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止学系列讲座》第四季《辨卷》第一集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吴宾专栏】
《师德与止学系列讲座》第四季《辨卷》第一集
撰稿、摄影|吴宾(山东威海三中物理教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辩卷四 导语
嘴巴长在自己身上,按理说,开口和闭口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可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明知道有些话不该讲,可是我们却忍不住说了,结果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有的时候,与别人随便聊几句,结果由于说话不谨慎把人得罪了。不该我们说话的时候却说了,轮到我们说话的时候却一时语塞说不出来,让别人误解我们。那么,说话、辩论到底有什么技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根据《止学》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04x4uk1l&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1集
物朴乃存,器工招损
如果一件器物朴实无华,则比较容易保存,那些精巧华美的器物则更容易招致损伤。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只要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否则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你是名师,外出讲座或者接受访谈,当然可以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如果你是一位普通老师,与地位平等的同事交流,那就应该多讲老实话、实在话,也可以闲聊一些家长里短,就更容易得到同事的好感。与同事聊天,如果动不动就引用名言警句、引用国学,就很容易让同事反感你。
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应该是朴素的,而不是华美的。授课是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我们的课堂更应该是朴素的、实效的,不要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提倡朴素的课堂,并不是说不去创新,而是摒弃那些外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返璞归真。高效的课堂一定是简单的课堂,备课、上课都很简单,不费太大力气。老师轻轻松松,学生轻轻松松。如果一堂课,老师备课时焦头烂额,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授课时,学生听得又是云里雾里,即便是授课内容富有内涵,但由于没有失效,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
老师自身应该有朴素的形象。穿着要端庄大方,符合教师身份,不能珠光宝气,不能一身名牌。教师的美也应该是长者的美,师者的美,而不是异性的美。一位老师如果穿几千块甚至上万块的皮草大衣,会让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感到卑微,从而加大与学生的距离。可能老师觉得好像没什么,可是有的学生却因为老师的穿着过于“高贵”,而不敢去问老师问题。老师在给学生讲解问题时,只要能把问题本身讲解清楚就可以了,不要过多的讲一些额外的知识,来显示自己学问的渊博。讲太多与教学无关的知识,本质上是对学生时间的浪费。
老师成了领导、名师、专家之后,对待学生,要注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以一名普通老师的身份对待学生,如果成功的老师以领导、名师、专家的心态对待学生,就会与学生产生一些隔阂。例如,一个学生问老师问题的时候,如果老师是个普通老师,他问问题很直接,并且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的语言没有修饰,如果没听明白,他会让老师再讲得清楚一些。但如果老师是“名师”,有的学生可能会担心自己的问题简单,让老师生气,在问问题的同时,他会有意识地隐藏一些问题,因为担心自己知识的不足被老师发现。他会反复思索用什么语言来修饰自己的问题能让老师高兴,老师讲到一定程度,他就赶紧说明白了,不明白也不会再问老师一遍,因为担心被老师发现自己脑子笨、反应慢。
新任的校长总是想让学校发生翻天覆地改变,制定宏伟的目标和蓝图,然后逐步实施。如果目标符合实际情况,可以最终实现的,这非常好。但有些目标太过华丽,不切合实际,不但最终实现不了,反而让学校的发展陷入僵局。
像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洋思中学等名校,他们敞开门让老师去参观、学习。学习之后,我们借鉴他们的部分优点为自己学校所用,就已经很好了。但如果把目标定成将自己的学校变成他们那样的学校,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同样,老师向专家、名师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在学习中借鉴一些专家的思想、方法辅助于自己的管理和教学这非常好。但如果想把目标定成让自己成为专家式的老师,根本不可能实现。学习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的确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不会让自己变成魏书生、李镇西那样的名师、专家。如果你想变成魏书生、李镇西那样的名师,你必须在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作者简介:
吴宾,山东省威海三中物理教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在《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小学德育》《福建教育》《青年教师》《当代教育家》《教师月刊》《今日教育》《山东教育》《教师博览》《中学物理》等发表文章60余篇,著有《师经》等著作。山东省威海市直单位教学能手,威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电教员,威海市名课程团队骨干成员。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