方向,微信公众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术期刊探索新型融合出版模式,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新型阅读需求,推动学术成果应用转化提供了新路径。许多学术期刊计划开通或已建设运营微信公众号,以拓宽学术期刊传播渠道,增强学术期刊传播影响力。

本次调研以CSSCI(2021-2022)(含扩展版)收录的39种艺术学来源期刊与26种民族学与文化学来源期刊为样本,通过公开渠道全面采集了2022年第一季度期刊相关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并从公号简况、总体表现和本刊论文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供各位刊界同仁参考。




公号简况


调研发现,艺术学来源期刊和民族学与文化学来源期刊在2022年第一季度并未新开通或变更微信公众号,开通率分别为85%和88%1

本次调研主要对28种艺术学来源期刊和21种民族学与文化学来源期刊的相关微信公众号进行统计研究,包括48个期刊和期刊社独立公众号以及1个推文主要围绕期刊相关信息的主办单位公众号2

2022年第一季度,在计入统计的49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中,有27种艺术学期刊和19种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的公众号推送了图文信息。


总体表现


2022年第一季度,艺术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共推送958篇图文,累计阅读人次为15.97万余次,平均每篇图文阅读人次为1600余次3

艺术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主要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艺术学

注:阅读人次、在看人次和点赞人次达到1000保留至百位数,下同。


2022年第一季度,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共推送164篇图文,累计阅读人次为15.96万余次,平均每篇图文阅读人次为900余次。

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主要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民族学与文化学


从推文类型来看,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的图文内容主要包括本刊论文、非本刊文章、目录摘要、栏目专辑和其他类型五个类型。

2022年第一季度,在计入统计的27种艺术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中,有23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423篇次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达到85.39万余次4。25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73篇次目录摘要,累计阅读人次达到27.43万余次。

艺术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和目录摘要的数据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艺术学

注:阅读人次、在看人次和点赞人次达到1000保留至百位数,下同。


2022年第一季度,在计入统计的19种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中,有13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本刊论文119篇次,累计阅读人次为8.00万余次。1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29篇次目录摘要,累计阅读人次为6.30万余次。

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和目录摘要的数据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民族学与文化学


本刊论文



1.论文篇次

在艺术学期刊公众号中,推送本刊论文50篇次及以上的为《美术观察》期刊公众号,其推送本刊论文为61篇次,有6种期刊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在10篇次以下。

各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50篇次及以上:美术观察

●20-49篇次:中国音乐、文艺研究、电影艺术、美术、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当代电影、人民音乐

●10-19篇次:民族艺术研究、中国文艺评论、音乐研究、装饰、艺术探索、艺术设计研究、艺术百家、民族艺术、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在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公众号中,推送本刊论文20篇次及以上的为《民俗研究》期刊公众号,其推送本刊论文为29篇次,有8种期刊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在10篇次以下。

各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数量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20篇次及以上:民俗研究

●10-19篇次: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


2.论文累计阅读人次

在艺术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最高的为《文艺研究》期刊公众号,其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为9.87万余次,有5种期刊公众号的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在1万次以下。

各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累计阅读人次50000及以上: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人民音乐、中国音乐、装饰、电影艺术、建筑学报、当代电影

●累计阅读人次10000-49999:中国文艺评论、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音乐研究、美术、中国书法、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建筑遗产、民族艺术


在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10000及以上的为《民族研究》和《民俗研究》期刊公众号,其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分别为1.95万余次和1.93万余次。有7种期刊公众号的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在5000次以下。

各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累计阅读人次10000及以上:民族研究、民俗研究

●累计阅读人次5000-9999:西北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藏学、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3.论文篇均阅读人次

在艺术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10000及以上的为《中国书法》期刊公众号,其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为2.29万余次。5种期刊公众号的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在1000以下。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注:以上列出篇均阅读人次达到1000的期刊微信公众号,数字保留至百位数。

在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公众号中,有4种期刊公众号的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在1000以上。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4.最热论文

在上述23种艺术学期刊和13种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本刊论文中,有284篇次艺术学论文和27篇次民族学与文化学论文获得了较高的阅读人次(以下统称“热文”)。热文的篇均字符数约为9700,篇幅最长的热文字符数达到32700。

这些热文标题的高频词如图5所示。

图5

●词频30及以上:中国、电影、音乐

●词频10-29:文化、艺术、设计、实践、民族、叙事、历史、创作、影像


从单篇热文阅读人次来看,艺术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阅读人次最高的热文为梁茂春的《周广仁先生的五彩人生》,阅读人次为32400余次,由人民音乐》期刊公众号推送;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阅读人次最高的热文为麻国庆的《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阅读人次为2600余次,由《西北民族研究》期刊公众号推送。

从推送热文篇数来看,艺术学期刊中推送热文篇数最多的为《文艺研究》期刊公众号,共推送36篇次热文;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中推送热文篇数最多的为《民族研究》期刊公众号,共推送10篇次热文。

在311篇次热文中,阅读人次达到5000的21篇热文如表7所示:


表7

注:按照热文阅读人次排列,阅读人次保留至百位数。


(每刊至多列入五篇热文,依次按照期刊名称音序和单篇热文阅读人次排列,以下共113篇热文,点击篇名可直达“原文阅读”)

艺术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加布里埃尔·梅诺蒂 | 竖屏影像:对“错误”的屏幕宽高比的媒介考古

◆余燕莉 | 电影如何表征马克思主义?——对居伊·德波论文电影的景观批判及其潜能的考察

◆张墨研 | 何谓世界电影——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林云柯 | “第三维特根斯坦”与“影像间隙论”——关于“视觉语言”的分析式考察

◆胡智锋 等 | 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的价值与功能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沈培艺 | “舞蹈表演”与“舞剧表演”之辨——论“舞剧表演”体系的学理建立与完善

◆张军 等 | 中国古典舞长穗剑舞的训练价值探究

◆巴图 | “为人民而舞”: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舞蹈艺术事业的价值追求

当代电影

◆秦喜清 | 《爱情神话》:后女性主义时代的一枝带刺玫瑰

◆张阿利 | 《东北虎》:被围困与新突围

◆王一川 | 《奇迹·笨小孩》:传奇式现实主义的定型之作

◆胡克 等 | 时代场域中的中国电影理论建构(上)

◆刘汉文 | 2021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电影艺术

◆陈旭光 | 《狙击手》:叙事自觉、类型加强与新主流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顾春芳 | 诗性电影的意象生成

◆彭锋 | 写意电影初探

◆贾磊磊 | 影戏论——中国电影美学的源流辨析

◆田卉群 | 2021年中国电影创作现象分析

建筑学报

◆华霞虹 等 | 以设计促进公共日常生活空间的更新——上海城市微更新实践综述

◆韩冬青 | 显隐互鉴,包容共进——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实践

◆孙澄 等 | 建筑自适应表皮形态计算性设计研究与实践

◆诸葛净 | 从历史“发现”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的“设计”问题(1950-2000年代)

◆李新建 等 |  历史地段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施路径——以南京小西湖为例 

建筑遗产

◆朱宇晖 | 书楼梦隐——海上名宅的基因图谱

◆李睿 等 | 广州海山仙馆的遗痕与遗产

◆苏萍 | 与时舒卷,再续新章——孙科住宅保护修缮工程

◆孔惟洁 等 | 关于建立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式保护体系的思考

◆王瑞坤 | 从长安到西安:唐代之后长安城垣格局的变迁

美术

◆魏祥奇 | 中国画的水墨破界及问题

◆尚辉 | 绚丽的生命光谱

◆于洋 | 写生灵万物 寓家国时代——徐悲鸿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的画学阐读与新旧之辩

◆朱尽晖 | 论人民艺术家刘文西

◆孔新苗 | 从“双年展”现象,看走向明天的中国艺术

美术观察

◆张鹏 | 王珂人物画中的“人间怀抱”

◆高世名 | 从“通人之学”到“人间思想”——兼论当代中国知识与艺术状况

◆韩天衡 | 读范存刚画随笔

◆阴澍雨 等 | 自然本心——方楚雄艺术谈

◆高俊 等 | 由流入源 山外青山——李化吉艺术谈

民族艺术

◆张士闪 | 文武之道:冀南乡村梅花拳的宝卷叙事与武术实践

◆李倩倩 | 疫情时代的艺术与艺术史——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访谈

◆罗彩娟 | 未信此身长坎坷,细看造物实玄微——我的人类学之路

◆邓启耀 |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形成与文化认同

◆齐琨 等 | 礼仪延续与景观再造——蒙古族现代城市酒店婚礼的“中间声景”

民族艺术研究

◆王建民 | 作为独特研究领域的民族艺术学

◆邓佑玲 | 关于中国民族艺术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于平 | “敦煌舞”研究的文化构想与实践取向(上)

◆赵书峰 等 | 双重音乐能力

◆肖璇 | 从概念出发的学科互文与兼容——从音乐研究角度看民族艺术学的概念和建构

人民音乐

◆梁茂春 | 周广仁先生的五彩人生

◆杨燕迪 | 陈其钢

◆刘筝 | 斯人已逝 功绩永存——纪念扬琴改革家、教育家桂习礼教授

◆汪毓和 | 吴祖强的音乐创作

◆梁茂春 | 夕阳衔天似火红——吴祖强先生的艺术人生

文艺研究

◆张洁宇 | 诗学为叶,哲学为根——郑敏教授访谈录

◆程凯 | 朝向“历史”与“文学”的学术探求——赵园研究员访谈录

◆朱万曙 | 文学史研究的“空间维度”

◆周宪 | 英语美学的历史谱系

◆吴义勤 | 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彭涛 | 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克里斯蒂安·陆帕的舞台呈现——兼谈中国话剧的现代性追求

◆杨扬 | 互文与超越——论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

◆胡志毅 | 叙事、意象与替罪羊的献祭——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作品《狂人日记》的跨文化阐释

◆魏梅 | 跨学科视域下的戏剧学——兼论符号学对建构戏剧演出研究方法的积极影响

◆徐晨 | 从女性题材戏曲创作看现代戏曲的现代品格

艺术百家

◆李超德 | 国家艺术创作理论建构的形式语言表达与叙事逻辑——新中国宏大叙事结构中“新工业风格”油画创作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

◆李军 | 发现“马”——达·芬奇早期绘画作品《三王来拜》再研究

◆尚刚 | 材料与造作——唐代的铜材多寡和铸造盛衰

音乐研究

◆薛艺兵 | 从歌唱的起源与演进看人类音乐审美意识的衍生与演化

◆王刊 | 当代德国历史音乐学发展述要

◆姚慧 | 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中西音乐比较的再反思

◆叶松荣 | 结构诗学:音乐分析学的审智之美

◆尹锡南 | 《舞论》的器乐论研究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姜之国 | 序列音乐中音高组织的二元性冲突与融合

◆洛秦 | 论城市音乐研究的“四维性”理论与实践——再释“音乐上海学”的内涵与外延

◆张延莉 | 城市音乐研究的区域化探索

◆黄婉 | 心痕·流壑:当代上海多元族群的跨国作乐与情感研究

中国书法

◆王铎 | 图形分析与书法才能的构成

中国文艺评论

◆傅谨 | 2021戏曲:乍暖还寒

◆王馗 | 昆曲二十年“非遗”保护实践

◆胡友峰 |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张延杰 | 2021舞蹈:跨界“破圈”中的身体舞动

◆丁亚平 等 | 2021电影:沉淀中生长,蓄势后勃发

中国音乐

◆王黎光 | 旋律之问

◆关意宁 | 我山之石攻我玉 柳暗花明活水源——旋律学建设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理论与教学之构想

◆博特乐图 | 游牧音乐中的自然、文化及其认知——读列文《在那山水歌唱的地方——图瓦及其周边地区的音乐与游牧文化》

◆孟凡玉 | 风起于青萍之末——从音乐与语言的关系看中国音乐的旋律学建设意义

◆冯长春 | 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述评

装饰

◆刘平云 | 扎根本土 面向未来——冬奥吉祥物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杭间 | 系统性的涵义:万物皆“设计”

◆刘新 等 | 基于可持续性的系统设计研究

◆祝帅 | 国潮、中国风与中国设计主体性的崛起

◆谷丛 等 | “数智设计”——数字时代的设计新形态


民族学与文化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范可 | 略论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兼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范可 | 文化、族群性与认同政治:学术生涯的若干片段

民俗研究

◆赵世瑜 | 乱世下的乡村世界和无法挣脱的梦魇——影印稿本《退想斋日记》弁言

◆王廷信 | 文化变迁与傩文化的当代传承

◆谭萌 | 集市:民俗学理解日常生活的新视野

◆岳永逸 | 民俗、社区与文化:燕京大学社会学的本土化探索

◆张俊峰 等 | 北方有江南:一项景观史的研究

民族研究

◆孙悟湖 等 | 多元通和:汉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考察

◆徐君 等 |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研究

◆龙登高 等 | 明清时期中国的民间组织与基层秩序

◆徐平 | 在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北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为例

◆刘冬梅 | 汉藏文化交流史中的艺术品及其象征意义:一件织锦唐卡的历史语境转换

西北民族研究

◆麻国庆 | 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施爱东 | 民间文学的学“术”问题

◆周星 | 中国民族政治学八十年

◆黄子逸 等 | 试论葛兰言中国研究的比较方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范可 | 文化与认同:略论民族国家整理多样性的途径

◆张小军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中国藏学

◆才让 | “帝师(ཏི་ཤྲི།)”名号在西藏的使用和含义变化之探析

◆王川 等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十八军“西藏问题研究室”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周大鸣 | 差序格局与中国人的关系研究

◆刘欢 | 汉、藏共享的文化符号:文成公主传说在拉萨、打箭炉地区的族际流动


注:

1. 在56种期刊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中,有53种期刊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为订阅号,《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艺术设计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为服务号。

2. 根据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的类型不同,样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可分为期刊或报纸独立公众号、期刊社独立公众号、主办单位公众号、综合学术平台公众号四种类型。

3. 统计数据以下方“数据说明”中数据采集时间页面显示数据为准,区别于今日页面显示数据,因数据未能实时同步,在此特别说明。

4. 同一篇论文分条推送或多次推送,论文篇次按照实际推送次数统计。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各综合学术平台、主办单位、期刊社、期刊和报纸微信公众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数据库。

文章发布时间: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

数据采集时间:2022年2月15日-2022年4月15日(当月数据次月中旬采集,即2月中旬采集1月数据,以此类推)

欢迎有意加入的微信公众号通过邮箱zhpj@nju.edu.cn联系我们。

往期推荐

数迹

C刊公号热文——艺术学、民族学与文化学(1-3月)

数迹

C刊公号热文——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和语言学(一季度)

观点

人文学项目化管理的利与弊

方圆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发布

刊界

一文了解十四种蒙古文学术期刊!

书简

《直面人文学术危机》

智汇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就《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答记者问

撷英

高被引期刊公号热文(5月)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觉得“好看”请点赞或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